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授權玉雕——《嫦娥五號探月寶璽》在京發布

2021-02-24 古韻藝術館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在即,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於2020年11月15日在北京舉行「地月往返·千年圓夢——熱烈祝賀中國探月嫦娥五號任務實施紀念」首發儀式,隆重推出特別授權設計製作發行的《嫦娥五號探月寶璽》。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馬英民,以及《嫦娥五號探月寶璽》主創藝術大師等出席儀式,共襄盛舉。

現場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發布會現場

致敬千年探月夢 獻禮偉大中國夢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授權《嫦娥五號探月寶璽》

探月工程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誌性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任務將在世界上首次採用無人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式實現月面採樣返回,技術跨度大,任務風險高,是我國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在講話中說,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將使我國繼美蘇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施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對於推進我國航天技術進步、深化月球科學研究、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標誌性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也將為深空探測奠定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

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探月工程像一場不斷攀登新高峰的接力賽,凝聚著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寄託著國家偉大復興的夢想,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

國逢大事,制璽永銘。為樹立探月工程的文化形象,擴大探月工程的社會影響,祝賀和紀念嫦娥五號任務實施,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與有關各方密切合作,以「中國探月工程」註冊標識為寶璽印文,特別授權設計製作和出品發行《嫦娥五號探月寶璽》,以實物形式見證與銘記中國探月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公眾更真實地、近距離地去感知中國探月工程,留下永久珍藏的歷史記憶。

《嫦娥五號探月寶璽》授權證書

總策劃郭鳴領銜國禮級創作團隊

特邀玉雕大師孟慶東、馮延明、徐瑞卿聯袂設計製作

為了體現中國探月這一宏大主題,《嫦娥五號探月寶璽》由承接國禮造辦任務的北京工美集團白孔雀藝術世界設計督造,特邀北京工美集團原總工藝師、國禮創作大師郭鳴擔任總策劃,領銜國禮級創作團隊共同打造。

郭鳴大師是當代國家主題玉雕策劃第一人,善於融合傳統與當代設計,他介紹本次設計的獨特創新說,《嫦娥五號探月寶璽》突破了傳統的玉璽形制,從璽鈕到璽基以龍鳳為主題同體設計、整玉整雕;整體造型以「九天攬月」為核心創意,以「龍鳳捧月」代表地月交會互動,完整而生動地演繹嫦娥五號「落月、採樣、返回地球」的創舉。

北京工美集團原總工藝師郭鳴

《嫦娥五號探月寶璽》的設計製作,還集結了「中國玉雕航天搭載第一人」孟慶東、國禮設計大師馮延明、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徐瑞卿諸位大師聯袂創作,在設計打造過程中反覆研討、精益求精,對每個環節嚴格把關,用優質的成果禮讚探月精神!

孟慶東、馮延明、徐瑞卿三位大師現場暢談創作

「國玉」和田玉精雕細琢

五種版本珍稀發行

大國之魂,以璽為寶。《嫦娥五號探月寶璽》選用了中國的「國玉」和田玉,代表了民族氣節、美好品質、高尚風骨、至誠精神。《嫦娥五號探月寶璽》全套五個版本,分別是和田玉羊脂白玉版、和田玉白玉版、和田玉青白玉版、和田玉碧玉版,以及和田玉青玉版。材質珍貴,資源稀缺。

《嫦娥五號探月寶璽》全套五版本全規格、全系列、每件作品

均由孟慶東玉雕工作室全流程雕刻

《嫦娥五號探月寶璽》全規格、全系列、每件作品均由孟慶東玉雕工作室全流程製作,件件均為大師工作室標準。從開料、選料起,就嚴格把控,精挑細選。雕刻採用整玉整雕,並融合了圓雕、浮雕、透雕、陰刻等多種形式,雕工精湛表現純熟。整體塑造氣勢雄渾,在龍眼、龍鬚、龍爪、龍身等細節處理栩栩如生。打磨拋光同樣一絲不苟,每一個倒角都過渡自然,每一個線條都極富張力,代表了當代玉雕藝術的高水平、高境界!

全規格、全系列、每件作品均由孟慶東玉雕工作室全流程製作

兩次遨遊太空的大龍郵票搭配其中

傳奇組合 全球限量90套!

