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春天不夠滋味,就去吃山野菜吧

2021-02-17 鄞州發布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

植物發芽,野花爭先綻放,

各類野菜也如雨後春筍般生長。

野菜,顧名思義就是非人工種植的蔬菜,這些從田間、山野冒出來的綠色植物,有著純淨、本真的鮮香,是大自然的禮物。

在鄞州,常見的野菜有薺菜、馬蘭、蕨菜、青艾、香椿、烏蔥等,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春天的田野,寫寫有關野菜的故事。

名稱:艾草,別名「艾蒿」

特點:青綠色,葉厚紙質,上面有灰白色短柔毛,多長在田埂、溪邊。

常見吃法:蒸熟搗碎,摻入糯米粉製成青團或者麻餈。

記憶故事

小時候,寧波人對一種糕點有特別的記憶,那就是青團。每到清明時節,大街小巷到處都有青團出售,一口咬下去,甜甜的豇豆餡兒和軟糯的糯米,伴著一股清香,在口齒間匯聚,讓人久久回味。

青團中有一樣必不可少的原料——艾草。記憶中,每當要製作青團,大人們再忙也會空下手頭的功夫,提著竹籃外出採摘艾草。清明前後的艾草最為鮮嫩,菜園邊、田埂上或草垛旁隨處可見,採艾草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拿著剪刀,一茬一茬的剪下來,把竹籃裝得滿滿的。

採回的艾草需要篩選洗淨,然後在土灶裡蒸煮。大人們先是把洗乾淨的艾葉倒進熱水鍋裡,翻轉幾次後,再用鍋鏟撈上一兩片艾葉用手指捏捏,當手指能把艾葉捏碎就恰好了。這時,再用濾罩把艾葉撈出來漂在準備好的清水裡,這時的艾葉更綠了,漂在水中如無瑕的翡翠一般。

把準備好的艾草和糯米粉拌在一起蒸熟,在石臼中反覆碾壓翻轉,然後放到桌上撒上松花粉,一大家子圍在一起迅速抓起一小團,攤平包上豆沙、豇豆餡兒。青團果子蔥綠如玉,清香誘人,咬一口,餘味無窮,口齒留香。當然,更多家庭是用印板把青團一面印上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好吃又好看。餡子若不夠了,剩下的粉團便會被攤平,剪成一片片的麻餈,可以存放起來煎著或是蒸著吃,又是餐桌上的一道誘人美食。

別名:烏蔥

特點:根頭白色且大,莖葉細長呈圓形狀,一叢叢生長于田間山野。野蔥味辛、性溫,具有發汗、散寒、消腫的作用,主治傷風感冒、頭痛發熱、腹部冷痛、消化不良等症。

常見吃法:烏蔥炒蛋、烤肉、炒飯

記憶故事

對於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而言,烏蔥,絕對是一樣熟悉而親切的野菜。和自家地裡種的蔥不一樣,烏蔥細細長長的,蔥頭圓圓的、白白的,用來炒菜或烤肉,有一股特別的香味。

田畈上、山野間,甚至是房前屋後的碎瓦礫中,都能發現野蔥,對童年時的孩子來說,那簡直都是寶地。春天到了,綠油油的烏蔥便從地裡冒了出來,令人歡喜。雖說烏蔥只是野味,但每次摘取時,小孩子們卻很是愛惜,一般情況都捨不得連根拔起,只是小心地掐幾株蔥葉回家,過不了幾日,烏蔥又會重新長成。

烏蔥,最美莫過於炒飯。油在鍋裡嗞嗞地響,挖幾勺剩飯倒進鍋裡,翻炒幾下,待到炒飯焦黃,投入一把切碎的烏蔥,頓時香氣瀰漫了整個屋子。出鍋之時,熱氣騰騰,黃澄澄的是炒飯,綠油油的就是烏蔥了,色彩斑斕,香氣撲鼻。即使不吃,只要看看、聞聞,就已心花怒放。

烏蔥全株都可以食用,營養豐富,而且生長在野外,不需要澆灌和施肥,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小時候帶幾大把回家,就會受到家長讚許的目光,晚飯時,餐桌上便有了烏蔥烤肉這道菜。

名稱: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等,是江南四大野菜之一。

特點: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吐血,流鼻血,黃疸,瀉痢,水腫,感冒等。

常見吃法:馬蘭炒鹹菜、涼拌香乾馬蘭

記憶故事

每年春回大地之時,馬蘭會趁著春風從山間、地頭、路邊、屋角鑽出來,而在江浙一帶的農村,春季吃馬蘭已成為一種風俗。

宋代陸遊在《戲詠園中百草》一詩中寫到:「離離幽草自成叢,過眼兒童採擷空,不知馬蘭入晨俎,何似燕麥搖春風。」這首馬蘭詩概括了採馬蘭的情趣。

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寫道:「南人多採汋曬乾為蔬及饅餡」,說明馬蘭頭曬乾貯存的歷史也很悠久。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曰:「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

