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與收益並存的「耽改劇」

2020-12-23 鈦媒體APP

文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田豔紅,責編 | 馮羽

最近的耽美圈可謂相當熱鬧。

去年出演由《魔道祖師》改編的《陳情令》而躋身頂流的明星肖戰,因其粉絲舉報同人作品網站AO3而被捲入風波,部分網友發起了「抵制肖戰代言產品」的行動;

由小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改編的影視劇《晧衣行》進入選角階段,但網友卻因羅雲熙與陳飛宇將出演主角的傳聞吵翻了天;

網上爆出《撒野》將影視化並改名《左肩有你》,朱致靈和譚泉分別飾演主人公顧飛、蔣丞,此消息一出也引起原著粉的抗議。

如果你不熟悉耽美圈,對這些新聞或名詞可能會一頭霧水。事實上,「耽美」指的是男性間的愛情,是「Boy’s love」的簡稱,一般都是小說或漫畫中的文學人物。

喜歡這類作品的女性也被稱為「腐女」,是她們撐起了這個看似小眾的市場。近兩年來,由耽美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似乎有爆火趨勢。

然而一個令腐女群體失望的現實是,耽美題材內容仍面臨不小的政策風險,各類授權作品能否順利改編、並如願定檔上線,仍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1、耽改劇成「香餑餑」

「對於《撒野》的選角確實不太滿意,這和演技沒有關係,僅是因為兩位演員給我的感覺達不到心理預期,即使拍攝出來上線後也不會觀看。」90後女生張思琪告訴「創業最前線」,她入耽美圈已經有4年時間,讀過的耽美小說有百餘部。

「我在讀小說時,會在腦海裡幻想主人公的形象。如果明星比較貼合原著並且符合我的幻想,我會支持影視作品並推薦給朋友,比如《鎮魂》。」她說。

一直標榜自己是佛系性格的張思琪表示,對於不喜歡的耽改劇她不會批評更不會辱罵,只是會選擇不觀看。「與其浪費時間關注無用的事,不如節省下來看自己喜歡的小說才更加明智。」

目前張思琪正在三刷priest(晉江文學城作者)的《默讀》和《殺破狼》,偶爾還會邊看小說邊聽這兩部作品的廣播劇。

事實上,從2014年《類似愛情》出現至今,以純耽美、兄弟情甚至改編為BG(異性戀)感情戲上線的耽美IP有很多,但成功者寥寥,目前僅有《上癮》《鎮魂》《陳情令》,其餘作品在市場上根本毫無水花。

(資料來源於網絡)

不過2019年《陳情令》爆火,終於讓原本「圈地自萌」的耽美文化透露出商業化的微光。

公開資料顯示,《陳情令》的官方ost(影視原聲音樂)電子專輯收入高達2250萬。《陳情令》劇組也趁機在泰國和南京開辦演唱會撈金,其中南京原價1980元的演唱會門票被黃牛炒到了15萬元,可見該作品的火爆程度。

除此之外,平臺方騰訊視頻還憑藉「30元提前看大結局」的方式,收割了一大波流量,最終超前點播付費收入高達1.56億元。

在當前略顯沉寂的影視圈,「耽改劇」異軍突起,也讓資本找到難得的標的。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正在拍攝、立項或籌備的耽美小說影視化作品已有56部,包括priest的《默讀》、《殺破狼》,墨香銅臭的《天官賜福》,以及《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偽裝學渣》和《死亡萬花筒》等。

在95後女生江萊(入耽美圈7年)看來,耽改劇集中爆發是一場瘋狂逐利的資本遊戲,不過是看到了耽美圈女性群體的消費力,消費者喜歡什麼,他們就創造什麼。

(資料來源於網絡)

不過市場的火爆也引起了一些從業者的擔憂。

「這其實是一種不太理智的行為。」影視從業者範正元告訴「創業最前線」,現在市場上能夠帶動流量的劇有三類:第一類是古裝劇,大製作且成本比較高,一般是頭部公司在做;第二類是現代劇、甜寵劇;第三類就是耽美、盜墓這種偏小眾題材劇。

