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出書揭臺灣政壇秘辛,提醒國民黨:「不統」就代表「臺獨」

2020-12-18 海峽導報

臺當局前「考試院院長」、國民黨前副主席關中昨日舉辦新書《明天會更好:關中傳奇》發表會,書中揭露諸多臺灣政壇秘辛,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等政壇人物也有赤裸裸觀察。例如認為馬確實是正人君子,對國民黨的忠誠毋庸置疑,但熱情不夠,未能真正號召人心,振奮黨的團結,對培養新血、充實自我幹部的冷漠疏離,不是領袖應有的作為。

關中當年也是國民黨內改革派,被媒體詢問如何看待現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領導的改革。關中提出三點建言:不能放棄自己的基本理念,國民黨代表「統的政黨」,本就是以「統」為正統,不能像馬英九說「不統、不獨、不武」,因為不統代表接受「臺獨」。國民黨但需重視訓練人才、加強團結;他對國民黨仍充滿希望,「尤其對年輕的主席江啟臣期待很深」,中常會的結構要改變,這是黨主席的責任;他也希望國民黨能多一點韓國瑜出來。

關中曾任國民黨副主席等諸多黨政要職,這本口述歷史是由臺灣資深媒體人張景為10次深度採訪而成。

關中在書中透露,「美麗島事件」能及時阻止,最大原因就是「美國的鼓勵」。美國非常積極介入「美麗島事件」,扶植在野力量牽制「執政黨」。在「美麗島事件」的第二天,蔣經國就指示「不希望有人被判死刑」。

關中除了在書中深刻描述他眼裡的馬英九外,也揭露2005年馬表明參選黨主席,連戰在最後黨主席投票那天全家離臺,二人埋下心結。這件事甚至讓馬抓著關中的手臂痛苦大叫:「為什麼要做到這個地步啊!有必要到這樣嗎?」

