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僑力 同心戰疫(僑界傳真)

2021-01-09 天眼新聞

4月16日,當最後一批馳援火神山醫院的解放軍醫療隊從武漢世茂希爾頓酒店撤離,酒店副廚師長徐亮結束了每天凌晨4點起床備餐的忙碌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各地醫護人員迅速馳援武漢,但食宿問題如何解決?僑資企業世茂集團旗下的武漢世茂希爾頓酒店接下了這個重要的任務。70多天裡,徐亮和酒店40餘名員工全力以赴,為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提供住宿、餐飲等後勤保障。  「疫情當前,堅守崗位,做好後勤保障,就是我們致敬英雄的最好方式。」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說,「作為僑商僑企,我們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各盡其能,用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世茂集團1月26日即宣布捐贈3000萬港幣用於疫情防控,其旗下公司也陸續通過捐贈防疫物資、減免商戶租金等方式支持抗疫。  盡心出力,守望相助,這是僑資企業世茂集團同心戰疫的生動故事,也正是廣大僑商僑企傾情支援祖(籍)國抗疫的縮影。  同舟共濟,愛國愛鄉赤子深情  1月26日,1.2噸;1月27日,4.1噸;1月28日,34噸……這是從新加坡金鷹集團下屬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的化學品車間發往各地的消毒液數量。截至4月底,金鷹集團已向社會各界捐贈次氯酸鈉消毒液原液超過1100噸。「金鷹集團在中國所屬企業是醫療防護、日常生活和衛生用品原料的重要生產企業。」金鷹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勇說,「在做好全員防疫的同時,公司克服困難,堅持全力生產,迄今為止,各工廠未停產一天,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僑資企業的使命擔當。」  疫情防控中,廣大僑商僑企紛紛通過捐款捐物、保障生產等方式共抗疫情,僑商僑企的身影活躍在疫情防控的各個階段、各個角落——  益海嘉裡集團不僅向武漢等地捐獻1150多萬元防疫物資、2000萬元現金,還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復工復產,保障民生供應:黑龍江佳木斯、哈爾濱工廠緊急生產大米馳援抗疫一線,江蘇崑山、河南鄭州等地工廠積極支援麵粉、掛麵……  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為火神山、雷神山、黃石三家醫院捐贈14臺專業醫用淨化空調設備,瀋陽杏林醫療集團選派7名醫務人員到武漢加入戰疫……  弘陽集團在捐贈1000萬元基礎上,捐資500萬元在孝感、鄂州建設兩座實驗室,緊急動員一支40餘人的產品開發團隊,成功開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日均產能達20萬份……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4月底,近100家中國僑商聯合會會員企業捐款物累計超過8.67億元人民幣。「疫情防控中,廣大僑商僑企和海外僑胞迅速行動,捐款捐物,為祖(籍)國和家鄉的疫情防控用心盡力,展現了僑界的凝聚力、愛國心和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懷。」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說。  融通中外,為經濟恢復注入活力  4月22日,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雙溝鎮,隨著機器轟隆聲響起,正大集團旗下襄陽正大54萬噸畜禽飼料廠項目正在搬遷重建中。這是正大集團2020年正在建設的工程之一,項目總投資3.3億元。  和許多僑資企業一樣,正大集團在河北、上海、河南等地投資數十億元、帶動數萬人就業的項目沒有因為疫情影響而停下。面對疫情,正大集團還積極整合自身優勢資源,聯合中國鐵建、中車四方等,持續推動泰國三大機場高鐵等項目,帶動中國企業布局東南亞,為建設「一帶一路」作貢獻。「全球僑商應牢牢把握中國發展機遇,聯合力量共同合作,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暫時性的,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也是一次激勵僑企再前進的發展機遇。  以僑為橋,牽線搭橋,僑資企業融通中外的優勢,在疫情防控中顯得尤為突出。  在德國,一家主打中國商品的網絡電商——歐米商城逆勢前行。疫情之下,航運成本上升,國內貨源不穩定,採購價格上漲,讓公司一度遭受行業陣痛。「我們對中國和歐洲的市場都十分敏感,隨著國內有序復工復產,歐洲國家疫情逐漸緩解,市場正逐漸好轉。」聯繫商家、查看倉庫,總經理馮恆最近又忙碌起來。  「中國有強大的製造業和眾多優質品牌,歐洲有廣闊的市場及強大的消費能力。」馮恆說,「作為剛起步的電商企業,我們堅信,背靠這兩種文化創業,憑藉作為溝通橋梁的優勢,必定能夠把更多中國商品銷往歐洲市場。未來,中國新基建等領域帶來的市場空間,也能為我們提供可貴機遇。」  「這次疫情對中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的衝擊都非常大,但僑商僑企還是有獨特優勢的。」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分析說,「許多僑資企業深耕中國多年,熟悉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他們與世界其他國家聯繫密切,海外人脈和經營網絡比較健全。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內需擴大的情況下,他們及時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同時預知預判,了解海外市場需求,能夠很好地發揮中外經貿橋梁作用,為疫情之後經濟恢復注入活力。」  