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屎森林」之外的香港園林

2021-02-07 香港三聯


在開頭,想隆而重之的向讀者朋友們提出一個問題 :「香港,也有園林嗎?」


對於此問,終日穿梭於「石屎森林」裡的我,跟許多人一樣,腦中並沒有清晰的「香港園林」概念,答案自然是傾向於否定的。雖偶爾會去郊野公園行山,也不時到街角公園漫步,或陪著家人到遊樂園玩耍,但似乎很難立即想到香港有某個地方能與「園林」一詞掛起鉤來。


位於香港的「石屎森林」


在過往,香港市面上零星的已有些介紹本地園藝的作品,但多為畫冊,且重圖片而輕論述,更少有對香港園林理論性的探討及歷史性的分析。因此,作為一個門外漢,在無專業的聲音指引的情況下,要想回答好「香港,是否存在園林?、「香港的園林歷史如何,特色又為何?」之類的問題,還真是有些力不從心。


今年7月份,著名園林研究學者朱鈞珍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香港園林史稿》,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這對渴望了解香港園林發展歷史的讀者來説,真是正當其時。


朱教授已年過九旬,早年就讀於建築學研究重鎮——清華大學,後來更是師從園林研究大家汪菊淵先生。數十年來,她一直在內地研究機構與高校從事園林綠化的科研、教學及規劃設計工作。1986年,朱教授退休並定居香港。蒞港伊始,她就被香港園林清新、美麗、自由的現代化新鮮感所吸引,於是踏遍港九新界,尋訪大小園林,辛勞經嵗,寫成《香港園林》一書。該書算是朱教授與香港園林結緣之始,書一出版,便名動香江,被業界人士視為香港園林研究的拓荒之作。但二十多年來,朱教授一直覺得前作意猶未盡,期望自己能對香港園林的歷史發展、特色與風格的形成等理論問題,更深入地探討。因此,是次的《香港園林史稿》,朱教授在內容上進行了全面的擴充與深化,已是一本完完整整的新作了。


九龍寨城公園之邀山樓


九龍寨城公園內的盆景


在書中,香港開埠以來一百多年的園林歷史得以清晰呈現,不同種類、不同功能以及不同時段的大大小小的香港園林概況也得以系統梳理,是一部了解香港園林歷史,乃至了解香港這座中西文化交融大都會的園林、市民生活、休閒娛樂等發展歷程的權威之作。


志蓮淨苑的南蓮圓池


宋王臺公園


書裡有大量的香港園林歷史數據,還有數百張散佈於香港各個角落的園林的實景照片。以朱教授的高齡,要完成前述資料的搜集已屬不易,而要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研究,著成一部史書,其中艱苦更可想見。朱教授雖一再謙稱這本書只是「史稿」而非「史書」,但縱然如此,她憑這部有填補空白之功的作品,可謂以一人之力,幫我們擦亮了香港「石屎森林」之外的一方園林世界,更開闢出香港園林史研究的一片廣闊園地,當足以傳世了。


(文/蕭友)



關於本書

《香港園林史稿》,為年已九十高齡的園林研究大家朱鈞珍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屬於香港園林史研究領域的拓荒之作。


香港開埠以來一百多年的的園林歷史得以清晰呈現,不同種類、不同功能以及不同時段的大大小小的香港園林情況也得以系統梳理,文字通俗易懂,加上數百張園林圖片的直觀展示,對於幫助讀者了解香港的園林歷史,乃至了解這座東西方文化交融大都會的園林、生活、休閒的發展歷史都大有幫助。作者在書中關於園林的概念與分類的思考,以及對香港園林歷史與現狀的反思,富有啟發性,也極具現實意義。


關於作者

朱鈞珍,原籍湖南省寧鄉縣,1929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曾就讀於長沙周南女中、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哲學系、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1951年轉入清華大學建築系。1953年畢業後,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助教;1957年調任中國建築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及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工程師;1979年調回清華大學建築系任副教授、教授;1986年定居香港,先後在香港大學建築系、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任教。現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研究所資深教授,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首批會員,曾任理事、名譽理事、學術委員、顧問等職。2015年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所頒「終身成就獎」。中國老攝影家協會會員,其攝影作品已入選《中國攝影家全集》,並曾多次獲獎。


一直從事園林綠化的科研、教學及規劃設計工作,曾主持或參與桂林、濟南、遵義、杭州、鄭州、洛陽、章丘等城市的綠地系統、風景區、公園以及居住區的園林規劃設計和調查研究工作。1978至1987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建築.園林.城市規劃」卷的園林分支學科的副主編。1995至1996年間,應香港政府建築署之邀,任九龍寨城公園的植物配置顧問,以及香港高衛物業管理公司的屋邨的綠化顧問等。2014年起負責主編《中國近代園林史》(上、下篇已出版)。


主要著作有《綠化建設》(合譯俄文)、《街坊綠化》、《國外城市公害及其防治》(合著)、《北京西郊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合著)、《居住區綠化》、《杭州園林植物配置》(合著)、《賞花的藝術》、《香港園林》、Chinese Landscape Gardening、《園林理水藝術》、《中國近代園林史》等。


