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紹驊2020年「顧氏破體書法」作品選
指導思想:
書家想要在書法史中留下些什麼,必須得追求個性化!顧紹驊在《再談破體書法》中指出:法國的藝術大師——奧古斯特·羅丹說過:「世界上有多少藝術家,就有多少種素描與色彩。」藝術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要追求個性特色——「唯一性」。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他的實用性越來越弱,而藝術欣賞性也就越來越突現;創新、出新永遠是藝術發展的「硬道理」;但需要把握的是:一定要取於傳統,因為離開傳統就是「無根之花、無源之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每位藝術家的藝術傾向、創作風格,作品表現的內涵都得有自己的個性,而每一位欣賞者的「口味」也是千差萬別的。只陷於傳統,而不思於發展與創新乃迂腐也;但充其量不過是「書痴」、「書奴」之輩,而毫無個性可言。作品是機械地重複著「一個動作」,即複製、複製……再複製……;雖然,你可能「窮盡一生、傾囊而出」在那裡「臨池不輟」,但只是機械的重複;一切事業都需要創造或創新,否則是毫無價值的(工匠與藝術家的區別也就在於此)。殊不知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藝術感受、個人沉澱(文化上、審美上、性別、性格、習慣、世界觀、哲學觀等)、創作衝動——抒寫胸臆;通過一定的媒介(筆、墨、紙…或其他)和表現形式(書法、繪畫或其他)反映出他(她)需要向讀者所要表達出的信息(美好的、平淡的、憎惡的);因此,它是頗具內涵的,有著時代特徵與鮮明的個性(不可重複性)。一切藝術之最終抽象,無非節奏而已!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如是,(書法)繪畫亦如是。節奏佳則畫自佳,節奏劣則畫自劣。濃淡乾濕、輕重徐疾、疏密粗細、剛健婀娜之種種運用,俱應以節奏之把握為皈依,以節奏之表現為鵠的。藝術者,個性之事業也;個性發揮之極至,則為全新審美範式之發現。臻於此境界時,一切現存審美觀念俱已陳舊,一切現有手段技法均已無用。須得別出機杼,自立法則。雖因驚世駭俗而倍受譏評,亦義無反顧。待至群生覺悟,蓊然景從時,藝術亦從此實現突破性之跨進與拓展。然而其人也,非有脫屣流俗之膽魄,超邁古今之才智,不能為之。就繪事而論,求諸前賢,中國亦惟八大山人、青藤老人、石濤,外國如塞尚、凡高、畢卡索數公庶幾可以當之。
藝術無標準。有標準就不叫藝術。追求無限的可能才是藝術最本質的特性,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每一筆每一畫都規規矩矩、因循守舊,都有固定的公式、套路,那不是藝術創作,而是流水生產或工藝複製。因為藝術的生命力,歸根結底來源於個性和創新。至於如何發揮個性,如何進行創新,那要看每個人的本事和能力了。很多時候,沒法教,也教不了,藝術上的成功關鍵靠自己,先天的稟賦、才情,後天的摸索、領悟等,缺少哪一點都不行。
顧氏破體書法理論依據:
書體是古今書法作品最直觀的表現形式,篆隸真行草,所謂「各有定體」是也。傑出的書家總能兼善變通,別構一體,其個性化書風即與破體創新密切相關。從這點來看,「書無定體」可視作書法創作及其審美的一項重要原則,定體與破體之間的矛盾消長則是我們探索書法創新的一面鏡子。
【概念】破體主要是以書體觀念形成後對相關定體及與這些定體直接聯繫的書家風格所進行的變革。「合而裁成」「釀成一體」等多是對不同書體形體及特質的化合創造。書無定體,書體雜糅。
所謂「破」字,在此有二義也;其一曰:「碎」也,乃「不完整」;另一為「超出」之意也。即,「破體書法」是多種書體同存於一幅書法作品中的意思。「破體」二字《書法小辭典》(謝德萍、孫敦秀、楊增權等著,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解做:「1、舊時指不合正體的『俗字』或音義相同構成不同的異體字等。」2、行書的變體。晉書法機家王獻之改變字體,別具新法,創造了變體的行書,被稱為『破體』。宋陳思《書苑菁華》中說:「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破體書法」分有以下三種:小破體、大破體、全破體。1、「小破體」是三種書體以內的「破體書法」作品(給人清新、秀美的感覺)。2、「大破體」是四種書體以上的「破體書法」作品;(給人一種:觀其貌,有如文章、音樂之「抑揚頓挫」之感;謀篇布局又似「鵝卵石」鋪地——錯落有致之韻;在氣勢上,又散而不亂,整體上看又如「行雲流水」般的暢快)。3、「全破體」是字字皆為「破體書法」。(「全破體」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創作「破體書法」,我以為:這需要書者文、史學功底好;真、草、篆、隸、行俱精(碑帖學知識深厚——理解性的博覽群碑、帖);書法史清晰、了解等文化素養;筆者不才,但朝著「前方」努力實踐之。至於人們是否接納,那麼「是非功過,只待後人評說」。
「顧氏破體書法」創作特點:
照顧整體:整體風格上是大破體、小破體,又分有「首尾呼應式」、「中露式」、「零星式」;突出重點:在創作風格上又分有:粗獷豪邁或雄強俊秀,婉約抒情或楚楚動人或者兼而有之等等。
其特點:是作者在真(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又分有「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等。 )、草(章草、今草、狂草),篆(大篆:甲骨文(商字)、金文(周字)石鼓文,小篆:),隸(古隸 、今隸、秦隸、漢隸、佐書 、八分、草隸、魏隸 )、行(行草、行楷)等「比較字體」中根據自己的學識、修養、審美取向等等的再創造;同時,他又是「集字」取歷代名家中其長處,取眾家之長而自出新意——集成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中宮緊縮、章法勻稱,行距適中,筆法窮極精密,轉換多姿,有放縱傾側之態。他的懸手書是自幼練成的,所以才能如此頤指氣使,縱橫如意。這種寫法人稱顧氏「破體書法」。
