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e講堂】民法典宣講系列(六)林沛:民法典繼承編的那些新變化

2020-12-23 澎湃新聞

民進杭州市委會副主委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巡視員)

一級高級法官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形式頒布的法律,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新頒布的民法典共七編,1260條,涵蓋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方方面面。是在我國原有《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基礎上的一個集合,《民法典》施行後,上述單行法律將會被廢止。

由於民法典涉及的內容非常龐大,在原有單行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基礎上所作的創新與變化也十分的多,很多問題非常專業也相對複雜,本文僅就其中相對簡單,也更容易理解的繼承問題談一點自己的學習體會。

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人們的生產方式不斷豐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財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戶家庭都可能會面對的財產繼承問題變得日益重要起來,筆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接到關於這方面的諮詢。說到財產繼承的保護和規定,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我國現行繼承法關於繼承權保護的幾個基本原則,因為這幾個基本原則也基本體現在了新頒布的民法典關於繼承編的具體內容中。因此,了解繼承法的基本原則將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和學習民法典關於繼承的相關規定。

我國1985年頒布的繼承法,其基本原則主要有五個。

一是保護自然人私有財產繼承權原則。我國《憲法》規定,法律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這是我國繼承法的立法依據,也同時決定了我國繼承法的立法宗旨和首要任務就是保護自然人的私有財產繼承權。

二是繼承權男女平等原則。繼承權男女平等,這是憲法中男女平等原則在繼承法中的體現。

三是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這個原則是指將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生前所盡義務的情況以及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所留債務的清償情況,與繼承人是否享有繼承權以及如何行使繼承權相結合,使繼承人的繼承權與其承擔的義務相一致。

四是養老育幼原則。養老育幼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也是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繼承法中對胎兒的「特留份」制度、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照顧都是這一原則的體現。

五是互諒互讓、協商處理遺產的原則。繼承法立法完善要求繼承人在遺產處理的過程中能相互體諒、謙讓,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公平合理地分割遺產,實現物盡其用與家庭和睦的目標。

新頒布的民法典,在保持原有繼承法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在繼承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改變和完善。這些新的規定,使得我國的繼承制度更加貼近人民生活,更具有操作性和實際意義。

那麼,民法典關於繼承制度,有了哪些新的變化呢?

一、增加規定相互有繼承關係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難以確定死亡事件的繼承規則。

民法典第1121條規定,相互有繼承關係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的,輩分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分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這一條規定實際上是將繼承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精神吸收到法典裡了,目的是為了明確相互有繼承關係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繼承規則。推定無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是為了避免私人財產在發生繼承以後,由於沒有其他繼承人,導致私人財產被收歸國有的情況發生,以達到充分保護私人財產的目的。

二、增加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

民法典第1125條第一款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三)遺棄被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屬,情節嚴重。

第二款規定,繼承人有前款第三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第二款規定是這一次民法典新增加的內容,體現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這個制度設計,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和諧家庭關係。它一方面給了繼承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也體現了尊重被繼承人意願的規則設計。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寬恕制度的設計也是有限制的,也就是它排除了第一款第一和第二項中故意殺害被繼承人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而喪失繼承權的情形,反映出民法典對這種特別惡劣行為的旗幟鮮明的反對立場。

三、完善代位繼承制度。

民法典第1128條第二款規定,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這一項內容也是民法典新增加的內容,目的是為了更好體現對私人合法財產的保護,讓侄女、侄子、外甥、外甥女,都可以代位繼承。

侄子女和外甥子女代位繼承的適用條件:1、只能適用於法定繼承且被代位繼承人即侄子女和外甥子女的父母生前有繼承權的情況下。2、只能適用於沒有第一順位繼承人,且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情形。法定繼承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位繼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侄子女、外甥子女作為兄弟姐妹的子女,只有在其父母成為被繼承人時才會產生代位繼承。3、第二順位代位繼承人只能是被繼承人的侄子女和外甥子女。4、代位繼承只能取得被代位繼承人的遺產份額。

四、增加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

民法典第1136條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

第1137條規定,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繼承法和民法典均明確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因此,遺囑繼承是繼承的重要形式,遺囑是遺囑繼承的重要內容。

現行繼承法規定了自書、代書、錄音、公證、口頭五種遺囑形式,並未規定錄像、列印等形式遺囑的訂立形式和要求,這是因為繼承法頒布較早,當時錄像列印等技術手段還不普及。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遺囑形式在實際生活中逐漸常見,由於沒有規定,導致實踐中爭議很多。民法典對列印、錄像等形式遺囑的訂立形式和要求作出了規範,明確了其法律效力,使遺囑的形式由現在的五種增加為七種,這是立法的進步,也是對民意和時代發展的回應。

為了確保遺囑的真實性,民法典在代書、列印、錄音錄像以及口頭遺囑中均規定必須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第1140條還規定,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二)繼承人、受遺贈人;(三)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係的人。