化危為機,轉型升級帶來新發展  「1月26日,我們捐款120萬元,第二天我就提議投資籌建公司建設口罩生產線。」山東德邁國際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施乾平看到全國抗疫的形勢,第一時間做出決定。  生產口罩,說幹就幹。聯繫施工單位,籤訂承包合同,投資330萬元建設1600平方米的十萬級無菌淨化車間和8000平方米生產加工車間;同時,集團旗下金恆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籌建公司,全力研發高速全自動口罩機;3月份口罩機月產量達到500臺,口罩日產量達到500萬隻……  「剛開始只是想為疫情防控做些貢獻,現在看來也是一個商機。」施乾平說,等疫情過去,公司計劃再投近4億元,瞄準大健康和智慧農業等產業,轉型生產醫療器械和工業機器人。  化危為機,轉型升級,為僑企帶來創新發展的勃勃生機。如今,益海嘉裡在消費者對於健康食品的更高需求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疫情發生之前,集團就已制定擴大投資計劃,未來3到5年內的新增投資額將超過前30年的投資總和。」益海嘉裡集團總裁穆彥魁表示,通過抗擊疫情看到了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及經濟調控能力。  面對疫情,僑商僑企信心不減,思路活、點子多,在新興業態中勇立潮頭,表現亮眼。  市場佔有率在疫情期間不降反升,杭州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秘密就藏在街頭巷尾3萬臺智能售貨機裡:在景區、在學校、在辦公樓隨處可見;飲料、零食、生鮮一應俱全。「這種無接觸模式更符合當下市場需求。」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澤後說,「我們從新消費、新場景中看到發展新零售的機遇。未來,我們將建立起全國性、開放性的智能化新零售一站式服務平臺。」   中國僑商聯合會一項面向830家會員單位的「復工復產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僑資企業普遍認為,這次疫情是一次重大危機,同時也是發展機遇。他們相信,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會更足、動力會更強。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 王豔霞  編審 楊韜

相關焦點

  • 凝僑心聚僑力 僑界人士助力戰疫彰顯成都力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業的僑界人士都自覺行動起來,發揮自己的作用。」成都市金牛區僑聯副主席易思表示,所有的華僑華人都對祖(籍)國充滿感情,「在特殊時期,大家都只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儘可能為抗疫貢獻力量。」
  • 深圳龍崗區首支僑界青年突擊隊為戰疫貢獻青春力量
    僑團有愛 龍崗區首支僑界青年突擊隊為戰疫貢獻青春力量國有號召,僑有行動。為堅決打贏防控疫情這場阻擊戰,深圳市龍崗區華僑青年商會積極響應號召,在龍崗團區委的防疫工作指導下,廣泛動員,成立了龍崗區首支僑界青年突擊隊,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目前已有20人報名成為僑界青年突擊隊隊員。在全民防疫的時刻,他們充分發揮了青年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擔、衝鋒在前的擔當精神,為抗擊疫情貢獻龍崗青年力量。
  • 【工作動態】暢談家國 共話桑梓 市僑聯舉辦全市僑界人士集中慰問...
    時值歲末,為加強僑界聯誼聯絡,進一步凝聚僑心、匯聚僑力,12月10日,市僑聯面向全市僑界人士,開展集中慰問活動,70餘名僑胞僑眷濟濟一堂
  •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匯聚僑心僑智僑力
    蘇州市僑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黨建為引領,充分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努力在新時代新徵程中打好「僑」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僑力。為家國獻上一片赤子心「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節奏,也讓華僑華人將生物鐘調到「北京時間」。
  • 【凝聚僑心 發揮僑力】匯集僑界力量助推商洛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商洛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僑聯的精心指導及大力支持下,市僑聯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四屆十次會議精神,以學習習總書記來陝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動力,始終堅持「黨建帶僑建」,聚焦「追趕超越」,以創建模範機關為目標,充分發揮僑聯優勢,在匯集僑力抗疫、依法維護僑益、助力脫貧攻堅、服務經濟發展等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 ...精神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凝聚僑心僑力僑智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謀劃和推進僑聯工作,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促進新僑創新創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 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肯定華僑貢獻重要講話在海內外僑界引起強烈...