可見,古人對馬蘭的吃法已頗有研究。現在,寧波人更喜歡把新鮮的馬蘭在開水中焯過後,與其他食材一起炒著吃,馬蘭炒香乾、雪菜炒馬蘭,在吃多了大魚大肉的年代,一碗清新爽口的馬蘭足以挑逗大伙兒的味蕾。

家住中河街道桑菊社區的陳女士,回憶起童年在老家邱隘挑馬蘭的場景,話都說不完。她說,其實挑馬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不遠處看過去一大片,但真正蹲下來挑的時候,也挑不出幾根上品,有時看到馬蘭長在水溝旁邊,還必須彎腰伏在泥土上伸出手去挑來,如果要想挑上滿滿一籃馬蘭,蹲在茅草邊上兩個小時是起碼的。

隨著邱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陳女士的老家早就拆遷了,有時候她會夢見自己正在田頭挑那些綠油油的馬蘭,醒來方知是夢。最近回老家,很多村民說馬蘭已經大棚種植了。陳女士感慨,馬蘭的味道還在,但是挑馬蘭的樂趣大概是很難再感受到了。

名稱:學名薺菜

特點:其葉嫩,根鮮具有特殊清香兒,味道鮮美,烹飪中用於炒,拌或用於餡心。

常見吃法:炒年糕、包餃子

記憶故事

中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薺菜的記載。寧波人常稱它為花地菜,花地菜與其說是菜,倒不如說是一種草。

它大多生長在田埂上,河坎上,野林間,就那樣一簇一簇地默默生長著,即便是沒有養料,沒有水分,好像也能夠在不知不覺間繁衍出一大片。即便是遭遇了千人踩萬人踏,它們依然能頑強地生長不息。

清明前後是吃花地菜最好的時節。小時候,每當春風吹起,田野裡總會冒出蹲著採集野菜的身影,而花地菜是最受人歡迎的一種。

採回家後,大人總會叫孩子們把菜擇一下,理去枯葉,然後在清水中漂洗乾淨。又在水缸中撈出幾根年糕,當廚房響起歡快的碗筷叮噹的聲音時,香氣也開始四溢,不一會兒,一盆白綠相間的花地菜炒年糕就上桌了,雪白的年糕、碧綠的地菜,相互纏繞在一起,那讓人一輩子難忘的滋味,凡是寧波人,必定是懂的。

名稱:又叫香椿芽、香樁頭

特點:奇香,不喜歡的人覺得臭。香椿含鈣、磷、鉀、鈉等成分,有補虛壯陽固精、補腎養發生發、消炎止血止痛、行氣理血健胃等作用。

吃法:香椿煎蛋、涼拌

回憶故事

香椿作為江南的又一大野菜,早已名聲在外。相傳早在漢朝,人們就已經開始食用香椿了,它也曾和荔枝一起作為兩大貢品上貢。宋代蘇軾在《春菜》一文中這樣寫到:「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他也曾盛讚香椿:「椿木實而葉香可啖。」

如何把香椿的食用口感提到最高,對吃頗有研究的寧波人,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香椿煎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做法,它的經典程度絲毫不亞於番茄炒蛋,但是在炒之前值得注意的是,要在沸水中焯燙1分鐘左右,這樣可以除去香椿身上三分之二以上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提高食用安全性。

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樹上新冒出的嫩芽鐵鏽般紅,成了很多人眼中一抹別樣的風景。住在東勝街道櫻花社區的小李對於香椿樹,有著一種別樣的情懷,他說小時候他家屋子旁邊有一條小河,河岸上就種了一棵香椿樹。

有一天,爺爺告訴他這樹叫香椿樹,新長出來的葉子可以炒雞蛋吃還很香,那天他還跟著爺爺拿竹篙去打了香椿芽。「爺爺一邊打一邊說,一次打夠吃就好,打多了容易傷到樹。」

小李說他還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爺爺親自掌勺炒香椿,一邊做一邊還不時地輕嗅一下,爺爺還叫他過去聞聞,小李一聞滿是怪味,直氣得罵爺爺騙人。此後每年春季,小李總是記得家裡常常會有幾盆香椿做的菜,他照樣不喜歡吃,但是每次爺爺總吃得津津有味。

