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聖戰分子竟還拿法國補助,年入上萬歐

2020-12-16 華輿

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導 自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襲擊以來,法國遭受恐怖威脅的風險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最近一個多月,法國本土連續發生三次恐襲,政府已將恐襲風險等級調至最高水平。

巴黎紀念「11·13」恐襲5周年

儘管法國目前第二波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官方還是照例安排了紀念活動。法國總理卡斯泰(Jean Castex)攜多名部長,以及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和受害者組織代表前往襲擊地點悼念。

▲卡斯泰總理與內政部長達馬南(Gérald Darmanin)、司法部長杜蓬-莫雷蒂(Eric Dupond-Moretti)、巴黎市長伊達爾戈等前往襲擊地點悼念。(卡斯泰官方推特截圖)

受防疫封鎖限制,今年的公眾哀悼者預計會減少。晚上20時,艾菲爾鐵塔將熄滅燈光,在夜間一小時內短暫閃爍,以紀念遇難者。

另外,巴黎愛樂樂團將於晚上20時30分舉辦一場特別的古典音樂會,由黎巴嫩裔法國作曲家貝莎拉·艾爾-庫利(Bechara El-Khoury)為遇難者譜曲致敬,音樂會將在愛樂樂團現場及Arte Concert頻道直播。

5年間法國恐襲陰雲不散

法新社報導,一位國家安全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由於類似『黃衫』抗議以及新冠疫情等問題的出現,人們有種錯覺,就是有關恐怖威脅的問題已經退居至第二位了;然而事實上,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法國恐襲風險一直維持在高位。

▲11月3日,馬賽街頭執行反恐安保任務的「哨兵行動」軍人。(法新社圖)

五年間,法國本土發生了20次恐襲,此外還有19次恐襲未遂,61次被挫敗。除此之外,自夏季假期結束以來,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政府在重新評估後從9月份便開始調高恐怖威脅風險等級。分析指出,法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生恐襲的風險依然很高。

▲歐洲時報製圖

首先,針對2015年1月《查理周刊》、猶太人超市恐襲案的司法審判已經展開,預計要持續到2022年;針對11月13日巴黎恐襲案的審判隨後也會啟動。消息人士稱,不排除恐怖分子會為了支持受審嫌犯而採取行動。

此外,《查理周刊》重印先知漫畫、馬克龍最近的相關講話以及法國政府採取行動打擊「伊斯蘭分裂主義」都有可能被法國內、外的恐怖分子作為實施恐怖活動的藉口,從而增加了恐襲風險。

▲10月25日,土耳其示威者以統一手勢呼喊口號,抗議法國總統在悼念被極端伊斯蘭分子殺害教師儀式上的發言。(法新社圖)

本土化「廉價」恐襲難破獲

法新社援引情報工作人員說,與2015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現在的恐襲威脅主要是來自「法國本土的獨狼行動」。

通常情況下,情報人員並未掌握生活在法國本土的「獨狼」情況,這些「獨狼」受到恐怖分子「聖戰」宣傳的蠱惑,用刀作案,「隨時」發起這種不需要複雜準備工作的「廉價」襲擊。

法國在此前一個月時間內經歷了3次類似襲擊:9月底,在《查理周刊》原址附近發生的恐襲造成2人受傷;10月中旬,一位中學教師因在課堂上展示穆罕默德漫畫而被斬首;再有,在尼斯大教堂發生的恐襲也造成三人死亡。

▲10月30日,一名婦女在尼斯大教堂前點蠟燭悼念恐襲遇難者。(法新社圖)

儘管如此,仍然需要高度重視與11·13巴黎恐襲類似,在國外計劃、國內發動的恐怖襲擊。「不要錯誤地認為『伊斯蘭國』在軍事上遭受失敗後,它發動恐襲的能力也隨之被摧毀」,一位反恐工作人員指出。

