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2020-12-12 騰訊網

李淵 在皇帝們當中產量不俗,他足足生了二十二個兒子、十九個女兒,竇皇后先後生下李建成、 李世民 、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李玄霸在十六歲就去世了,平陽昭公主有勇有謀,但並無異心,嫡出的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李淵那麼多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建成是太子,近水樓臺先得月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嫡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嫡長子繼承制是皇室宗法的基本原則,只有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長子,才有皇位的優先繼承權。李建成佔有先天優勢,那就是他比其他兒子生得早,於是李淵在建國後,很快就將李建成立為太子。

但凡皇權之爭,必定會涉及到太子,太子是下一任皇帝,如果要奪權,那就必須扳倒太子,大多數情況下,是其他兄弟想方設法廢掉太子,自己取而代之。假如太子死亡,其他兄弟就有了繼承的權力,當然在很多情況下,嫡長子也並非都能當上皇帝,但在皇權鬥爭中,太子是鬥爭的焦點。

漢武帝的嫡長子是衛太子劉據,劉據仁德寬厚,被寄予厚望,然而劉據卻得罪了小人江充,江充誣陷劉據行巫蠱之術,劉據無奈之下,舉兵殺了江充和其同黨。沒有鬥爭經驗的劉據最後逃出了長安城,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漢武帝不問青紅皂白,就派人去捉拿劉據,劉據拒絕被捕受辱,自縊身亡。

劉據死後,劉弗陵登上皇位,霍光成為輔政重臣。不論太子是否有鬥爭經驗,不論太子是否想參與鬥爭,他都不可避免,成為爭端的核心。

就算沒有李元吉和李世民,也可能有其他皇子來爭這個皇位,只不過爭奪的程度大小會有所不同,而在玄武門之變 前後,李淵的其他兒子大多年齡尚小,基本上沒有爭權的能力。

李元吉狡詐多端,陰狠毒辣

如果這其中沒有李元吉,或許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也不會激化得如此之快。

史料記載「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惡其貌,不舉,侍陳善意私乳之。及長,猜好兵,居邊久,益驕侈。常令奴客、諸妾數百人被甲習戰,相擊刺,死傷甚眾。」

竇皇后生下李元吉之後,見到其長相就心生厭惡,就讓侍從陳善意去撫養。李元吉長大後沒有報恩的打算,反而殺了乳母陳善意,如此忘恩負義之輩,怪不得連親生母親都不想養他。

李元吉陰險好戰,由於其經常在邊境,常常讓賓客、家奴、小妾穿上甲冑互相砍殺,很多人因此而死。作為皇四子,李元吉同樣覬覦著皇位,為了達到目的,李元吉投奔了哥哥李建成的太子集團。

李元吉並非想幫助李建成,而是藉此扳倒李世民,等到兩敗俱傷之時,他李元吉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李元吉曾多次要求刺殺李世民,一次,李世民和李淵到李元吉府中,李元吉命護軍宇文寶藏在臥室內,準備刺殺李世民,李建成得知消息,阻止了弟弟的刺殺行動。

李元吉還回了一句:「我都是為哥哥著想,對我有什麼好處!」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李元吉如此奸詐之輩,能做賠本的生意嗎?

武德九年,就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前夕,李元吉、李建成策劃準備在昆明池刺殺李世民,是時,突厥侵犯唐朝邊境。李元吉主動請纓出戰,李淵同意了,李元吉、李建成要求李世民來踐行,準備就在軍帳之中了結了李世民的性命。

好在李世民提前得知了消息,選擇先下手為強。李元吉處處要致李世民於死地,多次密謀策劃刺殺計劃,他從來不嫌事大,挑撥矛盾、搬弄是非是無所不用其極。

如此陰險狠辣的李元吉,只能加速爭端的爆發,在三人當中,李元吉就是那枚催化劑,他的存讓太子集團、秦王的集團之間的矛盾更為尖銳和激化。

李世民帝國第一功臣

李世民在三人之中,能力最強,且是開國第一功臣。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唐軍西進,到了霍邑,見天下大雨,而且糧草供應不濟,李淵就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撤回晉陽再從長計議。

造反不同於兒戲,只能一鼓作氣完成,如果臨陣退兵,大業難成。李世民勸道:「義師為天下起也,宜直入鹹陽,號令天下。今還守一城,是為賊爾。」李世民不僅苦口婆心地勸,勸不動還在門外哇哇大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動了李淵繼續進兵。

