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建起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震撼世人。此時的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創造出「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從此,「皇帝」取代「帝、王」,成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是萬人之上的高貴存在。
然而在「皇帝」二字前,再加上2個字,那麼它瞬間就會沾染上悲劇色彩,那便是——「末代皇帝」。
從漢獻帝劉協,到唐哀帝李柷、宋徽宗趙佶、明思宗朱由檢,以及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每一個都是悲涼的末代皇帝,他們雖然貴為天子,大半輩子卻都活在被人操控的恐懼中。
而這些末代皇帝之中,最特殊的一個,還屬愛新覺羅·溥儀,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真龍天子」,被改造成「普通公民」的人,他的人生,用跌宕起伏4個字形容,恐怕都遠遠不夠。
當年溥儀獲得特赦,從撫順戰犯管理所出來後,國家準備給他一個機會,於是總理問他,想要做什麼工作,溥儀思考過後,提出了2個職業,但均被拒絕,如今幾十年過去,這2個職業,卻成為熱門職業。
所有故事的開頭,還要從1908年的那個冬天說起……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光緒帝載湉病重,此時的他已經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10年之久,堂堂天子,成為無枷之囚。這一年冬天,他終究是熬不住了,慈禧見狀,內心毫無波瀾,她根本不在乎光緒的死活,因為她早就找好新的傀儡。
很快,慈禧太后的懿旨傳到了醇王府,頓時,王府亂作一團,溥儀的祖母老福晉劉佳氏甚至當場暈厥過去,父親載灃更是連連嘆氣,很快,不到3歲的溥儀,就這樣被內監抱走了,他拼命哭喊、打鬧,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幫他,年幼的溥儀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同年11月14日,光緒駕崩,下一秒,慈禧便命溥儀繼位,而她則成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病逝。坐在皇位上的溥儀,哪裡知道這幾日都發生了什麼,他只曉得,父親和母親好久不來看他,而宮裡的人,見到他都會下跪,宮裡的太監宮女們,則天天陪著他玩,並且無論他做得多過分,都不會有人說他,甚至反過來為他鼓掌,溥儀的生活,是那般自在快樂。
但這樣快活的生活,僅僅過了3年,1912年2月12日,溥儀宣布退位,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就此滅亡,而年幼的溥儀,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末代皇帝」。不過在袁世凱等人的「協調」下,民國政府仍然讓溥儀等人暫居紫禁城,所以他的生活,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他依舊是紫禁城裡的「皇帝」。
唯一的變化,恐怕是隆裕太后給他請來了老師,溥儀正式開始學習,而他上課的地方,正是當年慈禧幽禁光緒帝的中南海瀛臺,其中意味,實在耐人尋味。
畢竟是教曾經的皇帝,所以溥儀的老師,都是當年的大學者,如陸潤庠、徐坊、陳寶琛等人,此時的溥儀,接受的仍然是四書五經等傳統教育,直到1919年,大英帝國蘇格蘭籍軍官莊士敦來到北京,進入紫禁城,成為溥儀的老師,他才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莊士敦教他英語、數學,還教他世界史和地理,13歲的溥儀大開眼界,原來這世上,還有那麼精彩的地方,於是他開始穿西服、打領帶,甚至剪掉了辮子,在莊士敦的鼓勵下,溥儀迫切地想要離開紫禁城這個「金牢籠」,可陳寶琛、鄭孝胥等保守人士卻提出強烈反對,並聯合其他王公,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溥儀,在如此大的阻力下,溥儀無法動彈。不過好在沒過幾年,溥儀就實現了離開紫禁城的願望,雖然他是被馮玉祥給逼走的。
第一次離開紫禁城的溥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可很快,他又被國民軍的監視逼得無法呼吸,在這種情況下,溥儀決定遠走高飛,1925年2月,溥儀順利來到天津租界,而那些一直追隨他的前清遺老遺少們,也跟著來到天津,並時時慫恿溥儀復闢。
就在溥儀猶豫之時,日本人乘虛而入,狡猾的他們甚至在報紙上大登「同情溥儀」的文章,處處給他優待,一來二去,溥儀與日本人取得聯繫,不久之後,日本方扶持溥儀在東北地區建立偽滿洲國,溥儀也再次成為「皇帝」,他幻想著能重振大清朝的光輝。當然,我們都知道,溥儀的願望是不會成真的,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溥儀的美夢也破滅了。
此時的他才意識到,自己此生復國無望,於是他想到了死,他在火車上的洗手間裡偷偷割腕,不過很快被人發現,並搶救過來。1950年8月1日,溥儀與其他偽滿洲國263名「戰犯」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他的編號是981。
在這裡,溥儀漸漸向「普通人」的生活靠攏,他學會了洗衣服、縫衣服,學會了掃地拖地,甚至還學會了做一些小玩具,後來還進入管理所的醫務室幫忙,他的思想,也在改造中發生了巨大改變。
1959年12月4日,溥儀獲得特赦,結束了自己近10年的改造生活,走出管理所的這一天,溥儀已經53歲,不再年輕,由於自己沒有「家」,溥儀只能先去妹妹家暫住,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應該往哪裡走。
後來,國家了解到他的情況,便提出給他安排一份工作,領導問他想要做什麼時,溥儀回答道:「想當醫生。」眾所周知,溥儀一直體弱多病,正所謂「久病成良醫」,他自然掌握了一定的藥理知識,但領導還是拒絕了溥儀,因為如今時代不同了,當醫生得有學歷證書,不能只憑經驗辦事,溥儀資格不符。
接著,溥儀思考了一下,說:「那要不在故宮裡工作吧。」畢竟那裡是溥儀曾經的「家」,有著很多回憶,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此請求也被拒絕。經過領導們再三思考,最終決定,讓溥儀去植物園工作,溥儀欣然點頭,很快便去植物園報導了。
他每天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給花花草草澆澆水,打掃打掃衛生,閒暇時,溥儀還會繼續寫他的自傳,日子倒也是十分充實。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於北京逝世,享年61歲,他的遺體被葬入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轉眼又是幾十年過去,當年溥儀提出的兩個職業,如今皆成為熱門職業。
關於溥儀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但因為篇幅有限,無法一一為大家展示,所以在此為大家推薦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筆者很早以前便購買了溥儀的這本自傳,每當晚上有空時,就忍不住翻閱一番,透過這些文字,筆者仿佛又看到了那個3歲被迫登基,一生跌宕起伏,不斷反抗又不斷失敗的那位「末代皇帝」,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這本《我的前半生》,原價168元,如今打折只需118元,並且是精裝版本,比筆者前幾年買的版本好得多,實在是良心價,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