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疫區直擊 l 防不勝防,法國華人被感染

2020-12-15 騰訊網

3月23日 星期一 風和日麗

今天的陽光很好,天空萬裡無雲。從我家的窗子望出去,櫻桃樹上虯枝新花,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豔麗。

心情卻無法晴朗。已經有太多的人看不到這個風和日麗的春天,而就在這一天,很多人跌入死亡的徹底的陰冷,陽光再也照耀不到他們。法國又有186條生命在窗外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慢慢融化,這其中還包括兩名殉職的醫生。而整個歐洲這一天就有1429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而確診的人數更是不斷攀升,歐洲一天新增22583例。法國從一天只檢測幾百例,到現在每天檢測5000例,隨著檢測範圍的不斷擴大,確診人數也不斷增長。今天在測試的5000例中,有3838例確診。看到這個數字可能讓人驚掉下巴。其實只是因為法國只對疑似重症進行檢測,因此中標率肯定高。很多人質疑這個數字並不準確,包括醫生。政府也承認,因為每天的檢測能力有限,很多疑似病人得不到檢測,只被警告待在家裡自我隔離。但是自我隔離引起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就是不但對家庭的傳染無法控制,而且也會在無意中感染更多人。

前幾天,我的朋友吳秦告訴我,他有員工被感染了,要求在家隔離。吳秦是法國知名連鎖酒店希伯泰酒店集團總裁,酒店不在政府要求關門的範圍之內,因此還一直營業。在病毒流行中,酒店是個高危的職業。由於吳秦管理有方,與員工的感情都很好,所以員工對酒店可以說「愛店如家」。去年底,法國因抗議退休政策交通大罷工,職工沒有一人因交通問題而缺崗。疫情開始時,吳秦還很自豪的告訴大家,公司沒有一人缺勤,也沒有一人感染,為員工點讚。他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不斷呼籲為員工爭取權益。可是,18日,吳秦打電話給緊鄰巴黎北站一個酒店的值班經理時,得知他被感染在家隔離。這是吳秦特別喜歡的一個值班經理,工作紮實,勤奮努力,他主管的這個酒店的入住率在集團裡總是名列前茅。在罷工期間,我採訪酒店行業損失和對罷工的態度時,也採訪過這個人。吳秦說,聽員工談自己的經歷特別揪心。這位員工家住凡爾賽郊區,上下班坐地鐵,要轉郊區快線A線和郊區火車,和很多巴黎人一樣每天長途跋涉。這個員工一直堅持工作,直到13號,實在堅持不住了,才請了病假在家休息。開始認為是流感,沒有很重視。後來發燒咳嗽頭疼,懷疑是感染新冠肺炎,就打電話給疫情專線巴黎急救中心(號碼15)。醫護人員經過電話診斷,告知其是新冠肺炎症狀,要求全家立即隔離封閉14天,如果呼吸有困難再聯繫急救中心。這期間他妻子和5個孩子中最小的兒子都相繼被感染。不幸之中的萬幸是,妻子和孩子年輕,二到三天後就已痊癒,只剩他一人還在和病毒作鬥爭。他每天要吃幾次退燒藥才能緩解一下痛苦,否則就全身上下打顫。吳秦對沒有經過測試僅憑電話就確認是新冠肺炎表示懷疑。員工很內疚地表示,他的弟弟在他感染早期從阿爾及利亞來看望他,回去後馬上確診新冠肺炎,他想肯定是被自己傳染的,那麼他自己也是新冠肺炎無疑了。他更感內疚的是,有人說在疑似期間就會傳染,那不知在路途中傳染給了多少無辜者。他確認自己不在官方統計數字內,肯定實際感染者遠遠大於公布的數字。

而就在今天,吳秦痛苦地表示,這個員工已經轉成重症被收進醫院了,他已經55歲,祈禱他能挺過這一關。他還表示,已經有更多的員工感染了。在巴黎蒙馬特高地下的酒店的兩位年輕的員工也被感染了,一個23歲,一個25歲,都是電話遠程確診的,現在在家隔離。還有巴黎伏爾泰廣場酒店40歲的值班員,幾天前頭疼咳嗽發燒,被診斷疑似新冠肺炎,已在家隔離禁閉。而在3月11日,吳秦去酒店巡視時,還和這位員工在一起。想想都後怕。吳秦說,已經快14天了,現在身體沒有出現什麼症狀,但自己已經非常小心了。

