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一難題會難住孩子拿100
答案
一、精彩不白
1.4
2.95
3. ∠3=35°,∠4=55°,∠5=125°
4. 990、120
5. 直角,90°
6. 16、50
7. 30200060
8. 平行
9. 8、5000
10. 27÷4=6......3
11. 1、3
二、快樂選擇
B\B\A\A\B
三、判斷題
×、×、×、√、×
四、算一算
32、21、1020、111;450、0、12、760
12. .....1,23,9、16
2、100、464、39
五、連線(略)
六、解決問題
1.375÷15=25(元);216÷12=18(元);352÷22=16(元)
2. (97+98+95+93+95+80)÷6=93(分);(97+95+93+95)÷4=95(分)
3. (210-6×15)÷20=9(天)
4. (65+72+2)÷50=2.78≈3(輛)
5. (20×10-11×15)÷(20-15)=7(元)
七、思維拓展題
∠2=90°,∠4=130°,∠5=50°;
∠2=150°,∠3=30°,∠4=60°
這是冀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是一份真卷,考試知識點比較全面,難以也是按照7:2:1的分配進行出題的,但是唯有一道題,難住「好漢」拿一百分。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道題是怎麼考得的:
「水果店運進一批荔枝,用零售價10元賣出20千克與用11元賣出15千克的利潤相同,那麼每千克荔枝的進貨價是多少元?」
這道題難嗎?
是整張卷子最難的題目,也是這張卷子攔住「好漢」拿一百的關鍵題了,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難住孩子的原因。
首先關於「單價」「數量」和「總價」孩子們早已經是接觸並熟知的,如「一斤豬肉25元,媽媽買2斤豬肉要付多少錢?」這樣的題,看到這樣的題,孩子立刻能夠調動已有的知識「單價×數量=總價」。
但是測試的這道題,可不是單純的求「總價」,而是求「單價」,按理孩子也能夠通過數量關係「單價=總價÷數量」求出來,但是題目也不是常規的「單價=總價÷數量」,因為題目根本沒有跟大家總價和數量,那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學習了方程,用法方程思想解是最容易的,也就是解:設每千克荔枝的進貨價是x元。20×10-10x=11×15-11x(也就是利潤相等,而利潤=總價-成本)
但是四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學習方程,所以不能用這樣的方法教育他們,那怎麼辦呢?
其實求單價(也就是題目所說的成本價),還有另一個公式「收入差÷數量差=成本價」也可以改成「總價差÷數量差=單價」。
這個公式怎麼來的呢?
先看一看,利潤=總價-成本,而「售價10元賣出20千克」,總價就是200元,「售價11元賣出15千克」,總價就是165元,收入差就是200-165=35元,這個35元是由於售價不一樣因此的,當利潤一樣的時候,35元就不包括利潤了,就是數量多少引起總價差,也就是可以利用公式「單價=總價÷數量」但是現在的總價是35元,數量是兩者的數量想減(20-15),所以這道題可以這樣做「(20×10-11×15)÷(20-15)=7(元)」
這樣的題如果沒有過專門的訓練,孩子們是很難做出來的。
類似的題目還有路程差÷速度差=時間等。
其實,我們課本教的都是比較基礎的題,如「一斤豬肉25元,媽媽買2斤豬肉要付多少錢?」,課本他設計的難度都是很淺的,因為它要面向所有孩子,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學好基礎數學,但是這樣的難度能夠應付今後的學習和考試嗎?
自己想想吧,如果你只想讓孩子讀地段的學校,那就可以不學,如果你想選著好學校,你想讓孩子在數學測試中更加出色,有時候僅僅是考學校的常規教學是很難做到了,所以如果不想去奧賽班,也可以多刷一些題,增加孩子多考題多樣化的理解、了解。
但願孩子你能在今後的學習中,總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