五、修改遺囑效力規則,刪除現行繼承法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

現行繼承法第二十條規定,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一個人立有多份遺囑的情況,雖然現行繼承法規定以最後一份為準,但如有公證遺囑,則以公證遺囑為準,也就是確立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

民法典第1142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民法典這一條規定中,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內容。這是因為現實中存在很多遺囑人需要改變公證遺囑內容的情況,但客觀條件可能使遺囑人無法或沒有去公證處訂立新的公證遺囑,導致無法按照其心願變更遺囑,因此,民法典刪除了這一規定。這體現了民法典更加注重遺囑的意思表示真實而不是形式。

六、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

民法典引入了遺產管理人制度。

民法典第1145條規定,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產管理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

第1146條規定,對遺產管理人的確定有爭議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遺產管理人。

第1147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履行下列職責:(一)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二)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損毀、滅失;(四)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五)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處分遺產;(六)實施與管理遺產有關的其他必要行為。

第1148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1149條規定,遺產管理人可以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獲得報酬。

民法典的這些條文,對各種情形下遺產管理人的選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的職責及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遺產的數量和類型也多了起來,很多遺產需要通過專業的人員利用專業知識來進行管理和分配,同時,遺產管理人的介入和協調,也可以有效的減少複雜繼承情況下的各方爭執,滿足多元化遺產分配的需求,讓遺產繼承能夠更加順暢的進行,解決繼承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矛盾和糾紛,更加有利於社會穩定。

七、完善遺贈扶養協議制度,明確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和個人均可以成為扶養人。

遺贈扶養協議制度是現行繼承法認可的一項法律制度。繼承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集體所有制組織籤訂遺贈扶養協議。

民法典在現行繼承法的基礎上擴大了扶養人的範圍,民法典第1158條規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民法典的這一規定擴大了扶養人的範圍,這一方面說明我國的社會組織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養老院、福利院等可以承擔撫養義務的社會組織更多了,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老年人意願的尊重,為老年人老有所依提供了多種選擇。

八、明確歸國家所有的無人繼承財產應當用於公益事業。

民法典第1160條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財產,歸國家所有,用於公益事業;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這一條規定明確歸國家所有的無人繼承財產應當用於公益事業,這是民法典新增加的內容,體現了國家對公益事業的重視,也體現了國家不與民爭利、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理念的貫徹,更好的實現遺產的物盡其用。

