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年,漢獻帝不管是董卓還是曹操,都是孤立無援,完全淪為自己的傀儡。這一過程中,只有王允、荀彧等一小部分文臣,還在竭力興復漢室,而漢室宗親中,除了落魄的劉備和落魄的劉備外,沒有人站出來幫助漢獻帝奪回江山,擺脫傀儡命運。
漢室宗親在這一時期整體衰微,權力落入袁紹、袁術、曹操等人手中,但漢室宗親中有兩位雄才大略,即劉表和劉焉,劉焉坐守蜀地,部下有才幹,兵馬十萬餘匹,劉表坐守荊州,比劉焉還要強悍,他的巔峰時期,手下有六個謀士,九個名將,十多萬甲兵。
董卓趁著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的內鬥,率兵入京,將天子控制住。沒過多久,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要劉表當荊州刺史。那時江南宗賊很多,袁術屯守魯陽,手下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縣令,他們各自招攬了一批人馬在當地稱霸,這使得劉表不能順利通過他們控制的地區上任,於是他就沒有帶隨從和家人,只身前去荊州任職。
由於只身前往荊州,劉表在荊州沒有立足之地,但劉表是一個很有雄心的人,他來到荊州後,通過拉攏、結交、聯姻等手段,迅速得到荊州豪族的支持。手下重用的人,也大都是荊州的世家子弟,如蔡氏、蒯氏、黃氏、龐氏等,這使劉表很快將荊州控制在自己手中。
由於得到了荊州豪強的支持,再加上劉表在位期間,荊州較為穩定,成為當時亂世中少有的安定繁榮之地,所以天下士子紛紛奔向荊州避禍。而劉表本身也是一位能禮者、下士,愛惜人才,常到荊州各地探訪人才,請他們出山做官,這使劉表的手下人才輩出,其中最重要的謀臣是蒯良、蒯越、伊籍、劉先、龐季、鄧羲,6人皆有才幹。
在劉表死後,這六個謀士中,除蒯良外,其餘五個都跟隨劉琮投降曹操,最後北上到漢室做官。其中蒯良最受曹操的寵愛,劉琮率眾投降後,曹操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
劉表帳下的文臣,如蒯良、蒯越、伊籍等,都是非常傑出的人物,但與諸葛亮、張昭、荀彧等相比,他們的才幹、聲望更是遜色不少,而劉表帳下的名將,卻是星光熠熠,有不少是實力超群的頂級名將。
先有劉備得的四個人,魏延(正史為劉備部曲出身),黃忠,霍峻,李嚴。劉表死後,魏延和黃忠跟隨劉琮向曹操投降,但赤壁戰敗後,曹操率兵北上,劉備派關羽去攻長沙,魏延和黃忠一同歸順了劉備。魏延和黃忠都是劉備手下的重要大將,為劉備奪取益州,並立即在漢中立下汗馬功勞。
霍峻死後,霍峻率部眾歸順劉備,在劉備入川之戰中,他僅為劉備鎮守葭萌關,並派了兩名悍將,率部一萬多人攻克葭萌關,但卻在一年時間裡沒能攻克,最後他還與援軍合作,擊敗了劉璋不將,為劉備擊敗劉璋、奪取益州作出了重大貢獻。劉表死後,李嚴也是劉表手下的重要大將,他既不跟隨劉琮投降曹操,也不歸順劉備,而是選擇進入蜀地,到劉璋帳下辦事。
在劉備佔領益州後,李嚴成為他帳下大將,李嚴能力出眾,深受劉備信任,劉備去世時,看中他在荊州和益州的勢力,把他安排為劉禪的託孤大臣。但李嚴與諸葛亮不和,在其中的爭鬥中輸給了諸葛亮,這也使他被劉禪拋棄,失去了力量。
孫權又拿到了另一個,殺死了一個。甘在劉表部將黃祖手下做事,但由於黃祖沒有重用甘,這讓甘寧鬱郁不志,最終渡江投靠了敵方江東陣營,這讓劉表損失了一個悍將,卻讓孫權帳下多了一個猛虎。劉表也是黃祖手下的一位重要將領,任江夏太守,江東與孫堅交戰,其部下射殺孫堅,使他與江山結仇,江東得到甘寧後,便派兵攻擊黃祖,最後黃祖兵敗被俘。
劉表帳下還有三名將軍,即曹操、蔡瑁、張允和文聘。文聘歸順曹操後,成為曹營名將。蔡瑁、張允兩人是水軍將軍,曹操得到他們之後,就有了能與江東抗衡的荊州水軍,可惜赤壁之戰時,兩人被周瑜用離間計,借曹操之手殺了,也為曹操赤壁之敗埋下了禍端。
除了六大謀士、九大名將之外,劉表的部下還有十餘萬甲兵,實力很強,如果他和劉焉聯手為漢室效力,或許漢室還能得救。可悲的是,漢室的幾個有權有勢的諸侯,除了劉備之外,誰也不想興修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