關中也提及2013年的「馬王政爭」,描述王金平曾以麻將形容馬,「如果你只想做清一色,是不可能贏錢的!」王、關都是麻將高手,不禁會心大笑。2012年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就非常不想讓王金平續任立法機構負責人,馬雖沒必要挑起「馬王之爭」,但就是認為王「不是他的人」。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國民黨要與民進黨有差異 終極就是統!
    答案是「沒有」,國民黨跟民進黨要有很清楚的差異,終極就是統。針對賴清德公開宣布支持「臺獨」的言論,楊敏盛表示,那是賴清德的政治理念,當然會影響兩岸關係,民進黨的「獨立」要付出代價太大,誰能夠承擔?不能說大陸不會打我們,要打不打臺灣在於大陸,但是一喊「獨立」,就碰觸大陸的底線,賴清德主觀意願想「獨立」。問題是,臺灣下一代需要承擔這樣風險?
  • 「武統」臺灣話題很熱,會發生嗎?
    什麼含義呢,就是說臺灣本來就是中國領土,外交部的標準表述是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來就是我們的東西,有必要弄得偷雞摸狗的嗎?所以,像日本偷襲珍珠港那樣的事情我們不會幹,像美國「趁你病要你命」那樣的事情我們也不會幹。按照這個邏輯,趁疫情收拾臺灣基本不在我們的計劃之內。對這一點,廣大網友務必保持理性。
  • 從5.20國民黨主席選舉看臺灣未來!
    ,習主席發去賀電,盼兩黨以兩岸同胞福祉為念,堅持「九二共識」,堅定反對「臺獨」,其任期四年。我們先談談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首推的是深藍派系,其特點是主張兩岸終極統一,是「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最積極的擁護者,其代表組織是黃復興黨部,全稱為「國軍退除役人員黨部」,從名稱上我們基本可以了解這個組織的主張,代表人物主要是洪秀柱和郝龍斌
  • 臺灣新身份證沒「國旗」?國民黨:「臺獨」終於不演了
    國民黨痛斥道,蔡英文當局可能取消身份證上的「國旗」圖案,惡搞證件,「『臺獨』終於不演了?」 據臺灣《聯合報》3月19日報導,臺當局計劃2020年全面更換新的晶片式身份證,「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在「立法院」備詢時稱,未來「數位身份識別證」上只會顯示「姓名、身份證字號和相片」,「性別」則朝隱藏方向研擬中,至於「國旗」則不會顯現,引來網民批評。
  • 臺灣接連傳兩個消息,「臺獨」太猖狂!國民黨怒斥
    近兩年,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在島內搞「去中國化」,可謂不擇手段。除了篡改歷史課綱、荼毒臺灣青年一代外,民進黨當局近日又將毒手伸向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臺灣中華航空。除此之外,據海外網11月27日消息,因為受到臺當局逼迫,臺灣中華航空(華航)飛機更換了新的塗裝。據媒體發布的照片顯示,華航不僅將原本在機身前段的英文名「CHINA AIRLINES」移到機尾,字體也大幅縮小。臺當局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26日受訪時證實,機身前端留白的空間將配合臺灣意象。
  • 「九二共識」名詞創造者提醒蔡英文,越搞「臺獨」越是「自尋死路」
    雖然『臺獨』的比例很高,但是大家清楚,主觀上希望『臺獨』,客觀上最後還是會被統一。同時,他提醒民進黨當局,臺灣越是搞「臺獨」,絕對是「自尋死路」!香港中評社3日報導稱,蘇起在演講中說道,「兩岸一家親」是現在兩岸之間最低的基礎。兩岸一家親簡單說就是「We are all Chinese」。沒有兩岸一家親的概念,就不可能「一個中國」。這是感情認同因素。
  • 2019,臺灣島內會搞激進「臺獨」嗎
    王在希: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這次慘敗後,可能會有兩種選擇:一是穩住陣腳,保持政壇影響力,爭取下次選舉再把失去的權力奪回來;二是為保住基本盤孤注一擲,鋌而走險,搞激進「臺獨」,轉移視線。例如推動帶有「統獨」性質的公投、煽動對大陸的不滿情緒、製造兩岸緊張、升高省籍對立等。無論哪種情況,民進黨的「臺獨」基本路線和「維持現狀」的大陸政策都不會根本改變,但在策略上不排除會做些調整。
  • 《臺灣新聞臉》:專訪反「獨」鬥士邱毅
    不過,也正是這段在補教界的經歷,讓不受綠營及「臺獨」勢力拉攏的邱教授,與新黨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讓他一腳踏入了臺灣政壇。深具「政治潔癖」的政壇「孤鳥」細數邱毅的從政經歷,1994年,臺灣省長首次開放直選,邱毅為當時的中華社會民主黨黨魁朱高正助選,逐漸在臺灣政論圈打開知名度。
  • 國民黨落選後想不承認「九二共識」?要跟著蔡英文搞「臺獨」?
    國民黨自1949年撤離大陸後,在"兩蔣時期"雖然蔣介石父子堅持"反共",但是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理念,對"臺獨"份子痛下殺手。可以說那會絕大多數臺灣人都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但是自從李登輝上臺後開始逐步製造"臺獨",特別是1999年讓蔡英文炮製了"兩國論"而且還製造國民黨的分裂。結果2000年第一次丟掉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位置。
