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率,各國軍隊都想盡了辦法。士兵陣亡大量傷亡,對一個國家來說可絕不是什麼好事,除了大筆的撫恤金之外,還可能引起強烈的反戰浪潮。因此每個國家都在想方設法降低士兵的傷亡率,為部隊配發防具顯得尤為重要。
大國強國會為士兵配發整套防具,小國窮國人手一頂頭盔都是奢求。
比如美軍就大量配備了包括防彈插板在內的一系列防具,可謂武裝到了牙齒,這一舉措也確實降低了美軍的傷亡率。
被路邊炸彈炸飛的美軍,只受到了輕傷,可見美軍單兵防具的質量是相當不錯的。
在2018年09月,駐阿富汗美軍巡邏隊遭遇了他們最頭疼的路邊炸彈襲擊,當時一支美軍的巡邏隊經過一個路口時,後武裝分子引爆了預先埋設好的炸彈,當場炸飛了一名美軍。隨後媒體對此事進行了跟進,被炸飛的美軍居然只受了皮外傷,並且還發布了相關的圖片。從圖片來看,這名士兵當時應該處於路邊炸彈的左側,當炸彈引爆後,持槍的右手最先受到衝擊,所持槍械的龍骨在經歷過爆炸之後變形嚴重。該士兵大難不死的主要原因在於他身上的那一身包括防彈插板在內的防具,這一套防具為他提供了良好的防護。
被炸飛美軍的配槍特寫。其步槍龍骨幾乎被炸成兩截,如果沒有防具,這名美軍應該就當場陣亡了。
大國強國可以為士兵裝備這樣防具,小國窮國就不一樣了。中東和非洲地區就非常明顯。除了少量訓練有素的政府軍裝備像模像樣之外,這些地區還有大量的軍閥武裝,這些軍閥武裝甚至連制式防具都不配發。小國窮國家的武裝或是軍閥武裝為士兵所配發的制式裝備中,能夠稱得上是防具的,只有頭盔。
軍閥武裝基本不會為士兵配備防具,有頂頭盔戴已經相當不錯了。
大量配發幾乎沒有防護效果的頭盔,越南是全球獨一家。
在配發防具的事情上,越南做得就很離譜:大量為士兵配發幾乎沒有防護效果的木盔。木頭做的頭盔,不用想也知道,幾乎不能為士兵提供任何防護效果,而大量配發木盔的國家,越南更是全球獨一家。
從地理上看,越南地處熱帶,氣候十分悶熱,長時間佩戴厚重的鋼盔會讓士兵感到不適,曾經殖民越南的法國人對這一點感同身受。在19世紀,法國殖民者登上了這片土地後,發現當地氣候令人難以忍受,戴著頭盔不出10分鐘就會滿頭大汗,而只戴涼帽的話又根本沒有防護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想出了折中的方案,那就是用木頭做頭盔,同時加長盔延兒,這樣的頭盔在當時面對越南反殖民者時有一定的防護效果(19世紀的越南反殖民者裝備如同土著),同時還能起到遮陽避曬的效果,而且用木頭做的頭盔還十分輕便,這就是越南木盔的原型。在二戰中,日軍在此地駐紮,也發現了木盔除了防護效果不理想外,十分適合當地的氣候環境。
越南木盔的形狀和遮陽帽相似,防護效果幾乎為零。後排的越軍胸前的是中國特色產品「五六胸掛」
越南木盔經歷過的多場戰爭,至今還在越南部分部隊中服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的衝擊了老牌殖民國家的國力,法國此時非常羸弱,越南看中這個時機,開始了謀求獨立,此時越南仍是一個農業國(今天也是),士兵沒有多少鋼盔戴,只能佩戴木盔。
1954年年中,奠邊府戰役結束後不久,《印度支那停戰協定》被籤訂,按照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規定,越南南北雙方以不同的政治形態對立,至1955年,越南南北對抗升級,從而引發了該地區烈度最大的戰爭:越南戰爭。
凝固汽油彈爆炸瞬間,如果被凝固汽油彈命中,任何防具都沒有意義。