華僑華人一直是防護比較好的,因為華僑華人比較遵守紀律,中國駐法使館吸取中國抗疫經驗,不斷發出提醒,提供防控建議,因此大家很早就開始注意防控,所以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記者查到有3例回到國內確診的,一例是去了雲南,是一位在巴黎工作的26歲女性,3月13日從巴黎乘飛機到廣州,14日到廣州採樣後轉機到昆明後,15日檢出為無症狀感染者。北京16日檢出一例從法國返回北京的,但具體不詳。一例是湖南籍留法學生,從巴黎出發,經臺北轉機,在抵達上海後被診斷為確診病例。但是現在在大巴黎地區,華僑華人人群中也有了一些確診的病例。

前幾天,一位叫「高雲」的女士發朋友圈,以封城日記的方式透露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只不過是輕症,在家隔離。作為家庭教師,而就在確診前一天還在給自己的學生上課。巴黎北郊一位僑領告訴我,他的一位老鄉疑似感染病毒住進醫院了,在這之前一直打急救中心電話,急救中心一直沒有收治,直到拖了一個星期後,病情實在嚴重了,才被急救車拉進走。還有一位僑領,7日和3個朋友一起在巴黎喝咖啡,後來又一起吃了面。第二天這位僑領就有了感覺,沒有再去自己的公司上班。後來病情一直越來越嚴重,直到17日去了醫院,被立刻送往重症室搶救了。經了解,和他一起的3位直到目前沒有出現什麼症狀。

我在朋友圈看到僑領戴安友轉發的署名「法國中華青年愛心志願者」發的「緊急重要通知」。通知說,法國中華青年愛心志願者組織的陳先生,接到一位家住巴黎19區的肖女士的電話求助,本人現在感染住院,生不如死,希望能回國治療,請求幫助聯繫。據了解,肖女士今年61歲,來自遼寧撫順,住房東家。3月15日她感覺一點低燒,第二天感覺渾身手腳無力,17日發燒到了37.7度。她懷疑是感染病毒了,雖然很注意,但自己出門都是坐地鐵、公交。因為不懂打巴黎急救中心專線,她直接去了附近的拉裡博瓦希埃爾醫院急診科,醫生量了體溫,也沒有說是不是新冠肺炎,給開了7盒撲熱息痛,就叫她回家了。回家後還是一直難受,18日下午5點她又去了附近家庭醫生李文明醫生處就診,李醫生給開了一盒撲熱息痛和一盒消炎藥。19日仍然未見症狀減輕。她感到害怕,上午就給一位翻譯打電話求助,翻譯幫助打了一天急救中心的電話無果。20日早上6點,實在難受得厲害的她又自己坐地鐵來到拉裡博瓦希埃爾醫院。醫生一量體溫38.3,就把她留院觀察了。她打電話求助,是想轉到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或者有誰能幫助其回國治療。肖女士說,自己的房東也聯繫不上了。不知道是不是也感染被隔離了。法國中華青年愛心志願者呼籲這期間和肖女士有接觸的要自覺隔離,並時刻注意身體變化,不要再和其他人接觸。陳先生在群裡問,肖女士在中國的兒子願出20萬元,把她媽媽弄回國治療,相信中國的治療效果,有可能嗎?

因為法國無法做到能測盡測,能收盡收,因此其惡果就是感染面不斷擴大,可是醫療資源是那樣的有限。目前全法醫院有3700危急床位,其中包括1300成人搶救床位,1600個醫學觀察床位,754個重症監護床位。而23日法國已經累計確診19856例,重症2082例,8675例住院治療,在如大東部等重災區,醫院已經不堪重負了。雖然法媒21日報導,和法國接壤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當地衛生部發言人表示,該州已準備好接收需要輔助呼吸治療的法國病人,但是巴符州擁有約2300張床位,其中80%已被佔用,能解決多少問題呢?一位急診科醫生對記者表示,在家隔離的惡果很快就會顯現,我們不知如何是好。

在災難深重的義大利,早就採取了選擇性治療的政策,此前說80歲以上的就放棄治療,現在有人傳說是60歲以上的放棄治療,但這種說法未得到官方證實。可是看看義大利的死亡數字,平均1小時死亡33人,2分鐘就有1人死亡。我的義大利同事表示,義大利北部皮亞琴察省一個火葬場的經理表示,目前該火葬場每天都要收到25具棺材,但是他們只有管理12具棺材的空間。很多地方遇到了這個問題。在北部,為了避免感染人數增加,大區政府決定出動軍車把遺體運出去火化。大家都看到了運送屍體的排成行的軍車,讓人感到在病毒前的特別的無力。

