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行心肺復甦門檻,生存鏈增加恢復環節!美國發布心肺復甦新指南

2020-12-23 瀟湘名醫

月21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了2020年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官網同時公布了17種語言版本的摘要,包括中文版。10 【點擊下載中文版】

新版指南共491條建議,但只有6條(1.2%)是基於A級證據。

重申高質量胸外按壓

指南指出,心肺復甦一直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基石。一項對12500多名患者進行分析再一次顯現胸外按壓質量的重要性。

高質量胸外按壓是指在人工心肺復甦過程中,施救者進行至少5 cm深度的胸部按壓,但避免過度,不超過6 cm,並以100~120次/min的按壓。

降低非專業人士心肺復甦的門檻

數據顯示,院外心臟驟停患者在被送至醫院前,僅有不到40%接受了旁觀者實施的心肺復甦。

因此,新指南呼籲提高非專業人員的心肺復甦實施率。

指南建議,對於非專業旁觀者,如果推測此人未心臟驟停,應立即啟動心肺復甦,即便病人實際上沒有心臟驟停,心肺復甦對其的傷害風險也很低。

對昏迷但未心臟驟停者進行心肺復甦的不良事件包括:胸部按壓區疼痛(8.7%)、肋骨和鎖骨骨折(1.7%)和橫紋肌溶解症(0.3%),無內臟損傷的報導。

如果受害者無意識或無反應,無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喘息),非專業人員應假定受害者心臟驟停。

但對於醫務人員,指南的推薦是,如果受害者無意識/無反應,呼吸消失或不正常(喘息),醫務人員應檢查脈搏不超過10秒,如果感覺不到明確的脈搏,應假定心臟停搏。

指南認為,為心臟驟停患者提供心肺復甦的益處,超過了為昏迷但未處於心臟驟停狀態的人提供胸部按壓的任何潛在風險。

先前的研究表明,有些救援人員可能難以檢測到脈搏,導致心肺復甦延遲,或在某些情況下,對心臟驟停患者根本不進行心肺復甦。

因此,確定了非專業救援人員對心臟驟停的識別根據受害者的意識和呼吸。

既往研究顯示,對於脈搏消失的人,與進行不必要的胸部按壓相比,不進行胸部按壓造成的傷害更大。

支持儘早用腎上腺素,兒童應在胸部按壓5分鐘內使用

新指南重申,要儘早使用腎上腺素。

近期一項包括16項觀察性研究的綜述顯示,對於不可除顫心律患者,儘早使用腎上腺素,可改善自主循環恢復率,但是否能提高生存率,各研究並不一致。

對於可除顫心律患者,文獻支持優先考慮除顫和心肺復甦,但如果初始心肺復甦和除顫不成功,則給予腎上腺素。

指南強調,任何在停止復甦數分鐘後應用、能提高自主循環恢復率和存活率的藥物,都可能會增加有利的和不利的神經功能結局。

因此,最有益的方法似乎是繼續使用一種已被證明能提高生存率的藥物,同時將更廣泛的精力集中在縮短所有患者的用藥時間上,這樣更多的倖存者將有良好的神經功能結局。

新指南提出了兒童心臟驟停時使用腎上腺素的具體時限。對於心臟驟停的兒童,應在開始胸部按壓後5分鐘內應用腎上腺素。

生存鏈增加第六環節:恢復

心肺復甦的核心是生存鏈(Chain of Survival),生存鏈中各環節實施的力度直接影響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高低,其中的一系列關鍵搶救措施必須快速、連續地實施,才能儘可能提高生存機率。

對於生存鏈,院外發生和醫院內發生的心臟驟停非常不同(圖1),對於院外心臟驟停,主要取決於社區的參與和反應。

這個最新版的美國心肺復甦指南最大的變化在於,生存鏈在原本五個環節的基礎上,增加了第六個環節,即恢復(recovery)環節,以此來強調後續管理的重要性。

心肺復甦生存鏈由五個環節變成六個環節

指南建議,對於心臟驟停後仍處於昏迷狀態的患者,我們建議延遲神經診斷,直到經過足夠的時間,以確保避免因藥物或損傷後早期檢查不理想,而造成混淆。

恢復環節強調對心臟驟停倖存者及其看護人員進行治療、監測和康復,其中需要採取的措施包括:

(1)對心臟驟停倖存者及其看護人員進行焦慮、抑鬱、創傷後應激、疲勞等方面的結構化評估;

(2)在出院前進行康複評估和針對軀體、神經、心肺、認知功能等損傷進行治療;

(3)針對心臟驟停倖存者及其看護人員制定全面的多學科出院計劃,包括一些藥物和康復治療建議以及恢復活動或工作的期望。

根據新指南,成人和兒童院內、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心肺復甦生存鏈都包括六個環節,但成人和兒童略有不同。

指南特別強調,對於心臟驟停的新生兒,成功的心肺復甦有賴於連續實施整個搶救步驟,包括出生前仔細評估和做好準備、出生時進行復甦和保持臨床情況穩定,一直貫穿出生後的最初28天。

新指南還指出,行動電話技術可提高旁觀者的心肺復甦意識和參與度,是改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結局的另一個潛在途徑。

近期一項來自國際復甦聯合委員會的綜述顯示,對於院外心臟驟停患者,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或簡訊提醒通知非專業救援人員,可縮短旁觀者的響應時間,提高旁觀者的心肺復甦率,縮短除顫時間,並提高出院存活率。

針對心臟驟停的女士,新指南專門強調,要加強非專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和公眾意識,因為有針對性的培訓可以改善她們的結局。通常,心臟驟停的女士不太可能接受旁觀者的心肺復甦,這可能是因為旁觀者害怕傷害女性患者或被指控觸摸不當。

嬰幼兒人工呼吸頻率增至20~30次/分

對於接受心肺復甦、已建立高級氣道或接受人工呼吸、有脈搏的嬰兒或兒童,新指南建議,人工呼吸頻率從12~20次/分增加到20~30次/分。

因為新的數據顯示,更高的通氣率(1歲以下嬰兒至少30次/分,兒童至少25次/分)可改善院內心臟驟停患者的自主循環恢復率和存活率。

不鼓勵常規應用雙序貫體外除顫

2020版心肺復甦指南另外一個新增的內容是,對於難以糾正的可除顫心律(refractory shockable rhythm),不鼓勵常規應用雙序貫體外除顫(doublesequential defibrillation)。

新指南指出,雙序貫體外除顫是用兩臺除顫儀幾乎同時放電,儘管有一些個案報導有好結果,但2020年國際復甦聯合委員會的一項系統綜述發現, 沒有證據支持用雙序貫體外除顫,因此反對常規應用這種除顫策略。

孕婦心臟驟停:吸氧和進行氣道管理很關鍵

新指南也更新了的治療,對於妊娠婦女,除提供高質量的心肺復甦外,還建議通過子宮左外側移位,緩解主動脈腔靜脈壓迫。在心跳驟停5分鐘內,立即準備剖宮產是合理的,其他主要包括:

(1)孕婦很容易缺氧,因此要優先吸氧和進行氣道管理;

(2)由於可能受母親心肺復甦的幹擾,復甦時不應進行胎兒監測;

(3)孕婦心臟驟停復甦後如仍昏迷,要一直實施目標溫度管理;

(4)在目標溫度管理期間,必須持續監測胎兒是否有心動過緩,同時要找產科和新生兒科會診;

(5)新增了孕婦心臟驟停算法。

新生兒生命支持:強調皮膚接觸的重要性

新指南還更新了有關新生兒生命支持的信息,強調皮膚與皮膚接觸的重要性。

指南指出,大多數新生兒不需要立即夾住臍帶或復甦,可在出生後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時進行評估和監測。

出生後不需要復甦的健康新生兒與母親進行皮膚與皮膚接觸,可有效改善母乳餵養、控制體溫和維持血糖穩定。

對於低出生體重嬰兒,初始復甦後的皮膚與皮膚接觸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母乳餵養,縮短住院時間,並促進體重增長。

其他

心肺復甦期間,不要使用現場(POCT)超聲對患者的結局進行預測,但不排除使用超聲來識別心臟驟停原因。

實施人員對心臟驟停患者首先嘗試建立靜脈通路進行給藥是合理的。如果靜脈通路嘗試不成功或不可行,可以考慮改用骨內通路。

新指南指出,阿片類藥物使用者懷疑心臟驟停時,救援人員應側重於提供傳統的心肺復甦技術,如無明確獲益,避免使用納洛酮。如使用納洛酮,救援人員應繼續啟動應急系統,同時等待患者對納洛酮或其他幹預措施的反應。