三聯出版物購買渠道


香港

.全線三聯書店門市

.各大書店

.超閱網

www.superbookcity.com


內地

.廣州聯合書店

.深圳本來書店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專營店

https://zhswts.world.tmall.com


臺灣

.博客來

.三民網絡書店

.各大書店



相關焦點

  • 石屎森林的蛻變!
    偉騫兄是位才子,好遊歷四方,喜原生態山水,本文就是他在網絡上的發現:石屎森林,原本是都市人的自嘲之語。借指城裡人也如同禽獸一般,生活在高聳入雲的「森林」下面。森林裡的大樹是木頭長成的,城市裡的大樹則是鋼筋水泥做成的,常人自嘲完之後也就置之腦後,而世上偏偏有執著之人,要改變這都市的石屎森林。大樓外部全部被綠色植物覆蓋。
  • 【死在這裡也不錯】香港墓園媲美蘇州園林,比活人住的靠譜多了
    說到「墳場」、「火葬場」、「骨灰龕」,你大概會腦補無數個可怕的畫面:然而在香港的墓園設計,因為土地不足問題,非常貼近民居
  • 港珠澳橋「雙重覆檢」查隱患
    測試樣本遭「調包」三大疑慮待釐清港珠澳大橋石屎測試涉嫌造假事件,政府初步評估指出,改動測試時間對大橋質量無實質影響,惟測試樣本遭「調包」經廉署通報才知悉,或影響工程安全,路政署將於六月底前再為所有大橋「食力位」進行打石屎槍檢查,並委託獨立第三方公司覆檢
  • 香港十個秋日野餐好去處 總有一款合你心意
    迪欣湖旁邊的園林青翠茂盛,大家可以在草地上野餐,或者在樹蔭下漫步,亦可以租用腳踏船喝腳踏遊覽車遊覽。雖然離市區稍微遠了一點,但勝在更加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頓時拋開煩惱身心舒暢啦。這裡更是香港出名的賞花地點,而到了秋季的時候,公園內的落羽松及水松變成紅色,出現的「湖畔紅葉」美景十分賞心悅目。讓大家除了野餐之外,還可以在公園影靚相。地址:青衣青綠街3號 交通:港鐵青衣站C出口,沿著青敬路直行就到 西九海濱長廊
  • 遊走在70年代的香港「平凡裡的不平凡﹣愛民邨」
    反正連騰訊都看不過眼來提醒了也是時候來掃掃塵啦提起香港石屎森林、購物天堂、點心這些關鍵詞都會第一時間出現這個彈丸之地其實每個地方都藏著他的吸引之處就如愛民邨在1975年,英女皇訪港期間亦參觀當時初落成之愛民邨;當年,愛民邨因為英女皇曾經到訪及有「九龍模範邨」稱號。
  • 港珠澳大橋撥款今或「剪布」表決
    「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先針對委員會主席陳健波涉及「利益衝突」爭拗半句鐘,中段再提出中止待續,但最終被否決。陳健波在會議尾聲表示,此項目在工務小組及財委會,分別討論8小時及14小時,會議已進行合共22小時,批評僅一半時間用於真正質詢。此時,陳偉業突然發難高叫「係咪想剪布」,更欲與同黨陳志全衝向主席臺。陳志全其後在被保安阻攔期間「插水」並報稱受傷。
  • 【獅山餘響】難忘──伏在滾燙石屎路面的一隻導盲犬
    相關報導如下:「今期(指四個活化點)共接獲34份申請,經委員會審議後有4幢建築覓得合適活化機構,政府將撥款約3.65億元資助復修工作,另投入1,800萬元作為機構的初期營運開支。」。至於香港導盲犬協會負責人的說法,相關報導如下:「警署環境適合建導盲犬訓練場所,料可供20多隻導盲犬一同培訓,每年亦可繁殖約40多隻導盲幼犬,較現時增一倍,亦設警署及流浮山養蠔業的導賞團,料第3年可收支平衡。」
  • 【愛香港】從建築探索香港的生活方式及文化
    建築美學可呈現社會情懷,香港貿易發展局的「香港.設計廊」由即日起至7月7日舉行「LOVE HONG KONG」年度展覽,與香港建築師學會首度合辦
  • 水泥森林中的武者
    開度      :14cm x 21cm,328頁彩色內文ISBN      :978-988-8569-46-5出版日期:2019年3月本書的十人製作團隊花了數年時間,走訪本港的武術愛好者,完整地記載在石屎森林下遍地開花的武藝文化傳奇,包括少林功夫、太極、螳螂、洪拳、詠春、西洋拳、泰拳、舞獅、大頭佛技藝、空手道、
  • 消失的香港「囍帖街」
    歌中所唱的「囍帖街」,曾經是香港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稱。不過由於重建計劃,「囍帖街」目前已在香港消失了……利東街地處香港島灣仔區南部中心地帶,位於皇后大道東和莊士敦道之間首次填海所得的土地上。
  • 香港的怪獸大廈
    香港地少人多,素有「石屎森林」之稱,不論商業區還是民居樓,可以形容為「摩天大廈」的建築比比皆是。
  • 生無可住,死無可葬.死後買不起「房」的香港人怎樣「入土為安」?
