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撩人,在初秋的夜晚,皓月當空,思意正濃!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今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看望爺爺,因為今天是中秋節。
我帶好送給爺爺的禮物,坐上了車,路邊的風景很美,儘管天空還下著雨,也擋不住我去爺爺家的急切心情。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爺爺早就在門外等我們了,把我從車上接下來,一把把我摟在懷裡,這時我發現爺爺眼睛裡的淚珠還在打轉,爺爺說:「好孫女,我好想你呀!」我說:「爺爺,我也想你!」
我的爺爺八十來歲,一米七左右的個子,精神矍鑠的他,一點兒也沒有老態龍鐘的樣子。但是,他的皮膚黝黑黝黑的,我想:「那一定是種地時被太陽曬的吧!」
到了中午,媽媽燒了許多好吃的菜,有紅燒雞翅、炒青菜、燒蝦子……我伸手就要拿雞翅吃,媽媽卻說:「小燦,應該先夾菜給爺爺吃。」我想:「媽媽說的對呀!」我把爺爺的碗端過來,夾了一個雞翅放在碗裡,然後把碗遞給爺爺,爺爺高興極了,也夾菜給我吃,我也就毫不吝嗇的大快朵頤地吃起來。吃完午飯後,爺爺說:「孫女,要努力學習呀!」我說:「爺爺,放心吧!我會努力學習的!」
天色已晚,我和爺爺依依不捨的告別了。
我今天度過了一個愉快又特別的中秋節。
中秋節,大家都很熟悉吧?在這一天裡,人們要吃月餅、賞月和飲桂花酒等。我家也不例外。
8月15的這天,我們家吃完早飯就去超市裡採購月餅。我們買了各種口味的月餅:有芝麻餡的、有蛋黃餡的、還有水果餡的……真讓人垂涎三尺啊!我們把這些好吃的月餅帶到了外婆家,因為我們晚上在外婆家吃月餅和賞月。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轉眼間,就到了外婆家,傍晚,我們只吃了一點晚飯,因為我們要把肚子空出來,一會兒吃月餅。終於可以賞月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一個口味的月餅的盒子,把椅子擺到最前面。媽媽在旁邊說:「小胖子,你不覺得你胖嗎?你要把你自己吃成小肥豬了嗎?」我回答道:「過節嗎,就應該多吃點嗎,再說,又沒人會嫌自己胖。」我的這句話讓媽媽無言可說。
我賞著月,便想起了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傳說,有一次,王母娘娘給了後裔一顆吃了之後,就能飛上天成仙的藥。後裔不想離開嫦娥,於是,就把藥藏了起來。後裔手下的一名弟子知道了這事,就想要把要偷過來,自己吃了之後成仙。於是,他便趁後裔不在家,悄悄來到他家。嫦娥見狀,就把藥吞了下去。頓時,她的身體輕飄飄的,飛上了天。此後,人們用月餅來紀念嫦娥。
啊!真是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啊!
中秋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與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並稱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大家應該不知道中秋節的真正來歷吧?那我就好好地給你們掃掃盲吧!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唐高祖年,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吐魯番人為皇帝陷餅祝捷,皇帝就把月餅分給重臣品嘗,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餅食的習俗。
唐代時,「月餅」的名稱開始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月餅又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宋代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相關的圖案。到了明代,中秋食月餅的習俗開始盛行。清代時,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祭月月餅到處都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千古佳詩,就是李白在細細品嘗這月餅,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思念著家鄉、親人時吟誦的。
有一首詩寫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爸爸奶奶在小院裡,一邊品嘗甜甜的月餅,一邊聊天賞月。
夜靜悄悄的。深藍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圓盤,已不是平常的那種彎彎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潔的光輝灑向大地。它不像太陽光那樣耀眼、奪目,只是將自己的光輕輕地灑向小院的每一個角落。「爸爸,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沒有,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那裡只有環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問:那你知道嗎?全世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對呀!清風習習,我感到清爽怡人。
一家人說說笑笑,讓人感到溫馨無比。我看著那圓盤似的明月,體會著濃濃的親情,我的心好像長了一對翅膀,飛向那無垠的夜空。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一天,媽媽請來了外公、外婆,一起過這個傳統節日。
晚上,爸爸燒了一桌豐盛的菜,有筍乾燒肉、糖醋排骨、清蒸魚、海蟄頭、青菜、爆魚……真是色香味俱全。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談,盡享這天倫之樂。我最愛吃糖醋排骨,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吃;爆魚也不錯,又香又脆,我一連吃了好幾塊,吃得肚子滾圓滾圓。
晚飯後,我們開始品嘗月餅和瓜果。我吃了一個「雪月餅」,好像在吃奶油冷飲似的,嘴裡涼涼的,爽爽的。
最後,我們一起來到南市橋上賞月。我偎依在媽媽懷裡,仰望天空,月亮像一個大銀盤,高高地掛在空中,圓圓的,亮亮的,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每逢家節倍思親!」望著如鏡如銀的圓月,我不僅想起了上海的大姨一家,特別是表哥金吉吉,我倆一起玩 「三國演義」 遊戲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
真心祝福大姨一家幸福安康!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準備了瓜果和月餅到陽臺上月。
啊,終於盼到月亮出來了。我們把桌子和板凳搬到陽臺上,一起觀賞月亮。我們一邊吃瓜子一邊聊天。據報導,今年的月亮離地球40萬公裡,所以看上去不 是很大,但還是可以明顯的看到月亮上有一棵槐花樹,樹下的嫦娥在搗蒜。在她身邊有一隻小白兔。這裡面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哩!
