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支付寶五福第一次刷爆朋友圈那一刻開始,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便擺到了支付寶面前:如何用好集五福過程中湧現的巨大流量?數據顯示,2016年有2億用戶參與集五福,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4.5億。在集五福成長為春節新民俗的這五年裡,支付寶做了諸多嘗試。
起初,流量被引向了公益領域。
集五福活動第二年,支付寶便將流量引向了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五福玩家們可以通過給樹澆水和給雞餵食的方式獲取福卡,在集五福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參與公益。這兩個玩法後來一直延續至今。今年還可以走路得福卡。
將流量引向公益,還是C端的玩法。於是今年,支付寶五福開始聯手天貓國潮推出以「國潮有福」為主題的營銷活動 。在天貓、淘寶、支付寶以及眾多品牌商家的協同下,圍繞「福」推出一系列跨界商品,引爆奇趣話題的同時,實現了五福流量在B端和C端的循環。
自此,支付寶五福完成了從簡單的集卡遊戲變成營銷IP,進而成為中國新式「福文化」的進化。數據顯示,過去四年時間裡,累計共有100億個福字被掃 ,微博話題#敬業福#和#沾沾卡#累計閱讀量分別達到16.3億和1.5億。過去一年,在淘寶,「福」字春聯銷量上漲105%。
去年春節,甚至有菜場大叔將馬雲寫的福字貼進菜市場,用掃出敬業福送豬肉的方式為自己引流。2020年,集五福活動聯動商家近30萬。
和雙11一樣,支付寶五福正在成為一個連結商家與消費者,穿越線上與線下,與節日共同生長的年度IP,支付福五福更是集營銷與文化雙重屬性於一身 。成為推動國潮、推動「福文化」成長的重要引擎。
1. 國潮何處去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是在談集五福,談天貓、淘寶和支付寶共同推出的系列活動「國潮有福」,但同時,我們也是在討論「國潮何處去」這個話題。包含集五福在內的新「福文化」屬於國潮的一部分 。穿越「國潮有福」這個活動,我們應該看到:國潮正在逐漸走向細分。
國潮是個大詞,它其實可以有很多細分,比如:老國貨翻新、新國貨崛起、國風音樂、漢服和唐裝以及「福文化」等,這些都是國潮。或者說,都是國潮的一部分。過去,我們對於國潮的理解,其實是對中國元素的理解。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中國元素被重新發現、詮釋。
但,國潮要走向成熟,真正崛起,必然需要走向細分。必須形成以某一核心元素為中心的文化群落。「福」便是這樣一個核心元素。
天貓國潮與支付寶五福這兩大IP的強強聯手 ,在新春前夕讓我們看到了一場盛大的營銷戰役,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國潮正在走向成熟。繼漢服圈、新國貨之後,國潮終於又有了一個成規模的新文化群落。越來越多的人、事、物正在融入「福文化」,重新喚發春節的活力。
以「國潮有福」為例。「國潮有福」活動不僅聯動了ZENGLIU、永璞、HEFANG、周大福、小罐茶、清風、好想你、潮宏基等一批推出了與「福」有關限量產品的知名品牌,還聯動人氣樂隊旺福為支付寶五福x天貓國潮打造了超歡快、超治癒的MV,在新春之際發布。
為整體活動預熱定調。
與此同時,「國潮有福」還聯合全球知名的色彩開發和研究品牌PANTONE打造了專屬「五福紅」,用紅色點亮溫暖中國年。
在集五福活動預熱階段,支付寶就曾聯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安幕希等十幾家知名品牌組成「新春福氣品牌」,還與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一起推出「新春福氣頭條」H5活動。在集五福和掃福字之外,全面推動「福文化」的崛起,以福祝福。
「國潮有福」是這其中的重頭戲。
2. 元素到文化
文化的崛起往往是從某一個元素被應用開始 ,然後大規模普及,進而被精心設計,文化便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但文化的真正崛起,需要與一個重要的儀式或慶典融為一體。比如玉之於君子、鼎之於王權、中秋的月餅、端午的粽子,新年的「福」字等,文化的普及需要一個載體。
