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訪海大集團創始人薛華之前,我們採訪團一行先參觀了海大集團最初創業的地點,位於廣州番禺區福平路八街的一處舊廠房,現已改造成海大研究院。眼前兩棟不起眼的小樓,跟我們心目中500多億大市值公司應該有的派頭一點都不搭。
薛華的登場卻讓人眼前一亮:滿面紅光,身材健碩,一頭濃密的黑髮保養得很好,亮色休閒西裝搭配運動鞋,很有活力。落座後,聊創業,聊發展,聊行業,聊未來,一個一個問題拋出來,他都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薛華(左)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飼料是一個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傳統行業。薛華的講解給我們帶來了一番全新的認知,原來飼料也需要科技研發,不是隨隨便便一家企業就能做,而是一個高門檻、高技術壁壘行業,市場空間巨大。
薛華直言,沒有研發是沒有未來的。如今的海大集團,擁有一支超過1000人的研發團隊,涵蓋了整個產業鏈。就在最近,公司還要一口氣招聘70個博士、500個碩士。這樣的手筆,在全球農牧行業內都頗為罕見。
海大集團目前正在向農牧全產業鏈延伸,下遊生豬養殖延伸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近年來業內談之色變的非洲豬瘟,在薛華看來卻是一個絕佳的市場洗牌機會。公司針對非洲豬瘟做了許多技術研發儲備,開始加大擴張力度,準備在生豬養殖上「大展拳腳」。
採訪中,薛華提出海大集團未來要做全球第一農牧企業的目標。在他眼中,未來幾十年裡,中國的第一產業一定會經歷一次轟轟烈烈的規模化、工業化的歷程,帶來的改變不亞於過去40年中國製造業的飛速成長。在這個趨勢下,一定會有幾千億產值、幾百億利潤的「巨無霸」企業出現。
乍一聽「要做全球第一」似乎口氣不小,但薛華並不覺得這個「第一」有多麼難以實現。中國飼料行業其實是最早對外資和民營資本放開的行業之一,自打創業起,海大集團就同許多國際巨頭站在同一條競爭起跑線。如今20多年過去,薛華對這些國際上的老對手都「知根知底」,對方的優點和劣勢他都信手拈來。
薛華認為,企業競爭最關鍵的要素還是人才。在公司每項業務的拓展過程中,薛華總是將團隊的能力建設放在第一位,把規模放在第二位,用人才構建最深的「護城河」。
在管理上,薛華提倡放權,很少直接插手一線的經營,也不用太多嚴格的管理制度把大家「捆住」。他平時最多的工作就是把一線負責人請來談心暢聊,聊遇到的困難和需求,調動整體資源給予支持。相比「管理者」,薛華更希望自己的身份是一個「賦能者」。
作為一個「煙不離手」、有著幾十年煙齡的資深菸民,薛華在兩個多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居然一口煙都沒吸。在日常生活中,有空就跑個10公裡,這樣的鍛鍊他很少間斷。
面對公司的投資者,薛華給自己過去的成績打了「60分」。「不能說做得非常好,但是我們有信心能夠做得越來越好。這個行業是非常好的行業。從發展的角度,我們具備很好的條件。從競爭的角度,我們現在也有優勢。下一個五年,我覺得會給大家驚喜。」薛華說。
來源: 證券時報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