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時尚|獨立設計師品牌會何去何從?

2020-12-22 齊魯壹點

許多獨立設計師品牌已經倒閉,或將在未來幾個月倒閉。但是,對於那些安然度過時尚行業內爆的品牌而言,它們也需要找到一個更好的、更可行的方式來做生意。

美國紐約——新冠疫情前的每一天,設計師Amy Smilovic和她的丈夫Frank Smilovic都會乘火車從康乃狄克州出發,前往Tibi在華爾街的辦公室。他們在過去20年裡把Tibi這個時裝品牌打造成了年營業額達5500萬美元的公司。每天,Amy都在思考出路在哪裡。

「在疫情襲來之前,我和我丈夫就沒有一天不在想,『要是我們能像一家成立五年的公司那樣保持小規模、形式靈活、盈利豐沛就好了,」』她在電話中說。隨著紐約市進入封鎖的最後階段,她再次回到辦公室裡工作。「不知怎麼的,在所有價值百萬美元的訂單、流轉和庫存中,我們會幻想,『這裡有什麼能令人鬆弛?』」

多年來,時裝業一直在倡導快速增長和不斷膨脹的銷售額,甚至以犧牲業務的基本健康和穩定為代價。Tibi曾是被該體系吞併的無數品牌之一,直到其在2010年初成功轉型,更好地反映出Smilovic自己犀利、自信的風格,

這位設計師表示,直到2020年,她的品牌仍然是盈利的,但在其它行業,隨著規模的擴大,利潤率往往會增長,但Tibi的利潤卻在萎縮。該公司平均每天要開銷4.9萬美元,其中包括商品和運營的成本。她在蘇豪區的一家零售門店的租金是每年100萬美元。公司辦公室的租金也是每年100萬美元。這對夫婦過去依靠銀行貸款來籌集資金,沒有外部投資者,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做到自己曾經難以想像的事情:將業務縮小到更易於管理的規模。兩人以5年左右到期的辦公室租約作為這個夢想的基準。

今年3月13日星期五,這些幻想意想不到地成為了現實,當時,紐約正在為政府的第一階段封鎖做準備。Smilovic迅速解僱了超過一半的員工——超過40人,其中一些人已經為她工作了10年以上。她認為,除了破產,唯一的選擇就是大幅削減開支。畢竟,她在早秋和秋季的面料訂單已經付了超過400萬美元,幾乎不可能收回這筆投資。

在一天之內接二連三地打那些解僱電話,真的是件很痛苦的事。但在某些方面,Smilovic實現了她的願望: 一個更小、更精簡的團隊,以及一個改變做事方式的機會。「突然之間,我們回到了2005年,」她說。

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會獲得這樣能夠重置業務的權利。這場導致經濟嚴重衰退的全球疫情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根據BoF和麥肯錫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像許多依賴於人們花錢在實際不需要的東西上的行業一樣,時尚業今年將縮水約35%。

即便對於那些受保護程度最高的品牌來說,這也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但有許多品牌——甚至可能是大多數品牌——表面上看起來很成功,其實其內部卻面臨著迫在眉睫的財務危機和業務倦怠。這場疫情讓人們無法假裝時尚系統仍在運轉。在未來的歲月裡,品牌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那些設法生存下來的企業必須捫心自問,一個健康的企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還剩下什麼?

這個行業並不總是那麼支離破碎。在過去20年裡,高端時裝從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密集行業,轉變為一個由少數幾個集團控制的全球性行業,這些集團依靠向中國等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銷售高利潤的配飾發家。據BoF估計,2019年個人奢侈品市場價值2810億美元,LVMH集團、開雲集團(Kering)和歷峰集團(Richemont)以及兩個大型獨立奢侈品集團Hermès和Chanel控制著這個市場的40%。疫情後,這些集團,特別是LVMH和開雲集團,主導地位可能會愈加凸顯,因為許多獨立的企業被消滅了。

如今,消費者可以以非常廉價的價格購買牛仔褲、T恤和其他衣櫥中的必備品。為了與之競爭,設計師的服裝通常會大幅度降價,就算其價格倍數很高,但要從中獲利卻越來越困難。

這意味著許多時尚品牌的利潤率是非常微薄,以至於當停業時,其沒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維持業務,哪怕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一個擁有超過1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品牌的執行長向BoF透露,如果不裁員,公司將在幾個月內破產。