從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把大地烤的顆粒無收。后羿知道了,就把其中的九個射下來。天帝知道了,大怒之下把后羿和嫦娥貶為凡人。后羿後來收了很多徒弟。 其中有一個徒弟為人奸詐狡猾。西王母給后羿一顆仙丹給嫦娥保管。這件事被他的徒弟知道了,就在農曆八月十五這天,趁后羿上山打獵,徒弟逼嫦娥交出仙丹。嫦 娥情急之下吞下了仙丹,獨自飛上了清冷的月宮。
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所以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就吃月餅來紀念這件事。
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這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我,我們驅車回老家大爺爺家過十五。大爺爺早已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大人們一桌,孩子們一桌。大人們一邊喝酒,一邊高談闊論;我們孩子們則看到美味的佳餚也狼吞虎咽起來。當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因為中秋節大家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家人團聚的象徵。
晚上,賞月也是必不可少的節目,全家坐在院子裡,一邊聊天,一邊賞月。今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好像一個大大的白玉盤高高的掛在夜空中,散發著銀色的光輝,照的大地如銀水一般。中秋節的月亮就是與眾不同,它悄悄地把大地打扮的如同仙境一般,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不由得讓我想起一首詩: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在這美好的月夜,怎能讓遠離家鄉的人不思念家鄉呢?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一天,媽媽請來了外公、外婆,一起過這個傳統節日。
晚上,爸爸燒了一桌豐盛的菜,有筍乾燒肉、糖醋排骨、清蒸魚、海蟄頭、青菜、爆魚……真是色香味俱全。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談,盡享這天倫之樂。我最愛吃糖醋排骨,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吃;爆魚也不錯,又香又脆,我一連吃了好幾塊,吃得肚子滾圓滾圓。
晚飯後,我們開始品嘗月餅和瓜果。我吃了一個「雪月餅」,好像在吃奶油冷飲似的,嘴裡涼涼的,爽爽的。
最後,我們一起來到南市橋上賞月。我偎依在媽媽懷裡,仰望天空,月亮像一個大銀盤,高高地掛在空中,圓圓的,亮亮的,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每逢家節倍思親!」望著如鏡如銀的圓月,我不僅想起了上海的大姨一家,特別是表哥金吉吉,我倆一起玩 「三國演義」 遊戲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
真心祝福大姨一家幸福安康!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子到婆婆家去賞月。傍晚,晚飯還沒有煮好,月亮就出來了。
開始,月亮就是滿月,像個月餅,真想上去吃一口;又像王母娘娘的瑤臺鏡,上面仿佛真有傳說中的玉兔、吳剛和嫦娥。
吃了晚飯後,我們一家就到院子裡賞月了。
「奶奶,月亮上有玉兔和嫦娥嗎?」妹妹問。
「有,古人說的哪有錯呀。」奶奶欣然答道。
我聽到她們的對話,就裝出一副神秘而有學問的樣子,說:「奶奶,你們不知道吧,月球上其實沒有傳說中的玉兔和嫦娥,有的只是巨石嶙峋的高山和荒原。」
正在我們說話的份上,月光傾瀉而下,清亮的光輝灑向大地,萬物都成了亮光光的,月亮倒影在池塘的中央,魚兒們以為是吃的,便爭先恐後地吃起來,可到底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在水面上濺起一層層亮閃閃的水圈。水中的月亮雖然恢復了原狀,可水圈還在,並逐漸擴大,以至於無。
這時,我想起了我的哥哥,就吟誦起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這次中秋賞月,真快樂。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9月份開學要上6年級的同學可以關注公眾號:小學六年級語文
(新學期知識 提前預習)
王老師會每天和你分享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的學習資料,考試資料,手指長按二維碼圖片即可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