據估計,在伊拉克-敘利亞邊境地區,尤其是位於敘利亞西北部伊德爾布省的「聖戰分子」根據地,駐紮著大約100至200名法國籍「聖戰分子」。「他們擁有武器、資金和各種手段,認為他們無法通過非法越境的方式回到法國純粹是幻想」,反恐工作人員補充說。

加強社交網絡監管

法國境外安全總局(DGSE)局長艾米埃Bernard mié在接受《費加羅報》採訪時承認,這種不需要什麼準備工作的「廉價」恐襲「幾乎不可測」。越來越多的「本土化」恐襲主要通過網絡洗腦年輕人,這些年輕人通常沒有恐怖主義案底,但會在短期內極端化,並發起攻擊。

艾米埃指出,要破獲這種「廉價」恐襲的關鍵在於,加強對社交網絡的監管,嚴密監控蓋達組織(al-Qaida)和「伊斯蘭國」以及一些法語國家的仇法網絡。

▲法國《世界報》報導,殺害中學教師帕蒂的兇手Abdoullakh A.曾因在社交網絡上發表支持恐怖主義言論於今年7月被舉報至網絡非法內容Pharos平臺。Pharos平臺接獲舉報後交由警察或憲兵來處理,後者在核實之後提醒有關部門,讓檢察機關展開調查,但這一程序往往耗時很久。圖為10月18日,民眾舉行悼念帕蒂老師活動。(法新社圖)

CNN報導,一名歐洲情報官員表示,過去三年裡,恐怖組織把自己的理念和恐怖活動計劃上傳到網際網路,通過網絡傳播恐怖主義,網際網路助燃了恐怖主義氛圍。恐怖活動網絡化也導致對潛在極端分子的篩查變得困難。英國軍情五處處長肯·麥卡勒姆(Ken McCallum)表示,在網上恐怖組織可能有數萬追隨者,情報部門需要從中找出少數有可能發動恐怖襲擊的人,這對情報機構是個挑戰。

除了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外,法國境外安全總局(DGSE)局長艾米埃還強調,所有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著恐襲威脅,沒有例外。一名「伊斯蘭國」支持者最近在維也納製造了恐襲,這正顯示出恐怖活動的目標是整個歐洲乃至全球。各國必須聯手反恐,因為恐怖主義是無國界的。

▲法國內政部長達馬南11月13日表示,自7月1日以來,已經有48名涉嫌恐怖主義激進分子的非法移民被驅逐出境。達馬南10月中旬曾宣布,欲將231名涉嫌極端化的非法移民驅逐出境。內政部長表示,這231人中有一半「已被控制」:50人目前在行政拘留中心等待驅逐,另有43人被居家軟禁。法國境內仍有100多名涉嫌恐怖主義的非法移民。5年來,已有450多名被列入「預防恐怖主義性質極端化行動」監視檔案(FSPRT)的非法移民被驅逐出法國。(法新社圖)

增派人員和健全立法

法國國家情報與反恐協調人努涅斯(Laurent Nunez)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指出,歐洲國家之間的反恐合作「運作良好」,「情報部門會定期會面,溝通有關信息。」

▲1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法國、德國、奧地利、荷蘭、歐盟領導人出席視頻會議的屏幕畫面。(新華社圖)

為了應對恐怖威脅,法國政府還在內政部國內安全總局(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 sécurité intérieure)增加人力(政府五年任期內增加1250名工作人員),並健全立法。

▲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成員、前高級官員Patrick Stefanini在新書《移民:這些被掩蓋的事實》(Immigration, ces réalités qu』on nous cache)中舉例說,2016年12月,德國柏林聖誕集市發生卡車恐襲,造成12人喪生,50餘人受傷。案發後,突尼西亞籍兇犯阿尼斯·阿姆裡(Anis Amri)從德國入境法國,並在法國東南部尚貝裡(Chambery)火車站轉車抵達義大利,最終在米蘭火車站附近被擊斃。Stefanini指出,該事件不應由申根區人員自由流動政策「背鍋」,而是因為歐洲各國火車站、飛機場等交通樞紐嚴重缺乏監控,以及由於司法限制,無法使用面部、指紋識別等科技安保手段等多重原因的後果。(法新社資料圖)