  • 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長期研究大數據的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杜聖聰接受訪問表示,現在民進黨不跟中國大陸互動、制定「反滲透法」,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兩岸在未來1、2年看不到樂觀的部分。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臺灣是要「武統」還是「和統」?學界又起爭論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兩岸學界最近爆出「武統」「和統」之爭,大陸重量級涉臺學者章念馳被近來表態尋求武統的學者李毅槓上,臺灣涉兩岸學界觀察,大陸近來支持武統聲浪明顯升高,但對臺政策仍維持基本論調。
  • 「追求兩岸統一」不應是禁忌
    (中評社資料照片) 幾日前,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為了開放進口「萊豬」爆發衝突,而事前宣稱將對國民黨「立委」「1打35」的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在混亂中敵不過國民黨「立委」人數優勢,遭「立委」林為洲「鎖喉」壓制後逃離到一旁。但事後陳柏惟仍不示弱,當天就在臉書上放上當時衝突的影片,並怒批「中國黨不倒,臺灣不會好」。
  • 幕僚公開發表「臺獨」言論,蔡英文急滅火又扯「黑鷹」失事被痛斥
    有評論直言,林靜儀是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兼蔡辦發言人,一言一行動見觀瞻,絕不能以「個人意見」等閒視之;她的論調足以代表民進黨在許多遮掩、閃躲的表象下真正的主張,那就是「以中華民國為過渡的幌子,推行其未來臺獨建國」。林靜儀日前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時稱「主張統一恐構成叛國」,引發巨大爭議,隨後她以「用詞不夠精確」閃辭蔡辦發言人。
  • 國民黨提「臺美復交」,黃智賢:不能為一點利益出賣祖宗
    中國國民黨近期在「立法院」提案通過「美臺復交」一案,引起各界關注。對此,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昨天在社交媒體上批評國民黨根本就是在為「臺獨」建國準備,勾結美國介入,讓大陸民眾對臺灣失望。黃智賢黃智賢表示,國民黨要「臺美復交」就是公開宣告「臺獨走完最後一步」,也是同時告訴大陸和平統一已經無望了。
  • 臺灣新版身份證沒"國旗"?國民黨:當局帶頭搞"臺獨"
    原標題:臺灣新版身份證沒"國旗"?國民黨:當局帶頭搞"臺獨"  明年10月上路的島內新版身份證被爆上面沒有「國旗」。國民黨怒轟臺當局帶頭搞「臺獨」,還有一些媒體猜測,「『去國旗化』是不是『去中華民國化』的投石問路之舉?」  臺「數位身份識別證」將於2020年10月上路。
  • 「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這樣,蔡英文就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將「臺灣」和「中華民國」劃等號了,黨內不敢再有人提出質疑。可以說「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是「臺灣前途決議文」的最終表達。「中華民國臺灣」論調則是更進一步,企圖將前述的「臺獨」論述「國號化」,將他們所稱的「這個國家」從時間和空間上直接限縮於1949年以來的臺灣,從而割裂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連結。
  • 「武統」是最後手段!王在希:此番就是在震懾「臺獨」
    美媒則根據近期解放軍軍機不斷到臺空域進行演訓活動分析指出,川普可能會尤其注意臺灣地區。但是美國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70%的人認為新冠肺炎、經濟等美國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才可能對選情起到關鍵作用。而認為中國問題對選情有影響的只有35%。近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也對此做出了一番分析。
  • 周忠菲:想靠《反滲透法》做臺灣政壇「不死鳥」?
    民進黨倉促出臺《反滲透法》,主要目的一是為選票,二是企圖再次聚焦青年,搞「潛在反共」,三是兜售「民進黨將成為臺灣政壇」不死鳥「的所謂前景。這一點隱藏極深。我們先來看前兩點。 這些不安全現象,固然對臺灣有所衝擊,但臺灣社會仍然體現出東方政治特有的穩定與謹慎。主要原因是臺灣社會民情仍然主張中庸與寬容。避免赤裸裸的黨爭,減少激化島內矛盾引發的、造成的對社會不安全的威脅,會使極端勢力冷靜下來。 但民進黨為了選票,需要島內出現尖銳的社會和政治不穩定。需要繼續講「政治規則」,講「法律程序」。
  • 「和統」or「武統」,該以何種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但同時,由於自李登輝執政以來的20多年間,經歷陳水扁、蔡英文民進黨政權,「臺獨」教科書毒害了幾代人,讓臺灣社會在國家和民族認同上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又讓兩岸和平統一越來越艱難。加上國民黨內有著家國情懷的老一輩人的逐漸離世和國民黨的「民進黨化」加劇,以及臺灣島內製約民進黨力量和意願的越來越弱等因素,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和平統一前景的擔憂。
  • 《臺灣新聞臉》:臺灣政壇2020年度人物
    回望2020,《臺灣新聞臉》特別梳理這一年島內政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盤點穿梭其中的各色人物,製作了一份2020年度臺灣政治人物風雲榜。入榜的五位政治人物,無論是政治聲量、支持度、討論度或引發的爭議,都對2020年的臺灣政壇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