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輕而又古老的「戰場」

2020-12-18 騰訊網

2020年了。仿佛昨日還是特別嫩小鮮肉的第一批90後終於也三十而立了。時間的節奏快得就像北京,自帶996的運轉不知不覺就一天一月一年過去了,感覺很多事情還沒忙完就又要過春節了。

90後名單:2019出場機會並不多

策展人王春辰感慨過去的2019年,對年輕藝術家的總體感覺就是有活動,有展覽,但是好像影響不如前些年那麼突出,那麼大,關注度那麼高;反而是那些久經沙場的「老炮」藝術家做的展覽要多得多,比方說在北京,各大機構的個展更多的是經過多年奮戰的這些藝術家的舞臺。

「年輕藝術家做個展真的是少的。一個是少,一個是影響不大,或者說關注度不高。很多機構都沒有青年藝術家的展覽項目,包括民生美術館、尤倫斯啊,你看做的都是大牌兒藝術家,青年藝術項目幾乎沒有。全國其他的民營美術館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情況,所以說青年人的機會好像是:少啊!現在好像又處在一個相對邊緣的地帶,包括一些青年策展人做的項目也是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所以在這一點上,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王春辰說到。

在蜂巢藝術中心負責人夏季風看來,毫無疑問,整體經濟不景氣波及到了藝術市場,一些畫廊因此縮減展覽,或取消藝博會的參展,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肯定是依然需要扶持和投入,產出能力相對弱的年輕藝術家們。

「總體來看,在過去的2019年中,年輕藝術家的展覽機會在減少。有趣的是,在這種環境下,年輕的藝術家只要足夠優秀,一旦受到關注,反而會得到比往日更大的影響力。但這樣的年輕藝術家實在不多,尤其是90後。藝術市場低迷時期,對於藝術家來說或許並非壞事,恰好調整心態,回歸創作,讓自己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下一輪市場復甦提前作好準備。」夏季風說到。

畫廊周北京的總監王一妃也提到,雖然展覽機會不多,但是近年來,國內年輕的藝術家從創作的媒介、材料、技術語言,包括思維方式,都在試圖做出一些突破,他們其實是在同一個界面下再去工作和思考一些問題,這是社會開放和國際影響的結果。社會事件和國際信息,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被傳遞、被關注,進而被這些擁有國際視野和自我反思和判斷力的年輕藝術家們吸收到工作實踐裡。

「從創作狀態來說,這一批年輕藝術家們無論是工作方法還是工作技巧,都在逐步成熟並專業化,如果能夠繼續保持,相信他們將在未來發展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系統中的不容小覷的力量。」 王一妃說到。

今日美術館副館長晏燕表示,雖然90後出場機會相比並不算太多,但無論在今日未來館還是今日文獻展中,還是會著重考察年輕藝術家的表現,把年輕藝術家當成一個不可或缺的力量參與其中。

以上幾位藝術界人士,給出的值得關注的90後名單是:

胡為一 窗外無窗 1,影像裝置,175 x 115 x 25cm,2019

胡為一(b.1990),2009-201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在2019年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中,以《窗外無窗》和《輕取》兩件參展作品呈現出他媒介語言的獨特性,視覺和觀念表達的成熟性。他以獨特視角切入,引導公眾從平面化的身體感官體驗,逐步伸向更為縱深立體的視角,在動態中窺探所見的真實。

沈莘《溫暖期》 2018,單頻錄像,34』

沈莘(b.1990),現今最具代表性的90後中國藝術家,現居倫敦。作品個人風格非常強烈, 極具詩意,往往從個人角度出發,探討性別、身份、階層、信仰等議題。2019年,沒頂畫廊為沈莘舉辦個展「使飽和」,這是藝術家在畫廊的首次個展,呈現其最新的錄像作品《溫暖期》和《精神流通》。

於林漢作品

於林漢(b.1990),2009年與2013年分別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和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三工作室,2016年獲得德國不萊梅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系碩士學位。於林漢自2013年起多次在中國、德國、奧地利參加群展。2019年4月,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推出他的個展「另一個人幻覺:於林漢」。因為留學德國,於林漢將自身原有的藝術經驗打斷整合,重新出發,在不斷的反抗與消解當中再生產形式,構建自己對於繪畫的獨特言說方式。

