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核時代 移動處理器能否進入良性競爭

2021-01-08 中關村在線

1改變格局:聯發科欲打破壟斷?

    在移動級處理器市場,高通曾經以其前沿的科技實力近乎壟斷的統治者整個市場的高端旗艦機型。作為消費者,我們自然是不希望看見壟斷的出現,因為壟斷技術就意味著壟斷了價格,這將使我們難以獲得更具性價比的產品。2015年5月,聯發科推出Helio X20,第一款十核芯全網通處理器MT6797也就此問世。對於旗艦級的處理器,聯發科的進步是我們所樂意看到的。

    聯發科似乎總是愛玩兒「核」遊戲,當其它廠商做雙核的時候,聯發科提出了四核;其它廠商做四核的時候聯發科提出了八核。現在,其它人還在八核的時候聯發科又帶頭來到了十核,究竟十核相對於八核提升有多大,核心數真的和性能成正比嗎?


十核時代 移動處理器能否進入良性競爭

    為什麼我們在比較處理器性能的時候會比較跑分的高低,其實真的是跑分決定一切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不然蘋果的產品為啥可以做到如此流暢的用戶體驗。那麼在聯發科Helio X20十核處理器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它的全網通對整個行業有著怎樣的影響,這些也將成為今天本文的焦點。


聯發科發布Helio X20十核處理器

    聯發科Helio X20的推出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是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其具備的主要特點如下:

    ●首款採用Tri-cluster技術架構的十核芯處理器晶片;

    ●圖像傳感器最高支持3200萬像素,搭載雙主鏡頭內置3D深度引擎(built-in 3D depth engine ),拍攝速度更快,能夠創造更立體的景深;

    ●GPU性能提升40%,視頻解碼支持10bit 4K H.264/H.265/VP編碼,降低30%功耗;

    ●多重模式去噪引擎(Multi-scale de-noise engines),即使在惡劣的拍攝環境下,仍能保有銳利度、細節及準確色彩,產生高質量圖像;

    ●支持120Hz動態顯示屏(120Hz mobile display),打破目前以60Hz屏幕更新率的障礙,提供清晰、實時的瀏覽體驗和無與倫比的動態影像;

    ●整合低功耗感應處理器(Low power sensor processor) – ARM Cortex-M4,支持多重always-on手機應用,如:MP3播放或是聲控。這個感應處理器具備獨立的能源管理系統,可在低功耗的環境下完成工作而無須仰賴主要處理器導致耗費更多電力。

2處理架構:Helio X20是如何組成的

 處理架構:Helio X20是如何組成的

全新Tri-Cluster架構

    我們都知道在Helio X20之前的八核處理器都是採用的big.LITTLE結構,這種結構解決了當今行業面臨的一個難題:如何創建既有高性能又有極佳節能效果的SoC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而big.LITTLE不是萬能的,當你要打破先有技術突破性能極限則需要其它的結果來搭配,因此聯發科提出了Tri-Cluster(三叢集)來解決現有的技術瓶頸。


聯發科Helio X20十核處理器採用Tri-Cluster結構(圖片來自聯發科)

    儘管與big.LITTLE結構有所不同,但是通過big.LITTLE結構的原理我們也可以很容易的認識Tri-Cluster結構。big.LITTLE是通過「大小核」搭配來控制高頻和低頻協調工作,從而來控制功耗和性能分配,而Tri-Cluster結構則是通過控制三部分的協調運轉來調整處理器在高、中、低三種強度下的功耗和性能分配。


三個叢集分別負責高、中、低不同的負載運轉(圖片來自聯發科)

    在MT6797的內部,兩個A72核心負責最高性能的運轉,頻率為2.3-2.5GHz;四個A53核心負責平衡性能與功耗主頻為2.0GHz;四個A53核心負責低負載任務和節能省電主頻為1.4GHz。每個叢集都有自己的二級緩存,然後通過聯發科自己設計的一致性系統互聯總線(MCSI)整合在一起。

■ARM最強芯Cortex-A72加入

    我們看到在MT6797內部負責高性能的部分是由兩個Cortex-A72核芯組成的,Cortex-A72是到目前為止ARM性能最好的處理器,於今年初正式發布。Cortex-A72是基於ARMv8-A架構、並構建於Cortex-A57處理器在移動和企業設備領域成功的基礎之上。


Cortex-A72核芯結構圖(圖片來自ARM)