這種經營方式在美國尤為普遍,美國零售業多年來債臺高築,被迫關門和破產。巴尼斯百貨(Barneys New York)、Opening Ceremony、Lord &Taylor、Need Supply、Totokaelo和Jeffrey——這些許多時尚品牌曾經依賴的商店已經不復存在——往往還留下了未付的帳單。Neiman Marcus百貨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了破產保護。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和諾德斯特龍百貨(Nordstrom)已經關閉了一些門店並解僱了許多員工。

由於許多時尚品牌的感知價值(和實際價值)在縮水,很少有投資者有興趣來挽救它們。許多品牌過去得到了私募基金或風險資本的支持,這意味著它們需要不惜一切代價發展壯大,以便變得足夠大、足夠突出,可以賣給更大的集團。這樣的收購已經很少了。現在,它們很可能只會以極低的價格出現。

即使是有著耀眼的全球知名度、處於美國時尚行業頂峰的品牌,也正在被拖下水。例如,奧爾森姐妹擁有的、低調的奢侈品牌The Row,它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廣泛的分銷渠道,並且每季都販售大量不同的款式,估計年銷售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過去10年,The Row是除了大型奢侈品集團以外,少數幾個奢侈品牌在鞋履和手袋上建立起了業務的品牌之一。許多以美國為總部的知名品牌一直難以獲得真正的奢侈品地位。

但是當巴尼斯百貨在2019年申請破產時,它欠The Row的錢比任何其他品牌都多——高達370萬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品牌今年解僱了幾名老員工,並曾考慮關閉成衣生產線,全面轉向配飾業務。最後,該公司還是選擇繼續生產各類產品,包括在2018年推出的男裝。

這只是一個看似不可動搖的品牌的例子——時裝編輯堅定的支持、無可挑剔的零售門店、強大的分銷渠道以及創始人自己的個人財富——讓這個品牌顯得非常光鮮亮麗。許多美國時尚企業今年可能縮水50%、60%或70%,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那些依賴多品牌零售而非自有銷售渠道的公司將受到最沉重的打擊。

放棄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Michael Williams是一名市場和零售顧問,曾為Patagonia和Tracksmith等品牌提供建議,並撰寫了廣受歡迎的時事通訊博客A Continuous Lean,他說: 「許多企業都將破產。它們沒有足夠的存在理由。」

隨著行業的變化,成功運營所需的技能也在變化。為了向消費者銷售產品,設計師需要成為具有創造性營銷理念和商業頭腦的人。那些對在T臺之外展示服裝缺乏興趣的創意天才,如今很少能獲得行業裡的高級職位。相反,他們只能成為支持團隊的一部分。

對於願意跨越創意與商業鴻溝的設計師來說,今年的劇變是一個重新贏得控制權的機會。

「這個行業缺乏誠信,」配飾品牌Kara的創始人Sarah Law如是說。從過度宣傳到接受不公平的零售條款,從2013年開始,Law避開了許多陷阱,但她的許多同齡人都掉進了進去。

「有很多設計師和人已經忍受了一段時間,並且為了媒體和行業而將這些問題隱藏了起來,」她說。

為品牌和初創企業提供諮詢的Tomorrow Consulting,其總裁Julie Gilhart表示,儘管每家企業的細節都不同,但「必須拋棄的是對品牌形象的固有認知」。「你聽到人們說他們必須這樣做」——舉辦一場時裝秀、在某家零售商那裡銷售等等——「因為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看起來就不對。這種想法必須被拋棄。你努力的目標是生存下來,並成為你所處環境中最真實的人。」

Gilhart說,是時候擺脫「應該」這件事 ,進入積極的危機模式了。「你必須考慮自己喜歡做什麼,以及什麼才能創造收入,幫助人們保住飯碗。」

以全新的方式銷售

洛杉磯品牌Fear of God的設計師Jerry Lorenzo已經兩年沒有發布成衣系列了。相反,他為自己的獨資企業提供資金,這家企業成立於2013年,盈利頗豐,主要生產線叫做Essentials,還有合作業務,這個品牌最近就和Ermenegildo Zegna展開了合作。當其他設計師品牌每年推出六個或更多的概念時,Lorenzo利用自己強加的靈活性開發了其第七個系列,在8月中旬發布。他與洛杉磯的一家工廠合作,製作出自己想要的精確的、日本織邊牛仔布,並與義大利的工廠建立了聯繫,在系列中引進了優質的平織布和針織單品。

他最近在自己洛杉磯的Showroom接受採訪時表示: 「要把所有細節拼湊起來,提出一些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一段時間。我真的相信這些產品會為你騰出空間......所以不管它是在8月還是12月上市,它都一樣能打。」