「前兩類是整個市場一直在做,產量比較大的一個方向。但因為《陳情令》的爆火,很多人都往耽改劇這邊跑,這種行為不提倡。」範正元說。

在他看來,該劇的成功不僅僅是製作公司的功勞,它結合了平臺、投資方、演員,IP本身的熱度以及暑假檔等因素,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盲目地把過多精力投放到耽改劇上,播放後的效果不一定能達到預期,這其實是一個概率問題。」範正元補充道。

編劇劉芳也認可這一說法。作為《長安諾》和《大唐榮耀》這兩部熱門影視作品的編劇,劉芳對近幾年的耽該劇熱潮也有所了解,她認為耽改劇扎堆並不是好事。

「因為耽改劇本身應該是百花齊放中的一朵小花,如果大面積出現會令人審美疲勞,也可能會引起非目標觀眾的反感。如果僅是為了應景拍攝耽改劇,在耽美IP的挑選上不夠慎重,失敗的機率就很大。」劉芳說道。

2、耽改即魔改?

針對大批耽美IP被影視化,很多書粉內心是抗議、拒絕的,甚至有很多粉絲直呼「耽改即魔改」,他們認為投資者只是利用耽美IP,卻否定了耽美感情。

的確,為了規避風險,大部分耽美小說一旦被影視化,劇中主角的愛情就會被改成「社會主義兄弟情」。但某些耽改劇為了利益又開始打擦邊球,不過是為了吊足劇迷的胃口。

畢竟因為題材的緣故,耽改劇想要完全按照原著進行改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比較成功的《陳情令》,也只能暗中撒糖,粉絲只好從各種細枝末節腦補,但這也成為許多劇迷心中的「意難平」。

江萊表示,作為原著黨,很多人對於耽改劇的第一反應都是懷著質疑態度,很擔心毀原著,或者說毀掉看書時心中構想的那個虛擬角色。

特別是如果出品方沒有尊重原著的態度,出於各種目的大肆改編,「耽美」核心的感情牽絆會被徹底去掉,剩下的不過是借著原著的皮和熱度在講另一個故事罷了。

原著黨的另一層顧慮是,看書時讀者喜歡的僅僅是書中的角色,也就是現在說的「紙片人」。

而當有真人演繹時,為了宣傳,原著角色常常會和演員一起捆綁銷售,角色往往會淪為替演員造勢的工具,而對原本書中角色的討論空間也會被進一步擠壓。典型的例子就是《盜墓筆記》書粉和某主角粉絲的輿論罵戰。

「其實種種顧慮都是出於原著粉對原著的喜愛,擔心被魔改和利用。對我個人而言,遇到不太滿意的改編,就會避開,不看、不關注、不在社交平臺上討論……也是尊重已經賣出了版權的作者,如果他本人沒有發聲,作為讀者就不應該倒逼作者。」江萊說。

而在劉芳看來,有的小說尤其是網絡小說IP改編難度很大,首先它的網絡語言和網絡風格特別明顯,甚至很多小說裡有特別恢弘奇幻的名場面,但作者筆下的天馬行空,普通的特效和拍攝手法無法呈現出來,編劇首先要做一些落地工作。

另外,有的小說裡情緒描寫多,情節描寫較少,編劇需要把情緒的內容做情節化調整。

例如有的小說裡描寫的「一晃幾年過去」,這中間的事情小說裡根本沒有詳細描寫,而作為影視劇來說,一個情緒不可能就這麼一筆帶過,編劇就要把這些內容填充進去鋪開來寫。

還有在人設方面,小說裡的主人公從頭到尾可以是一個狀態,但這種人設在影視劇裡就會被認為沒有人物弧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轉變,這樣整個戲才有張力,不過改動後就會和原著不太一樣。

「所以一些小說的粉絲,抱怨說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改那樣改,其實很多小說不可能都像金庸的作品一樣直接拿來就能用。大部分小說裡有很多東西是省略的,需要編劇去填充。」劉芳介紹,還有一些內容編劇需要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改編,這些都是小說和影視劇的區別。

「不是所有的耽美小說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劉芳說。因為有一些小說只有情感線,或者全程都在「開車」。而適合影視化並且比較容易改編的小說,是那些在剔除掉男男之間情感線之後,情節線依然充盈且人物豐滿的作品。