等到李淵攻入了長安,李世民就成了帝國頭號戰將,李淵只佔領了關中一帶,全國到處都是割據勢力,李世民必須率兵唐軍平定四方,唐帝國才能立足於天下。

武德元年,李世民任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晉升為秦王。隨即李世民就像開掛一般存在,武德元年,李世民率兵平定了薛舉,武德二年,劉武周被擊敗,武德三年,宋金剛手下尉遲敬德歸降。

武德四年,竇建德率十萬部隊救援王世充,李世民分兵兩路,在虎牢關以少勝多,生擒竇建德。六月,李世民大勝歸來,在長安街市之上,李世民騎著高頭大馬,身披金甲,彰顯著他帝國第一戰將的榮耀。

李淵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兼任司徒,增加食邑三萬戶。李世民的功勳蓋過了所有人,如此高的功業,如此強大的能力,這讓李建成不得不忌憚,所有的封號或許都無法搭配李世民的功績,李世民最想要的就是那個皇帝寶座。

功高自然震主,如果李世民換成旁人,可能會面臨被殺或者貶黜的命運,但李世民是皇子,且李淵還是個厚道的君主。李淵總是不遺餘力地調解兒子們的矛盾,卻毫無意義,於是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的爭端就不可避免。李淵無法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而他自己也被捲入漩渦中。在殘酷的鬥爭中,李世民拔得頭籌,或許命中注定,他就是天選之人,誰也無法阻止他開創盛世的腳步。

