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白居易《消暑》一詩中寫道:「散熱由心靜,涼坐為室空。」炎炎夏日,古人們由於條件有限,沒有更多的納涼器材。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可以選擇納涼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光膀子?
01
每當夏季來臨,熱浪滾滾,光膀子是在所難免的一件事情。不過,去年夏天卻傳來了「噩耗」:濟南、天津、瀋陽多地出臺的措施,開始集中整治夏天不文明行動。
其中包括在公共場合打赤膊、脫鞋子的、隨意暴露等等諸多的不文明行為。
在這項夏季整治措施中包含:勸導、曝光,在其它城市出臺的措施中,有的還處以罰款五十元至二百元不等。
當然這事存在爭議性,夏季天氣炎日,男人們則會穿著背心,有的還露著肚皮,這就算是打赤膊嗎?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事私事,可以倡導打赤膊的穿上衣服,但是不能採取強制性的要求。
要說起光光子這件事情,在古代早就有了,比如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描述人物的時候,他們往往用打赤膊的的樣子來表現人物剛烈的一面。
看過或者讀過《三國演義》網友,對馬超這個人物肯定耳熟能詳,馬超在激戰正酣的時候,脫了盔甲光著大膀子和敵人對打的場面。這也是書中描述人物勇猛的一面。
既然提到了《水滸傳》,被拍成電視劇的時候,潘金蓮的扮演者回憶拍攝的時候說,那時候她感剛剛到劇組,和其他的演員還不是很熟悉。
當時演員們正在集中的訓練,魯智深、李逵、武松的扮演者,各個打著赤膊在訓練,有意思的是,嚇得她都不敢出門。
02
大家有沒有看過「古惑仔」,香港那時候拍了好幾部關於「古惑仔」的電影。在那一輩少年的爸媽眼中,光膀子紋身就不是一個好人的印象。
當然了,那只是電影裡劇情的需要。在這酷暑炎熱的夏日,大街小巷,鄉裡鄉親光膀子的老少爺們,大家只是純粹的涼快而已。
有些不愛光膀子的可能要問了,光膀子到底能涼快多少?我想說的是,夏天只要光膀子習慣了,你就經常想把上衣脫下來。
就連老外有些也是入鄉隨俗地打起了赤膊。
胡適有一句是這麼說的,某一民族為應付環境而創造的是文明,在某種文明中說過的生活狀態和省會方式是一種文化。
按照這個說的話,夏天打赤膊的人們,那也不能算不文明吧。他們也是為了應付夏季炎熱的環境,把上衣脫掉哪怕在炎熱的夏季有一絲絲的涼快,恰恰屬於文明,正因為這種生活方式,也許就是一種打赤膊的文化。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戰亂的原因、貧窮、飢餓等等。在那樣的環境當中,物質資源的缺乏,甚至連溫飽就不能解決的時候,古代的人們只能光膀子,衝衝涼,扇子扇扇風這樣的物力操作了。
而皇室家族的成員,還有達官貴人待遇自然不一樣。皇室家庭成員可以去避暑山莊,他們有冰窖,使他們在炎熱的夏季不是那麼難熬。
03
老一輩的人們,他們經歷過的艱苦日子,夏天的時候除非到了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會把空調開那麼一會。
爺爺奶奶那一輩更是苦過來人,他們更加不會把空調打開,子女為了孝順,買一臺,他們是捨不得開,空調也就成了擺設。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也是分層分群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捨得採用一定費用的成本來避暑的。在整治這些光膀子的行為中,其中就包含著這部分人。
在河北對光膀子的整治措施中,就有交警為光膀子的行為的市民發放上衣短袖。
濟南市文明辦文明城市創建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中極個別打赤膊行為,會影響一個城市的形象,也影響其他人的一些觀感以及感受。」
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整治光膀子的行為也是勢在必行。當然,現在很多人對過去的不文明的行為,越來越難以容忍,這些不文明行為也會得到更好地改善。
現在人的素質越來越高,對於隨地吐痰也自然少了 很多。光膀子在過去沒有人在意,現如今大家越來越看重公共場合的一些禮儀,即便大汗淋漓也是硬挺著不光膀子。
結語
相信隨著人們素質的提高,光膀子徹底的消失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參考資料:《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