例如《魔道祖師》小說本身的情節線就非常豐富,它描寫了江湖裡人物的愛恨情仇,各個門派的勢力和線索都十分詳盡,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線,這樣的小說就有很好的改編基礎。「即便沒有主人公之間的情感關係,這個故事也完全可以成立。」

但具備充分改編基礎的小說可遇不可求。而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如何既消除原著粉絲的怨氣,又要兼顧普通受眾的內容需求,成為了編劇的「心頭石」,當然這也是製作方和投資方的一大挑戰。

3、蛋糕甜而小

儘管國內耽美IP影視作品只是主流之外的一類小眾文化,但資本還是不願放過耽美背後那片尚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地。

實際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耽美作品於1976年左右誕生在日本,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傳入中國。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略的亞文化——從文學、漫畫、廣播劇和影視劇,再到現在流行的「社會主義兄弟情」真人CP從能看到耽美的身影。

這主要與耽美文化背後的大批腐女粉絲群體有關。數據顯示,耽美受眾多集中在18歲-25歲之間,只要抓住了這些年輕受眾,就能進一步突破耽美市場。

張思琪介紹,如果特別喜歡某一部小說,她就會把相關的作品都買了。例如她將《魔道祖師》的小說、廣播劇(三季)、漫畫、以及與品牌聯名的彩妝禮盒等通通收入囊中,甚至還和朋友們去過《魔道祖師》主題餐廳。

她每個月在這方面的消費大概有300元,包括在晉江文學城充值看小說,在喜馬拉雅和貓耳FM聽廣播劇,以及購買其他衍生品,偶爾也會為了追線下活動一擲千金。「一入腐圈深似海,從此節操和錢財都是路人。」張思琪感慨道。

在劉芳看來,耽美作品之所以備受追捧,是因為女性受眾變多,增加了對耽美文化的話語權,但耽改劇出圈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電視劇是一個商業化大眾行為,而耽美只是一個小眾市場。如果資本一窩蜂湧入,很可能會導致本身出口就很窄的市場變得更加擁擠,反而會影響這個圈子發展。「其實喜歡看耽改劇的人就固定這麼多,每年1-2部基本就已經飽和,畢竟是一個小眾蛋糕。」劉芳說。

另一方面,優秀的耽美IP早已被瓜分殆盡,目前很難再找到像《魔道祖師》這樣的頂級IP,目前在悄悄選角、秘密拍攝的IP都是幾年前儲備的經典作品。

不過在範正元看來,雖然純耽美的用戶基數不大,但整個亞文化圈是龐大的。

未來隨著耽美內容呈現方式多元化,它會將更多人拉進圈子裡,比如說肖戰的「顏粉」、肖戰和王一博的「CP粉」等,或許會因為主演的樣貌和情感線進入耽美圈。在這一過程中,耽美圈的邊界也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不過仍然要警惕的是,像耽改劇這種敏感度較高的題材隨時面臨著未知的風險。

