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豔豐乳,銷魂勁爆,婀娜魅惑,完美麗人,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內衣廣告——
連差異明顯的東西方審美,在內衣這個品類上,似乎也不謀而合。
然而,最近紐約曼哈頓街頭的巨幅內衣模特海報,卻讓全世界無數人瞬間炸鍋,冒出滿頭問號:
原來,這是著名品牌Calvin Klein(CK)所投放的內衣廣告,模特名為Jari Jones。
很多人驚呼,她一個人,就幾乎把「政治正確」的名額給佔全了:
黑人,跨性別(18歲時Jari做了變性手術,成為一名女人),大碼身材,女同。
Jari在海報前開酒慶祝
一個標籤就是一記重拳,打在眾多網友迷惑的神經之上。
要知道,十年之前,大家在同一位置看到的,是這樣的海報:
似乎是「苦政治正確久矣」,這一次,大家紛紛下場口吐芬芳。
有人氣抖冷,直言「這個世界瘋了」,但也有人覺得審美本就多元,打破被完美身材壟斷的桎梏,換一種展示內衣的方式,沒有什麼問題。
一輪輪奪命連環質問,讓這場爭論有如風暴過境,席捲了整個社交網絡。
一則女性內衣廣告,何以演變為當今輿論場上水火難容、硝煙漫天、罵戰四起的戰國時代?
要撥清這重重迷霧,我們不妨抽絲剝繭,來看看內衣廣告是怎樣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時間回溯到1914年11月3日,世界上第一款現代內衣在美國出現。
19歲的社交名流Mary Jacob推翻中世紀緊縛式的束腰設計,改進成更加輕鬆、簡便、健康的款式。
二十世紀初的內衣廣告,可以看出都帶著脫胎於古典的新時代女性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十年代的東方摩登都市上海,月份廣告牌上的模特,絲毫看不出傳統的束縛,衣著性感,笑靨生姿,大方展示著自己的身體。
還有這位騎自行車的廣告模特,曲線畢露,走出閨閣,可見當時風氣之新。
這一時期的西方世界,伴隨著錐形內衣的出現,內衣廣告同樣走著性感誘人的路線。
好萊塢電影中內衣的現身,與百貨公司火力全開的行銷活動,讓內衣一舉成為上流社會的主流風格。
到了六十及七十年代,束腰早已被大眾捨棄,人們對於內衣的態度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受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各類平權運動方興未艾。
女權主義者視內衣為女人們屈服於男性凝視的象徵,紛紛將其丟棄甚至當街焚燒帶鋼圈的內衣。
當時的內衣廣告也隨之多了一股強烈的女性自主意識。
潮起潮落,河東河西。
時尚是個圈,內衣的性感力量,在九十年代開始回魂。
捷克超模Eva Herzigova「Hello Boys」廣告
大名鼎鼎的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在九十年代開始瘋狂整活。
維密的第一次時裝秀於1995年在紐約Plaza Hotel舉辦,並在1999年首次在網路上直播,首播在線觀看人數就突破兩百萬。
之後的每場維密秀,都是一次史詩級超豪華內衣廣告。
維密將華麗性感的內衣推到聚光燈前,讓身材完美的超模穿戴走秀,一舉引領了風靡全球的審美潮流。
維密諸神時代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奢華到不可一世,奪目到自天而降,那些曾經的審美規範與自我覺醒,早就被大眾熾熱的目光灼燒到灰飛煙滅。
而維多利亞究竟有什麼秘密,也早被維密創始人羅伊·雷蒙德昭告於天下——「穿性感內衣,便可魅惑男人」。
但盛景之下,危機漸漸浮現。維密所鼓吹的極致性感,首先招致了「為男性而穿」的批評。
而維密天使們為了達到所謂的最完美身材,也在過度節食和過度鍛鍊,甚至被公司逼迫吃瀉藥與灌腸藥。
凡此種種,似乎也在預示著一個繁盛時代的大廈將傾。
為工作而患上厭食症的超模
長期以來,內衣廣告傳達的似乎都是一種對不符合標準化審美的身材的排斥,引發的情感共鳴,更多的是沮喪和失落。
這些年,多元審美、擁抱自我的社會浪潮呼嘯過境,此消彼長,近幾年的維密也就逐漸淪為「資本的棄子和玩具」,身影漸行漸遠。
取而代之的是,內衣品牌們開始越來越多地用不同年齡、不同身材的素人擔任模特,展現真實自然的人體之美。
更多女性的心聲:我不是維密天使
還有的品牌請來老年人擔當模特,試圖打破「年齡是女人的最大敵人」的世俗詛咒。
時尚再次輪迴,這一次,平權思潮戰勝性感洪流,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而一向崇尚簡單、自然生活方式的CK,自然也嗅到了這樣的商業趨勢,能夠推出開篇那幅海報,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此,當我們簡單回顧內衣廣告的前世今生後,你是否脫離掉表層紛紛擾擾的爭吵,產生了新的想法呢?
在內衣廣告的演進過程中,我們看到焚燒內衣的激進女權主義者,也看到樹立新觀念,理性而溫和的女權主義者;看到利用性感或平權潮流獲取市場關注的商人大鱷,也看到跟隨時代左右顛簸的芸芸眾生。
我從中得出的唯一結論是:人類千奇百怪的觀點爭鋒,永遠不可能有唯一結論。
在爭論之中,比所謂的標準答案更重要的,是相互傾聽。
就像時尚界從來不存在絕對的正確。
之所以稱為「潮流」,就是因為身處其中的人們時刻在改換方向。
從這個意義來說,時尚界可以說是社會中最先鋒的一個小型試驗場,難免會有驚世駭俗,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於這個社會的反思。
「我覺得對於在人們眼中什麼是美,
這個社會關心過頭了。」
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時代裡,人們太熱衷於表態和站隊,忙於躲在政治正確後面,抑或站在反對政治正確高地之上,以便安全地發聲和豁免思考所帶來的負擔。
人們對於事實本身毫無興趣,以致於變成言辭的奴隸,對自己看不慣的一切,冷嘲熱諷。
對Jari人身攻擊的段子圖
人們似乎不再需要對現實的深入挖掘,而只需要浮於表面的情緒。
人們也不再需要邏輯,而只需要嬉笑怒罵、譁眾取寵的段子和金句。
在廣袤深遠的社會生活中,跳脫出有關「政治正確」的狹隘爭論,去正視日益加深的人與人之間的裂痕,在保有自己世界觀的同時,也嘗試去看見對方心目中的世界,可能才是——
我們真正需要關心的事情。
大時代,川流不息,想來,你本身就很美
- See 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