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歷史專題訓練- 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國防建設和外交成就

2020-12-18 玉崗義教

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國防建設和外交成就

1. 「……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准後,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材料體現了我國實行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經濟特區優惠政策

B.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 D.「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2.(2017年內蒙古呼和浩特)1949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的建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綱要》公布實施;1954年,《綱要》的內容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過程反映出

A.各地區的少數民族基本實現自治

B.少數民族地區跨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

C.民族區域自治成為一項基本國策

D.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2017年湖南邵陽)2017年5月20日,吳敦義當選新一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記者會上,他表示,應尊重「九二共識」。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堅持

A.一國兩制 B.兩岸三通

C.和平統一方針 D.一個中國原則

4.下圖是《遊子身上衣》新聞漫畫,遊子身披五星紅旗,喜笑顏開,歡欣鼓舞地撲向祖國母親懷抱。該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歸

C.澳門回歸 D.「神舟五號」安然著陸

5.臺灣舞劇《薪傳》曾在大陸演出,引起轟動,它反映了祖國大陸和臺灣同胞一脈相承的親情關係。下列關於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事件,按其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汪辜會談」的舉行 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形成

③江澤民「八項主張」的提出 ④臺灣當局「三不」政策的調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6.李明去河北承德圍場旅遊,當地導遊介紹圍場的全稱是「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這體現了我國哪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7.如圖所示錢幣的發行是為了紀念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歸祖國

C.澳門回歸祖國 D.中共十五大召開

8.1999年,為紀念澳門回歸祖國,曾發行過一套郵票。其中,在標有「一國兩制」字樣的郵票上插入了一位人物的頭像,他應是

A.maozedong B.dengxiaoping

C.zhouenlai D.jiangzemin

9.為實現祖國統一,我國形成了 的對臺基本方針。

A.「一國兩制」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C.八項主張 D.「九二共識」

10.小明在開展一個研究性學習,他搜集了「華東軍區海軍」「殲-5型殲擊機」「飛彈核武器」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他的研究性學習主題是

A.國防建設 B.改革開放

C.外交成就 D.祖國統一

1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它首次提出是在

A.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

B.1955年周恩來在參加萬隆會議期間

C.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

D.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12.60多年前,**來在一場國際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推動了會議圓滿成功。**來參加的這場會議是

A.第26屆聯合國大會

B.萬隆會議

C.日內瓦會議

D.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13.2017年6月13日,中國與巴拿馬正式建交,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的又一個重大成果。回顧歷史,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中美建交 ②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 ③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14.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漢政府設置哪一行政機構,使今新疆地區正式歸中央政府管轄?

(2)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時,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的行政長官是什麼?

(3)臺灣地區曾先後被哪兩國的殖民者侵佔?後來分別是怎樣回歸祖國的?

(4)新中國成立後,為維護民族團結而實行的政治制度是什麼?新時期,為實現祖國統一,我國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15.中美兩國是世界上的兩個大國,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兩國間耐人尋味的歷史。

【中美較勁】

材料一 196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外國研究機構康倫公司在《美國對亞洲的外交政策》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在過去的10年中幾乎在所有(與美國)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

——摘編自《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

(1)中國近代史上,美國直接參與了哪次侵華戰爭?材料一中所說中美之間的較量主要指的是哪一事件?

【中美緩和】

材料二 圖一到圖三是不同時期中美領導人的握手。

圖一 圖二 圖三

(2)中美關係緩和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中美是在何時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聯繫現實,說說新中國成立以來還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中美的羈絆】

材料三 美國眾議院2018年1月9日一致通過解禁美臺高層互訪的「臺灣旅行法」,並要求美國政府「鼓勵美臺所有級別官員的互訪交流」,成為近日輿論關注的焦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巍認為,2018年的中美關係很可能是比較艱難的一年,這種艱難會體現在很多問題上。新年伊始,從美國國會立法可以看出,中美在臺灣問題上會面臨許多困難,臺灣問題成為2018年首先爆發出來的棘手問題。學科#網

——摘編自搜狐網

(3)結合材料四分析,中美關係的焦點問題是什麼?針對材料三所示情況,若你作為外交部人員,應如何回應?

【中美關係的感悟】

(4)通過上述材料展現的中美之間幾十年關係的變化,你能得到什麼認識?

參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解析】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保障了少數民族平等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利,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維護了國家統一。題文材料表明民族區域自治成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符合題意。A、B不能在題文材料中體現;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本身說法錯誤。答案選C。

3.【答案】D

【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因此D符合題意,A、B、C不屬於「九二共識」的內容。故選D。

4.【答案】B

【解析】由圖片材料中的「1997」,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我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歸祖國。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幹中的關鍵詞「一國兩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回歸祖國開闢了途徑。故選B。

9.【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後,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不久,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故選B。

10.【答案】A

【解析】題幹所給信息「華東軍區海軍」「殲-5型殲擊機」「飛彈核武器」,反映了我國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情況,A符合題意;B、C、D和題意無關。故選A。

11.【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中國西藏地區的關係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係的原則。故選A。

12.【答案】B

13.【答案】D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故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答案為D。學&科網