    在相同的行動裝置電池壽命限制下,Cortex-A72能相較基於Cortex-A15的設備提供3.5倍的性能表現,在Cortex-A57的基礎上還提升了1.6倍的性能。


Cortex-A72核芯較Cortex-A15性能提升3.5倍,較A57提升1.6倍(圖片來自ARM)

    除了效能的提高,Cortex-A72處理器在功耗上也展現了優異的成果。在代表性的高端移動工作負載條件下,結合Cortex-A72在16nm FinFET+工藝技術下,能夠使能耗顯著下降75%。


較Cortex-A15來比Cortex-A72能耗下降了75%(圖片來自ARM)

    在圖形核心方面,Helio X20不再使用PowerVR方案,改而集成了一個ARM Mali-T8xx MP4,頻率為700MHz,具體型號未公布。不過聯發科透露相比於MT6595 PowerVR G6200性能提升最多40%、功耗降低最多40%。內存保持不變,還是雙通道32-bit LPDDR3-933,帶寬為14.9GB/s。

■功耗降低30% 低功耗感應處理器加入更加節能

    聯發科表示,MT6797的這種三叢集設計更有利於功耗優化,再加上20nm工藝,最終可比雙叢集設計降低30%的功耗。如果製程工藝可以進一步降低的話,應該會有更優異的表現。


MT6797最終可比雙叢集設計降低30%的功耗(圖片來自聯發科)

    除了三叢集相互協調搭配帶來的節能效果之外,其中加入集成了一個整合低功耗感應處理器(Low power sensor processor)–ARM Cortex-M4,支持多重always-on手機應用,如:MP3播放或是聲控。這個感應處理器具備獨立的能源管理系統,可在低功耗的環境下完成工作而無須仰賴主要處理器導致耗費更多電力。這個處理器的加入也為Helio X20的低功耗提供了有利保證。

3基帶整合:全網通不再是高通天下?

 基帶整合:全網通不再是高通天下?

■聯發科全網通+LTE Cat.6

    我們都知道在基帶的技術上,高通有著業界的絕對優勢,這也就使得某些專利的價格讓人難以企及。這種近乎壟斷的結果顯然對於消費者是不利的,我們將不會以理性價格獲得一款定價合理的產品。而聯發科全網通的推出,也側面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良性的促進作用。


聯發科全網通+LTE Cat.6晶片目前有MT6755、MT6735和Mt6797(圖片來自聯發科)

    MT6797網絡基帶集成的是LTE Cat.6規格,目前聯發科曝光了三款搭載其LTE Cat.6的全網通晶片,分別是MT6755、MT6735和MT6797。LTC Cat.6支持2×20MHz下載載波聚合,最高下載速度300Mbps、上傳速度50Mbps,特別是除了TD-SCDMA、DC-HSPA+之外還支持CDMA2000 1x/EVDO Rev.A。


聯發科產品發售計劃(圖片來自聯發科)

    乍一看這個全網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一直以來基帶晶片都是高通引以為傲的地方,高通憑藉其對於基帶技術的掌控幾乎佔據了所有旗艦機型。但是隨著聯發科全網通產品的推出,有望打破這一局面,況且聯發科更加低廉的價格更加可以滿足「夠用黨」的需求。


MT6797與高通旗艦處理器對比(圖片來自快科技)

    通過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聯發科的MT6797雖然同為全網通,但是MT6797的LTE Cat.6網絡要比高通的LTE Cat.9上下行速度要低,不過考慮到國內LTE Cat.6的普及還沒有完善,所以更高速度的網絡支持對我們影響並不是很大。

4市場策略:移動SoC的良性時代到來

 市場策略:移動SoC的良性時代到來

■現在的「十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十核

    我們都知道採用big.LITTLE最高可以做到八核,大小核的搭配對性能和功耗進行了權衡。而考慮到功耗的問題,Helio X20的十核在正常使用時幾乎是不可能同時運行的,即便是在最高功耗需求的情況下最多也只是會運行兩個Cortex-A72核芯。


聯發科十核是非常規的big.LITTLE組合結構(圖片來自ARM)

■兩個Cortex-A72+兩個Cortex-A53足以滿足需求

    根據big.LITTLE的規則,其實正常來說應該是四個Cortex-A72+四個Cortex-A53的組合才比較正統,但是目前就一個Cortex-A72的核心面積很大,四個Cortex-A72的成本相當於10多個Cortex-A53。所以聯發科採用這個策略很顯然是為了控制成本而考慮。