2017年10月通過的有關國內安全和反恐法(Silt)將會在未來幾周內經議會批准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之後。這項法案包含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措施,例如行政搜查以及關閉宗教場所。此前,政府在歷史地理老師帕蒂(Samuel Paty)被斬首之後已經採取類似措施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

身處敘利亞,「聖戰」分子繼續領取法國社保補助金

不過,除了立新法外,更重要的可能還是看法律是否能夠得到嚴格執行。

法媒此前曾報導,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法國「聖戰」分子在「伊斯蘭國」組織內繼續領取法國社會保險機構的社保補助金。

奉命調查恐怖主義資金運作的刑警大隊負責人向《費加羅報》透露,一些「聖戰」分子的家長帶著孩子的身份證件,領取就業中心(POLE EMPLOI)或家庭補助金庫(CAF)發放的補助金,然後用匯票把錢經由土耳其等地寄到戰鬥區。

▲巴黎北郊塞納-聖德尼家庭補助金庫(CAF)。(法新社資料圖)

LCI電視臺曾報導,《查理周刊》恐襲策劃者Salim Benghalem在前往敘利亞進行「聖戰」後,每年還在法國繼續領取12485歐元家庭補助金;巴塔克蘭劇院兇犯之一Ismal Omar Mostefa,在敘期間,每月仍領取290歐元補助金;巴黎恐襲策劃者Jean-Michel Clain在敘期間,每年領取11095歐元社會補助金。

《費加羅報》稱,自2012年中期至2017年中期,總共有50萬歐元從法國寄出,估計欺瞞舞弊的總額達200萬歐元以上。

恐怖分子刑滿獲釋引擔憂

其他的法案也正在醞釀中。打擊「伊斯蘭教分裂主義」的法案將在12月9日提交部長會議。新的情報法預計將於明年夏天出臺。

此外,恐怖分子刑滿釋放一直是一個棘手問題,今年夏天,憲法委員會否決了一項針對恐怖分子刑期結束後採取相關安全措施的法案,但是政府已承諾在年底前「擴充現有部署」。這些刑滿獲釋恐怖分子的特點與維也納恐襲案兇手類似,讓法國情報部門深感憂慮。維也納恐襲案兇手曾在2019年4月因試圖前往敘利亞而被判入獄8個月,結果在2019年12月被提前釋放。

▲目前大約有1400名聖戰者關押在歐盟各國監獄,其中約三分之一關押在法國。法國抽樣調查顯示,27%聖戰者是在牢裡轉變投身聖戰的。調查同時顯示,囚徒在監獄裡極端化過程越來越快。據2018年的調查,到2020年,法國在押聖戰者約65%將刑滿釋放。圖為巴黎南郊Fresnes監獄。(法新社圖)

(原標題:「伊斯蘭國」聖戰分子竟還拿法國補助,年入上萬歐!5年被恐襲20次,反恐難都怪申根?)