14.【答案】(1)西域都護。

(2)元朝。駐藏大臣。

(3)荷蘭;日本。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臺灣回歸祖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15.【答案】(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2)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1979年。中日建交;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016年G20杭州峰會;2017年5月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

(3)臺灣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確保這一政治基礎不動搖,對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美方應在一個中國政策、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基礎上妥善處理涉臺問題,確保中美合作大局不受影響。

(4)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永遠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中美互利合作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美方應放眼長遠,摒棄偏見,保持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關焦點

  • 破除謬論 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和田地區住建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吐地買買提 · 如孜近日,美國通過了所謂「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
  • 理論學習丨我國憲法對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規定
    理論學習丨我國憲法對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規定 2020-12-11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七條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堅持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履行平等義務,共同建設各項事業。
  • 【民族團結看僑鄉】我市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 努力建設...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進民族團結、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而多元性的統一,既是多民族國家的存在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內在特徵。這是僑鄉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紮實推進民族團結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以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建設為統領,以示範創建點為抓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
    22.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古以來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匯聚成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當前,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 根本上要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培養和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初中歷史26個專題核心知識點,收藏!(可下載電子版)
    法家思想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最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秦始皇的治國思想是法家思想。專題二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時期,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 2019中考:巴黎和會那些事兒
    2019年是巴黎和會100周年紀念日。那麼巴黎和會召開的目的的是什麼?巴黎和會的結果怎麼樣?產生了什麼歷史影響?巴黎和會有多少國家參加呢?
  •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強化國防教育,涵養家國情懷
    旁邊那枚長徵九號就是我國正在論證中的,未來將用於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的重型火箭。」學校裡的軍迷們對這幾枚火箭的故事如數家珍。國防園內用於飛行員體能訓練的神器固定滾輪、旋梯等訓練器械也吸引著師生去一展身手。據了解,學校國防園的建設主要服務於學校國防教育教學和實踐的需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學習航天知識,感悟航天情懷,踐行航天精神,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以及投身國防事業的家國情懷。
  •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全軍官兵熱議黨的...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全軍官兵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楊雅雯  累累碩果振奮人心,壯闊藍圖催人奮進。  「準備索降,跳……」皖東腹地,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正在和某陸航旅組織機降訓練。訓練間隙,官兵們認真學習了會議公報後表示,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要不斷練強技能,鍛造鐵拳利劍,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堅強保證。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數架殲-15艦載戰鬥機和多型艦載直升機輪番起降。正在渤海之濱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的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官兵,訓練熱情高漲。
  • 共同編織民族團結奮鬥的「花環」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各族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 臺灣光復乃全民族抗戰勝利之果 祖國統一是新時代歷史大勢所趨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臺灣得以光復而回歸祖國。臺灣的光復,是全體中國人民團結抗戰勝利的結果,是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人以上用生命與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中國共產黨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前途命運負責的政黨,是負有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神聖使命的政黨。祖國大陸始終是兩岸統一的主導力量。中國共產黨確立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團結臺灣同胞,有力推動兩岸關係改善發展,打開了兩岸交流合作和對話協商的新局面,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這是邁向和平統一的康莊大道。
  • 民族團結一家親 | ​民族團結小知識
    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既各族人民基於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共同努力奮鬥。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反對任何民族一切形式的剝削,主張各民族之間真誠互助、互相支援,以謀求共同利益,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共同目標。°民族團結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 民族團結一家親 | 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應知應會
    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的政治基礎和內在要求。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也就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在當今的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民族團結依然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基本保證。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關於民族工作的小知識!
  • 中國日報網評:祖國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020年5月8日對此回應說,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繼續團結臺灣民眾,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願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 初中歷史26個專題知識點,初一初二初三都看看!(可下載電子版)
    法家思想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最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秦始皇的治國思想是法家思想。專題二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時期,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 洛桑江村:唱響新時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主旋律
    西藏各族人民歷來具有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並肩寫下了維護祖國統一、抵禦外來侵略、加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濃墨重彩、波瀾壯闊的壯麗篇章。新中國成立後,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互助、攜手共進,孕育、創造、發展和弘揚以「特別能團結」為基石的「老西藏精神」,以「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為重要內容的「兩路精神」,湧現出了孔繁森、時代楷模玉麥鄉卓嘎和央宗姐妹等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形成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生動局面,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已深深融進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
  • 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在...
    ——70年來,我們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時代變化,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進而形成了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一起學習民族團結小知識
    2. 什麼是民族互助?民族互助是指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互助互濟的關係,是社會主義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反對任何民族一切形式的剝削,主張各民族之間真誠互助、互相支援,以謀求共同利益,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共同目標。3.民族團結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 講好民族政策 促進民族團結
    搞好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事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正確理解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切實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樂業法院在線為您解答民族政策的相關知識!01中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麼?
  • 《民族振興》專題展示城市風採
    《民族振興》以城市風採為立腳點,以人物訪談+城市宣傳片的形式,從政治文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等多個方面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文化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繁榮景象。《民族振興》於2020年8月31日開始在CCTV-7播出,每周二期,每期4分鐘,陸續展示一批代表國家先進城市,將中國自立、自強的面貌也呈現給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