馮駿原作品

馮駿原(b.1991),有著物理學背景的研究性藝術家,現居上海。代表作品討論南方地緣政治和控制論的歷史。2019年參加了「此地有獅——畫廊周北京2019『新勢力單元』」 (群展)

童文敏 草坪(系列:無系列作品), 影像, 單頻高清影像(彩色,無聲), 5:58 2018

童文敏(b. 1989),行為藝術家,現居重慶。作品通常聚焦外部環境與個體感知的交叉,以似乎反邏輯的行為,激發詩意表達。2019年,千高原藝術空間為童文敏舉辦個展「規訓的逃逸」,展覽呈現童文敏2016-2018年間的作品。

葛宇路作品《葛宇路》在日本圓頓寺街區的展覽現場

葛宇路(b.1990),因「葛宇路「事件在網絡走紅的行為藝術家,現居北京。作品探究個人以藝術創作方式介入公共生活的方式,並引發相對應的社會討論和關注。2019參加了日本愛知三年展。

譚永勍作品

譚永勍(b.1990),201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研究生。2019年9月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在蜂巢 生成項目中推出他的首次個展「譚永勍:狡黠的月光」。譚永勍的繪畫實踐開始之初,便帶有強烈的、對於生命意識進行探索的度量。無論是學生時期的作品,還是近年來的創作,對於生命的普遍性與層次感的探討,分別從不同的維度進行了探查。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一個藝術家從上到下進行自我審視的過程,所描繪處便是意識純粹化的抵達之地。

私人藝術機構「慢下來」了,更用心了

上述王春辰提到雖然90後展覽機會並不如預期的多,但是私人的藝術機構本身卻是活動不斷,雖然經濟下滑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大多數自身都在堅持,有一個信念情況會好轉起來,也有個別的經營的不錯,抓住一些熱點,有不錯的銷售;尤其私人美術館都在做一些大型展覽,有社會影響力的展,大家都並沒有停下來,這一點應該是很值得欣慰的。

而據畫廊周北京總監王一妃對於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圈的觀察,無論是畫廊還是美術館,其發展和運營步調都在逐步穩健、穩定,普遍注重展覽的品質,注重深耕細作的工作,回歸自身轉向梳理和整理,通過展覽和出版等活動系統呈現一個機構的思考和遠見。

「我們其實能夠從這種『慢下來』的節奏中,看到一種認真的態度和沉澱的精神,一步步讓自己的發展脈絡逐漸清晰。與此同時,畫廊和美術館與其他群體的互動也是我觀察到的一個普遍現象,比如通過傳媒宣傳,增進與公眾的公共教育;通過舉辦活動,與藝術家、藏家之間保持緊密的溝通,一方面能夠給養自身的運營狀況,另一方面又能積極承擔作為藝術文化機構的社會責任。」王一妃說到。

2019年很忙的策展人吳洪亮和盛葳同樣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雖然經濟下滑,但是私人藝術機構各忙各的,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自己的既定活動。以上幾位藝術界人士,給出的值得關注的私人機構名單是:

今日美術館,今日文獻展現場

今日美術館在2019年呈現了國際性當代藝術三年展《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聚焦全球最新文化、經濟及藝術動態;並在年中呈現展覽《「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通過展示藝術家實驗性的影像「蜻蜓之眼」,關聯其與藝術家過往四十餘年的創作和藝術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同時期舉辦的《第三屆今日未來館:機器人間》,也是即今日美術館2015年開拓「未來館」項目以來的進一步探索,呈現針對機器與人之間的未來處境的思考。這些展覽從當代藝術的全球視野、中國當代藝術的個案研究、未來藝術的探索等方面呈現出今日美術館的學術性和先鋒性。

長徵空間,吳山專個展現場

2019年3月16日,長徵空間迎來了長達七個月的吳山專個展,2020年,長徵空間將以此展覽為例,邀請研究者對「吳」的命題進行系列研究、對話及展示,並同時進行其核心觀念「今天下午停水」的歷史文本翻譯並出版英文版。11月,空間內展覽以「長徵計劃:赤字團」收官。2019年3月伊始的「行星馬克思」讀書會孕育了一個開放的有機體,在這個有機體之上,「赤字團」得以紮根。