相關焦點

  •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自己的太子哥哥李建成以及兄弟李元吉。逼著李淵退了位,自己做了皇帝。 很多人以為李淵就這三個兒子,因為很多人認為李淵後來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才退了位。理由是他只剩下李世民這個兒子,殺也不是,留也不是,只好眼不見為淨。
  •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3個兒子鬥得最兇?
    李淵在皇帝們當中產量不俗,他足足生了二十二個兒子、十九個女兒,竇皇后先後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李玄霸在十六歲就去世了,平陽昭公主有勇有謀,但並無異心,嫡出的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李淵那麼多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 李淵有22個兒子,除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爭奪皇位,其他人呢?
    唐高祖李淵也是一個擁有眾多子嗣的君主,高祖李淵一生中有22個兒子,19個女兒,除了李世民、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公主為嫡出外,其它皆為庶出。有意思的是,在這22位子嗣中,卻只有三位在爭奪太子。那麼,高祖李淵其他的兒子都在幹什麼?他們難道真的對皇位不感興趣?
  • 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為何表現得如此淡定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發生過太多的歷史故事,玄武門之變絕對算得上是重要的事件之一了。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了他的兩位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但這次事件比較讓人不解的是,身為皇帝的李淵看到兒子之間的廝殺,表現得很淡定,這是為何呢?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目標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父親李淵
    公元621年,李世民迎來人生小高潮,坐擁天策上將、司徒、陝東道大行臺等光環。天策上將府可設官員,相當於小朝廷。 其實李淵本不想讓李世民一家獨大,為此培養過很多家族成員,比如李建成,太原起兵時和李世民平起平坐,分別擔任左右大都督—這也是李建成唯一拿得出手的軍功。進入長安後,李建成成了太子,但沒軍功就沒話語權,在亂世誰理你?
  • ...的同母姐妹平陽昭公主|李元吉|李世民|平陽公主|李淵|柴紹|李建成
    唐高祖李淵的髮妻竇皇后生有四子一女,四個兒子分別是隱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一個女兒就是在初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陽昭公主李氏。作為唐高祖李淵唯一的嫡女、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同母姐妹,李氏也確實不是泛泛之輩。
  • 李世民容得下李建成、李元吉親信,為何容不下李淵的親信裴寂
    裴寂是唐高祖李淵最寵幸的大臣。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以後,他是怎麼對待李淵這位最寵幸的老部下的呢?
  • 李元吉為何比李建成,還想殺掉李世民?三個原因,一個比一個現實
    李淵和竇夫人共生了四個兒子,長子(隱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也就是《隋唐演義》中,大名鼎鼎的李元霸的原型,和四子:李元吉。
  • 李世民被李建成偷偷下毒,李淵得知後,做出個危及社稷的決定
    打仗得要兵,尤其是統帥三軍的首領更顯得珍貴。 李淵的四個兒子中,最能帶兵打仗的,就是二兒子李世民了。 雖然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李淵欽定的,而且李淵當時對三個兒子各有分工。
  • 玄武門政變之前,李建成幹了一件事,令李世民痛下殺手!李淵不知
    當無數豪傑為隋朝這塊「大蛋糕」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李淵卻很沉的得住氣,按兵不動。俗話說,槍打出頭鳥,當這個「出頭鳥」楊玄感被打死後,李淵終於開始暴露他的野心。事實證明,李淵是對的,他不僅把握住了起義時機,還採用了正確的方法:直取長安,以及用了正確的人:李世民! 雖然史書大多誇大了對李世民的描寫,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的確在這場戰爭中起得了重大作用。
  • 常何墓碑告訴咱們:李世民頭號仇敵從來不是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或許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血腥、最泯滅人性的政變。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攜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埋伏於玄武門,截殺了前來覲見唐高祖李淵的李建成、李元吉。而李淵,也不得不將太子之位讓給李世民。隨後,李世民殺入東宮和齊王府,將自己10個侄兒殺得乾乾淨淨。
  • 為什麼李元吉三箭沒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卻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一天夜裡,李建成宴請李世民,用經過鴆羽浸泡過後的酒來招待李世民,李世民當場吐血,被淮安王李神通攙扶回西宮,此時李世民大難不死,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後宮的嬪妃加緊在李淵面前誣告李世民。李世民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起勸諫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李世民拒絕了。
  • 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後,李世民為啥不等李淵去世了再做皇帝?
    隋末起義多年後,李淵父子摘了桃子,建立了大唐一朝。然而對於李淵來說,卻有個幸福的煩惱,他的兒子太優秀了。不過他還是按照嫡長子繼承制,選擇了老大李建成。可是李世民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李淵有是一個愛子狂魔,他實在是不願意厚此薄彼,始終在尋找一個公平。
  • 李世民嬪妃眾多,為何敢霸佔李元吉妻齊王妃,卻不敢佔李建成妻
    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成功地在兵變中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將太子和齊王所有的兒子都殺了,之後,李世民又把齊王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安排在自己的後宮裡,而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在她老去的時候,獨自帶著幾個女兒。
  • 李淵兩個未成年的兒子,不明不白就死了,極有可能是李世民下黑手
    而是會從宗室裡面,過繼一個孩子給他當兒子。過繼的兒子,可以繼承封國社稷,讓親王后繼有人。以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們為例,隱太子李建成、巢刺王李元吉、衛懷王李玄霸、楚哀王李智雲、彭思王李元則,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兒子,他們都從宗室中過繼兒子繼承香火。李建成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李淵共有22個兒子,玄武門之變僅有三人參與,其他人都在做什麼?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後世的印象中,玄武門之變似乎只有這三個兄弟參與,但李淵一生共有22個兒子,除了這三個兄弟,誰也不想爭奪王位?另外19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中在做什麼?事實上,除了玄武門之變中涉及的三兄弟,李淵其餘的兒子都還很小,長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都是被李世民殺死的,其他的都還小。
  • 李世民戰功顯赫,李淵為啥不早點提拔他當太子?不僅僅是長幼有序
    李淵力李建成為世子/太子,是在李世民立下戰功之前早在公元616年的時候,李淵被隋煬帝楊廣任命為太原留守,負責防禦突厥人、鎮壓當地的農民起義。按照千百年來的規矩,這種鎮守一方的大員,必須得在朝廷手裡留下足夠多的家眷作為人質。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李建成一家,為何下葬當天哭了?
    為此,李世民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親信商議對策,準備剷除東宮與齊王府勢力,逼迫李淵退位。大將李靖、李績、秦叔寶等則持中立態度,不說支持,也沒明確反對。理論上講,李世民在長安鬥不過李建成,但也有自己優勢,就是具有魄力,敢於孤注一擲。所以,李世民預先在玄武門埋伏將士,李建成、李元吉上朝時,直接將其射殺,搞「斬首行動」。李建成、李元吉呢?
  •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玄武門政變之後,李世民聽到一個人名後,又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侄子們,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統統遭到清洗,父親李淵的哀求也無濟於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宮廷驚變,兄弟喋血 按照封建王朝嫡長子繼承的約定,李世民作為次子本來與皇位無緣。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命,李世民如何善後?
    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徹夜未眠的李世民帶著幾名死忠之士埋伏在玄武門內的樹林裡,等待著前來覲見李淵的李元吉與李建成。毫不知情的李元吉與李建成向玄武門趕來,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天會是他們的死期,當他們來到玄武門內中了埋伏,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