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洋家庭教育公益講壇」系列講座之首期主題講座開講。
紅網時刻長沙1月12日訊(通訊員 周汨 任幸)為了給家長家庭教育答疑解惑,促進家校合力的形成,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實現學校教育資源共享,營造良好的公益教育氛圍,1月10日上午,以青少年成長為主題的「郡洋家庭教育公益講壇」系列講座之首期主題講座「青少年(10-14歲)學業成長的路徑與對策」在長沙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開講啦!
講座開始前,三名郡洋學子作為暖場演出的特邀嘉賓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
C2004班劉逸韜竹笛演奏《揚鞭催馬運糧忙》
笛聲婉轉飛雲霄,提琴悠揚湖畔飄。劉逸韜和饒芸寧兩位同學分別以竹笛演奏的《揚鞭催馬運糧忙》和小提琴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國》將在場聽眾引入了美妙絕倫的音樂世界。
C2004班饒芸寧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
胡家灝同學的二胡演奏曲《戰馬奔騰》則高亢激昂,熱情澎湃,瞬間就將數九寒冬的清冷一掃而盡。三位同學精彩的才藝表演贏得了家長們的陣陣掌聲!這也是學校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個性化發展的縮影,學校不僅培養學生的學習力,還培養學生的藝術力、體育力,努力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平臺,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可持續、個性化發展。
胡家灝同學二胡演奏《戰馬奔騰》
針對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如孩子培養與發展路徑、學業成長對策、理想與目標樹立的策略、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育方法、非智力因素的應用、親子溝通等,作為新時代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選擇和實施適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又該如何有效解決?本期講座給了家長們深刻而生動的回答。
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周文美校長以《地鼠,抓哪幾隻?——青少年(10-14)學業成長的路徑與對策》為題,給家長帶來了深刻而生動的精彩講座。他從親身經歷出發,以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言辭,從豐富的教育經歷和案例中提煉出青少年學業成長的家庭教育路徑「公式」並提出了科學有效的對策。他認為,影響學業成長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理想目標+習慣+方法+非智力因素(興趣等)+智力」,他分享了一個又一個生動具體的真實故事,如 「不服輸的團支書」,與「夾娃娃的那些事」「學騎自行車」等,讓聽眾沉浸在快樂而深刻的育兒情景中。通過這些生活實踐的思考和總結,周文美從理想目標的樹立、習慣培養、方法指導、興趣等非智因素培育展開闡述,為青少年(10-14歲)學業成長明晰了道路,提供了科學可行的策略。他說:「考上好大學並不是唯一評價標準,真正的優秀是成為最好的自己,實現自己個性化的最優!」這引起了家長的共鳴,讓家長們受益匪淺。
講座結束後,家長收穫滿滿久久不舍離去,對郡洋家庭教育公益講壇的系列講座表示歡迎和期待,也為學校的教育情懷和教育責任之心、公益之舉表示敬意和謝意,為學校點讚!
家庭教育是成人成才的重要陣地,在育人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價值,郡洋公益講壇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家庭教育平臺讓家長育兒科學有效,促進育兒質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學校教育資源共享,建立泛在的家庭教育中心,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家庭教育發展,惠及一代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郡洋家庭教育公益講壇」系列講座還將邀請教育專家、一線教師、醫生、心理工作者以及家長和學生代表等作為主講嘉賓定期舉行,持續進行多角度分享,讓公益教育活動更具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