原創 毒Sir Sir電影
恐怖專場,非戰鬥人員請撤離。
Sir愛看恐怖片你們都知道。
理由呢?
刺激,通人性,影迷趣味,這些都太普通。
有一種樂趣,Sir覺得不一定人人懂。
恐怖片中總能找到值得玩味的「民族風味」。
比如:歐美嗜血,日韓驚悚,泰國邪性……
一個地方,一種性格,看多了比抱團旅遊好玩,因為你看到的都是每個地區最藏著掖著的「本性」。
讓Sir興奮的是,最近又有一種新的性格崛起。
印尼恐怖片。
初看吧,既血腥,又驚悚,還邪性。
作為新人,有著鮮明的生猛。
它內在的「性格」是什麼?
看下去你才發現——
它很「醜」,但真的很溫柔。
惡魔的請柬:第二章
Sebelum Iblis Menjemput: Ayat Dua
「醜」帶雙引號。
不是真的醜,Sir感受更多的是不加修飾。
導演提莫·塔哈亞託。
前作《嗜人之夜》和《爆頭》,一個動作片,一個驚悚片。
風格,就是爽。
內容,就是硬。
《惡魔的請柬》其中一個必看理由:「今年最值回票價的恐怖片大雜燴」。
從生理,到心理。
不克制,不高級,就要一股腦給你絕對直接的衝擊。
再次提醒:
膽小的,撤離,撤離,撤離。
恐怖片怎麼爽?
Sir的標準:
必須有鬼,必須嚇人,且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嚇我兩遍。
《惡魔》都滿足了。
比如恐怖片最常見套路之一。
見鬼。
鏡子裡,窗簾後,房門打開的瞬間,高風險區。
它就非常實誠。
你覺得它要避開「套路」?
不。
它啊……
一,個,都,沒,有,放,過。
全tm都是鬼!
但每一次,都有一些小變奏。
故事先從兩個女孩開始。
Sir怕你們臉盲(其實是自己臉盲),就用好記一點的名字。
披著頭髮的是盒飯女,扎著辮子的是受虐女。
受虐女一個人獨居,最近受到了不小的驚嚇。
她喊盒飯女來看她,衣服一脫……
惹。
後背,手上都是傷痕,還總是神神叨叨地說:
他回來了。
誰?
手一指門口,在那呢。
他還在對你笑呢。
是啥不知道,反正Sir和盒飯女都沒看見。
但出於關心,盒飯女決定呆一晚。
(沒錯,她要領盒飯了)
半夜,她醒來,起床查看。
房間裡的水龍頭滴水不止。窗戶外傳來奇怪的響聲。
把窗戶關上,可窗簾依舊飄動起來。
嗯。
「他」,來了。
注意,會玩的鬼,永遠比你家熊孩子還調皮。
不僅出現在背後,還會逃竄於各種地方。
下一個被盯上的,就是故事的女主(她們真的長得不一樣)。
她叫艾爾菲。
似乎有通靈能力,能聽到聲音,看到異象。
總是有人在叫她名字。
還喊她「魔鬼的孩子」。
照個鏡子,有人喊。
睡在床上,有人cue。
不時還冷不丁來個親密接觸。
有多親密?
準備——
前。
方。
高。
能。
△ 不怕死的,把手機調亮
別回頭,精彩還在後邊。
因為能看見鬼的能力。
第二天,艾爾菲就被人綁架,帶到了一個林間木屋。
綁匪不是別人,正是受虐女一伙人。
原來,這是一間廢棄的孤兒院。
許多年前,他們都是這裡的孤兒,因為被院長虐待,合謀殺死了院長逃走。
院長死前,詛咒了這群小孩。
如今惡靈回來尋仇,孩子們沒辦法,只能把有通靈能力的艾爾菲綁過來求助。
OK,齊活。
偏僻的林中木屋,一群被詛咒的年輕人,一個惡鬼。
驅鬼大戰,開打。
出來嚇嚇人只是第一步。
鬼的目的,是報復。
怎麼做?
不得不說,這鬼的招數多到讓Sir都跪了。
經過調查,艾爾菲他們發現了當年院長虐待小孩的原因。
這人渣要把孩子們當作祭品獻給惡魔,換回亡妻。
地下室,即法場。
一群人進入地下室調查,鬼的主場。
第一輪,發招——
先是意念操作。
奇怪的東西亂動,雕塑,桌椅,最後電鋸飛起傷人。
氣溫變冷,通訊中斷,鬼開口說話。
第二輪加大強度。
物理攻擊。
對,來真的了。
掐住脖子,把人拎起來,掐死。
而且,只有艾爾菲能看到他。
可怕的是,這個孤兒院院長化成的鬼,竟然認識艾爾菲。
臥槽,我明明只是被綁架來的工具人,你為啥知道我名字?