換言之,耽美市場這塊蛋糕雖然看著美味,但想要分到一塊卻並不容易。

註:文中張思琪、範正元、江萊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蘇小英|唐唐|鎮魂|耽改劇|鬢邊不是海棠紅|陳情令|肖戰|林俊|上癮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有近60部耽改劇,如果消息屬實,那對眾多資方來說,將會「寒上加寒」。針對上述傳聞,狐廠向幾位業內人士求證,對方均表示聽到了風聲。有人認為封殺耽改劇是好事,因為此類劇對青少年性取向影響很大,有人則認為當下很多耽改劇已經經過剪裁,符合國情,希望不要從源頭都禁了。Part 1受「肖戰事件」影響耽改劇將遭封殺?
  • 《鬢邊不是海棠紅》:走向「主流」的耽改劇
    但即使如此,耽改劇的另一個重要特徵便是打「耽美」這一「擦邊球」,由此既能和原著小說以及原耽龐大的讀者群體保持聯繫,收穫她們的關注;同時也能避免《上癮》的命運。因此在「耽改劇」這一新模式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內在張力。這一模式被2019年大火的《陳情令》複製,並且也再次證明了其有效性。
  • 期權非線性風險收益的源泉:Gamma收益
    原標題:期權非線性風險收益的源泉——Gamma收益 來源:期貨日報期權交易中非線性的風險收益令人讚嘆不已,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小博大的賭徒心態在期權市場可以無往不利。在尾部風險頻發的資本市場,採用期權交易不僅能從多層面對衝投資者急需迴避的市場風險,還能為潛在黑天鵝事件的爆發留好對應的風險敞口。
  • 《撒野》即將開機,網傳選角已定,耽改劇或將推進原耽文化發展?
    最近幾年,「書改劇」或者是「耽改劇」似乎成了一個大的趨勢,很多經典的小說書籍被翻拍成電視劇,而最近幾年更是被翻拍了很多的原耽類型的書籍。而去年的《陳情令》大火之後,似乎更是勢不可擋。04書迷呼聲和態度對於耽改劇來說,特別是改這些「心頭肉」「白月光」,書粉們的呼聲都是比較大的,那就是不希望毀掉這部作品。而且都紛紛評論,無論是誰,都演不出心中的蔣丞和顧飛,而且還會拉扯上很多其他的東西,這裡不再贅述。
  • 耽改劇在2021年將迎來大爆發
    自從《陳情令》大火後,耽改劇成為當下熱門影視劇資源,就目前,已經有好幾部耽改劇正在拍攝或者已經殺青,並且陸陸續續放出了劇透照。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耽改劇將迎來井噴式的爆發。左肩有你耽改劇的火爆,說明女性用戶在市場中佔據主要地位,她們感情比較豐富,愛幻想,喜歡這種超越世俗的禁忌愛情。再加上資本市場的運作,讓耽改劇迎來了爆發。
  • 聯博:低利率與波動並存 債券投資宜平衡防守與收益
    原標題:《基金策略》聯博:低利率與波動並存,債券投資宜平衡防守與收益   聯博
  • 耽改劇的「出圈」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耽改劇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進入人們的視野,並且從2014年開始,發展出一套愈加完善的改編模式,漸漸「出圈」,從曾經只屬於耽美同人與相關飯圈的改編劇,開始進入主流文化與觀眾之中。這一轉變完成的標誌,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或許可以首推《鬢邊》。
  • 風險與機遇並存,心態和務實並重,寫給2021年的馬拉松
    在規模化賽事受到衝擊的時候,如何對衝掉風險?如何解決當下活著的現實問題?如何保證核心人員的穩定和團隊抗風險能力。在這個時候都會碰到,生的希望總是在絕望中迸發,生存欲望也是最大的動力支撐。我是跨界做體育行業的,基於之前很長時間的金融從業背景的積累,洞悉不少行業和企業的生命周期。之所以做體育,初心還是興趣愛好,運動一直融入在生活中。就是因為興趣和好奇心、才會讓我投身其中。
  • 近60部「耽改劇」蓄勢待發,國內電視劇今年主打兄弟情
    自從國內古裝玄幻劇《陳情令》去年爆紅之後,越來越多耽美(指以美形男之間的「愛」為基準)小說和漫畫影視化,讓強調兄弟情的「耽改劇」成為國內電視劇的新主流。
  • 絕對收益投資策略方法論:聚焦風險收益比 提高長期「勝率」