此外,新指南指出,心臟驟停患者治療機構收集患者的治療過程(心肺復甦質量、除顫次數)和治療結局(恢復自主循環、存活)數據是合理的。臨床登記處收集這些信息,並提供可用於改善治療質量的信息。

來源:202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 2020, 142: S337–S357.【文章連結】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借鑑美國心肺復甦指南 踐行中國心肺復甦共識
    近日,《202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發布。1974年,AHA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首次發布了全球第一版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此後隨著復甦科學的進步和更多循證醫學證據的出現,《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簡稱《指南》)歷經多次更新、優化並全球性發布,逐漸成為全球從事心肺復甦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者的「聖經」。
  • 高以翔之死:心肺復甦為啥有時做了也沒用?
    即使是在發達地區院外復甦成功率也不到一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公布2014年的數據顯示為45%,而我國院外突發心臟驟停患者復甦成功率低於1%。有人可能問:「那心肺復甦做也是死不做也是死,為什麼還要做?」我想從現代心肺復甦的發展史講起,以體會心肺復甦技術每個1%的來之不易。
  • 學會心肺復甦術,關鍵時刻,你能救命
    前言 面對身邊有人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驟停,如果我們可以在4分鐘內給他實施心肺復甦,約有一半的概率可以把他救活! 有數據顯示發生猝死的人數越來越多,且還向年輕化發展。
  • 「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標準發布
    昨天,北京民營科技促進會發布《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等4項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領域的標準空白。    民營科技促進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聯合宣武醫院等醫療機構以及協會企業,制定的《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團體標準,規定了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的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標誌、說明、包裝、運輸、貯存等內容,適用於供醫務工作者或普通患者進行心肺復甦培訓時使用的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該標準填補了國內在心肺復甦訓練模擬人領域的標準空白,為該產業的規範發展提供標準支撐。
  • 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孩子從小掌握心肺復甦術,很有必要
    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走進課堂,成為中小學生學習內容。毫無疑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中小學的學業負擔。但是,這是必要的補課,必須支持。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
  • 【疫線觀察】王立祥:《2019 冠狀病毒病相關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甦...
    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領銜11大學(協)會分會組織近百位戰疫前後方心肺復甦領域專家,依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指導原則,遵照《2016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匯集國內外新冠肺炎研究的最新成果,以COVID-2019患者生命需求為導向,從臨床解決心搏驟停這一急危重症問題出發,力求探索COVID-2019相關心搏驟停發生發展的變化規律,改進美國心臟協會「從救到救」的生存鏈模式
  • 10圖快速掌握最新版心肺復甦指南
    2020年10月20日,ACC發布了最新版的心肺復甦指南,現將最新版指南中的流程圖整理髮布,與各位朋友分享。理由:新證據表明,未處於心臟驟停狀態時接受胸外按壓的患者受到傷害的風險較低。非專業施救者無法準確確定患者是否有脈搏,而不對無脈搏患者實施 CPR 的風險,超過不必要胸外按壓所造成的傷害。(二)不支持雙重連續除顫2020(新):尚未確定雙重連續除顫對頑固性可電擊心律的有用性。
  • 掌握單純按壓式心肺復甦方法 關鍵時刻能救命!
    心肺復甦(CPR)每延遲1分鐘,受害者生存的機會將減少10%;而周圍的人如果能迅速實施CPR,生存機會可增加1~3倍。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了「單純按壓式心肺復甦視頻中文版」,將心肺復甦簡化為兩個步驟,更加簡單易學:(1)撥打急救電話;(2)胸外按壓。
  • 心肺復甦指南再次更新,哪些推薦有變化?(附:3篇指南原文下載)
    心肺復甦指南再次更新,哪些推薦有變化?11月6日,美國心臟學會(AHA)官網及Circulation雜誌刊登了三篇關於心肺復甦(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分別為《2017AHA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成人基礎生命支持和心肺復甦質量》、《2017AHA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兒童基礎生命支持和心肺復甦質量》和《2017國際復甦聯合會(ILCOR)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治療推薦
  • 心肺復甦指南10大更新要點,一文速遞!
    就在今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公布了《 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甦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開門見山的一句話對於中國而言有些扎眼——「儘管近年有所進展,仍只有不到 40% 的成人接受由非專業人員啟動的心肺復甦(CPR),而僅有不足 12% 的 成人在 急救醫療服務 (EMS) 到達之前接受了 AED 急救。」