「破體」如何能夠「破而不亂」?是破體書法創作的關鍵所在。故爾,根據自己的學識、修養、審美取向等等的再創造;我以行草書、隸書擅長,喜愛甲骨、石鼓等之意趣;因而,行草書為「 金線」,篆、隸、楷為「珍珠」,以達到:既有行雲流水的暢快,也有步步為營的抑頓,猶如文章的抑揚頓挫、音樂的波瀾壯闊和平靜優美。同時,他又是「集字」取歷代名家中其長處,取眾家之長而自出新意——集成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中宮緊縮、章法勻稱,行距適中,筆法窮極精密,轉換多姿,有放縱傾側之態。他的懸手書是自幼練成的,所以才能如此頤指氣使,縱橫如意。這種寫法人稱顧氏「破體書法」。
我非常同意彭礪志老師指出的:破體是古今書法創新的動力性特徵。其主要特點是,以不同時期相關書體的特質作為變量,會通損益,濟成厥美。惟是欲由「不似」進而求「近似」,固屬不易;而一入「太似」之規範,欲退而求「不太似」,則尤難。此中甘苦,惟經過者方知。-------------------《境界在「似」與「不似」之間》劉斯奮
創作舉例(創作說明):
破體書法的題匾不同於一般的破體書法創作,應該來說要更加嚴格一些;破體書法題字要考慮的問題有以下幾點:1、要考慮整體性——不能全破,因為牌匾要莊重、嚴肅、大雅等;說白了,書體之間不能跳躍過大,但又要是「破體」2、要考慮中國古典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的「高古」性是人所共知的(「地球人」都知道)因此,選「材」、筆意等也需要「高古」。3、基於以上的要求,我的用字、筆意的出處:甲骨文三期、大盂鼎、散盤、毛公鼎、石鼓文、古隸等
釋文:奮進中華;小字 我們趕上最好的時代一起為復興中華而奮鬥 款識 庚子秋 紹驊 規格 四尺整紙 橫幅
釋文:馬到成功 款識 庚子秋 紹驊 規格四尺整紙 橫幅
釋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款識 庚子秋 紹驊 規格四尺鬥方 68×76cm 橫幅
釋文:奮進 小字 激流勇進 生命需要奮鬥 款識 庚子秋 紹驊 規格 四尺鬥方 68×66cm 橫幅
顧氏破體書法《陋室銘》
釋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款識庚子秋 紹驊
規格四尺對裁136×33cm 條幅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創作
顧氏破體書法《惠崇春江晚景》
釋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款識庚子秋 紹驊
規格四尺對裁136×33cm 條幅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創作
顧氏破體書法《中國畫·有感》
釋文:「豈為形質桎梏禁,紹驊潑墨真性情。東坡長嘆(笑)兒童鄰,詩情畫意至高境。」
【解釋】豈能被西方繪畫的形質標準所禁錮,而「畫地為牢」?顧紹驊秉承傳統——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以「以借物抒懷、詩情畫意為本源」來創作,為的就是弘揚我之國粹,反對受西畫的條條框框所制約的;觀當今畫工寫實、時髦、被西化的、「病梅」似的中國畫,我深感憂慮: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粹,理應是「形而上」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的表現之一;但當今的中國畫除了「被油畫化」的技法外,幾乎看不見一點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與西方繪畫類似的寫實、寓意膚淺,宛如數碼圖片;要知道任何西方繪畫都不及數碼圖片的真實細膩,充其量不過是乳孩的「看圖識字」或歷史圖片。
款識庚子秋 紹驊
規格四尺對裁136×33cm 條幅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創作
顧氏破體書法《雲歌》
釋文:向紫雲歌畔,中原逐鹿罷。仙翁何時還,翠蓋滿瓊花。
釋義:紫雲繚繞、紫氣東來,盛世景象、歌舞昇平;逐鹿中原: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遊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在這裡寓意馬雲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辦的阿里巴巴公司,經過多年的拼殺,終於成為了中國最大和世界第二大網絡公司。雄心天下的壯志——天子的宏圖,是非常高遠廣大的呀!想當年,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是多麼的壯懷激烈!看人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真乃是:紅塵滾滾,紛繁繚繞;且悲、且喜,如歌、如泣……。現今,他已經」得道成仙,修成正果」——商業帝國的;衣錦還鄉、華屋生香,吉慶有餘、瓊花綻放。
小字 自題山水畫雲歌詩 以表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詩情畫意乃靈魂也。 款識 庚子秋 紹驊
規格四尺整紙 橫幅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創作
補充說明:正是這些的欹、小、粗、細,構成如「音階、音律」有節奏的東西,粗看不和諧,但多看便可領略他乃是「險中求勝」,於崎嶇中求平衡;若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細品的話,就會理解一些。
顧紹驊於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五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