如果說有比見鬼更恐怖的事,那就是被惡鬼惦記。
艾爾菲傻了。
果不其然,一頓折騰後,一個小夥伴成功下線。
被鬼抓住頭髮,砸向地面,活活砸死。
唉,那血腥場面Sir就不放了。
但其中亮點非常多,東南亞的雨林環境,現代與原始並存的巫術文化,給這部片的氣氛加到了滿分。
這還還還沒結束。
鬼沒有放棄其他基本技能。
比如,附身。
地下室門再次打開的一瞬間,他就一溜煙鑽出去,進入另一個小夥伴身上。
那人一陣哆嗦,然後——
變,醜,了。
這是Sir最不能忍的地方。
之前,長這樣,挺好一姑娘。
之後?
再次提醒。
前方高能。
帶上黑紅美瞳,把眼眶塗黑,再給臉上打上幾層厚的白粉底。
嘴裡像是有吐不完的……墨水?
唉……太醜了。
這醜八怪,馬上就開始追殺地面上的另一個小姑娘。
從房間,到走廊,從走廊,到房間。
床底下,衣柜上。
一個跑,一個追。
動靜結合,Sir全程根本沒敢喘氣。
幸好沒追上,艾爾菲在千鈞一髮之際趕來救走同伴。
鬼嘛,自然不會放過。
起碼他當下就展示出了決心:
太囂張了。
這就是片名的含義——
一場來自地獄的殺戮盛宴。
除了親自動手和附身傷人之外,還有Sir意料之外的恐怖設計。
幻境。
電影最後,艾爾菲用巫術武裝自己,重回鬼屋。
所有人都消失不見。
但在房間裡,都藏著人遭受苦難的記憶。
滿臉是血的小夥伴的臨終怨念。
前一秒還是人,後一秒變成鬼的夢境扭曲。
以及怪物片才有的大舌頭舔臉橋段。
(依然沒有圖)
可以說,在恐怖元素的使用上,《請柬》裡幾乎是全面地「拿來主義」。
抄作業Sir見多了。
可把別人所有不同的答案抄在一起,超出答題紙範圍還要繼續抄的……
這信念,Sir也佩服。
總之就一句話:
不僅要把你「嚇到」,還要把在座每一位,嚇服。
《惡魔》帶有濃重b級片的脾性。
故事過半,一切揭秘。
原來小夥伴中的大姐,就是開場那個受虐女,是鬼的幫兇。
她受虐時間一長,就產生依賴,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發作,用巫術召喚出了當年的院長,重開祭壇。
電影最後,她獻祭了自己,讓鬼獲得了肉身。
反轉,就是為頂起高潮——
一場大決戰打得是酣暢淋漓。
血(墨水?)流滿地。
但,仔細梳理一遍這個故事,會發現這些元素:
1、偏僻的林中小屋;
2、男女被困在屋裡;
3、地下室的惡魔會附身,還能讓人變鬼臉;
4、惡魔會吐出噁心液體;
5、以及最後男女們會互相殘殺,血肉橫飛。
熟悉不?
不就是經典恐怖cult電影《鬼玩人》的套路嘛。
還是「抄」。
幸好,抄出性格。
加上了一層東南亞雨林的環境,以及原始邪術的文化土壤。
並且,沒有絲毫含蓄。
記得一開場的盒飯女麼?
她被弄死,然後背著吊在了天花板上。
看姿勢,一個隱喻。
之後的死狀一個比一個嚇人。
被按地板上把腦殼都砸碎的;被活生生扒掉整張臉皮的(字面意義);被鬼上身硬生生墮落成怪物的……
反胃一幕。
(能看到這裡的應該不需要高能預警了吧)
直接來——
鬼,從人身體裡,蠕動,腫脹,破腹。
「生」一具新的肉身。
明顯,這當然也是一個可供解讀的意象。
但Sir今天不想聊太深。
對這新興的「印尼恐怖片」,Sir並不覺得它有多新奇,有多突破。
但它讓Sir觸動。
觸動在於——它的單純,它的衝勁,至始至終都沒有任何雜念,虔誠地企圖調動人性中那些最直接最露骨的衝動。
這是b級片誕生並存留至今的意義。
何為b級片?
一開始,它只是好萊塢經濟蕭條時「一票雙吃」制度的產物,買一張票你可以看兩部電影。
一部是大導演名演員高預算的A級製作,剩下的那部就是低成本的「B級」了。
既然是「送」的,怎麼吸引觀眾?
低俗、色情、露骨、暴力……
圖個熱鬧嘛。
但到了2020年,它的意義早已發生變化。
我們追求更精緻的審美,更高級的社交資本……
人類本能使然——
我們,越來越不接受「醜」。
同樣,我們也越來越對真正的「本能」避而遠之。
那為什麼b級片依然存在。
Sir並不想捧高它的價值。
事實上,是我們離不開那被晾在邊緣裡的「B級」。
它是普通人的「熱鬧」。
卻也是假裝勇敢者的良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原標題:《開分前我今天想耍賴誇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