參與越南戰爭中的另一方主要以美國為主,當時美國支持越南的南部政權,韓國、澳大利亞也出兵越南幫助美軍。蘇聯等國在此期間援助了越南大量的鋼盔,但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臺絞肉機,這些鋼盔根本不夠用,而且美軍的火力過於強大,僅僅在「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中投放的彈藥量,就達到了864000噸,而在整個韓戰中,美軍也才投入了503000噸。此外,越南戰爭中美軍還大量使用了凝固汽油彈和橙劑。
美軍火力極為強大,而南越的士兵也基本都有美式頭盔佩戴。
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頭盔,在這樣的強大的火力下起到的防護都十分有限,類似中國軍隊中「新兵怕炮,老兵怕槍」的說法,大致意思就是:美軍的航彈來了,你是要全熟還是七分熟?要全屍還是碎屍?這樣的選擇題根本沒有意義。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為了發揮火力優勢,避免與越軍近距離交戰,恨不得用凝固汽油彈、航彈、大口徑榴彈來解決全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頭盔起到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
溪山戰役的戰鬥空隙。
頭盔這種東西,有就是比沒有強,即便它是木質的。比如航彈爆炸時產生的高速飛濺的砂石瓦礫,擊中裸露在外的士兵頭部,這士兵僥倖不死頭部也會受傷,戴著木盔確實降低了傷亡,如果佩戴正規鋼盔的話,這個傷亡率還會進一步降低。那麼,被援助的正規鋼盔都去哪了?肯定不會放在倉庫當擺件,能配發的全配發了,尤其是基層軍官,偵查員等,但是絕大多數越軍佩戴的,還是木盔。
美軍在越南繳獲的STG-44,對於槍都吃緊的越南,人手一頂剛鋼盔絕對是奢望。
1975年3月美國正式將地面部隊撤出越南,不久後越南統一,緊接著就是79年爆發的邊境戰爭,和越南戰爭中一樣,正規的鋼盔即便有越南戰爭中繳獲的美軍鋼盔補充,但是數量仍不夠用,絕大多數越南軍隊佩戴的還是木盔。直至90年代,越南才徹底結束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戰亂。
操作高機的越南女兵,頭上所戴的是東德生產的M56鋼盔,這種鋼盔是那個時代最好的鋼盔。
為什麼越南不配發鋼盔?越南自有國情在此。
截止2012年,仍有大量的越南軍隊在裝備木盔。不是因為越南軍隊對木盔情有獨鍾,而是因為越南的經濟實在不堪入目,十分有限的國防預算優先進口了基洛級潛艇、蘇-30這樣的大件,至於單兵防具只能往後放。
俄羅斯向越南交付潛艇。有限的國防預算優先購買這種「大件」,其餘的裝備就要往後稍稍了。
此外,越南的軍隊正規軍48萬,預備役300萬這樣的規模對於一個只有9700多萬人國家來說確實太大了。橫向對比一下擁有人口1.29億的墨西哥,該國的軍隊規模要小得多:正規軍19萬人,預備役30萬人,當然了這其中肯定也有「美利堅之鄰」的Debuff在作祟(皆為2018年數據)。
越南旅遊城市中出售的木盔,遊客大多是中國人,旁邊的漢字很醒目。
軍隊規模太大,老庫存根本不夠,全部進口又沒有足夠的預算,那麼只剩下自產這一條路可走。然而越南工業積累十分有限,根本沒有自產的能力。整個20世紀發生在越南的戰火基本沒有過平熄,整個國家在90年代前一直處於半廢墟狀態,工業設備難堪重任,自產的鋼盔產量質量都難以達到要求。
越南軍隊規模十分龐大,光是正規軍就達到了48萬人。
結語
90年代後,越南經濟、工業等領域由於沒有了戰爭,開始逐步恢復,越南終於可以生產自己的軍用頭盔了。目前,越南軍隊的頭盔來源主要為少量進口,少量自產,少量庫存。由於工業、經濟、軍隊規模等原因,越南軍隊想要徹底淘汰木盔,應該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