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在幾千年歷史進程中有許許多多的古建群,其中許多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也有至今仍有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下邊帶大家只來看一看歷史悠久的四大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縣衙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題詞:「平遙縣衙古衙之最」。平遙城牆,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由原「九裡十八步」擴為「十二裡八分四釐」(6.4公裡),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牆。甕城,指建在城門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平遙古城的甕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甕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裡。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是國家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組成部分。歙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遊,是國家AAAAA級景區,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鎮之一。閬中古城有張飛廟、永安市、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山、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閬中古城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閬中古城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遊,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自戰國中期巴國由於戰亂遷都於閬中以來,歷代帝王都將閬中視為轄治西南的重鎮,競相在此設置郡、州、府、道並苦心經營。唐初魯王靈夔、滕王元嬰相繼鎮守閬中時,按宮苑格局大興土木、廣建殿堂,使閬中的建築格調驟然上品位、成規模,始有「閬苑」之稱。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故居、淨蓮寺、普賢寺 、 、等景點。 麗江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佔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讓整座古城多了一些豔麗與神秘。
以上就是中國現今保存比較完整的四大古城。你去過哪一個,又比較喜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