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報春Primula sinensis是一種較早開放的報春花,每年2月至3月,殘雪尚未消融,在成都周圍石灰巖地形的山地中偶爾就能夠發現它們的蹤跡。藏報春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多生於海拔200-1500m的蔽蔭和溼潤的石灰巖縫,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藏報春之名始載於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藏報春,滇南圃中植之。葉如蜀葵,葉多尖叉,就根生葉,長柄肥柔。春初抽葶開花,如報春稍大,附下作苞,花出苞上,一掌數層,一層四五苞,與報春同時而不如報春繁縟耐久,滇近藏,凡花以藏名者,異之也。」
在中國數百種報春花中,藏報春是最早走進西方園林的花卉。鴉片戰爭前,西方人與我國進行貿易的主要地點廣州,是一個花卉園藝非常發達的城市。這裡氣候溫暖溼潤,花木種類十分繁多,素有「花城」之譽。當時廣州東南郊有一大型園林區──花埭(或稱花地),是一處花卉種苗和盆景交易的中心,也是早期西方商船主購置我國花卉的重要場所。1821年,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派出傳教士雷維斯、鮑茲自廣州花市購入藏報春,引入英國,並被大量栽種,使藏報春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報春花屬植物。
藏報春的拉丁文種加詞sinensis,意為「中國的」,也被稱為「中國櫻草」,它的學名已為它打上了原產地的烙印。藏報春在被英國傳教士引入英國後,第二年就開出了奪人眼球的豔麗花朵,一時間轟動了整個歐洲。在下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國皇家園藝學會著名植物學家和植物畫師約翰·林德利(John Lindley)在1821年繪製的藏報春彩繪,從此,來自中國的報春花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了解。
藏報春植株包被著細軟的柔毛,它的葉面闊卵圓形肥厚多汁,邊緣羽狀深裂,長長的肥厚葉柄帶有淺淺的紫色,整棵植株顯得十分強壯。藏報春的花葶也十分的粗壯,並帶有紫色。它的花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每朵花的花萼基部會膨大,形成一個個半球形,等到結果時,這個半球還會變的更大。
藏報春 Primula sinensis的花是典型的「長短柱頭異型花」,花的色彩極為豐富,顏色從淺白到淡藍紫色再到玫紅色不一,每朵花都呈五片花瓣組成的高腳碟形,每片花瓣的尖端都有一個小小的缺刻,這也是報春花們大多數具有的特點。藏報春有著強壯的根狀莖,可以讓她們在溼潤的石灰巖縫中牢牢的固定住自己,同時吸取營養。也正是因為這強壯的身體素質,使得藏報春馴化起來相對容易,廣泛栽培,成為著名的園林及溫室花卉。
自然足跡,博物成都。歡迎關注自然大講堂公眾號。 歡迎關注新浪微博@喵喵植物控。 歡迎關注和報名參加自然大講堂組織的自然博物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