    香港每年逾46,000人離世,各個土葬場地,早於90年代接近飽和。政府興建新的骨灰龕場需要五年時間,有些死者家屬,從2011年等到現在,仍未獲得一個安樂的居所。同過去一樣,離世後「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依然存留在當代香港人的骨子裡。「土葬儀式好多的!要找人看地,看風水啊,早些時候還有儀仗隊,要請法師作法啊。
  • 第3屆「康宏圖騰跑」雲集山界好友舉行圖騰派對 一同疾走麥徑 為「奧夢成真」計劃及街跑少年籌款
    (2016年10月10日-香港)連續三年由康宏金融集團(「康宏」或「集團」)冠名贊助、全城街馬主辦的「康宏圖騰跑」上星期六(10月8日)已順利舉行。今年圖騰跑籌得的善款除會捐給「街跑少年」外,亦會撥捐至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計劃,幫助一眾退役運動員展開人生新一頁,同時培育有潛質的學生運動員,幫助推動校內體育文化。今年康宏圖騰跑秉承了以往的賽事設計,有兩個組別供大眾選擇,分別為適合新手、一家大小體驗的16公裡「靈猴部族」,以及適合經驗野人狂奔的57公裡「狂獅部族」。
  • 【港玩樂】香港郊野13條你不可錯過的遠足路線
    香港雖被稱為「石屎森林」,鬧市之外,也與山野、大海近在咫尺。旅發局連續第十年推出「香港郊野全接觸」,推介遠足徑、單車路線及世界地質公園欣賞路線,為大家展示香港的自然之美。是次指南共總結了13條郊野路線,並根據觀鳥、賞花、賞蝶、賞奇觀,探索歷史文化和拍照打卡為主題來進行區分。另外,指南中亦有一條單車遊線路推薦,更提供5個綠色深度體驗團供大家報名參加。
  • 香港地圖|錦田摘草莓 親子好去處
    草莓園是親子遊的好去處(大公報記者陳惠芳攝)香港地少人多,連找一處親子遊的地方亦「買少見少」, 但原來錦田鄉村俱樂部就正正是親子遊的好去處
  • 張永良 居家抗疫 化身高科技「農夫」
    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最近推出的「水耕機種植計劃」,讓市民利用智能水耕機,化身高科技「農夫」,安坐家中自給自足吃到新鮮又乾淨的蔬菜。長久生活在都市中的港人,大部分人似乎已經遺忘了種菜養殖的質樸樂趣,特別在疫情期間,困坐家中更覺乏味無趣。就此,一部小小的水耕機便可為家中帶來綠色生機,「玩得又食得」的居家種植或為生活帶來些許改變。
  • 【香港行山】喝一杯咖啡,然後漫步纜車徑回味香港昔日風光
    從山下的「石屎森林」,喝一杯美味咖啡,然後直奔山頂,暫時擺脫城市的束縛,在綠意盎然中感受舊香港的色彩,居高臨下俯瞰維港景色,是再美好不過的事了!文、圖:Ruth疫情期間,盡量減少外出,留在家中又想緩和心情,最好就是計劃疫情好轉後的行程,而香港最優越的一個地方,在於市區內隨意就能找到幾條值得去的行山路線,是次在城市中心中環出發,選擇一條輕鬆上山頂的路徑,全都是水泥路,除了部分路段較斜之外,沒有其他可挑剔的,絕對是喜歡行山又貪快速的首選。
  • 曹淑娟《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出版
    目次: 導論  一、走向「文人園林」  二、明代的社會文化轉型  三、社會空間的延伸  四、文本空間的建構  五、隱喻空間的形成  六、本書論述綱領   一、前言  二、話語唱和(一)──《讀書十六觀》的出現與續演  三、話語唱和(二)──藝文《十六觀》的推擴與深化  四、經驗觀想──「十六觀」體的凝塑  五、結論 第二單元 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 退溪陶山居遊的生活實踐與詮釋  一
  • 【遊情日誌】8大適合初學者的香港行山徑(香港區)(二)
    這次繼續為大家推薦香港區的行山徑,讓大家領略不一樣的香港風情。灣仔峽至香港仔水塘如果想選一條又舒服又能夠拍美景的行山徑,那這條香港仔水塘的行山徑就最適合不過了。沿灣仔峽道直上,不消5分鐘就進入行山徑,脫離石屎森林。這段路只能夠以「斜,全部都是斜」來形容。
  • 新展播報『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
    2020 年 11 月 11 日至 2021 年 4 月 11 日,餘德耀美術館將舉辦展覽「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The Abode of Illusions: The Garden of Zhang Daqian)」,展出一組由胡崇賢攝影、張大千題識,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這也是此組作品在海外消失沉埋近40年後首次回到中國的集中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