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名師田靜進行「江北直播課」。 通訊員 供圖 |
江北區中心小學與江北區費市小學同步課堂 |
惠貞書院、修人學校、靈峰學校進行線上學校特色互動分享。 |
今年5月,江北區被遴選為浙江省「網際網路+義務教育」15個實驗區之一。2019年,江北區被確定為全省「區域和學校整體推進智慧教育綜合試點單位」,兩組學校案例入圍省「網際網路+義務教育」創新案例。教師團隊連續三屆在「兩岸智慧好課堂」中位列前三,智慧教育水平全國領先。
江北區在爭創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的進程中,教育信息化的精細落實,搭建起了區域內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的「科技橋梁」。
□現代金報 | 甬上教育 記者 馬亭亭
通訊員 鄭時玲 費海明 吳科斌
全明星陣容「江北直播課」
微課、實錄、演講……
9月3日,江北區名師朱展開啟了新學期第一節「江北直播課」。她身處「江北直播課」直播間,上著五年級《桂花雨》一課,而直播畫面同步傳送到了幾公裡之外的江北區外國語藝術學校、費市小學、洪塘實驗學校、妙山小學、中城小學等學校,全區五年級學生與朱展同屏共享一堂課,所在班級語文老師進行輔助教學。
直播結束後,課程同步上傳到「江北直播課」在線教育資源庫存,供全區學生回看。數據顯示,朱展這堂課的觀看量已達6000餘次。
像這樣的課,在江北區已是常態。這個學期,江北區教育局共組織語、數、英近30名小學名師、學科骨幹進行「江北直播課」,每周三、四下午第一節課準時開播,區內各學校根據需求參與直播教學。截至2020年8月,「江北直播課」播放滿200期,累計觀看超過50萬人次。今年疫情期間,通過「江北直播課」的課程資源庫存,較好地拓充了廣大學生的學習資源。
據了解 ,「江北直播課」從「江北公開課」升級而來,採用微課、實錄、演講等形式,內容涵蓋「中考複習指導精品課程」「習慣養成家校共育課程」「教法學法示範引領課程」和「動手動腦探究樂學課程」等版塊。作為第一個正式入駐寧波智慧教育平臺的縣區教育局課程包,「江北直播課」未來將積極探索5G、VR、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領域,提升師生互動體驗。
「同步課堂」有了外延
運動會、英語周、文化節……
新學期,江北的同步課堂如常在城鄉學校間開啟,在寧波市惠貞書院的同步課堂,結對學校惠貞書院、修人學校、靈峰學校三方小學部語文組的老師們正在進行教學研討。惠貞書院位於城區,教學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修人學校位於江北區偏遠農村;靈峰學校坐落於江北郊區,是招收外來務工子女的民辦學校。
為將同步課堂的效益發揮到最大,惠及更多師生,每學期初,三校校長都會組織骨幹老師,全面規劃新學期的遠距活動。特別是針對教師的同步研修,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有開展主題式教研的遠距同步研修,也有遠距觀課互評研修等,不斷精進專業水準。
通過結對四年的交流學習,三校從起初的差異、磨合到化解,不僅學生變了,老師們也受益匪淺。「參與同步課堂以來,不僅是孩子們,我的教學方式、教學習慣和教學思維等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修人學校的數學老師馮園園說。
一根網線、兩塊屏幕串聯起的遠距教室裡,除了有「同步」的教學內容,還有更多令人羨慕的延伸——城區學校分享長期積累的專家團隊、特聘教授的講座,農村學校分享茶道、花樣跳繩等特色課程……即便相隔幾十裡,也能分享各自的運動會、英語周、文化節等活動。這就是江北「同步互動課堂」的真實場景。
江北區教育局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城區學校帶動農村學校、傳統強校帶動薄弱學校」為原則,試點「同步互動課堂」,並在兩年內,由2組試點學校快速擴充至農村學校和隨遷子女學校全覆蓋,有效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走出了一條有實效、可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的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截至目前,結對學校已累計開展同步教學約400課時。
打造「綠色」家校生態圈
育兒經驗、心理健康……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晚上,當孩子們還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喜悅中時,家長們已在電腦前,通過學校智慧教育平臺觀看來自洪塘中心小學的「新學期·家長第一課」。
洪塘中心小學結合自身智慧教育特色搭建了「數字家校」平臺,通過知識社區的形式,為家長提供育兒經驗、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等多媒體素材,幫助他們拓展知識、提升育兒水平。在學校的「智慧教育生態圈」中,利用信息化助力家校共建的亮點,還體現在便捷的會話聊天、班級圈展示、社團掌上報名、暖心託管服務、在線餐費繳納等。
江北校園積極建設「綠色」家校生態圈,即:溝通暢通、服務便利、評價全面。比如,洪塘實驗學校等建立家委會群在線溝通,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等通過微信公眾號開通在線社團選課,惠貞書院、洪塘中學利用信息技術平臺落實「均衡分班、現場抽籤」……「家與校」正通過信息化紐帶聯通彼此,江北區中小學、幼兒園均開通微信公眾號,建立學校、家委會、班級、家長四級聯動體系,不斷探索「網際網路+」家校共育評價體系建立。
農村學校頻頻刷新獎榜
創意智造、WER機器人課程……
2020年,江北創客教育繼續前行,省市活動平臺上出現了更多的農村學校小創客的身影。除「老牌」的創客校外,偏遠的農村學校也頻頻刷新省市賽的獎榜,開始初露鋒芒。
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羅毅老師說:「這幾年,連自己都沒想到會發展得這麼好。」據悉,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自2017年開設了信息技術拓展課程,學生每天下午都有一節課體驗創意智造、WER機器人課程。小創客們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有時自主利用中午休息間隙來創客教室孵化項目。在學校領導重視下,創新實踐類活動納入了學校科技藝術節,更多學子加入到創新實踐活動,體驗著創意智造的無窮魅力。上半年疫情期間也沒有衝淡師生的創新實踐熱情,「今年碰上疫情,又迎來人工智慧新項目,我們老師在線上線下指導,學生很爭氣,最終獲得省賽二等獎!」談及此經歷,該校創客教師團隊充滿了自豪。
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創客教育的勃勃生機,是江北創客教育擁抱變化、砥礪前行的一個縮影。
2020年,江北創客教育在全社會抗疫的背景下破艱奮進,學生數位化作品、程序設計和人工智慧等項目市級獲獎33項、省級獲獎14項。人工智慧項目是2020年的新增項目,江北區在省級獲獎3項,也是全市僅有的3項。
近年來,江北區積極探索與實踐青少年創客工作。區第三屆創客節、創客學校結對聯盟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以及人工智慧課程的持續開發,都體現了重合作與交流,重創新與能力,重過程與體驗的理念。在人工智慧時代,江北將擁抱創客教育2.0,激發每個少年的創新之心,為每個生命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