兩個Cortex-A72+兩個Cortex-A53足以滿足性能需求(圖片來自ARM)

■數據漂亮滿足市場需求

    現在處理器的市場是核芯多的聽上去要比核芯少的性能好,跑分高的要比跑分低的性能好,這一點在產品宣傳上經常會拿來當做賣點。但是很顯然很多內行的網友都明白跑分已經不能說明一款產品的性能了,因為很多測試都是可以通過優化得以實現的。


處理器核心數經常作為宣傳賣點(圖片來自htc)

    說回到聯發科十核晶片上,聯發科可以用讓十核芯在跑分測試的時候全速運行,然後給用戶一個漂亮的數據,然後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又會通過優化控制各個核心的運行從而控制功耗。這樣既有漂亮的跑分成績,又有低功耗的保證,再加上十核的噱頭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三星、華為海思都在崛起進步


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是國人驕傲(圖片來自華為)


三星Exynos逐漸在自家產品上普及(圖片來自三星)

    這些年手機市場的繁榮讓我們看到了除高通以外更多SoC廠商的崛起,國內以華為海思麒麟為首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研發實力讓我們看到了國人的實力。同時,已經有很多國產晶片廠商向聯發科購買了全網通專利技術的使用權,更加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將會大批量湧現。

5最先上市:哪些產品會第一批使用?

 最先上市:哪些產品會第一批使用?

■魅族MX5 或將於年底發布

    十核的噱頭十足,那麼究竟哪些廠商會第一批發售搭載十核處理器的產品呢?前不久,@手機晶片達人爆料,聯發科已經投資魅族,這是繼阿里之後,魅族獲得的第二筆投資,不過魅族官方並未對此做出回應。根據這條消息那麼我們有望在魅族下一代旗艦MX5上看到十核處理器的上市。


魅族MX5將搭載聯發科十核處理器(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小米下一代旗艦

    這個可能性目前尚不能確定,因為小米的旗艦機型除了一次採用Tegra處理器之外,其餘使用的都是高通的驍龍系列。但是在小米Note上使用的驍龍810由於發熱問題造成了一些麻煩,所以小米在下一代旗艦更換供應廠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這最終還是要取決於驍龍820的表現。


小米下一代旗艦級或將採用聯發科十核方案(圖片來自小米)

■聯想、中興、華為等

    聯想的手機和平板產品在全球的銷量與日俱增,為了增加產品的吸引力和硬實力,聯想與聯發科的合作也存在巨大的可能。華為儘管具有自主的晶片,但是在網絡基帶方面仍不及聯發科和高通的技術,所以為了顧及產品的性能也勢必會尋找出路與聯發科合作。


聯想也存在與聯發科合作採用十核處理器的可能(圖片來自聯想)

 寫在最後:

    移動SoC的發展隨著市場的進步越來越快,新品的迭代需求也使得廠商必須加快研發的速度才能滿足人們的胃口。究竟性能和跑分我們更需要哪個,這一點在蘋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相信在這種勢均力敵的良性競爭環境下,更多理性的產品能夠遍及市場。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跑分數據,夠用就好才是硬道理。

    聯發科打響了十核的第一炮,按照常理思考這也將會是下一層級的趨勢。但是通過分析我們也看到了聯發科十核並非最理性的結果,隨著數碼產品不斷向輕薄化發展,處理核心的面積被不斷壓縮,16nm、10nm甚至是更小的工藝將普及開來,那個時候必將是另一番天地。