現場還展示了傳奇的《大龍郵票》,它是1878年由清政府發行的第一套郵票,是真正傳承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文物。這套《大龍郵票》也是唯一兩次成功搭載遨遊太空的收藏珍品,兩次均由國家公證處權威公證,一物一編碼,一套兩公證,全球限量90套,不可多得,不可再造!與《嫦娥五號探月寶璽》搭配組合,體現了中國從低谷到騰飛的徵程,將再一次刷新歷史,創造新的高度!

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專家學者品鑑賞析《嫦娥五號探月寶璽》

意義非凡、工藝精湛、藝術標杆、時代典藏

活動特邀品鑑專家們進行現場解讀:中國探月工程是和奧運一樣宏大的國家重要工程,是值得全民關注、激發民族自豪的重大事件。收藏這一主題藝術品,就是一同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探月千年圓夢的的偉大時刻。《嫦娥五號探月寶璽》整體造型莊重,設計獨特,整玉雕刻,工藝精湛,堪稱藝術標杆,收藏意義非凡,是劃時代的典藏精品!

品鑑專家們進行現場解讀

探月夢想成真,「繞、落、回」圓滿收官,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發布會現場,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將《嫦娥五號探月寶璽》贈送給首批航天員陳全表達敬意。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將《嫦娥五號探月寶璽》贈送給首批航天員陳全

《嫦娥五號探月寶璽》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授權,國禮級團隊匠心打造,以時代重器致敬大國崛起。搭配飛天攬月的《大龍郵票》,銘記波瀾壯闊的輝煌史詩,敬獻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關焦點

  • 「探月之父」歐陽自遠高度評價並收藏《嫦娥五號探月寶璽》
    歐陽自遠,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探月之父」。從「嫦娥一號」讓中國走出探測月球的第一步,到「嫦娥五號」實現中國探月工程無人探月階段的收官,都離不開歐陽院士孜孜不倦的奉獻。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陳凱姿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7aOednc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7aOednc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   要知道多年前很多國家都發布了登月計劃,牛皮吹得震天響,但是只有我們一直在腳踏實地的嚴格按照計劃執行,突破一個又一個困難,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終於在預定時間節點實現我們的諾言。
  • 嫦娥五號回家了!《月背徵途》帶你梳理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事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心主任王赤,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劍等嘉賓出席了這一發布會。 在這其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擔負著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工程飛行控制任務,自1996年3月成立以來,先後圓滿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4次無人飛行、3次載人飛行、4次交會對接以及空間實驗室任務;探月工程嫦娥一號、二號繞月探測和嫦娥三號軟著陸巡視勘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了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飛行控制任務,此次「嫦娥五號」的控制任務也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負責,而《月背徵途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楊保華,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謝劍鋒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月球樣品移交中科院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採集帶回的1731克月球樣品被移交至中國科學院。這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當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接收這批樣品,並送入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 「嫦娥」 回來了!一文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消息,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返回器成功落地位於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在「嫦娥五號」之前,「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完成了第一期的繞月任務,「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完成了第二期的落月任務。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探月工程三期立項,任務是實現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負責執行該項目。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_新華報業網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了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懷揣月壤返回地球,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這是中國航天創造的又一壯舉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已是六戰六捷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工作人員搜索嫦娥五號返回器畫面(12月17日攝)。
  • 嫦娥五號歸來,「玉兔」成功搶鏡,載人探月是下一步計劃?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今日凌晨,在經歷了23天的太空旅行,月球暫居之後,嫦娥五號帶著月壤成功返航,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月壤採集任務圓滿完成,但在嫦娥五號的著陸點,一隻小動物成功搶鏡。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期待凱旋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中國央視網報導,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俄專家評價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真太棒了
    資料圖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環球網綜合報導】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了多名俄羅斯航天工程師,了解他們對中國探月工程的看法。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科研負責人列夫•澤林內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他的第一反應是:「真太棒了!」澤林內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任務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月球上軟著陸,將土壤樣品帶入軌道。他說,這表明中國不想留下太空垃圾。他說:「美國在川普時期,原本可以成為航天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