相關焦點

  • 奧地利恐襲致1名奧籍華人死亡,「聖戰分子」將對此負責
    美國國際恐怖組織搜索情報集團自稱是研究恐怖主義網絡的團隊,包括「監控聖戰分子的宣傳,研究在線聖戰分子社區的趨勢,並了解聖戰組織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等」。 根據該情報集團消息,「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支持者們「很高興」,將維也納襲擊事件稱為「獅子」,還聲稱「這次襲擊是帳單的一部分」,因為奧地利參與了美國領導的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行動。
  • 製造埃及恐襲分子持「伊斯蘭國」旗幟
    圖/視覺中國  恐怖分子持有「伊斯蘭國」旗幟,目前尚無組織宣布負責;聯合國安理會、美國等發聲明強烈譴責  埃及總檢察長25日發表聲明說,24日發生的清真寺恐怖襲擊已造成至少305人死亡、128人受傷。製造襲擊的恐怖分子持有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旗幟。  恐怖分子有25至30人  遇襲的清真寺位於北西奈省首府阿里什市以西約40公裡處。
  • 摩洛哥一男子欲前往「伊斯蘭國」 在機場被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巴黎人報》10月16日報導,摩洛哥當地時間10月15日,一名摩洛哥男子在卡薩布蘭卡被捕。被捕之時,該男子正試圖經由土耳其前往「伊斯蘭國」。據悉,這名摩洛哥男子有2名法國籍女兒。據摩洛哥內政部消息,這名男子在摩洛哥默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準備登機時被捕。此前,該男子已在法國受到傳喚,並成為司法監督對象。
  • 法國總統奧朗德尋求建立大聯盟來打擊伊斯蘭國
    原標題:法國總統奧朗德尋求建立大聯盟來打擊伊斯蘭國 中國網11月19日訊據外媒19日報導,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將於本月末時訪問美國和俄羅斯,該法國領導人在巴黎遭遇恐襲後尋求建立一個強大的聯盟來打擊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 歐洲的「伊斯蘭恐懼症」
    歐洲噩夢在過去的5年裡,恐怖襲擊一直頻繁地困擾著法國。還記得嗎?2015年,《查理周刊》就因為漫畫而遭到恐怖襲擊。從2015年開始,發生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恐怖襲擊,次數越來越頻繁,受害人數越來越多。根據美國民間信息機構「搜帆組織」在2015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來自86個國家的27000-31000名「聖戰分子」中,出自歐洲的近5000人,其中僅法國、英國、德國和比利時就接近3700人。而從敘利亞和伊拉克返回這四個西歐國家的「聖戰分子」接近千人。
  • 五名奈及利亞基督徒在聖誕節期間被伊斯蘭激進分子處決
    圖源:Morning Star News 據國際釋放組織(Release International)報導稱,聖誕節期間,伊斯蘭激進分子在奈及利亞處決了
  • 連恐怖分子都怕?IS呼籲聖戰士先別去歐洲聖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近日在歐美肆虐,連恐怖分子也有所忌憚?傳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向麾下的聖戰士表示,由於疫情的肆虐現在暫時別到歐洲進行聖戰。《紐約郵報》引述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指出,IS多年來不停的慫恿恐怖分子前往歐洲主要城市進行恐怖襲擊,但現在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反而要求底下人員暫時避免前往歐洲,同時要求他們打噴嚏要捂嘴,以及定期洗手。
  • 馬來西亞「伊斯蘭國」與民族國家:爭論、影響與趨勢
    1979年,伊朗通過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而當前伊拉克與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組織也在中東地區崛起,兩者建立的「伊斯蘭國」都對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革命和暴力恐怖主義手段外,伊斯蘭黨(1953年創立,馬來語Parti Islam Se-Malaysia,縮寫為PAS)正以和平的方式在馬來西亞推動著「伊斯蘭國」*的建立。
  • 「聖戰分子」宣布為維也納恐襲負責,仍有多名全副武裝...
    據我們所知,他們似乎還帶著武器,裝備精良。表明他們此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視頻來源:環球網槍擊發生在猶太會堂附近 共有6處地點發生襲擊經維也納警方證實,當晚的槍擊首先是在一座猶太會堂附近發生的,總共有6處地點發生襲擊。
