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標準多邊合作機制 推動品牌消費可持續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

2020-12-16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本報記者王金臣)12月12日,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理念,提升全國大米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搭建國際間大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合作平臺,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支持、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行政公署共同主辦的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舉行。與會嘉賓就建立大米標準多邊對接合作機制、推動高緯度大米產業發展、構建大米品牌農業發展新格局等主題深入溝通研討。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現場

加強標準多邊合作 保障糧食安全

作為本屆會議的重要議程,湄公河大米論壇同期舉行。瀾滄江—湄公河地區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產區,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論壇以「湄公河次區域大米生產通行標準發展與實踐」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寮國、泰國、柬埔寨等國的專家、學者,交流研討湄公河區域大米生產標準合作的發展與實踐,共同建立大米標準多邊對接合作機制,促進大米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及各區域大米的貿易往來,保障糧食安全及大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黨組成員宋建朝表示,希望各方彼此建立起牢固的合作紐帶,共同發揮資源優勢,共同制定通行的大米品牌生產、管理與檢驗標準,助推國際稻米產業共同發展,增加糧食產業綠色有效供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柬埔寨農林水產部農業總局水稻作物司副司長Yi Buhak表示,為更好地滿足地區和全球市場相關的標準,柬埔寨對大米種植戶、加工戶以及出口商都有嚴格的標準管控和要求,確保出口的高質量大米在各方達成共識。

寮國農林部農業司清潔農業標準中心主任Thavisith Bounyasouk表示,寮國當前根據東協GAP標準要求制定了大米生產規則,在認證體系方面,遵守ISO國際標準,但完全按照ISO國際標準是有難度的。「對於寮國來講,我們一直都在認真的學習和借鑑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有機大米生產的標準。」

泰國農業及合作社部稻米撕稻米生產的專家Porntip Thavong博士表示,在稻米產業方面,泰國目前還沒有關於水稻生產的實施標準。「泰國目前正推行100萬有機米生產項目以增加有機米種植的地域以及認證的標準,希望能夠促進更多交易者和參與方的合作協作,更好地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進一步加強營銷。」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食品與農業標準化研究所所長席興軍表示,中國大米相關的標準非常完善,並與ISO國際標準、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實現對接同步,並在某些指標上高於國際標準。他希望,中國大米相關協會以及平臺能夠和湄公河相關的水稻生產區域進行溝通。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黃競儀表示,希望主要稻米生產國家以互利互惠、共商共建為原則,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加強在標準制定、區域品牌建設、高科技運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保障糧食供應,滿足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尋求品牌解決方案 滿足優質大米消費需求

品牌消費現在已成為消費新趨勢,人們通過對品牌農產品的消費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宋建朝表示,要堅持不懈發掘、培養、推廣優質品牌農產品,加強區域農產品品牌建設,幫助老百姓「知」好品牌,「食」好大米。

參會領導品鑑各品牌米飯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原農業部紀檢組長朱保成表示,大米行業要堅持科技創新、綠色引領,大力推進水稻生產標準化、優質化和產業化,著力穩面積、降成本、提品質、樹品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增加優質綠色特色大米供給,提升大米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品牌是提高產業競爭力、抵禦市場風險的堅強基石。」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劉涵表示,培育大米品牌要堅持市場導向,結合區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歷史文化等要素,實施差異化品牌發展戰略,做到「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北大荒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品牌建設倒逼企業發展,推動著北大荒良種良田良法的建設。未來,北大荒集團按照品牌化、餐飲化、功能化、食品化的發展方向,運用多元化的手段強化產品創新力,形成多層次的產品結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興安盟大米品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興安盟以「興安盟大米」品牌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打造百億元富民產業,推動大米產業提檔升級。今後,興安盟將繼續發揮高緯度地區特有的環境、氣候優勢,進一步提高「興安盟大米」的品牌帶動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提高「興安盟大米」產品的附加值,讓更多的產品走向高端市場。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監臨時代辦張忠軍表示,促進品牌發展是提高包括大米在內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好品種、好品質、好品牌,成就好價格,從而使產業鏈條上的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品牌農業反映的是我們對健康和可持續農業和食品體系的集體願景。」