    來源:中國基金報3月16日,基金君邀請到財通資管權益公募投資部基金經理于洋做客粉絲會,請他談談如何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引入絕對收益理念,提升風險收益比。【投資理念】關注風險收益比,提高長期「勝率」問:我們知道,您在管理公募之前,曾做過專戶投資,這對您的投資風格有什麼樣影響?
  •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大小如何判斷?風險有多大收益就有多高
    1、風險大小是相對於收益高低而言的許多朋友都在強調風險等級R1、R2、R3、R4、R5,這在風控教材裡確實是這樣劃分的,對應的風險等級是從」低到高「。這種標識在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上也都有標記,可以說用戶都認識。許多人過多的強調理財風險,而忽視了對理財收益的認識,這是不合理的一種理財態度。
  • 《赤狐書生》還沒上映,陳立農就有耽改劇開機,明年夏天熱鬧了
    因為陳立農網傳的是一部耽改劇,和最近NPC成員範丞丞即將開機的由《撒野》改編的《左肩有你》同樣是耽改劇,並且都是非常熱門的小說呀!可見如若飾演了耽改劇中的人物,風險還是非常大的呀!但這恰恰是證明自己的一個機會,所以很多年輕演員還是非常願意嘗試的呀!所以說不定大家也會如願的看到陳立農出演哦!
  • 尹正黃曉明的《鬢邊不是海棠紅》獲好評,耽改劇春天來了?
    在《陳情令》播出之前,很多人不知道耽改劇是什麼,肖戰王一博能接到這樣火的IP也是因為好些知名咖拒絕這類題材,才有了小萌新的走紅。最近耽改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卻實打實請來了真正的演員尹正和黃曉明,於是很多人疑惑是不是耽改劇的春天要來了。
  • 騰訊又一「耽改劇」爆了,全員高顏值太吸睛,還是校園版《陳情令》?
    如今《燕雲臺》還在騰訊獨播,騰訊又一新劇爆了,還是「耽改劇」,全員高顏值太吸睛,還是校園版《陳情令》? 要說起最出名的「耽改劇」,那就一定是《陳情令》,肖戰和王一博在劇中的「兄弟」情誼十分有看點,最主要的還是兩位主演都是高顏值,非常養眼。
  • 折現率估計方法之:債券收益加風險溢價法(BYPRP)
    債券收益加風險溢價法對於公開發行債券的公司,可以通過債券收益率加風險溢價法快速估計股權成本。即債券收益加風險溢價法下的股權成本=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風險溢價BYPRP cost of equity=YTM on the company's long-term debt+Risk premiumBYPRP:bond yield plus risk premium method
  • 又一部耽改劇!《將軍令》確定影視化,而觀眾已對耽改審美疲勞
    又一部耽改劇來了!小說《將軍令》目前已經確定影視化,電視劇拍攝備案已出。原本定於2017年2月拍攝,製作周期12個月,但遲遲沒有開機。不過在6月1日大量宣傳帳號發布《將軍令》影視化的消息,預計會在今年開機。
  • 朱正廷和畢雯珺主演,確定不是耽改劇
    朱正廷和畢雯珺主演,確定不是耽改劇!隨著耽改劇《鎮魂》和《陳情令》的成功,越來越多的資本將目光放在了耽改劇上。因為今年多部耽改劇的官宣,有網友便調侃明年為「耽改元年」。但是這也讓不少耽改劇原著的粉絲表示不滿,認為我國是沒有編劇了嗎還是怎麼樣的,不然怎麼老是拿原耽小說影視化。
  • 黃曉明尹正被噴出演「老年耽改劇」?網曝還碰瓷《霸王別姬》!
    其實這種類型的耽改劇早就產生了,觀眾看完之後對角色延展,給他們寫同文小說的也不少。只是肖戰太紅了,他太火爆了,甚至都火到泰國去了。槍打出頭鳥,也是因為太火爆,給肖戰招致了不幸和災難。而粉絲,這麼一看,也只是背鍋俠而已。
  • 規避股市波動 低風險量化絕對收益基金可關注
    年初至今,A股行情可謂跌宕起伏,對於追求絕對收益且希望規避股市波動的投資者來說,關注量化絕對收益基金或是不錯的選擇。本周五打開申購的華泰柏瑞量化絕對收益基金正是一款量化絕對收益基金。該基金利用量化對衝策略剝離了市場系統性風險(貝塔暴露),三個月打開一次。
  • 魏大勳接耽改劇《女巫請閉眼》,原因竟和楊冪有關,網友直呼磕到!
    魏大勳接耽改劇《女巫請閉眼》,原因竟和楊冪有關,網友直呼磕到了近年來,耽改劇在影視圈的市場十分的吃香,從《陳情令》開始、到後來《皓衣行》,它們都有著非常大的熱度和關注度。近日,有消息稱又將有一部耽改劇出現,那就是《女巫請閉眼》,其中一位男主確定由魏大勳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