對於Smilovic來說,她的設計團隊原來由9人組成,現在減少到4人,要以不同的方式銷售產品,不僅意味著打造一個規模更小的春季系列,還意味著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包括預訂模式,這是一種通過顧客的預先承諾來更好地管理庫存的方式。雖然許多品牌在產品生產之前要求買手支付定金,以支付生產成本,但Smilovic沒有這樣做。相反,她使用預訂系統來衡量需求,將這些信息發送給零售商,讓他們知道在她自己的直銷渠道中流行什麼樣的風格。為了節省疫情期間的生產成本,她有時會使用早秋訂單和秋季訂單的剩餘面料。

在零售業務方面,Smilovic已經退出了大多數百貨商店,她把它們比作高利貸。

「儘管我們與許多百貨商店關係都很糟糕,但你還是無法擺脫它們,因為在過去,你欠了它們太多,」她說。她指的是這些商店經常各種收取品牌費用的方式,未售出的或打折的產品,甚至是出現在錯誤門類上的商品都要收錢。「然後,突然之間,你能夠打破這個循環了。」

Tibi現在與Neiman Marcus和Bergdorf Goodman百貨保持著有限的合作關係,但她說:條件要好得多,還有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這個品牌僅在其旗下兩家門店販售。她更專注於與那些高度專注、極富特色的零售商保持關係。去年,Tibi直面消費者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26%。明年,她希望是這個數字達到50%。

Smilovic已經開始理解通過社交媒體銷售產品的力量,她把自己的Instagram帳戶變成了一個面向有著雄心壯志的設計師和初創企業的大師班,解答從計算商品成本、定價到如何應對有人指控她抄襲等所有東西。對於那些對行業機制不太感興趣的消費者來說,她同時在著裝和服裝搭配方面,給她們提供坦率、充滿靈感的建議。她現在為Instagram直播活動拉贊助,而不是自己的時裝秀,其設想Tibi的未來,內容和服裝一樣重要。在疫情爆發期間,她唯一招募的員工是一名電影製作人。

許多品牌也在新出現的一系列變化中看到了機遇,The Yes和Not Just a Label的NJAL+,這些平臺為多品牌零售商提供了更大的曝光機會,這些平臺只收取佣金,這意味著品牌可以保留更多的利潤。規模最大、最知名的奢侈品時尚平臺Farfetch通常會收取20%至25%的佣金,這個比例與一個品牌將其產品批發給一家百貨商店所損失的佣金相比微不足道。2020年第二季度,該網站的商品銷售成本增至7.21億美元,同比增長48%。其中大部分收入都交給了Farfetch的零售和品牌合作夥伴。

現在是嘗試試驗的時候了。今天最不同的地方是,在過去,品牌有一個公式可以遵循,即使這個公式並不總是奏效。而現在,沒有公式可循。

真真切切地,考慮成本

即使一名設計師設法找到了新的賺錢方式和新的地方來銷售他們的產品,但盈利能力需要更多規範才能獲得,這是許多小企業主所缺乏的。

「一個年收入在5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的小品牌應該能夠盈利,」保理公司Hilldun的執行長Gary Wassner說。設計師通常需要預先支付百貨商店欠他們的錢,以便生產產品,維持業務運行,但合同常常說,百貨要直到30、60或90天後,產品交付之後才會付款。設計師把他們的發票賣給Hilldun,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他們就不用等回款了。Hilldun還通過提供信貸額度,為直面消費者的企業提供融資。

設計師要支付手續費和貸款利息才能獲得這些服務,這也是Hilldun獲利的方式。該公司受益於目前時尚業依然複雜運作方式。但是,如果沒有獨立品牌,Wassner就無法開展業務。獨立品牌佔了其客戶的大多數比例。在這場疫情的大部分時間裡,他一直在與品牌進行溝通,尋找新的方法來維持這些公司的運營。

他說,盈利往往需要一些犧牲。

他說: 「好的產品永遠是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他們必須了解生產過程、抽樣過程,以及應該在產品開發和抽樣上花費多少錢。他們確實需要仔細檢查損益表,看看自己的資金流向何處。」

這些事知易行難,尤其是考慮到設計師們被寄予了異想天開的、甚至荒唐可笑的期望,市場希望他們設計出不屬於世界的服裝,來作為更商業化產品的營銷手段。產品開發還可以幫助設計師解決項目中的問題。Mansur Gavriel品牌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開發了首批兩款手袋,這奠定了該公司成功的基礎。

