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首都,是全國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其高校實力在全國屬於獨一檔,無人能夠超越。
985高校名單中,北京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8所;另外還有26所211高校。
在「雙一流」建設中,北京有8個「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6個「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之首。
擁有如此多名校的北京,2021年有望新增2所「雙一流」。
在新一輪評估中,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有望再進一步,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變更為「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從學科建設來看,這兩所高校的實力都比很多「雙一流」高校強:
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一個A+學科,4個A-學科;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科建設更為強勁,擁有18個A+學科,5個A學科,6個A-學科,實力和清華北大不相上下,成為「雙一流」高校理所當然。
北京新增2所「雙一流」高校,對於北京的考生而言,當然是非常利好的,畢竟相比其他省份,北京考生進名校的機會要大得多。
就拿2020年高考數據對比,北京一共有近5萬考生,其中有800多人考生清華北大,如果算上其他名校的話,人數會更多,而與北京一省之隔的河南,2020年有115萬考生,而考生清北的人數不到300人。
正如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所言「你像我這種,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北京考生的快樂,是河南江西等省份的考生想像不到的。
北京名校太擁擠,紛紛外遷
北京名校太擁擠,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為此,在2016年北京就開始制定高校外遷計劃,比如北京建築大學大興校區二期項目、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等項目均取得進展,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六所高校將陸續搬離北京。
2020年,北京市教委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不再擴大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並支持在京高校外遷,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高校向郊區疏解。
河南代表:河南至少需要10所重點大學,建議北京高校遷入河南
河南以全國最多的考生,最少的名校,被稱為我國高考最難省份。省內僅有鄭州大學唯一一個211高校,「雙一流」建設也只有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
為此,河南大學原校長多年為河南考生鳴不平,呼籲國家加強對河南高校建設的支持,他說,「河南人民在南水北調工程和國家糧食安全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這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責無旁貸,我們沒有怨言。但河南不光會放水、種糧食,河南的優秀青年也希望受到優質的教育。我們對教育公平期盼多年,為啥不能給我們一個公平的待遇?」
河南每年上千萬考生,每天「日光+燈光」「汗水+淚水」拼命10年,考了高分,卻上不了名校,究其原因在於河南的高校資源太貧瘠了。
就如河南理工大學教授李光宇稱,河南有1億人口,按人口比例來說,河南應該有3所985、8所211高校。目前,河南卻只有一所211高校。算下來,國家欠了河南10所。
如今北京為了紓解城市壓力,支持高校外遷,但目前來看,主要外遷地以河北為主,河南如果想要承接北京名校,還需要加強自身實力,只有栽好河南的梧桐樹,才能引來北京的金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