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士兵突擊》是這幾年來比較優秀的軍旅電視劇,裡面的不少人物都個性鮮明,有血有肉,那麼最感動你的角色是哪一個?
《士兵突擊》是這幾年來比較優秀的軍旅電視劇,裡面的不少人物都個性鮮明,有血有肉,那麼最感動你的角色是哪一個?
當然是馬班長老馬!巴頓曾經說過,軍人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最後一場戰爭當中,在最後一場戰鬥裡,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終老床上,在軍人群體裡,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悲哀,然而在現實裡,還有比這還悲哀的事情,那就是像老馬一樣,年紀輕輕的當打之年,就被扔在偏遠的地方任歲月蹉跎。
老馬的故事,實際還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在部隊裡差不多就是一代人的悲哀。建國後我們的軍隊曾有過一陣正規化建設,然後受動亂年代影響,陷入一個政治掛帥的怪圈,在主流社會撥亂反正開始走向改革開放後,部隊裡這種狀況也有扭轉,但它所形成的內在價值觀,其實就像運行了幾十年的機器,肯定還有慣性。老馬很不幸,就是這種價值觀下產生的一個班長。部隊裡班長是什麼?就跟士官一樣是士兵之母啊!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的軍隊相當長的時間裡沒有士官,但班長,自建軍以來從未缺席過一天。
簡而言之劃分一下,建國後我們的軍隊產生過三代班長。大致上,剛建國時候的那一代班長,可以和《士兵突擊》裡史今他們那一撥班長差不多,軍事技術和政治素養都得達標,雖然差著二三十年,但可以分在一起。在他們之間的一撥,就是政治掛帥年代的那一撥,也就是最後到老馬這一批,又算一代。接下來,就是改革開放後,大致上電視裡鋼七連解散後的軍隊,當班長不是說沒政治素質,但沒有過硬的專業軍事技術,就沒機會讓人注意你的政治素質!老馬他們那差不多三十年裡的班長標準,則反過來,首先得看政治素質,很多情況下,甚至可以放棄軍事素質!而這一撥班長們的政治素質怎麼體現呢?服從領導聽指揮,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說出來聽上去是很美好,實際情況很……,怎麼說呢?我們有一說一,那些年代整個社會文化水平較低,部隊也不例外,最基層的班長們也沒多好的辦法處理工作,就只能埋頭苦幹起帶頭作用,這對上進的要臉的,確實有帶動作用,對不上進,厚臉皮的,屁用都沒有,那怎麼辦呢?
班長就得去哄著慣著,自己去把原本該他們做的事情做了,否則還能怎麼辦?班長拳頭再大你能見天打他一頓?班長跟首長關係再好,能三天兩頭為點小事解決不了跟首長打小報告?真的,碰上那種跟你硬懟的愣子,不論輸贏還能對一下,碰上那種陽奉陰違的老油子,真能讓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隨著部隊建設發展,軍紀嚴明起來,對班長的軍事技術要求高起來,老馬這一類型的班長自然被淘汰了,老馬本人情況特殊,表現突出,所以給調到五班那個「士兵墳墓」,老馬是個好脾氣,但是指導員何洪濤去五班,兩個人關係應該很好,他就衝何洪濤發了一通脾氣,把五班的問題表達的很清楚,何洪濤的勸解則很蒼白無力,都是些場面話,根本沒有實際意義。原因其實大家都懂,然而問題根本不是他們這個層面可以解決的事。就是我們的軍隊在向過去的錯誤買單,老馬他們這些曾經個人已經為部隊做出很大犧牲的班長們,這次連自己都被犧牲了,但是軍隊要進步,容不得兒女情長婆婆媽媽,所以,老馬他們同樣是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一部分,卻還不能立功受獎,甚至連當無名英雄都沒份,不理解的人,還會說他們曾經拖了部隊的後腿……
不說了,痛苦,謹向千千萬萬個老馬那樣的老班長致敬吧——感謝你們曾經的付出,敬禮!
《士兵突擊》劇中的淚點很多,比如史今退伍、老馬退伍、馬小帥入伍、七連解散……那些鏡頭,絕對是觸動了大部分人心裡最柔軟的部分。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伍六一競選老A的那個鏡頭,當時伍六一和成才、許三多一起努力堅持奔向終點,眼看就要成功的時候,當許三多發現伍六一的腿不能再走,就背著他往前一步一步向前挪的時候,一個堅硬如鐵,寧折不彎,永不言敗的男人,那一刻他的放棄,哎。他一邊和許三多說著我們不是朋友,又能是什麼呢,一邊選擇了放棄。
那一刻,我落淚了。那種感情,那種無奈的放棄,沒有那種經歷的不會懂吧。
至於史今史班長,相信也給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對許三多的恨鐵不成鋼,但是在所有人都放棄許三多的情況下,史今依然相信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在最後明明有機會留在他最喜歡的部隊的時候,還是因為許三多放棄了,最後在退伍前最後看一眼保衛過的北京。當軍車載著史今駛過十裡長安街,意志如鋼的史今卻已經在車上哭成了淚人。
相信,這一幕一定感動了很多人。
或許,看到這些血性軍人最柔弱的一面,才最感人,動人,也正因為如此,《士兵突擊》才會讓人難以忘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