我看到了西班牙的一個視頻,一位醫生哭訴現在醫院對65歲的人放棄治療了。他表示:他現在在鏡頭前哭泣,晚上還要去面對那一個個離世的人……我向西班牙的同事求證。他表示,醫療資源極度緊張的情況迫使醫生準備做出艱難的決定。專業人士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一種「例外情況」,必須如「醫學災難」一樣加以應對,並在分配正義的基礎上,以合適的方式分配醫療資源。在醫療系統飽和或者崩潰的情況下,有必要優先注意的是最可能恢復的病例。西班牙重症急救醫學與冠心病學會制定了道德指南,以幫助醫生做出這些決定。指南建議,在兩名症狀類似患者之間,「優先考慮誰有更高的預期壽命和生存質量」。道德指南明確指出:「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年齡因素不應成為分配ICU要考慮的唯一要素。」在衛生部正在準備的正式方案中,其應急計劃僅考慮患者的康復標準,即無論年齡大小,而是他們的生存可能性的高低。道德指南的一位作者解釋道:「如果80歲的病人很健康,沒有理由不給他插管,而一個60歲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許就不應該給他插管,而是給他戴上口罩讓他躺下。治療是要有上限的。」

這是封城之前拍攝的巴黎北郊華人批發城的照片。疫情之處,華商就自覺做好了各種防護,

法國也出臺了「在特大疫情期間優先提供搶救措施的規定」。文件主要告訴非急救科專業的醫生們要根據哪些主次條件來做出診斷,決定哪些是要優先急救的病人。文件根據病人在感染冠狀病毒病之前的健康狀況分類, 然後結合冠狀病毒病的特點來評估病人的脆弱程度。同時文件也重申了急診科之前已經有的道德指標,具體地說不要讓病人痛苦,尊重病人的自理能力和尊嚴。根據法媒報導的意見,就是如果醫院的資源不夠用了,就要根據病人康復的能力來選擇要救誰,也就是要搶救最有希望康復的病人。法國全國道德諮詢委員會建議為在醫院搶救系統崩潰面前那些不得不挑選病人來搶救的醫生設立道德輔導室。

這是很殘酷的。我們當然可以質問:生命不是同等重要嗎?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一位巴黎的急救醫生康斯坦丁在法媒撰文就表示,在法國,我們不可以拒絕需要搶救的病人。我們要找到辦法。我不知道辦法在哪裡,但我們能找到。真的能找到嗎?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能輕易放棄一條生命呢?在米盧茲醫院,醫生被迫放棄對一位70歲老人搶救時,醫護人員崩潰痛苦的畫面,一直在我心頭揮之不去。法國一位駐義大利北部的記者在發回的電視畫面中,哽咽地告訴大家:在義大利北部有些鎮子,死亡的人數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還不知道明天會怎樣。

我想起義大利14世紀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中敘述的場景:街上行人走著走著就突然倒地死亡,死者皮膚上都是黑斑,城市瞬間變成人間地獄。薄伽丘親歷了14世紀黑死病給自己的城市佛羅倫斯帶來的滅頂之災,80%的佛羅倫斯居民死於這場瘟疫。經過了7個世紀,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是今天,面對這不知來歷的疫情,我們仍然不寒而慄。