以上是民法典關於繼承編的一些新的規定和變化,這些新的規定是民法典更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意義,也使我國的繼承制度更加完善和科學,我們應該認真的進行學習和貫徹。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開明e講堂】民法典宣講系列(六)林沛:民法典繼承編的那些新變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常州法院民法典宣講團成立了,歡迎來電聯繫!
    市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民法典物權編的基本框架、規定和有關法律實務問題4盧云云市中院黨組成員1.走近民法典2.民法典中關於房子的那些事5民法典助推社會治理進入新時代2.>民法典下,重新理解「上網那些事」36王晶武進法院執行局法官助理我國的繼承制度——民法典繼承編的變化與亮點37曹玉玉武進法院執行指揮中心主任助理
  • 律師大咖齊上陣,民法典宣傳如火如荼——上海市民法典宣講團律師...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全市範圍內學習宣傳民法典,發揮宣講團在民法典宣傳教育中的優勢作用,以更好推動民法典實施,7月13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市法宣辦、市法學會成立上海市民法典宣講團,正式啟動民法典系列公益巡講活動。
  • 萬法講堂(第二期)|民法典專題之合同編
    別急,6月29日上午「萬法講堂」第二期又如約開講啦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經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標誌著我國民法典時代的到來。在民法典1260個條文中,合同編佔據了526個條文,為各編中條文體量最大的一編,加之其他章節中涉及合同法的條款121條,總計為647條,佔據了民法典總條款數的51.36%。民法典合同編集中體現了民商合一立法精神,其在規範內容、價值追求、具體制度的發展完善方面具有重大變化。
  • 民法典關鍵詞|遺產管理人是誰?幹啥的?看繼承的新變化!
    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李營東看來,在民法典繼承編的眾多變化中,創設遺產管理人制度是完善我國繼承制度的重大創新和亮點。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所擁有的財產種類、財產形式日趨多樣化,財產狀態變得不穩定的因素和風險也日益增多。李營東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民事案件中,繼承糾紛一直是人民群眾廣為關注的一類案件。
  • 直播預告丨民法典宣講進鄉村,聽的莫鴿鴿都講了些啥?
    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如此重要的民法典還不快學習起來?!
  • 普法宣講——一盤民法典之五味雜陳
    為了幫助民眾加強對於民法典的認識和理解,遇到不法侵害時勇敢拿起民法典切實捍衛自身合法權利,2020年7月23日,「築夢法治」民法典普法宣講團的聊城分隊成員—李佼洋、趙漢清走進山東省聊城一中新校區,為高二學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法典普法宣講。這是「築夢法治」依法治國宣講團聊城分隊首場普法宣講,也是整個團隊的首次實踐之行。
  • 讓民法典走進各行業和千家萬戶 西政宣講團跨區域講解民法典紀實
    讓民法典走進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西政宣講團跨區域講解民法典紀實前不久,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宣講團(下稱西政宣講團)榮獲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特別獎。7月14日,河北省成安縣司法局特邀請西政宣講團學生講師暴一霖,對該局全體黨員宣講《民法典》出臺的時代意義、立法背景及內容綱要,從胎兒繼承、起名、買房、婚姻、物業等方面對民法典進行解讀。
  • 【司法講堂】雲南高院舉辦雲嶺司法講堂第六講暨民法典專題講座
    【司法講堂】雲南高院舉辦雲嶺司法講堂第六講暨民法典專題講座 2020-12-22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施行後,遺產繼承將發生這些變化!
    相較於1985年起施行的現行繼承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對繼承規則予以進一步完善,其中對遺產範圍採取概括式規定等條款,這對子女繼承遺產有何影響?➤ 門診問題:獨生子女能否百分之百繼承父母遺產?民法典對遺產範圍的規定有哪些變化?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繼承親戚的遺產?➤ 門診專家:
  • 秀美•普法課堂 | 【民法典專題】民法典中遺產繼承6大關鍵詞,你...
    遺囑、遺產、繼承……這些「身後」事,其實也是大多數人要經歷的「生前」事,我國早在1985年就頒布施行了《繼承法》。此次民法典繼承編與原有的《繼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又增加了哪些與老百姓生活切身相關的內容呢?事不宜遲,快跟信之源律師一起學習下吧!
  • 關於成立蕪湖市民法典宣講團的通知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四)聚焦民法典核心要義,全面系統宣傳講解總則編和各分編內容。民法典共7編1260條,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等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與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與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 萊州:民法典宣講開啟新模式 直播帶「法」進社區
    12月25日,萊州市司法局在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崇文社區開啟「民法典專題網絡直播」,聚焦基層關心關注的法治熱點問題,為社區居民送上一份法治「年貨」。CHRISTMAS
  • 楊立新: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最大亮點是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從7方面完善我國繼承制度新華網: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對我國的繼承制度做了哪些完善?楊立新:主要有7個方面:一是對遺產範圍的界定做了規定。繼承編草案把欺詐脅迫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的,也作為喪失繼承權的事由。三是在擴大法定繼承人方面有一定進展。民法典繼承編草案規定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代位繼承應當繼承的遺產。四是在遺囑形式方面有很大變化。對於列印遺囑,認為是有效的遺囑方式。
  • 法官解說民法典|關於繼承,這些民法典上的新規定,您可知曉?
    從今天起,上海寶山法院微信公眾號開設「法官解說民法典」專欄,由上海寶山法院的法官、法官助理們為大家解說民法典中的那些法律規定。專欄的第一篇,我們有請民事審判庭的法官助理孫士凱詳細解讀民法典關於繼承的那些最新規定。
  • 民法典系列解讀:遺囑形式哪個強?
    五華區人民法院法官將進行系列解讀,詳述民法典將對案件審判帶來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今天,推出民法典系列解讀之六:關於遺囑你得知道的那些事兒。繼承是一種常見的民事法律關係,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發布於1985年,對於遺囑的法定形式規定為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五種。隨著社會的信息化、電子化發展,如今,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十分常見,卻因為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而常常引發糾紛。
  • 塔河縣收聽收看省民法典宣講團宣講報告會
    根據省委統一部署,7月2日,省民法典宣講團在哈爾濱舉行了宣講報告會。李振峰、馮寶利等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及縣內各黨委、黨組織負責人在政府三樓會議室以視頻的形式收聽收看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民法典宣講為契機,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爭做《民法典》的宣傳者、踐行者,自覺遵守、維護民法典,準確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豐富內涵和價值理念,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 寧夏輔德律師事務所60位律師深入基層一線義務宣講民法典
    寧夏輔德律師事務所60位律師深入基層一線義務宣講民法典 發表時間:2020-11-17 08:50:05 作者:馬忠 來源:
  • 民法典與旅遊 | 每日一問(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闡釋民法典所蘊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規範,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是全民普法的重點任務。
  • 【民法典·新變化】增設繼承寬恕制度,讓法律既有剛度更有溫度
    【民法典·新變化】增設繼承寬恕制度,讓法律既有剛度更有溫度 2020-07-08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山法院「民法典宣講團」走進錢橋街道
    惠山法院「民法典宣講團」走進錢橋街道 2020-09-21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