博而勵畫廊,90後侯子超個展「愚人的寶石」現場

2019年,博而勵畫廊推出了《沒有航標的河流,1979》40餘位/組藝術家應邀參加了展覽,一百餘件作品和相關文獻共同構成了一部以「1979」作為引擎的話語裝置。它立足於「1979」,但又不限於這一年的藝術、文化與社會變革,而是與「前1979」「後1979」之間潛伏的多維的連環碰撞。

北京公社,《馬秋沙:白夜譚》展覽現場

北京公社曾為多位中國當代藝術早期實踐者如張曉剛、王魯炎等舉辦過重要的個展,而近年來與年輕藝術家如胡曉媛、梁碩、梁遠葦、馬秋莎、尚一心、宋拓、王光樂、謝墨凜、趙要、周軼倫等人的緊密合作使畫廊成為扶持本土新生力量的先行者。2019年,北京公社以《梁心廣:土壤之上》、《馬秋沙:白夜譚》、《劇場想像》、《周軼倫:與孟菲斯藍調一起被困在車裡》、《梁碩:景區》五個展覽,保持著一貫的學術水平和實驗性探索。

泰康空間展覽現場

2019年三月,攜55位藝術家的70餘件作品,「中國風景:泰康收藏精品展」重磅加入第三屆畫廊周北京的陣容,也奏響了籌備中的泰康美術館的開幕前奏。這是泰康收藏繼2011年在中國美術館、2015年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後的第三次公開發布。同時收藏兩代作品是泰康在國內收藏界的顯著特點。具有生命力和體系化的收藏核心,為重新思考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史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思路。

魔金石空間,於伯公項目《果殼》展覽現場

在為新晉國內與國際年輕藝術家提供探索與實踐平臺的同時,魔金石空間亦關注立足於中國本土藝術環境的藝術家,致力於開啟與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被忽視的成熟藝術家的對話,從而試圖為公眾打開一個進入當代藝術語境的不一樣的窗口。2019年,魔金石空間籌備建立了自己的學術部門,並在六月蘇黎世藝術周期間呈現了蔣志的個展《震源》,積極推進國際交流。

位於798藝術區內的佩斯北京外景

一些問題和一些「新玩法」

雖然機構們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常規動作,但也有一些機構碰到了「麻煩」。比如過去的2019年,佩斯畫廊就宣布關閉北京展廳,僅保留其辦公室及貴賓展廳。長徵空間官宣將暫停參加博覽會,並實施一系列新的運營策略。隨著畫廊運營成本越來越高,花費精力運營推廣年輕或不知名的藝術家,去掉各樣成本,畫廊幾乎很難掙到錢。另外一家運營十年之久,以推廣年輕藝術家為主的楊畫廊也關閉了空間,亦反應出類似的問題。同期先後關閉的還有北京箭廠空間。

創辦於2010年 原楊畫廊外景(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經濟不景氣,但是總得有些新玩法,做時髦。就是把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和藝術家們叫到一塊交流,然後聯合創作(當然主要由藝術家創作,科學家提供思想材料),然後拿出來「成果」展覽。2019,不搞個局讓科學家和藝術家開「聯誼會」你就out了。還有諸如今日美術館在推的未來館,央美的科技藝術季,還有那個2019年頻頻舉辦個展的微軟小冰,無不釋放出一種科技藝術熱的信息,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將在未來10年越來越受關注,就像10年前的新媒體藝術那樣。

SKP-S現場

再要不然,就是去商業地產看看沉浸式體驗和當代藝術的結合,也是個時髦玩法。2019開業即火爆的SKP-S是個絕佳例子。聽說開業那天,流水是十個億。SKP-S以「數字-模擬未來」為主題,講述人類移民火星的故事,搭建了完整的敘事框架,涵蓋商場所有空間,打造了一款沉浸式的場景。導演SKP-S這場大秀的便是來自韓國的時尚眼鏡潮牌Gentle Monster。

(特別感謝:感謝王春辰、王一妃、夏季風、吳洪亮、晏燕、盛葳對文章幫助並提供名單)