   「幾年前,爺爺過世了,但老家的香椿樹還在。」小李不禁哽咽起來。

名稱:水芹菜,學名石龍芮

特點:團狀,全體無毛。有較多鬚根。莖自基部多分枝,有稜。葉片輪廓三角形。多長在山坡、林下、溪邊、溝旁、水溝溼地中。

常見吃法:其嫩莖及葉柄質鮮嫩,清香爽口,可生拌或炒食。

記憶故事

經過春節後,吃慣了油膩菜品的人們,迫切想要吃點野菜來換換口味,水芹菜是不錯的選擇。兩千多年前的《呂氏春秋》上說,「菜之美者,雲夢之芹。」一個天氣晴朗,空氣清新的日子,決定和朋友一起到塘溪的野外小溪邊尋覓水芹菜。

水芹菜大多生長在有水的地方,塘溪的亭溪水質清澈,沿途卵石小洲較多,非常適合水芹菜的生長,在亭溪上城村段的一座橋底下,有很大一片水芹菜,一個個小綠洲鑲嵌在溪中,十分好看。

採摘水芹菜不用帶什麼工具,因為採摘的是嫩杆,用手掐即可,不一會功夫就可以摘到一堆。之前沒有採摘的經驗,後來朋友介紹才知道,採摘水芹菜要注意周圍和上遊的水有沒有被汙染,被汙染的水芹菜不要採摘,不能食用。另外,採摘回來的水芹菜要用清水洗乾淨,檢查菜上有沒有寄生蟲卵,最好用清水泡二十分鐘,或在開水裡燙一下立即撈出來。

水芹菜的做法也簡單,清炒、炒肉、做餃子餡,隨個人喜好口味製作。在開水裡燙過後直接炒清香味道濃一些,涼拌的話吃著爽口。據醫學研究表明,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等作用,是春天非常不錯的一味野菜。

名稱:學名紫雲英

特點:自然清新,鮮亮清甜。紫雲英對明目消腫、祛風利尿、喉痛咳嗽等具有輔助療效,有益於改善厭食,改善精神不振、氣血虛弱等。

常見吃法:草籽炒年糕、鹹菜汁滷草籽、清炒

記憶裡的故事

因為愛吃年糕,小王大學時回家的第一頓和離家前的最後一頓,多半是媽媽燒的年糕,小炒年糕,油炸年糕,青菜年糕湯……其中讓她最回味無窮的,卻是樸素的草籽炒年糕。工作後,離開家鄉,每次春節趕不上草籽季,她好些年沒吃媽媽炒的草籽年糕了。

前段時間,母親從老家過來看小王,去市場買菜,買回來一些草籽。草籽與年糕似乎一種天然的絕配。將草籽同年糕一同炒食,年糕柔糯瑩白,草籽鮮嫩翠綠。時隔多年,小王的舌尖依然嘗到了那抹熟悉的味道,咀嚼草籽,仿佛就是在咀嚼春天。

草籽是一種綠肥作物,也可作為牲畜飼料,在前一年的秋天,鄉民們就把草籽撒在了田裡。經過一個冬季的蟄伏,草籽日長夜大,用不了幾天莖葉就擠滿了整片田野,鬱鬱蔥蔥。待到四月下旬,草籽便會結出紫紅的花朵,遠遠望去,田野如鋪上了一襲華美的地毯,紅綠相間,煞是好看。

草籽的最佳食用期是在初春,味道鮮嫩、清香可口。小王說,小時候,過完年沒多久,看到家對面的田裡冒出了草籽,母親就去田間採擷。草籽很小,採擷時需十分耐心,在地上一蹲就要幾個小時,但母親對此始終樂此不疲。

名稱: 別稱拳頭菜、佛手菜

特點:卷著可愛的毛茸茸的捲兒,筆直而粗壯。

常見吃法: 涼拌、鹹菜汁烤蕨菜、蕨菜乾烤肉

食用蕨菜,始載於《詩經》:陟坡南山,言採其蕨。人們常說江南可採蓮。但在陳孝娣看來,江南也可採蕨。蓮是水中之物,而蕨菜是鄉野的珍寶。

陳孝娣雖然居住在城裡的鬧市區,但讓她最為懷念的,還是在春天,奔跑在鄉間明媚的山坡上,不顧出了一身汗,大汗淋漓,只為採一把毛茸茸卻肥嫩的蕨菜回家,讓母親燒成一鍋美味。

的確,蕨菜是鄉間最普通而常見的存在,也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珍寶。

春天正是蕨菜肥碩的時節,挑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陳孝娣便會和小區裡的鄰居們,花費半天的時間,專門到山上採上滿滿一籃子的蕨菜,也順便欣賞山間的美景。

採摘回去後,去掉毛卷和老莖,在開水裡焯一遍,然後或者清炒,或者涼拌,那味道,滑溜爽口,嘎嘣有聲,讓人越嚼越有味道。至於吃不完的,就曬成蕨菜乾。陳孝娣說,就這樣,春天的味道便得到了保留。

來源 | 鄞響客戶端

編輯 | 超瑜


更多新聞

重磅!寧波出臺新建住宅全裝修新規!權威部門十問十答!

