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黃奇帆的這句話吸引了我的注意:螞蟻金服公司100億元的利潤,其中45億利潤來自於重慶兩個小貸公司。小貸公司原來也可以這麼掙錢,這顛覆了我的認知。
阿里小貸的模式
螞蟻金服在重慶有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重慶市螞蟻商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分別對應旗下的花唄和借唄。其中,花唄是支付寶平臺所推出來的信貸,主要用於用戶在天貓和淘寶上購物。用戶在開通花唄之後就可以預支花唄額度,享受先消費後付款;借唄是支付寶平臺所推出來的信貸,支付寶用戶的芝麻信用分越高,所獲得的借款額度越高。關鍵是資金的來源,2019年8月10日,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
馬雲的花唄借唄錢從哪來?阿里小貸公司自有資本金從最初的30億放大到200億,再通過銀行貸款以及多次ABS融資就能形成幾千億。
以2017年數據為例, 2017年發行3100多億ABS,優先級融資成本約6%,C端用戶利率在15%以上。綜合來看,小貸條線借唄收入114億元,花唄66億元,佔總發行ABS規模的6%,利潤為95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的53%。
阿里小貸主要商業模式是向用戶收取利息和ABS成本之間的差價,而融資成本與客戶利率大致可維持在7%左右,減去運營成本,至少可有2%左右的淨利差,1000億元的規模,可獲得20億元的淨利潤。將阿里小貸,可以被認為是「不是銀行的銀行」。
阿里小貸的掙錢邏輯
作為金融業務的一個分支,阿里小貸的掙錢邏輯逃不出金融本身,要賺取大錢,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業務的可獲得性,資產的安全性和資金的高槓桿性。
業務的可獲得性,可以降低業務營銷成本,阿里小貸的業務來源於阿里平臺上的商戶和客戶,獲客成本極低;資產的安全性,可以降低房貸的風險損失,將不良資產降低到最小,而由於客戶來自平臺,同時依託平臺積累的大數據可以對客戶的信用有精準的分析,極大提升了客戶風險的識別度,更不用說商戶本身就在阿里平臺經營,其形成的網店等無形資產的決定權還在阿里;資金的高槓桿性,是金融掙錢的最重要的一環,即使業務再多再安全,如果不能有效放大資金槓桿,僅僅憑註冊資本來謀利,利潤也是有限的。
阿里小貸的幸運之處
正是因為槓桿的重要性,任何從事金融業務的企業都希望槓桿放得越大越好;但是如果你換個角度,站在政府監管立場上來看,你看到的卻不是隨高槓桿而來的高利潤,而是高風險。對於金融業務到底應該放多大槓桿,這一直是監管的核心命題。一般而言,各級地方政府都可能會機械地執行國家規定,比如小貸公司0.5到1倍的融資槓桿,但這種規定對於阿里小貸來講,意義卻不是很大。
所幸,在阿里小貸的發展過程中,重慶給了他們機會。黃奇帆認為只要滿足下麵條件就可以,其一:資本金必須自有;其二:合規資金不許超過資本金10倍,也就是說槓桿可以放大到10倍;其三貸款對象一定是自己的客戶,同時對場景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分析。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給阿里小貸放大了融資槓桿,通過ABS來放大阿里小貸的資金槓桿。
寫在最後的小結
回顧歷史,我們應該明白任何進步必定來自於創新,而金融的創新首先需要的是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對風險和槓桿有更合理的判斷,否則一味地低槓桿甚至無槓桿,必然導致金融創新的停滯。重要的是風險與槓桿的匹配,只要能控得住風險,槓桿就應該適當提高,阿里小貸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重慶的領導給了一個創新的空間,做金融真的很需要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