「好米知食節」2020線上大米消費季活動啟動

此外,為幫助消費者「知」優質品牌、「食」好吃米飯,「好米知食節」2020線上大米消費季活動在會議期間啟動。記者從大會秘書處獲悉,該活動從2020年12月12日持續至2021年2月11日,活動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一場稻香盛宴,還將在學習強國、雲閃付、益農源選、京品源、韻達、溜達和春播等10餘家渠道平臺上線20餘家好吃大米品牌進行銷售。會議期間,大會組委會還發布了2020大米區域公用品牌、2020好吃米飯榜單及2020潛力大米品牌榜單。

相關焦點

  •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召開聚焦品牌與合作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召開聚焦品牌與合作 2020-12-12 19:00:08 潘旭臨 攝   中新網烏蘭浩特12月12日電(記者 潘旭臨)「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召開。大會圍繞提高大米品牌影響力、建立國際大米標準多邊對接合作機制,以及高緯度大米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交流研討。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委、國內外行業協會以及品牌大米企業代表參會。
  •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成功召開
    12月12日,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理念,提升全國大米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搭建國際間大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合作平臺,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支持、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行政公署共同主辦的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內蒙古興安盟成功召開
  •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內蒙古召開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行政公署共同主辦的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內蒙古興安盟召開。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國家相關部委、國內外行業協會以及品牌大米企業的代表參加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提高大米品牌國際影響力、建立大米標準多邊對接合作機制、高緯度大米產業發展等主題深入溝通研討。
  •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烏蘭浩特12月14日訊 12月12日,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內蒙古興安盟成功召開。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國家相關部委、國內外行業協會以及品牌大米企業的代表參加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提高大米品牌國際影響力、建立大米標準多邊對接合作機制、高緯度大米產業發展等主題深入溝通研討。
  • 悄悄告訴你,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有多精彩
    議題涵蓋了「湄公河次區域大米生產標準合作的發展與實踐」、「高緯度大米產業發展」以及「優質區域公用品牌及企業品牌案例分享」。 大會還將發布「2020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及核心企業」,為大家帶來知名度高、美譽度好、競爭力強、示範效果好、對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帶動實效的大米品牌。
  • 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興安盟召開
    12月12日,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支持,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興安盟行政公署、新浪微博共同主辦的2020國際大米品牌大會在興安盟召開。本次大會既是對稻米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的研討交流,更是對「興安盟大米」品質提升和品牌塑造的有力促進。會上,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國家相關部委、國內外行業協會以及品牌大米企業的專家學者代表齊聚興安,圍繞構建大米品牌農業發展新格局、打造糧食品牌助推鄉村振興等議題進行交流發言。
  • 獨家丨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建立「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或成...
    提升多邊合作是全球化進程的轉折點儘管新冠疫情對國際交往活動帶來影響,但2020年以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多邊合作層面仍舉辦「線上」或「線上+線下」國際會議20多場。世界各國應該痛定思痛,考慮疫情後如何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的復甦和增長,這需要一個更大的刺激來推動全球合作--我對建立「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抱有樂觀態度。中國一帶一路網:您提到的「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指什麼?王輝耀:「一帶一路」的根本原則叫做共商、共建、共享,它就是一個多邊主義的原則。
  • 已與86國建立586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 山東友城雙多邊交流...
    同時,積極拓展與友城交往,截至目前,山東省已與五大洲86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586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國際友城數量全國位居第三。鞏固、發展省級友城,打造20個雙多邊交流機制和合作平臺近年來,山東省在歐洲、亞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積極開拓、鞏固和發展省級友城,先後打造了近20個雙多邊交流機制和合作平臺。
  • 國際大米品牌中心落戶黑龍江
    近日,國際大米品牌中心落戶中國·黑龍江。  據介紹,國際大米品牌中心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松花灣9號會議中心,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擁有137棟展示間,總投資5.68億元,設立國際大米品牌展覽中心、國際大米食用研究院、中國稻香米品牌集群秘書處、國際大米健康研究及培訓學院、國際大米交易中心、國際大米跨境電商基地、國際大米標準化團體標準編委會、中國稻香米品牌價值評價委員會、國際大米農旅專線接待服務中心、國際大米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國際大米民俗文化展館
