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兩巨頭美團和餓了麼這幾年為了搶佔市場,廝殺很厲害!但很可惜,誰都沒能如願把對方幹掉獨享整個市場,雙方規模體量也在這長達幾年的拉鋸戰中壯大。雙雄爭霸中,美團以微弱優勢暫時領先,但誰也沒想到,快遞一哥順豐出其不意把手伸到外賣市場的外賣碗裡來了。
餓了麼馬雲、美團王興怎麼也想不明白,快遞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順豐,怎麼就盯上外賣了?
雖說在快遞行業成了一哥,但是順豐想要插足外賣行業也並非易事,因此從一開始它就將自己姿態放得很低,一切都在悄悄進行中,直到「豐食」小程序在微信上線,這個事情再也瞞不住了,正在忙著打架的美團、餓了麼驚呼,這小子來得太突然了!
一旦信息曝光,會不會被兩位大佬團結起來圍攻?和我們想的一樣,順豐也是考慮過這個問題了吧,所以才會在第一時間,相關負責人站出來釋放消息:
「豐食」是順豐同城公司內部孵化出來的團餐平臺,目前由公司十來人的項目組進行管理和運作,初衷是在疫情期間解決自己企業內部員工的用餐問題,為內部各組織提供員工餐而服務。
從這段話中,我們能讀出的信息有這麼幾點:
首先,「豐食」誕生純粹是源於機緣巧合,如果沒有疫情的大範圍影響,我們公司是不會做這個業務的,請大佬們放心,我們無意進軍外賣行業。
其次,「豐食」團隊規模非常小,僅僅只有十來個人,這和兩位大佬公司規模千萬級別相差太遠,沒有任何殺傷力的,請大佬們高抬貴手,放過「豐食」。
最後,「豐食」服務全體是內部員工,團餐性質。這和兩位大佬主打的個人外賣送餐服務不相衝突,即使「豐食」不小心外賣做起來了,那也絕無搶佔個人外賣市場,瓜分大哥們地盤的意思。
美團、餓了麼會不會發現這份發言中散發出的隱晦信息,我們不清楚,也不可能搞明白。就我個人來看,我感覺這更像是一種障眼法,萌芽狀態中的生命總是最為脆弱,即使有強大的母體保護,同樣免不了經受外部摧殘,一旦摧殘超過承受限度,則有可能夭折。
順豐顯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在微信推出「豐食」小程序時,整個小程序設計顯得那麼不上檔次,甚至有人特意用這款小程序點外賣,得到的結果也是讓人失望,這無疑讓兩位大佬放鬆了警惕。
咱們一起來看看這款小程序,用手機打開我們就能看到,界面相當簡潔,功能也非常少,除了闡述公司宗旨醒目外,僅有外賣下單可用,而可供選擇的入駐的商家更是少得可憐,僅僅只有52家,說到體驗更不用多說,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什麼無法下單、送餐時間過長、巴拉巴拉一長串,清一色的失望。
如果說,這款小程序是一個無名之輩做出來的,那麼大可不用擔心,體驗如此之差,不用競爭對手來阻撓,自己就會餓死在搖籃中。但只要聯想到,這是快遞行業老大哥做出來的產品,一個將速度視為生命的公司,幾百米內的一份外賣居然能送出幾個小時,這就不得不讓人質疑。
順豐究竟想要幹嘛?
要知道,順豐目前是全國快遞行業中,唯一一個將收入做到千億級別的快遞公司,消費者對順豐的評價向來很好,且順豐也是現在難得還堅持送貨上門的公司了,這樣一家公司,也要學其他上市公司,玩多元化發展嗎?
快遞公司送外賣,算不算跨界?將範圍說寬泛一點,我覺得還不算是。快遞是負責將包裹、物品從一個地方送另一個地方,距離一般較遠,而外賣則是將賣家的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距離一般集中在同城幾公裡之內。同樣是送東西,只有距離遠近的差別,從本質上來看,兩者並無差別。
快遞行業這幾年發展勢頭強勁,隨著其他快遞公司的高速發展,順豐快遞業務受到一定程度打壓,順豐能感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順豐這幾年一直在尋求新的突破點,但效果並不明顯,有些項目甚至有拖累母體嫌疑,比如最近備受爭議的豐巢從成立至今從未盈利,而根據最新財報數據,順豐第一季度淨利潤9.07億,同比下降了28.16%,因此,再次尋找突破點,迫在眉睫。
如何利用現有企業優勢來發展新業務呢?進軍外賣無疑是最佳選擇,順豐全國各地快遞員數量充足、現有運輸設備管夠、現有管理團隊也不錯,如果不利用這些資源進入外賣行業,那豈不是非常可惜?
既然選擇了外賣行業,那就擼起袖子幹起來,在疫情期間,美團因為佣金、二選一問題已經引起了許多商家的不滿,消費者對日益漲價的外賣也充滿了抱怨,這一切看起來也為順豐進軍外賣市場闡述了外部荊棘,如果還不加入,豈不是對不起消費者和商家?
天時地利人和,「豐食」誕生。曾經的拼多多,在京東、淘寶拼殺之際,在一片紅海中用不可思議的速度走到頭部,最終形成電商的三足鼎立格局,「豐食」也有這種潛能,雙雄爭霸局面的改變,也不是沒有可能,估計馬雲、王興又要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