相關焦點

  • 首款移動8核i7處理器 技嘉AORUS 15G遊戲本評測
    -10875H處理器,作為目前移動i7中的旗艦型號,i7-10875H自然被寄予厚望。04 性能:i7-10875H單、多核刷新移動i7新紀錄  技嘉AORUS 15G XB是首批搭載第十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遊戲本,其搭載了移動標壓i7序列中的旗艦型號——i7-10875H,i7-10875H基於Comet Lake架構,
  • 市場細分、技術創新、良性競爭 英特爾如何釋放行業領導力
    下一代10nm Tiger Lake酷睿移動級處理器首秀,並確定將在2020年晚些時候上市;基於Xe架構的代號為DG1的獨立顯卡終於正式亮相;雅典娜計劃也取得極大進展,不僅在Windows系統設備上實現全面布局,還囊括了谷歌ChromeBook;同時,最讓人興奮的是英特爾牽頭為業界打造了雙屏筆記本樣板設計Horseshoe Bend,並且英特爾還將在今年制定雙屏筆記本技術規範;此外,英特爾還正式公布了十代酷睿標壓移動版
  • ISSCC2020 論文解析:移動處理器
    由於筆者所研究的領域是傳統處理器相關,因此在這裡主要對本次會議中幾篇處理器文章進行一些簡要綜述,因筆者知識積累有限,可能一些方面的表述不夠精確和深入,歡迎各位同仁積極提出指正和改進建議。筆者與矽說平臺合作將對今年ISSCC的幾款亮點處理器分別進行簡單綜述,主要分為三個章節,一個是移動處理器,一個是高性能處理器和人工智慧處理器。本次為第一章節——移動處理器。
  • 4核吊打AMD8核?英特爾11代移動酷睿i處理器Tiger Lake發布
    英特爾的Tiger Lake最早是在今年1月的CES上公開的,不知不覺8個月過去了,我們見證了AMD在筆記本處理器的逆襲,英特爾是時候反擊了。近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Tiger Lake處理器,規格詳情馬上來看!
  • 朕的江山,AMD你休要動——英特爾正式推出十代酷睿H系移動處理器
    2020年4月2日,英特爾解禁了H系標壓版的第十代酷睿高性能移動處理器。之所以稱為「解禁」,是因為早在一月份的CES 2020大會上,英特爾已經向公眾展示了十代酷睿H系列標壓版高性能移動晶片,代號為Comet Lake-H。 而這次只是解禁了十代H系列處理器的銷售。相當於英特爾給大家一個通知:十代酷睿標壓本開始賣了。
  • 蘋果自研PC處理器更強大:12核、16核
    8核M1處理器作為蘋果的第一款移動端CPU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此以後所有的Mac相關產品均會採用自研的晶片。而近日外媒又曝光了新款Mac產品定檔3月份,搭載12核Apple Silicon。有業內人士猜測:14寸會搭載12核M處理器、16寸則升級到16核M處理器。需要注意的是,12核、16核的新處理器可能不會叫做M2,因為此前有消息稱,M2將選擇在iMac上首發,由於是臺式一體機,CPU、GPU單元的規模更加可觀。考慮到當前8核M1的優秀表現,尤其是在macOS的語境下,即將到來的12核、16核誠然可期。
  • 最高睿頻5.3GHz,英特爾十代至強移動版處理器曝光
    根據帳號@momomo的爆料,Comet Lake-H處理器處理器除了包含第十代移動酷睿以外,英特爾還將推出全新的十代移動至強至強 ,現在已經有兩款型號曝光。曝光的兩款至強移動處理器分別是Xeon W-10885M和Xeon W-10855M,前者是旗艦型。從曝光的信息中大體可以看出,W-10885M為8核16線程,最高5.3GHz,16MB緩存,與i9-10980HK類似; W-10855M 為6核12線程,最高5.1GHz,12MB緩存,與i7-10750H類似。兩款至強移動處理器應該都是45W的TDP。
  • 英特爾十代桌面處理器價格曝光 包括4核8線的「強力」i3
    英特爾十代桌面處理器價格曝光 包括4核8線的「強力」i3 來源:IT之家 • 2020-02-24 10:50:44 就在幾年之前,4核8線程的酷睿i7曾被廣大用戶視作非常強力的處理器,然而不久後英特爾要推出的十代桌面
  • 移動版銳龍上市能否擊潰 I+N輕薄本聯盟?
    AMD 在2017年秋天正式發布了「ZEN」架構的銳龍移動處理器,同競爭對手的Kabylake Refresh 一樣採取了四核心八線程規格。由於銳龍架構的IPC性能相比前輩推土機系列增長明顯,已經被證明與同頻的Intel CPU非常接近。
  • PC的CPU「大小核」將至,或將拉開新時代的序幕
    對於許多手機玩家來說,「大小核」這個詞顯然不會感到陌生。作為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多核時代可能是最為重要的技術突破之一,「大小核(Big-Little)」設計通過將多個高性能、高成本、高發熱的大核心,與多個低功耗、低成本、低發熱的小核心相互組合,按需調度的方式,成功地兼顧了現代智慧型手機所需的峰值性能以及日常省電錶現。
  • 第十代酷睿桌面級處理器偷跑 這幾個要成爆款啊