死亡的警鐘為活著的人而鳴。如果我們無力去拯救生命,那麼讓我們珍惜生命,也尊重那些正在拯救生命的生命。不添亂,不作亂,給另一個生命留出空間,其實也是一種拯救。

相關焦點

  • 華人疫區直擊 l 法國5000警察疑感染新冠病毒,華僑華人奮起捐口罩
    3月21日 星期六 陰 據法國最大的警察工會組織「工人力量警察工會(Unité SGP)」透露,目前法國約有5000名警察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在巴黎約有650名警察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
  • 華人疫區直擊 l 兩中國公民在法國東部確診,一留學生基本康復
    由於疫情大爆發,醫療條件告急,還導致了醫療人員大面積的感染,在斯塔拉斯堡就有1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為了搶救重症病人,法國不得不動用了軍隊來幫助東部轉移病人,現在部分重症病人被轉移到德國、瑞士等鄰國去治療。而在這個地區也生活著不少華僑華人和留學生。東部地區的華僑華人及留學生平時也很活躍,經常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因為工作關係,我曾經多次去斯塔拉斯堡、米盧茲、貝藏松等地採訪,和很多僑領都是朋友。
  • 義大利「小中國城」華人聚居區至今零感染,如何做到?
    近日,在歐洲疫情震中義大利,位於佛羅倫斯約15公裡的工業城市普拉託以新冠肺炎低感染率而引來世界媒體聚焦。截至北京時間4月7日0時,義大利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32547例,其中普拉託累計確診病例為342例,佔全市三分之一人口的華人社區「零感染」。媒體將普拉託的「奇蹟」歸功於華人社區及早啟動居家隔離等一系列措施,稱讚華人帶來抗疫新標準。
  • 「愛」心傳遞 愛爾蘭華僑華人奮戰新冠病毒
    雖然截至目前,愛爾蘭還未有人確診感染,然而湖北疫情時刻牽動著在愛華人的心,他們自發組織募捐募集善款及物資,發往湖北疫區。本報記者據此對愛爾蘭華人專業人士協會、愛爾蘭科克華人商會、愛心社等華人組織負責人進行採訪,了解募捐的具體情況及進展。 旅愛華社為湖北疫區捐贈的物資。
  • 為愛前行——記法國抗疫一線的華人醫生
    她是在法國抗疫一線工作的華人醫生納娜。納娜是巴黎皮提耶-薩勒佩特裡醫院急診科醫生,今年3月因法國新冠疫情形勢嚴峻,被調到巴黎急救中心工作。懷著對患者的愛,她和同事們堅守在抗疫前線。「法國暴發疫情後,巴黎急救中心的工作量增加了50%以上。很多醫生被增派到急救中心,包括一些退休醫生、全科醫生,像我這樣的急診科醫生也被調到這裡。」
  • 華人醫生納娜:法國抗疫戰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納娜」這個名字被巴黎許多華僑華人所熟知。數年前,作為巴黎最大公立醫院皮提耶·薩爾佩特裡爾醫院急診科醫生,她提出並設立了「助華門診」;今年3月,因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而被調到巴黎急救中心後,她又提議開設了「華人熱線」,幫助華僑華人防疫抗疫;在法國醫療物資缺乏、華僑華人熱心捐助之際,她是聯繫雙方的一座橋梁。
  • 姚蒙:法國華人這些年太憋屈了
    為什麼法國華人在此事件發生後的憤怒如此激烈?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法華人長期以來遭受的委屈與不公正待遇。  首先,華人群體在法國社會努力工作、發奮創業,很少上街鬧事、擾亂治安,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法國面臨恐襲威脅的今天,法國華人積極配合當局,遵守各項治安規定。而法國警方居然荷槍實彈對付一個普通華人家庭,直至破門而入槍殺只是手拿剪刀、沒有武裝的房主,這樣的事實讓華人難以接受。
  • 法國華人亞洲餐飲大變遷:華人一窩蜂做日餐、外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導 許多人對海外華人亞洲餐飲可能會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廉價、味道不正宗等,其實,華人餐飲在海外的發展在近些年來變化很大,尤其是法國。目前,華人亞洲餐飲在法國發展如何?哪些菜最熱?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盤點。法國亞洲餐飲聯合總會參加第九屆法國知味國際美食節。
  • 華僑華人抗疫「上下半場」:堅忍勇毅 大愛無疆
    自年初疫情在中國爆發,海外華僑華人便迅速行動起來,發起向疫區的大規模捐助支援行動。一時間,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半球,無論是華商、社團還是職員、學子,無不各盡所能傾注全力。一批批口罩、防護用品輾轉萬裡飛向家鄉,運往疫區。後續增援物資不絕於途, 「武漢加油」呼號不絕於耳。無數自發行動如溪流匯聚成江河,無數感人畫面匯聚成海外華僑華人愛心奉獻的壯麗圖景,匯聚成中華民族同心抗疫的英雄史詩。
  • 華人醫生Jason美國戰疫日記:希望和樂觀是應對驚濤駭浪的良藥,華人...