關注 | 她放棄臺灣優越的工作來到濱海古鎮小學,只為家鄉情懷


相關焦點

  • 春天必吃的13大黃金野菜,一種野菜治一種病
    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革命戰爭年代,馮白駒將軍率領的瓊崖縱隊,能在五指山區堅持革命鬥爭 23 年紅旗不倒,靠的就是這種野菜充飢,故名「革命菜」。《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 春天必吃的14大黃金野菜,一種野菜治一種病
    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革命戰爭年代,馮白駒將軍率領的瓊崖縱隊,能在五指山區堅持革命鬥爭 23 年紅旗不倒,靠的就是這種野菜充飢,故名「革命菜」。《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 春天必吃的14大黃金野菜,一種野菜治一種病!但是這些野菜不能吃…
    春天是陽氣生發、萬物復甦的季節,很多植物都在悄悄地生根發芽。這個季節的野菜,是一年之中獨有的美味。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 春天必吃的14大黃金野菜,這幾種野菜都是治病仙草
    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革命戰爭年代,馮白駒將軍率領的瓊崖縱隊,能在五指山區堅持革命鬥爭 23 年紅旗不倒,靠的就是這種野菜充飢,故名「革命菜」。《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 春天到了,吉水鄉下這些野菜好吃還能治病!
    在吉水大媽的手中,一棵棵普通的野菜,變幻成各種美味食物,給春天增加了更多味蕾的體驗。春在吉水,薺菜元子、涼拌薺菜、薺菜餃子、薺菜餛飩、薺菜豆腐羹;隨便吃...由於其中含酸類物質比較多,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馬齒菜的藥用功能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恆定,對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水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
  • 春天必吃的14大黃金野菜!一種野菜治一種病.
    這個季節的野菜,是一年之中獨有的美味。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每年春、夏、秋三季,可摘其嫩莖葉、幼苗炒食,葉子綿綿的富有肉感,葉柄脆脆的,甜滑可口,味道極美。
  • 春天一定要吃的14種黃金野菜,一種野菜治一種病
    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革命戰爭年代,馮白駒將軍率領的瓊崖縱隊,能在五指山區堅持革命鬥爭 23 年紅旗不倒,靠的就是這種野菜充飢,故名「革命菜」。《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 春天必吃的14大黃金野菜,菜菜都能預防或者治療疾病!
    在春天吃它們,可以取天地的生發之氣,不僅順應時令,促進陽氣生發,更能祛病痛~茼蒿,又叫革命菜、安南草,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莖葉。革命戰爭年代,馮白駒將軍率領的瓊崖縱隊,能在五指山區堅持革命鬥爭 23 年紅旗不倒,靠的就是這種野菜充飢,故名「革命菜」。《本草綱目》記載: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 春天的野菜賽過肉
    春天萬物復甦,花草先知。中國人吃飯講究時令,因此,春天的限定野菜成了比肉還矜貴的美味。全國還有哪些好吃的野菜呢?
  • 據說,江西人在春天最愛吃這9種野菜!快來感受一下春天的味道吧~
    在大廚的手中,一棵棵普通的野菜,變幻成各種美味佳餚,給春天增加更多味蕾的體驗。春在玉山,薺菜元子、涼拌薺菜、薺菜餃子、薺菜餛飩、薺菜豆腐羹。香椿應該算得上是野菜中的貴族,因為產量不高的原因,菜市場都是論多少兩來賣,價格高的時候能喊價到四、五十塊錢一斤;另外香椿芽生長在樹上,又被稱為「樹上蔬菜」,不像其他野菜一樣容易採摘,也是價高的另一個原因。
  • 春季種野菜,前景不錯.春天常吃20種野菜,好處真不少
    春季種野菜,春天常吃20種野菜,好處真不少。
  • 這20種野菜你吃過嗎?如果有時間趕緊去挖一些,下個月就老了