SKP-S現場

相關焦點

  • 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無錫
    懷舊 不是因為 那個時代多好 而是因為 那個時候 你年輕 關於無錫的一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 三臺縣躍進鎮:一個年輕而又古老的鄉鎮
  • 程一電臺:最古老的電臺,有著最年輕的聽眾
    電臺是一種過於古老的媒體形式。我們經歷了文字內容創業的風口,經歷了直播和短視頻的風口,而本應夾在中間的聲音類節目,似乎從沒火過就過氣兒了。不過,如果你留意的話,用戶的聲音的需求幾乎從未中斷過。別說計程車師傅偶爾播放的傳統調頻電臺了,你在各類知識付費平臺是否買過大V的語音?如果再寬泛一些,再冷漠的人,是否偶爾也要聽兩首音樂?
  • 蕪湖,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周末來方特暢玩一整天
    這裡有充滿歇斯底裡的尖叫的方特歡樂世界,東方神話的古老的魅力,這裡的方特水世界更涼爽一個夏天。蕪湖夢幻遊樂園1、蕪湖方特歡樂世界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位於中國蕪湖長江兩岸。它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第四代主題公園。它以科幻小說和動漫為特色,並採用世界一流的概念和技術精心打造。
  • 射箭:一個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運動
    射箭,古老而充滿魅力的運動,一動一靜,動靜之間感悟大道。在喧囂的都市,感受一份寧靜。在古代,射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了。射箭在周代就被列入當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那時,射箭是一種禮儀。
  • 北京故宮,感受下不一樣的古老氛圍
    北京故宮,感受下不一樣的古老氛圍。提到北京不得不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故宮了,北京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夢想開始的地方,在北京一定要來故宮改造一下古老的氛圍。在故宮裡面閒逛時,你可能感受不到故宮的美,你覺得只是一些古老的建築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這個時候便建議大家在故宮的時候買一個隨身的機械導遊,這可以幫你講解一些關於故宮的故事,讓你的旅途變得不那麼繁忙。比如在故宮一進門的時候有一個鼎,這四個鼎,兩邊都有龍頭,兩頭也都有龍頭,隨身的講解就會幫你介紹關於龍頭的一些故事。
  • 從布拉德福德到老特拉福德,格林伍德和他的年輕戰場
    迄今為止,19歲的少年已經在本賽季各項賽事裡打進17球,在隊內僅次於拉什福德和馬夏爾,有意思的是,英超本賽季最佳年輕球員候選名單裡,三位但倘若以年輕球員中的佼佼者為參考對象,格林伍德的成長已經讓人喜出望外。何況在此之前,他就憑藉18歲295天的年紀成為代表曼聯出場50場最年輕的球員,前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92班成員吉格斯。
  • 端午節:古老而又神秘,不單單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別人
    古老而又神秘的端午節,無論源於什麼事情,都阻擋不了它神秘的色彩。它始終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
  • 《扶搖》製片人楊曉培的新青年宣言:用創新的表達 徵戰年輕的戰場
    這場重頭戲,她和團隊數次開會,反覆討論制定方案,如今完美完成,她卻不願多言,這是她多年養成的習慣,「片場是導演的戰場,我的戰場不在這裡。」生於敦煌、看著莫高窟壁畫、讀著古典名著成長的楊曉培,如今已是檸萌影業副總裁、檸萌悅心CEO,由她擔任製片人的電視劇《扶搖》,尚未收官已在騰訊視頻單平臺獲得超過100億的播放量。
  • 古老而又科學的計時系統,五運六氣
    古老的中醫體系以及中國的古科學體系,把時間都當成多維度的體系,最基本的表達方式都是二元的,就是天幹和地支來表達時間。如果考慮到年月日時,每一個時間至少採用四組二元數表達而成。如果再考慮更大的時間要素,將加入更多的維度來表達某一個特定的時間。
