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至13日,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辦,廣州中學承辦的全國信息化助推學校教育評價改革研討會在廣州中學鳳凰校區隆重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州中學將投入總計超過1一個億打造智慧校園,包括搭建省內基礎教育首個校級智慧大數據平臺,圍繞該核心,打造省內先進、完備、高端的智慧學習硬體環境和智慧管理應用軟體等,促使該校從多方面實現突破,進而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
研討會從教育信息化入手,以智慧課堂為重點研討內容,多位專家就如何利用智慧課堂打破傳統教育課堂模式,以信息化科學技術為媒介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維度互動,進而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學習成果等方面展開討論。廣州中學執行校長彭建平在研討會上介紹了廣州中學的智慧課堂教學案例。他表示,智慧課堂的特徵是在於重構教學生態、再造教學流程、升級課堂模式、聚焦學習質量、促進自主發展。用重構的視野重建課前、課中、課後的教師與學生活動:課前,更加注重學生的前置性自主學習、教師的二次深度備課、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教學生態給了師生更多交流的空間。課中,強調問題驅動,對學生問題進行篩選、歸納,將問題的設計核心化、規範化、系列化;強調知識內化,能力遷移、平等信賴、碰撞爭論、求同彰異;強調小組合作,有深度的問題、宜協作的項目、能展開的話題、可探究的情景;強調豐富生成:追求課堂的生成性,超過教師預期。課後,則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社區和學習小組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創作、合作探究中複習鞏固知識,並以科學創新形式的作業形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三個階段相互銜接,在互動中展開,在延續中生成。
據介紹,廣州中學信息化下智慧課堂的推廣,促進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更加注重技術賦能、提高效益,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自主選擇能力,更加關注差異化、個性化需求聚焦學科素養,改進問題設計,重在思維品質提升。廣州中學的師生也在課堂信息化過程中不斷磨合創新,用信息化的利器打造新時代下的課堂,用信息化的智慧塑造新時代的學生,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教師的素養。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曉星 通訊員 餘澤明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