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繡球
鞭打繡球,中藥材名,玄參科羊膜草屬植物羊膜草,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分布鞋於陝西、甘肅、臺灣、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活血調經,舒筋活絡,祛風除溼。用於經閉,月經不調,肺結核,扁桃體炎等。
鞭打繡球圖片
鞭打繡球圖片
鞭打繡球圖片
藥材名:鞭打繡球
拼音:Biān Dǎ Xiù Qiú
別名:紅頂珠、地紅參、活血丹、四季草、小銅錘、金線草、月月換葉、連線草、地草果、紅豆草、頭頂一顆球、地胡椒、滾山珠、四季青、一串錢、小紅豆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羊膜草的全草或根。夏、秋採收,曬乾。
原形態:匍匐狀小草本。莖下部纖細,橫走,皮黃褐色,有多數短枝及不定根;莖上部黃綠色,有絨毛。葉兩型,莖上部的葉對生,圓心形或腎形,長1~1.5釐米,寬1.5~2釐米,邊緣有鈍齒,兩面均疏生白色柔毛;簇生於短枝頂端的葉呈針狀,長2~5毫米。花單生於針狀葉的葉腋,玫瑰紅色;萼5深裂,被毛;花冠管短;子房上位。果肉質,卵狀,亮紅色,熟後膜裂;內有種子多數,橢圓形,有網紋。
性味:淡,平。
歸經:歸心;肝經
貯藏:置乾燥處。
活血調經,舒筋活絡,祛風除溼。用於經閉,月經不調,肺結核,扁桃體炎,跌打損傷,風溼腰痛;外用治溼疹,瘡瘍,口腔炎。
內服:0.3~1兩。--《全國中草藥彙編》
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或搗汁拌蜂蜜蒸熱外搽。--《全國中草藥彙編》
內服:煎湯,3~5錢。--《中藥大辭典》
外用:煎湯含漱或搗敷。--《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煎湯含漱;或鮮品搗敷;或搗汁搽。--《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小腹隱痛
紅頂珠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咳血
紅頂珠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風溼,跌打損傷,經閉,淋巴結結核,砂淋,瘡瘍
鞭打繡球三錢至一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④治風溼腰痛,破傷風
鞭打繡球五錢至一兩,泡酒服。
⑤治神經衰弱
鞭打繡球五錢至一兩,研末,蒸雞蛋吃。
⑥治經閉,月經不調
鞭打繡球三錢,白酒為引,煎服。(④方以下出《雲南中草藥選》)
⑦治黃水瘡,瘡瘍
鮮鞭打繡球搗爛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⑧治口腔炎
鞭打繡球根加紅糖搗爛,口含十五分鐘。(《雲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