    我知道這次疫情會上前線去,會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感染。說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我還是比較坦然。人這一輩子就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遇到有困難的患者,他免費問診。「今天有三個病人,我很了解他們,其中兩位是美國人,一位是華人。他們分別在旅館和餐館工作,因為疫情他們已經兩個禮拜沒有上班,經濟上有困難,診療費付不出來。
  • 外媒:法國華人議員談將加強政府與華人、華商的聯繫
    共和黨代表瓦勒東(Martine Valleton)領導的右派競選團隊在第二輪選舉中以較大優勢勝出後,7月4日選出了新的領導班子,來自青田的楊志巧成為該市的首位華人議員。楊志巧祖籍浙江青田縣,1987年來法後,13歲的他繼續學業。高等專科畢業之後,他在家族創辦的餐廳中工作,並在1999年創辦了屬於他自己的第一家餐廳。
  • 加拿大蒙特婁一名華人醫護人員因新冠喪生
    加拿大魁北克省又有一名在老人護理機構 CHSLD 工作的醫護人員因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而喪生,蒙特婁市 Centre-Sud-de-l』le-de-Montréal 的 CIUSSS 工會於周日(5月24日)確認了這一消息,並對這一不幸表示悲痛。
  • 【年終專稿】2017法國治安,華人難過的寒冬
    僑胞劉少堯的生命在鮮花盛開的3月凋零在法國警察的槍口下;70歲的華人洪老太太光天化日之下被暴搶,生命終止在了這個酷熱的夏天;就在這個冬天,於巴黎13區幾個大商場之間流浪的60歲亞裔老太被姦殺,棄屍街頭……對於深陷在法國治安惡劣環境中的華僑華人來說,還難以看到安全的春光。在這個暴搶和入室盜竊成為家常便飯的社會,寒冬依然漫長。
  • 境外疫情不斷升級歐洲華人回國難
    隨著境外疫情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華人擇返回國內。但由於各地管控措施升級和很多國際航班暫停等限制,很多人面臨回國難的困境。中轉航班22個小時,她全程穿著防護服,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病毒感染風險,她沒有摘下口罩用餐、滴水未進。在像「歐洲黨回國群」這樣的微信群裡,不斷有人分享回國經驗和更新航班機場限制措施。從西班牙、德國、法國回程的留學生們密切關注航班和政策動向,擔心轉機被拒、航班被臨時取消。群裡的熱心人士不斷更新注意事項,「目前臺北新加坡不可轉機。
  • 波札那華僑華人捐款捐物 助中國抗擊疫情
    在大使館和僑團的感召下,飽含愛心的一筆筆善款通過波札那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華人慈善基金會、華僑華人總商會、同鄉會等各僑團不斷向國內疫區匯去。一封封倡議書、一條條詳細的防控疫情提醒從臨時成立的「在博華僑華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小組」 通過《非洲華僑周報》微信公眾號等媒體不斷向全僑發出。
  • 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軍人華人協會定製口罩 積極防疫
    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軍人華人協會定製口罩 積極防疫
  • 溫哥華華人社區感染率最低!「反華病毒感染者」遭數據「打臉」
    文章摘編如下:6月4日,在卑詩省發生新冠疫情4個多月後,官員們終於公布了分地區數據,顯示華人佔多數的里奇蒙——一度被認為可能是本省疫情原發地——實際上是大溫哥華感染程度最低的地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長時間隱瞞數據的目的本是為了避免對某些社區汙名化。這個目的或許沒有取得太好的結果。
  • 華人女子在義大利因病毒受歧視被打,反手掏出胡椒噴霧……
    根據義大利衛生部發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27日0時,該國累計確診470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累計12例死亡病例。感染者中包括五名年紀在4歲到15歲之間的孩子,死亡感染者均為老年患者。此外,正在羅馬斯帕蘭扎尼醫院隔離治療的最初3名患者已經治癒,包括前來義大利旅遊的中國武漢籍夫婦和1名從武漢撤僑回國的義大利公民。
  • 疑似感染的法國華人口述:急救電話被打爆,遠程問診吃藥
    法國總統馬克龍16日通過電視講話進行全國動員,宣布法國處於「戰爭狀態」。自17日12時起,禁止民眾在未來15天的所有非必要出行,要求所有企業儘可能進行遠程辦公,同時關閉歐盟和申根區邊境30天。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
  • 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
    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給出了自己的思索和答案。  歷史上,中國人移居法國可追溯到18世紀初期。1990年以後,法國成為華人移居歐洲的首選目的地。如今,法國華僑華人數量已達到65萬。其中,溫州籍華人華僑憑藉餐飲、皮革和服裝三大支柱產業推動著其在法國華人華僑群體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