  • 權威發布|山東已建立586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 國際友城數量...
    山東省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榮介紹說,自1979年青島市與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締結為山東第一對友好城市關係起,40多年來,山東省國際友城事業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山東已與五大洲86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586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
  • 遼寧營口市品牌大米獲得世界高端米業大會銀獎
    摘要:據悉,營口市兩個品牌大米分別獲得2019年世界高端米業大會銀獎和銅獎。近年來,營口市圍繞水稻產業做足文章,形成雜糧等優質農產品訂單銷售,持續提升品牌興農戰略和國際影響力。
  • (中國答卷2020)【國際銳評】綠色中國的雄心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
    若要評選2020年度最熱門氣候變化新聞,9月22日發生的一件大事必定名列其中。這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宣布將提高《巴黎協定》下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承諾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2020第六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 陝西華聖現代農業集團再獲殊榮
    「2020第六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於2020年9月9日在廣州佛山隆重舉辦 陝西華聖現代農業集團以 「5.38億」 榮獲 「2020果品企業自主品牌價值」 稱號,陝西華聖果業營銷管理有限公司以 「蜜酷KIKU」 榮獲 「2020果品進口知名品牌
  • 國際友城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山東已與五大洲86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建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記者12月9日上午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1979年青島市與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締結為山東第一對友好城市關係起,40多年來,山東國際友城事業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山東已與五大洲86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586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
  • 「袁隆平大米」助力新國貨品牌創新
    近日,袁隆平大米作為2020新興國貨品牌,因其品牌創新、高品質匠心精神、以及強大的IP實力,在2020新國貨創新大賽當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GGA金物獎。,以及在推動新國貨運動中卓有成就和具有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以「弘揚工匠精神,振興國貨品牌」為使命,致力於推動和支持新國貨品牌和企業的崛起。
  • 維達國際獲物美2020最佳合作獎,持續發力數位化零售
    10月30日,由物美集團、多點Dmall、麥德龍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北京消費品博覽會暨數字零售峰會在北京開幕,大會圍繞「數位化、大流通、共未來」對未來的零售趨勢展開討論,有100餘家零售企業代表及1000多家品牌方代表參會,維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榮獲物美2020年度最佳合作獎。
  • 2020中外會展品牌大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12月17日,2020中外會展品牌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品牌的責任」為主題,就如何「推動我國會展行業從高速度發展方式向高質量發展方式轉變,加速我國從會展大國邁向會展強國」展開研討。
  • 701.97億 探尋五常大米品牌增值的奧秘
    今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到701.97億元,連續四年蟬聯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此次斬獲國際大米節多個獎項,更突顯五常大米在國際高端大米市場的競爭實力。「五常大米集山好、水好、土好、氣候好、品種好於一身,發力『五品提升』,就是不僅要種出國際高端品質的大米,更要構建誠信體系,全程可溯源,讓消費者放心地買到真正的五常大米。」五常市委書記尹承雲說。
  • 發揮國際組織作用 服務水利改革發展——訪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
    水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聯合國高度重視水問題,在千年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都包含了涉水的目標。同時,國際大壩委員會、國際灌排委員會、世界水理事會等一批涉水的非政府國際組織也應運而生,這些組織高度認可水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圍繞各自領域提出了節約用水、水資源綜合管理、水-能源-糧食紐帶關係、水生態修復、綠色水電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張,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涉水目標。
  • 《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 中歐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
    16日,中方同歐盟多國駐華大使及組織代表,就《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及2020氣候雄心峰會取得成果舉行討論會。與會人士呼籲,各國應通過多邊渠道,未雨綢繆地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同時將氣候治理與經濟、社會、健康、安全等問題相融合,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人類長期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