    ,桌面級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全系的基本信息也浮出水面。 與移動版採用10nm工藝(Ice Lake)和14nm工藝(Comet Lake)搭配不同,桌面版第十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只有14nm工藝的版本,並將繼續採用老架構。
  • 網易雲倡導的良性競爭時代終於開啟
    那是音樂行業重新探索的混沌時代,「得版權者得天下」曾經是輿論的風向,但經過多年摸索之後,發現並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版權固然重要,但是版權的價值,並非簡單的「擁有並收聽」的過程,聽眾,特別是對於沒有經歷過唱片時代的年輕聽眾來說,「擁有很多歌」並不完全吸引人,「給與他們聽歌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其實類似的版權困境曾經也發生在二次元領域。
  • Intel i9-10900K/i5-10600K處理器圖賞:「十全十美」實力擔當
    目前的CPU市場尤其是民用CPU的競爭已經處於白熱化的階段,英特爾也不斷推陳出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出色的產品。這一次英特爾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的第十代桌面酷睿處理器。英特爾採用了一塊藍色的擋板來遮擋裡面的兩顆處理器。這兩顆處理器均在一個藍色的紙盒中包裹著,裡面兩顆處理器進行分別包裝,當然英特爾依舊沒有給處理器附送原裝散熱器,由消費者自行搭配。在兩款處理器的包裝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英特爾十代酷睿i5以及十代酷睿i9處理器的標識。
  • 筆記本電腦遊戲本推薦,看準酷睿十代處理器比挑電腦更重要
    拿兩家最近比較火的兩款中高端處理器4800h和10750h之間的比較為例,為什麼AMD推出擁有八核16線程的4800h更早,核心數更多的它,在遊戲表現上卻比不過英特爾i7 10750h?為什麼仍是更多遊戲本選擇搭載英特爾?因為在相比核心數,主頻和睿頻加速能力對遊戲體驗的影響更大。
  • 樂天加入移動通信業務 能否帶動降價競爭成焦點
    日本樂天公司8日正式參與移動通信業務。向NTT都科摩等三家巨頭壟斷的局面發起挑戰,業界將進入四家企業割據時代。但樂天在通信設備和收益方面與三巨頭差距較大。樂天將從巨頭公司手中爭奪用戶,政府所希望的降價競爭能否推進將成為焦點。樂天8日宣布將改善部分資費套餐。
  • PC處理器大小核反擊戰
    ● x86處理器做大小核設計的背景● 大小核設計的意義● Intel的初代大小核處理器Lakefield實際表現● Lakefield的小核心Tremont(可選讀)● Lakefield的封裝技術(可選讀)● Intel大小核處理器面臨的問題和展望
  • 8核4.7GHz AMD銳龍9 5900HX處理器將至
    再過兩周,AMD就會在CES 2021展會上發布新一代銳龍處理器,這次升級的是銳龍5000筆記本處理器,其中銳龍5000U低功耗系列還是Zen2的馬甲改進版,高性能版銳龍5000H系列則是Zen3架構。
  • 6核也能贏8核,聯想的這款筆記本強在哪裡?
    十多年前提起適合玩遊戲的PC,更多人想到的無疑是臺式機,這不僅是因為當時的筆記本數量相對較少,也是因為筆記本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方便移動辦公,便於攜帶,並不突出性能優勢。近兩年,隨著電競遊戲的日益火爆,商家陸續推出一些高配置、高性能的遊戲本。如今,市面上的遊戲本可謂是琳琅滿目。那麼,玩遊戲什麼筆記本電腦好呢?
  • 蘋果自研PC處理器 12核和16核即將到來
    去年,5納米8核M1處理器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產品還被選為我們的年度桌面/筆記本處理器創新技術獎。由於蘋果計劃在兩年內取代Mac產品線中的英特爾處理器,不難猜測更多的M系列晶片正在準備當中。推測14寸會搭載12核M處理器、16寸則升級到16核M處理器。不同於x86架構,ARM架構更容易做多核,可以抑制功耗。需要注意的是,12核和16核的新處理器可能不叫M2,因為之前有報導說M2會選擇在iMac上發布,而且因為是一體機臺式,CPU和GPU的單元的規模更讓人印象深刻。
  • 銳龍r7 4800h處理器遊戲性能怎麼樣?銳龍處理器好嗎?
    銳龍r7 4800h和酷睿i7 10875h自發售以來就受到不少玩家的關注,銳龍r7 4800h作為擁有八核16線程的處理器自然不免被玩家拿來與英特爾i7 10875h比較,所以i7 10875h和銳龍4800h到底誰的遊戲性能比較好呢?因特爾公司發布全新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後,帶著玩家走進了5GHz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