  • 阿富汗安全部隊擊斃1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一】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3月16日報導,阿富汗安全部隊擊斃了10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武裝分子。報導稱,目前在阿富汗有越來越多的塔利班人員轉投控制伊拉克和敘利亞部分地區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阿富汗國防部發言人Dawlat Waziri稱,被擊斃的武裝分子都與「伊斯蘭國」有關,他們在阿富汗被稱為「Daesh」。
  • 貓頭鷹書簡 ISIS崛起之路——兼評《「伊斯蘭國」簡論》
    「伊斯蘭國」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存續和發展」(baqiyawa tatamadad)是「伊斯蘭國」以及其他前身組織長久以來的基本追求,而這一切可以追溯到1999年彼時大名鼎鼎的領袖人物阿布·穆薩卜·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從約旦監獄獲釋。
  • 法國推出爭議政策,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蔓延
    法國總理菲利佩(Edouard Philippe)上周宣布,將在監獄、學校等場所推出 60 項舉措,從全國到地方,預防極端主義思想將更多人發展成恐怖分子。這已經是不到四年以來,法國政府第三次出手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橫行。
  • 巴黎恐襲5年後,法國恐襲風險指數調至最高級別
    分析指出,法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生恐襲的風險依然很高。 首先,針對2015年1月恐襲案的司法審判已經展開,預計要持續到2022年;此外,針對11月13日巴黎恐襲案的審判隨後也會啟動。消息人士進一步解釋道,這些案件的庭審將會「釋放出一些負面聲音」,不排除恐怖分子會為了支持受審嫌犯而採取行動。
  • 與伊斯蘭國家矛盾激化,法國網站遭到「穆斯林黑客」襲擊
    警告信息還配有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照片,並且還號召民眾抵製法國貨。 雖然目前黑客的具體身份尚未查明,但根據警告的內容不難猜測,他們來自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幾個強烈反對馬克龍講話的伊斯蘭國家。
  • 扎在法國胸口的一根刺
    2017-2019年期間,「聖戰分子」針對歐洲本土的恐怖襲擊的成功次數已顯著下降。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相比之下,法國卻成了恐怖主義集中襲擊的目標。首先,全球恐怖主義的主要策源地在中東,美英法等國持續多年的聯合反恐行動,使得伊斯蘭主義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建立「哈裡發國」的夢想遙遙無期。2017年之後,極端組織失去所有實際控制的地盤,幾無生存之地,因而尤為深恨這些阻礙者。
  • 美國報告:恐怖分子威脅美國本土
    根據國土安全委員會人員的月度報告,過去一年中美國20個州範圍內有統計的聖戰分子襲擊事件有39起。從2017年3月起,「聖戰」(jihadist吉哈德)襲擊事件增長了8%以上。這一增長趨勢從2016年就已經開始,自911襲擊以來,在美國發生的209期本土極端主義案件中有超過20%發生在過去一年中,其中60%以上涉及到ISIS等極端恐怖分子組織。
  • 恐怖分子殘忍冷血,多國強硬表態
    電視臺將所有的媒體報導整合後,彙編成了如下幾個細節:其一,參與槍擊案件的恐怖分子分工十分明確,並且預謀和有組織可能性非常高。他們從中心教堂區域向各個路口六個地點發動襲擊,無差別射殺路人。大多數恐怖分子都是穿著一樣衣服和帶有頭套,手持武器為AK-47,且有充足的子彈(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襲擊者換彈夾的動作。)
  • 巴黎恐襲丨為什麼又是法國?歐洲面臨「危險時刻」?
    幾十年來,法國一直是恐怖分子的攻擊目標,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英國《觀察家報》在一篇題為「法國的恐怖主義詛咒」文章中稱,從上世紀50年代法國陷入阿爾及利亞戰爭——忙於投入鎮壓(殖民地)叛亂活動——開始,法國便遭到恐怖襲擊肆虐;在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現代時期——從伊朗革命和阿富汗聖戰者抗擊蘇聯入侵中汲取了能量,法國一直英勇地擔負著打擊伊斯蘭恐怖組織的重任。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在2003年時,法國由于堅決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而使兩國關係走向了低谷時期。而在2013年以後,以經歷伊拉克戰亂完成了「練兵」的蓋達組織伊拉克分支,以及敘利亞「勝利陣線」為基礎,「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武裝宣告成立並迅速擴張。  由於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已經嚴重危及到了法國的安全和利益,已經失去旁觀坐視餘地的法國開始參與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