    全市各級僑聯組織要做到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腳踏實地、做好服務工作,充分挖掘僑資僑力資源,全力打好「僑牌」,為推動汕頭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和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貢獻僑界力量。
  • 為脫貧攻堅貢獻僑力量(僑界傳真)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在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廣大僑界人士滿懷對祖國的深厚感情,秉持優良傳統,發揮著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展現出愛國愛鄉、造福桑梓、扶貧濟困的僑力量「奔小康,奔小康,家家都有好光景;好光景,正年輕,咱步步登高再攀那新高峰
  • 江蘇崑山市巴城鎮僑界·僑商聯合會成立
    (江蘇省僑聯網站)中國僑網7月23日電 據江蘇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崑山市巴城鎮僑界·僑商聯合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僑聯主席、僑辦主任謝全林、巴城鎮黨委副書記汪琪、巴城鎮黨委委員王琛、巴城鎮副鎮長劉莎莎出席大會。參加大會的還有僑界代表、商會代、群團組織代表等。
  • 江蘇鹽城市鹽都區聚僑心匯僑智 同心共建示範區
    江蘇鹽城市鹽都區聚僑心匯僑智 同心共建示範區 2020年06月16日 15:01   來源:新華日報
  • 江蘇省僑青會舉辦僑界青年雙創發展交流活動
    (江蘇省僑聯網站)中國僑網9月8日電 據江蘇省僑聯網站消息,為加強對僑界青年的思想引領,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日前,江蘇省僑青會在常熟市舉辦「創青春——江蘇僑界青年雙創發展分享」蘇南片區交流實踐活動。
  • 以僑為橋,助力中國脫貧攻堅(僑界關注)
    為肯定華僑華人對中國脫貧攻堅事業的貢獻、鼓勵和引導海內外僑界持續參與中國改革建設發展等各項事業,11月18日,中國僑聯正式推出以「脫貧攻堅中的僑力量」為主題的第三期網上宣介視頻。在脫貧攻堅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中國僑聯始終參與其中,持續貢獻僑智僑力。張巖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全國僑聯繫統在定點/對口扶貧、社會幫扶救助和困難歸僑僑眷關懷慰問3方面,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動員組織僑界資源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共引進和投入幫扶資金78.6億元,實施各類中小項目1.5萬個,惠及270餘萬人次。
  • 2020年創業中華—僑界精英創新創業(中國·杭州...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僑智,推進「創業中華」等品牌活動深入開展,為推動改革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僑界力量。希望廣大僑界人才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推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在同心共圓中國夢中再展風採。
  • 高校62人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日前,中國僑聯會印發《關於表彰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者的決定》,正式公布了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名單。根據名單顯示,共有來自高校的62位傑出人士上榜。具體來看:北京大學安友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葉向東、復旦大學葛均波、東南大學段進、吉林大學常毅、西北工業大學張衛紅、蘭州大學王育華、深圳大學陳峰、重慶大學蔡開勇等29位傑出人士獲得「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中國醫科大學婁巖、西湖大學仇旻、浙江大學包剛、電子科技大學王志明
  • 中北大學再次斬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近日,中國僑聯第八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活動暨中國僑界貢獻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白瑪赤林,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等出席活動並為獲獎者代表頒獎。中北大學僑留聯成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宇宏教授參加活動。
  • 凝聚僑心僑力 同圓共享中國夢
    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和廣大僑聯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履行職責,為廬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實踐證明,我區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不愧為廬陽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全區僑聯組織不愧為黨和政府聯繫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單虎希望,全區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要繼續發揚光榮傳統,在家鄉施展才華、實現價值、成就夢想。
  • 「僑連五洲•情滿西湖」開幕在即,這場僑界盛會不容錯過!
    此次「僑連五洲•情滿西湖」活動由中國僑聯、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僑聯、杭州市人民政府、嘉興市人民政府、湖州市人民政府承辦。活動規格高、影響力大,是新形勢下僑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次難得盛會。 中國僑聯、外交部相關領導,海外僑團僑領,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以及海內外僑商共200餘人將匯聚一堂,共敘情誼,向世界傳遞中國僑界的鏗鏘之音,為同圓共享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僑界力量。
  • 留守巴拉圭戰疫,華商給斷糧老人兒童送米麵油鹽
    蔣菊英1995年隻身到巴拉圭,經20多年的地創業發展,她主要從事紡織品生產銷售的勤益美洲公司,如今已僱用了2000多員工,是巴拉圭的納稅大戶,為巴拉圭社會穩定做出卓越貢獻。談到為何要捐贈,蔣菊英說,「在海外,我們不能只顧著自己賺錢,身為僑領,不僅要以身作則凝聚僑心僑力,在不同的國度更要融入當地、回饋當地,才能提升華人的形象」。
  • 雲錫集團圍繞「四個認同」畫好「同心圓」
    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雲錫集團」)黨委緊扣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個根本,通過增強統戰成員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來畫好「同心圓」,有效促進了企業改革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抓學習、強引領,在增強政治認同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