「我們在研發上超支,在原型開發上超支,」Lorenzo說。Fear of God核心系列的銷售業績給了他這種自由。他說,自己這間公司是盈利的。

然而,對於那些還沒有這類策略的公司而言,某些額外的因素需要更仔細地考慮。Tibi削減成本的一個方法是,拒絕零售商經常要求的「獨家」顏色或款式,這意味著這些顏色或款式是專門為該店生產的,這往往會損害品牌的利益。如果一種款式賣不出去,品牌將不得不為剩下的貨物買單。

「我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Smilovic說:「你基本上是在為那些公司的自有品牌提供資金。」

Wassner還投資了Jason Wu和A.L.C.。他說,品牌應該需要超越毛利率來進行思考,考慮開發這類產品需要多少成本。

「你不能靠買手口口聲聲說他們想要的東西來決定自己的生死,」他說:「你需要說,『這是我的底線。』」

Law認為這是一個關乎謹慎和保守的問題。像許多年少成名的品牌一樣,她說Kara在開始的時候成長得太快了,一款熱門手袋推著品牌向前發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她擁有了7名員工和50個門店渠道。在經歷了幾年的艱難歲月之後,她在2017年進行了重新調整,目前只僱傭了4名員工(在疫情爆發之前,她只僱傭了5名員工),並管理著一個由45家門店組成的零售網絡,以及自己的電商業務。

她說: 「疫情讓我們做那些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了。我制定計劃,相信自己可以負責達成...它不會總是讓我成為世界上最酷的人,但我可以繼續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Rosie Assoulin銷售著兩個獨特的系列,她表示:「這個行業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和許多時裝設計師一樣,他們希望把自己的創造力投入到服裝以外的領域,最近,她進入了葡萄酒製造業。「它可以選擇最終做出改變,或者繼續照常經營。我也不確定。但我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我們無法真正看清,因為我們仍然處在其中。」

對於許多品牌而言,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並不足以保證生存。對於其他人來說,這能帶來財務優勢,使它們能夠暫時繼續經營下去,而不必為長期的業務作出必要的改變。但是,為了讓獨立品牌在一個日益整合的行業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大多數品牌都需要以一種更負責任、更創新的方式運營。

行業顧問和人事獵頭Karen Harvey說: 「你不能再擔心現金流了。你要把思維提升到這種內在壓力之上,找到你品牌存在的目的和理由,這是至關重要的,這樣你就能以稍微不同的方式思考,採用那些不一定誕生於這個行業的最佳實踐。」

責任也意味著社會責任。在時尚業面臨清算之際,品牌也面臨著道德上的考驗,最終不得不承認,由於其光鮮的魅力和排他性,那些沒有財富、階級或關係的人已經被邊緣化,無法加入時尚的行列,尤其是有色人種。

「時尚並不一定要如此精英化,不斷地把人們排除在外,」Law說。從一開始,她就努力讓Kara的風格具有包容性,不僅是在其宣傳敘事上,還包括它的設計,這些設計不是為了迎合某個審美領域而作,而是為了對設計師的個人品味進行補充。

「品牌會變得更好,」Williams補充說:「它們現在真正關注社會問題了。」

自主品牌也應該看到無拘無束的好處。「它們不一定要參與時裝周日程,不一定要有一定數量的 SKU,」Lorenzo說:「它們可以自由地在最高層次上表達對自己最誠實的看法。時間會揭示你究竟是誰。」

創新意味著很多東西。它可以是採用一種新的運營模式,也可以是一些簡單而毫無吸引力的東西,比如把預測分析和服務融入到你的庫存管理中。但正如Gilhart所說,這也意味著摒棄「應該如此」的思維。

