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菩提怎麼選?如何判斷好壞?什麼樣的最好?很多新手玩家在剛入門的時候都會感到不知所措,就算是老玩家,往往也給不出具體答案,一句簡單的「看品相」就把所有細節都給概括了,而商家們眼花繚亂的名稱噱頭也讓人望而卻步,最後不是在撿便宜的過程中吃了大藥,就是被人忽忽悠悠地踩了大坑。這年頭,願意跟你說實話的商家越來越少了。
我是源清泉文玩,一個致力於改變文玩市場價格亂象的人,今天我就來教大家如何挑選一串小金剛。
「金剛好壞看品相」。這句話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自然是沒錯的,然而品相兩個字卻包羅萬象,具體看什麼,怎麼看,哪些條件要優先看,權重分別多少,這就比較複雜了。如果細細講來,莊型、皮質、皮色、紋路、肉度、密度、整齊度、天然性、賣點等等等等都要考慮,這樣的全方位評估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未免太不友好,今天源哥想給提供大家一個特別的思路,讓您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對金剛菩提進行挑選,那就是商家視角。
作為一名混跡產地6年的菩提老手,踩過的坑吃過的藥自然是比各位買家朋友多得多了,各位可能會奇怪,商家也會吃藥嗎?我會告訴大家,不僅會,而且我們和印尼人做生意都是一錘子買賣,當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連反悔的機會都沒有,不像各位從我們手裡買串,還能走第三方平臺,有退換保障。那麼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商家在進貨的時候必須獨具慧眼,要在短時間內判斷出籽的好壞,成串率,可售性,甚至要做到看一眼就能算出大概的成本和利潤,在印尼這種交易方式落後的地方,這一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你思考得越久,印尼人就越能看出你的舉棋不定,價格也會開得更高。
作為一名商家,我在看籽的時候最優先考慮的是什麼呢?
首先是,紋路。
對於金剛菩提來說,最最基本的要素還是紋路,它決定了金剛整串穿起來的最直接觀感。越肉、龍脊越深、紋路越順滑越平整的就越好,反之,紋路越柴越亂的就不好。具體的評估方式在我《小金剛菩提估價公式》一文中有詳解,這裡就不贅述了。
其次要考慮的,自然就是莊型。
按理說紋路和莊型應該放在一起說。作為菩提子的第一眼直觀印象,紋路莊型遵循木桶效應,即一種籽的價值往往取決於它的短板而非長處。莊型自然是越矮越平就越好(盤龍除外,只有盤龍是高莊),形狀越規整越好。像今年大火的王者南瓜,就是用一種奶嘴爆肉籽修頭做出來的,儘管修頭籽畢竟破壞了皮質,增加了盤玩難度,玩家們也清楚,包漿再厚也無法掩蓋磨痕,但依舊不妨礙它的市場熱度,可見一串莊型紋路俱佳的小金剛有多難得。
莊型紋路說完了,下一個是不是該看皮質了?還真不是。
皮質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對於金剛菩提價值的影響還不至於這麼大,畢竟皮質只能決定金剛盤玩初期的上色速度,並不能完全決定後期成效,後期效果主要還是看盤玩時間有沒有達到,事實上只要密度統一,並不存在玩不出來的金剛,只要你盤的時間足夠長,總是能盤出來的。所以對於我們商家來說,第一眼看完紋路莊型,第二眼要看的不是皮質,而是另一個能直接影響金剛盤玩效果的因素——黃尖。
過去的小金剛是沒有黃尖的。黃尖的出現是由於近年來農戶種植技術提高,加大了肥料使用量導致樹籽營養過剩而造成的,因此在嫁接籽中黃尖的比例尤其多。眾所周知,黃尖是盤不紅的,因此有黃尖的籽幾乎等於是廢籽。市面上那些美其名曰機刷,實則是化工染色的籽,很多就是用黃尖籽做的。
黃尖的麻煩之處在於,它很難通過視覺去直接判斷,必須要泡水一定時間後才能顯現,很多商家在做串時是不進行下水排色的,只要將串刷掛瓷,顏色問題就能掩蓋,可只有在盤個三五個月後,諸如黃尖、糠籽等問題才能得以顯現,到時候玩家再去退換,賣家可就不認帳了,我們的吾系列之所以會將金剛下水泡透再精挑,目的就是徹底排除糠籽和黃尖。
接下來是我們商家在進貨時要看的最後一項,就是出串率。
出串率直接和成品的精挑程度掛鈎,同樣是一棵樹下一萬顆籽,尺寸跨度相同,出串率可能會相差十幾倍,影響出串率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個體紋路莊型差異較大,二是歪籽。有的小金剛某一面很好看,但並非每一面都完美,因此商家在拍照時,會刻意把樹籽最好看的一面轉到鏡頭前。這倒也無可厚非,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商品呈現出最完美的一面嘛,然而這麼做可苦了買家們了,畢竟拿到手裡的立體效果,和擺出來的平面造型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況且有的籽稍微歪一點,穿在串上乍一看看不出,可戴久了就會越看越彆扭,就是精挑程度不夠造成的。這也是無論賣家進貨還是買家購買時都容易忽略的問題,賣家要看成串率,買家要看規整度,對於一串小金剛來說,某一個角度的特寫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整體均勻了,它的任何一個角度自然而然也就完美了。
總結一下,要購買一串小金剛,最好遵從以下順序。一,先看紋路莊型,確保這一款籽是符合自己眼緣的。二,要有下水保障,徹底排除黃尖和糠籽問題,以確保後期盤玩效果。三,要看整串的精挑程度,不能只看圖片,更不能只看特寫,最好通過拿在手裡的動態視頻做一個全方位的判斷。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在此也希望大家早日找到心儀的手串,玩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包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