  • 解讀北京輔仁大學舊址:非常古老的建築,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輔仁大學舊址是一座將近百年歷史的建築,它也是北京市的文保單位,這個地方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作為近百年的宏偉建築,這裡的利用並非很理想。北京輔仁大學舊址看似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這個地方位於東西向的胡同裡面,大門朝南,並且是可以隨意進入的。
  • 昆明也有一個北京潘家園,建築古老風格獨特,每周末一次古玩集市
    「潘家園」現在對人的印象就是古董界的大集市,而且近幾年關於古董類的電視劇每次講到這個部分都很有代入感,這說明現在的人對以前未知或者年代久遠的東西很感興趣,北京的潘家園可以說集中著你所知所見或者未知未見的東西。
  • 2021年寒假「榮耀戰場」模擬作戰北京冬令營
    那這個冬天就跟隨巨人一起背上行囊,勇敢的踏進「榮耀戰場」模擬作戰冬令營,化身為英姿颯爽的小小特種兵,用智慧武裝自己,與勇氣果敢同行,揮灑汗水,塑造更優秀的自己。1、榮耀戰場,「 吃雞小分隊」勇奪槍神稱謂    羨慕手機遊戲中刺激的「吃雞」場景?現在讓你身臨其境怎麼樣?在CS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尋找掩護,在煙霧朦朧中射擊敵人。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英國十大神秘古老的特色迷宮(組圖)[1]- 中國在線
    漢普頓皇宮的樹籬迷宮:英國現存最古老的樹籬迷宮,完成於17世紀,最開始是威廉三世的柳橙果園。  神秘而又古老紳士的英國就有各式各樣的迷宮,曲折迂迴,困難重重,卻又引人入勝。其中最大的是漢普頓宮迷宮,對於倫敦人來說,這座位於泰晤士河上遊河畔的迷宮式宮殿是必去之地,父母會通過孩子走迷宮來檢測其辨別方向的能力。漢普頓宮中有英國現存最古老的樹籬迷宮,而且是第一個明確設置許多叉路口和死胡同以迷惑遊客的迷宮。  說到這裡,你想要了解英國的特色迷宮嗎?
  • 足協杯成爭冠第2戰場 替補+年輕球員過足了癮
    特殊年份的足協杯首輪戰罷,8支種子球隊中,除了衛冕冠軍申花被富力淘汰,其餘7隊全部晉級16強,足協杯也成為豪強爭冠的第2戰場。由於全部面臨10天4賽的魔鬼賽程,足協杯首輪絕大部分球隊都派出了大量替補、年輕球員登場,由此也造就了多名球員斬獲頂級聯賽的處子球、加盟新東家後的首球、或者收穫賽季的首球。
  • 為什麼小說裡面的武功秘籍和武林高手都是越古老越厲害?
    也許,只好人為營造一些虛無縹緲、玄而又玄的氛圍才行了。當然,為了與之相配合,那些英雄生活的年代,越古老越好,甚至直到無法查證為止。年輕的婆羅門祭師巫師(往往即是祭師)或者江湖術士的群體的存在,在世界各地曾經都很普遍。
  • 古老棋戲(五)——國際跳棋
    古老棋戲(五)——國際跳棋——古老又年輕的棋類運動今天來介紹一下國際跳棋(draughts/checkers)。
  • 全球羨慕的谷底逆襲,古老的相撲比賽如何真正抓住年輕一代?
    當諸多誕生未足百年的世界頂級賽事都在愁於如何應對觀眾老齡化,並且言必稱「年輕用戶」的時候,相撲,是如何逆襲的?歷史、拐點和最嚴重的信譽危機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文藝的說法。古老的相撲運動作為一項運動本身,相撲其實屬於體育賽事中觀眾愛看的格鬥比賽。在很多相撲愛好者的觀念裡,「規則簡單易懂」、「比賽時間短」、「勝負就在短短的一瞬間」是他們喜愛的緣由。但實際上,相撲不僅僅是單純的競技格鬥,這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3世紀日本古墳時代的運動,被作為祭祀儀式的一部分延續了下來,以至於如今的相撲賽程安排上,還保留著古代祭神儀式時的痕跡。
  • 野性的呼喚:古老的欲望在升騰
    當我第一次翻開《野性的呼喚》時,就被那首悽美而又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深深地震撼了,「古老荒野的欲望在升騰,掙脫著習俗的束縛,再一次從它冬日的長眠中,喚醒野性不馴的旋律。」。故事開始於美國南部聖克拉拉谷的米勒法官寓所,背景是在北極淘金熱。講述的是一條狗——巴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