就如,Smilovic已經完成了這個遊戲。「我發現,作為一家規模小得多的公司,我們的運作要好得多,」她表示:「就真實可信而言,大公司最難做到這一點。」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春天真的來了!
    10 年前,小城市的服裝店主們可能會去廣州的批發市場進貨;如今,在這些地方,中國的獨立設計師品牌正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成為全新的供貨方。「中國近幾年服裝零售渠道的發展給了我的品牌更多的機會。」 Masha 說道。
  • 中國服裝獨立設計師品牌商業聯盟正式成立
    由中國服裝協會主導,協同AnyShop共同創立的——中國服裝獨立設計師品牌商業聯盟(ChineseIndependentFashionDesigner'sBrandAlliance,簡稱「DBA」)於2020年4月正式成立。
  •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獲數千萬人民幣B輪融資,賦能獨立設計師品牌商業化
    據ICY創始人顧瑩櫻表示,本輪資金將用於ICY品牌生態建設、供應鏈優化和博主體系升級。個性表達消費時代來臨,獨立設計師品牌受到追捧近年來在時裝領域,中國進入了追求個性表達的消費時代。消費者不再單純滿足於追隨時尚潮流,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服裝背後的設計理念,從而能夠通過服裝展現個人風格,表達個人性格和情緒。
  • 獨立設計師「拍了拍」品牌商業平臺
    「品牌商業平臺+獨立設計師」模式 下圖中這件水彩般效果的長裙格外引人注目,靈感源於茶帶注入水中,這是韓國獨立設計師的原創作品。 銷路打不開,成為制約設計師發展的原因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裝產業鏈的暢通。 經過近一年的溝通、競賽,品牌和獨立設計師之間達成合作,通過「品牌商業平臺+獨立設計師」模式,一些原創設計成果得以商業落地。
  • 創意時尚新風潮!首屆YINGER PRIZE獨立設計師聯名款重磅發布...
    新哥德式浪漫主義情懷的連衣裙,強調創新、復古、優雅、精緻與力量的融合;具有未來感的「藍色系」膠囊系列用高品質柔軟的各種肌理材質進行拼接撞色,為女性們提供了更具色彩感的瀟灑選擇……記者今天獲悉,2020時尚深圳展如約而至,首屆YINGER PRIZE獨立設計師聯名款在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重磅發布!
  • 當代時尚教母餘晚晚攜手Farfetch發發奇 助力中國獨立設計師發展
    2020年9月4日,Yu Holdings創投機構創始人及CEO餘晚晚攜手五位中國獨立設計師,為FARFETCH發發奇「康米提風格型廊」快閃展覽策展。9月4日 至9月15日,在上海鏞舍一樓大堂,領略代表中國創意力量的展品,感受文化、藝術與時尚的碰撞。
  • 時尚觀察丨Jason Wu被收購,設計師品牌仍需鏖戰
    Jason Wu是一個華人設計師品牌,在業內,它常與另外三個華人設計師品牌Phillip Lim、Derek Lam、Alexander Wang捆綁在一起。在過去十年裡,曾被認為是「先鋒」、「新鮮」的潮流品牌代表。
  • 匯集全球買手,引領潮品時尚——訪95後創二代品牌設計師陳雯苑
    日前,位於王充路的AvantFoncée設計師品牌集合店重裝亮相,耳目一新的服飾陳列,炫酷前衛的時裝走秀,吸引了眾多業內時尚大咖和設計品牌合作方到場見證。從最初的「臺灣服飾」到後來的「世鴻極品」,再到如今的全球買手店,這家歷經二十多年發展的上虞本土時尚潮品店再次迎來轉型升級。而打破傳統,迎合潮流,追新求變,創立品牌的背後老闆,正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95後創二代品牌設計師陳雯苑。
  • 汐之|中國獨立設計師首飾品牌孵化&集成平臺
    汐之(NIGHTTIDE)成立於2016年,中國獨立設計師首飾品牌孵化&集成平臺。用最苛刻的眼光和最自由的設計打造中國全新首飾佩戴概念,致力於成為中國第一首飾設計師集成平臺。迄今為止,汐之旗下品牌&設計師集群已達20個,覆蓋耳飾、項鍊、戒指、手鍊、臂鏈等全品類。
  • LXCPY.1226獨立設計師品牌亮相上海時裝周
    LXCPY.1226「疫情時代」下時尚領域中的「新生力」。熱愛時裝、熱愛自由、為青年文化的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lX12創立於2019年個人獨立設計師品牌,設計師「Li」崇尚Liberalism精神主義, 以美不分性別,萬物皆可能姿態正式亮相於上海時裝周,「Li」將Liberalism放置進他沉迷的數字之中展開無限想像,其獨具數字Liberalism