    這20種野菜你吃過嗎?如果有時間趕緊去挖一些,下個月就老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大家對於健康飲食更加注重了,購買蔬菜更多的會選擇一些有機綠色蔬菜,而且很多人常常會吃一些野菜,不僅能改善一下口味,最關鍵的就是營養豐富,對健康很有幫助。
  • 兩當吃野菜的季節到啦!這些野菜您敢吃嗎......
    清明前後是兩當盛產野菜的季節,此時採食最為鮮美。來兩當嘗一口春天的味道吧!1、香椿香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營養豐富,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餚。香椿葉厚芽嫩,香味濃鬱,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它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餚。香椿含鈣、磷、鉀、鈉等成分。
  • 春食野菜:春天裡最不可辜負的美味
    但是對野菜的紀錄往往零散混亂,最成系統的,恐怕還是南京人口中的「七頭一腦」了。「頭」指的是嫩莖葉等植物的新生部位,南京傳統的「七頭」分別指的是枸杞頭、馬蘭頭、薺菜頭、香椿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而蕨菜頭則也成為新興的野菜;「腦」則是稱呼菊花腦。這些野菜們,每年都要在江南人的春盤裡鬧騰上一回,講科學講情調的吃貨們,可不要辜負了這一年一度的盛宴啊!
  • 這一年的春天去青島吧!這裡有山和海洋!
    小編不能建議你們跟誰去,但是在這裡小編可以給您找一個好地方,讓你們痛痛快快地玩一場。畢竟春天馬上就要來了,在春天一定要享受陽光和海灘的快樂。那是談到享受陽光和海灘的味道,這個時候就不應該是去南方了。南北方之間的溫差還是比較大的, 在我們北方還在過冬的時候,很多南方的朋友還穿著t恤和短褲,這個時候他們是非常的舒服的,所以小編建議冬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深圳或者是廣州去過冬,在那裡也有陽光和海灘。現在如果我們到了春天再去南方的話,溫度就升高了很多,只要你不想變成一隻五更爐燻雞,我勸你還是去青島吧。在北方天氣剛剛回暖,處於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
  • 春天來了,你的家鄉有什麼野菜可釆摘食用?
    一個喜歡吃吃吃並且喜歡研究怎麼吃的人。關於你的家鄉有什麼野菜可採摘食用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雲南人,可以說自小就是吃著野菜長大的。雖然現在因為生活好了,不需要用野菜來作為食物的補充,但是野菜現在又成為了健康食材,更是嘗鮮的美味。
  • 走,去賀州山間田野找野菜、野果啦,看看你還認識幾個
    作為生態良好的世界長壽市賀州接受了大自然豐富的饋贈春雨喚醒了山間田野林間數不清的野花、野菜、野果……這個時節來一道新鮮的野菜才是王道這些賀州的野菜、野果你吃過嗎?或者說你還認識幾個?嘗過的親都來舉個手吧!賀州人一般叫它為蕌(jiào)頭,別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麼蒜、小根菜、大腦瓜兒、野蒜、野蔥、野蕌。
  • 四川農村喜歡的野菜,羅列12種出來,今年春季嘗鮮看看你吃過幾種
    春雷響起,春雨過後,各種花兒燦爛綻放之外,田野裡,山腳下不同植物也冒出了嫩尖,最近翻開朋友圈,挖各種野菜的照片撲面而來,大自然饋贈怎麼能錯過。四川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以及氣候條件,盛產各種野菜,在農村是隨處可見的美味,我羅列了出來,今年春天嘗鮮,看看你吃過幾種?
  • 舌尖上的春天
    鴨腳草似乎要比別的草早長出來,所以,在野菜的世界裡,在我家的餐桌上,在春天來與未來之間,便有了它的身影。而要說對這道菜的描繪,便如它的味道一樣,有一種雜陳的滋味,好像有芹菜的香,又像有難解的土味;覺得有嚼勁,又分明是清脆。鴨腳草炒少一點,才會餘味猶存,如那次旅行中的一樣,讓人回味悠長。
  • 書中野菜香
    春天,除了能帶給人們耳目之娛,還能滿足口腹之慾。「杏花白,菜花黃,春來野菜香。」野菜,作為春天裡最草根的禮物,正帶著泥土的芬芳,殷勤地奉獻在我們眼前。        苦苦菜,掃帚菜,榆錢,槐花,香椿芽,馬齒莧…… 農村長大的孩子,誰沒吃過、誰不認識幾樣野菜呢?我是對野菜情有獨鐘的,每年清明這個時節,都要到永定河畔去採摘榆錢兒,回家來淘洗乾淨,面拌了蒸熟,油鹽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