  • 中國心肺復甦培訓1+X+Y+Z計劃再踏「心」徵程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於2015年3月21日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武警總醫院)正式成立,過去3年多時間裡,在主任委員王立祥的帶領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頒布了《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中國公眾心肺復甦衛生健康指南》和《靜脈血栓栓塞性心搏驟停指南》等7部標準與指南,創建了《醫學參考報心肺復甦學頻道》和《醫學參考報全科醫學與精準健康傳播頻道
  • 2019版AHA心肺復甦指南,更新要點一表搞定!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11月14日,《Circulation》發表了7篇關於心肺復甦(CPR)和心血管急救(ECC)的指南更新文件,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就成人心肺復甦中更新的重點內容與各位讀者共享。
  • 心肺復甦2小時!ECMO救活患者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通訊員 王曉彬 杜舒哲長時間心肺復甦無效家屬仍不願放棄13時25分,心臟重症監護室CCU主任王欣接到急診科會診電話,立即趕到急診搶救大廳會診。一名中年男性,既往身體健康,無器質性心臟病病史,於12時07分在急診留觀室治療時,突發意識喪失,四肢抽搐,全身發紺,心電監護儀顯示為心室顫動。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
    最近人們熱議的是「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那麼該不該救?」 事情發生在2017年9月,遼寧瀋陽一位老人在藥店買藥時突然昏厥,店主對其實施心肺復甦,導致老人12根肋骨被壓斷、右肺挫傷。此後,老人反將店主告上法院。近日,遼寧省康平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決定駁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訴訟請求。 心肺復甦為什麼會壓斷肋骨?
  • 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 「支持」聲音響遍全網
    近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通知,要將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尤其是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據悉,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因此在進行心肺復甦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時間就是生命」,及早進行心肺復甦術,是挽救心跳驟停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據微熱點(wrd.cn)數據統計顯示,24小時內,「心肺復甦將被納入教育內容」引發網友多輪關注,@人民日報 等媒體發布微博後,相關話題熱度隨即達到73.29的峰值。
  • 【世界心臟日·求證】心肺復甦會導致肋骨骨折嗎?
    心肺復甦是搶救心臟猝死的重要技術,需要施救者用兩隻手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有媒體報導稱,一個熱心人在路邊為心跳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時,導致患者肋骨骨折。心肺復甦真的會導致肋骨骨折嗎?對此,記者採訪了華中阜外醫院急診科主任鄭曉輝。
  • 這份急救實用手冊,請人手一份心肺復甦四部曲
    這份急救實用手冊,請人手一份心肺復甦四部曲01判斷判斷是否心臟驟停。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立即輕拍雙肩,大聲呼喚,檢查意識是否存在;如果意識喪失,立即用5~10秒鐘的時間通過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判斷呼吸是否存在。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公基備考: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救或不救?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公基備考: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救或不救?,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最近人們熱議的是「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那麼該不該救?」   事件回顧   事情發生在2017年9月,遼寧瀋陽一位老人在藥店買藥時突然昏厥,店主對其實施心肺復甦,導致老人12根肋骨被壓斷、右肺挫傷。此後,老人反將店主告上法院。去年,遼寧省康平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決定駁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訴訟請求。   一、心肺復甦為什麼會壓斷肋骨?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心肺復甦壓斷肋骨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心肺復甦壓斷肋骨,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最近人們熱議的是「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那麼該不該救?」   事情發生在2017年9月,遼寧瀋陽一位老人在藥店買藥時突然昏厥,店主對其實施心肺復甦,導致老人12根肋骨被壓斷、右肺挫傷。此後,老人反將店主告上法院。近日,遼寧省康平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決定駁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訴訟請求。   心肺復甦為什麼會壓斷肋骨?
  • 心肺復甦壓斷老太12根肋骨一審判決 心肺復甦壓斷肋骨正常嗎
    被搶救老太太被送進醫院之後檢查發現自己的12根肋骨都被壓斷了,而且右肺也有明顯的挫傷情況,老太太就向救人小夥子索要賠償。但是經過法院的審理,認為這位小夥子的做法並不違反診療的規範,無需負責。雖然拿到判決書心有安慰,但這位男士的藥店生意越來越不好,在去年6月份藥店已經倒閉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