近往了說,二次元文化的普及,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一群COSER,他們扎堆於是有了漫展。他們把漢服和LO娘服穿上街,於是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討論,終於在這個跨年之夜被B站的一場晚會全面引爆。
文化的傳播需要一個具像化的核心元素。
比如:ZENGLIU將「福」字與「鼠」的形象結合以後,推出了鼠年本命年紅繩手鍊;新春「福」與「發」總是會相伴而來 ,HEFANG於是將它們融入到一個設計中;名字裡本身就有「福」的周大福推出了生肖小金鼠紅繩手鍊;潮宏基則以麻將為元素,推出了組合手鍊。
說到這,有人或許已經發現,圍繞著「福」字,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開始被激活,比如鼠,比如麻將。除了潮宏基,清風也以麻將為設計元素,推出了福氣滿滿的限量禮盒。其它還有好想你的「福祿雙全」禮盒、永璞咖啡的「國潮有福」禮盒和小罐茶的「新開年福罐」。
好想你的那個「福祿雙全」禮盒的兩側各有四個字:福至心靈,丁財兩旺,每個字下面都有一個像足球一樣的東西,整體的設計其實可以看出是將春聯和燈籠進行了融合。底圖上還有雲紋等中國畫元素。
隨著「福文化」的發展不斷深入,一個「福」字已經不能滿足品牌與設計師對中國元素應用的欲望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被激活 。
今年春節,用手帕紙打麻將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平臺上有成百近千萬商戶;作為以「福文化」為核心的年度活動,「國潮有福」集結了淘寶、天貓和支付寶三大平臺的力量,有機會成為推動新「福文化」崛起的重要引擎 。在「國潮有福」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中國年將越來越有中國味。
集五福正在迸發無限潛力。
3. 聚勢方成潮
過去,我們總說,年,越來越沒有年味。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洋節那麼受年輕人歡迎?主要原因其實是它存在著一種唾手可得的儀式感 。送個花便是情人節、戴個鹿角頭箍就可以與聖誕節融為一體、平安夜可以來個蘋果,都很簡單,易於操作,便於傳播。
而中國節,幾乎所有的節日都需要一家人濟濟一堂才能成節,端午、中秋、春節等,幾乎都在傳遞一種人不團圓不成節的觀念,每一次過節都在提醒年輕人「你在漂泊」。好不容易有個輕便的儀式感,月餅又因為味道一直被吐槽,粽子吃起來一手湯湯水水則「潮」過了頭。
節日要快樂,不要孤單
其它節日,要麼缺乏可以被記住的元素,要麼就太莊重。年輕人喜歡社交,喜歡歡聚,於是洋節很快被年輕人接納了。但星巴克推出的冰皮月餅、支付寶一年一度的集五福、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動告訴我們,只要親民一點,年輕人其實是非常願意擁抱中國傳統節日的 。
這裡我們必須承認,商業是推動傳統文化走向親民的重要力量,因為商業的力量更有動力去研究用戶心理,進而推動元素在設計感上的進化和儀式感上的親民化。這一點從潮宏基、周大福和清風等品牌的設計就可以看出來了。這樣的品牌還有很多,他們散落天涯各處。
現在,需要一個大事件激活他們。
旺福 X 永璞聯名咖啡禮盒
聚勢方成潮。支付寶五福與天貓國潮這兩大IP的聯手,便是在造這樣一個大事件,像B站晚會引爆二次元一樣引爆「福文化」 。在「國潮有福」的推動下,除了周大福等知名品牌,全平臺所有與「福」相關的品牌與商品都將成為受益者,在「國潮有福」的帶動下收穫增長。
有福則發
從更長遠的價值上看,新式「福文化」的崛起推動了上下幾代人在文化信仰上的和解,在既新且古的新春節儀式感下,上下幾代人終於有了可以共同討論參與的話題 ,可以一起集福,被重新凝結在了一起。在文化的推動下,營銷變成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一次歡狂。
(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