  • Zuczug品牌設計師王一揚的國際時尚夢想
    Zuczug品牌設計師王一揚的國際時尚夢想 2013-03-15 11:22:19 來源:網上輕紡城 對中國時裝設計師王一揚來說,他的靈感源泉,並非巴黎或者米蘭的T臺,而是中國的傳統食材市場和青藏高原
  • 國潮時尚設計師聯盟落戶重慶
    國潮時尚設計師聯盟落戶重慶 一場國潮時尚的革新運動正在進行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國潮熱,國貨一夜之間成為了時尚潮流的寵兒。國內眾多傳統品牌玩起了文化與潮流的跨界碰撞,讓傳統品牌重獲新生,受到眾多90後、00後年輕人的關注與喜愛。「國潮」、「國貨」已然成為了時下備受關注的時尚潮流熱詞。
  • 獨立服裝設計師的靈感都是怎麼來的?\\問答
    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可以有很多,方向也很分散,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出發:大自然裡的植物動物,建築,油畫,文學,時政,哲學……而題主單提出來獨立設計師這個概念,我也就好好來說一說,獨立設計師對比受僱傭於品牌下的職業設計師的不同點。
  • 《LOHAS樂活》"樂活嘉年華"驚豔開場
    包括「衣食住行養樂美」等20多家各類樂活品牌預計吸引上千市民參與,現場更有豐富好玩的互動活動——普拉提課堂、多肉盆栽組合種植課堂、衣櫥減負大行動、二手衣DIY、免費牙齒檢查、兒童文具圖書捐贈
  • 攜手新生設計師 展現時尚新力量
    本次藝術展分為三個獨立區域,起伏錯落地陳列著30位參賽設計師的作品以及影兒集團旗下10個品牌的服裝。布局呈現開放自由的空間感,商業品牌與創意理念的碰撞與融合在這裡找到了絕佳的舞臺。其中左右兩大部分區域用來展現的是:參加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和影兒時尚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YINGER PRIZE全球新銳女裝設計師邀請賽」的新銳女裝設計師作品。這部分作品匯集參賽設計師們對服裝設計、時尚審美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獨到見解,用創意和熱情書寫了未來潮流方程式。
  • 國潮時尚設計師聯盟落戶重慶-一場國潮時尚的革新運動正在進行
    本屆時裝周將從12月17日開啟持續到20日結束,共有10場中國原創設計師品牌發布秀。其中包含中國跨界藝術家周牛牛·兒戲、JS蔣碩·冰雪奇緣和江南·憶、笙生·五色石、民族服飾品牌青·傳承、以及中國華服品牌三寸盛京·天宮主題系列等專場發布秀。不僅如此,全新中老年時尚旗袍IP內容震撼亮相,帶來了一場華美大氣的華服秀。
  • 這些時尚設計師和美容品牌具有空前的時尚主流
    如今,黑人擁有的美國品牌,例如Pyer Moss和LaQuan Smith等,已成為將各自的非洲血統推向前臺的主要支持者,從而影響了其他設計師。英國的格蕾絲· 威爾斯·邦納(Grace Wales Bonner)等人曾在2015年獲得英國時尚大獎的「新興男裝設計師獎」,並專注於非洲大西洋的做法(在外套上綴有加勒比海珍珠,貝殼和珠飾),這無疑是最佳的設計人才之一。
  • 獨立設計師品牌「Short Sentence」的極簡主義觀|創公司
    Short Sentence創始人兼設計師管林從Calvin Klein男裝設計部,到國內女裝品牌主設計師,再到創立自己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管林經歷了不同類型服裝品牌的設計體系。像管林提到在Calvin Klein時期,由於男裝本身的特性,和品牌長久積澱下來的穩定風格,留給設計師的發揮空間會更狹窄一些。而獨立設計師品牌則更能顯現設計師強烈的個人風格。設計師的審美趣味、靈感汲取以及對待衣服的價值觀等,都會影響到品牌的整體基調和風格,並最終體現在產品的呈現形態當中。
  • ORANGE CUBE,男明星都力挺推薦的時尚品牌!
    ORANGE CUBE是創立於墨爾本的時尚品牌,專注於各類輕奢首飾和潮流皮具等年輕時尚領域。品牌集結眾多國際新銳設計師,從誕生地墨爾本輕鬆愉悅的生活狀態中汲取靈感,以象徵幸運的馬蹄鐵符號為精神圖騰,踐行創意新潮的創作態度,傳遞幸運美好、樂活多元的品牌理念。
  • 拉來獨立設計師,Parasol 想把紙尿褲做得時尚又好用
    為此,團隊在15年下半年找到了獨立設計師Ashley Goldberg,合作推出了Parasol Plush系列,圖案主打清新的手繪風格。除了Ashley 外,Parasol 也和多名設計師建立了合作關係,目的是希望把時尚的元素融入到原本圖案單一的紙尿褲上,擺脫以往千篇一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