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陶藝課現場。 史雅娟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7日電 (高康迪 史雅娟)制坯、拉泥條、擺泥板、泥塑、塗彩上釉……在陶藝老師郭樂的講解和示範下,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靈臺幼兒園老師坐在課桌前認真動手製作,並創作陶藝作品。
據了解,甘肅省平涼市探索開發適合學生發展、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特色拓展性課程,通過校內走課等多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主陣地,計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拉泥條陶藝製作要將泥進行揉、搓、壓、拉等方式變成一根根泥捧,再把泥棒盤成多種形式,隨後用模具在上面點綴各種造型,是一種泥坯製作方法。」近日,靈臺幼兒園邀請陶藝老師向教師進行陶藝製作培訓課,陶藝老師郭樂從彩陶的歷史起源講起,現場講解製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演示製作過程。
看似簡單的陶藝,其實有著複雜的過程,其中更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和考驗心性的藝術,靈臺幼兒園傳承並發揚陶藝文化,將這門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把「陶藝文化」帶進課堂。
盤子、杯子等一個個親手製作的作品塗彩上釉裝窯烤制,經過24小時1245℃高溫度的燒制,出窯後擺滿在展臺上,靈臺幼兒園的老師們親身過了一把「陶藝癮」,也感受到陶藝文化的魅力。
圖為陶藝老師郭樂親自示範陶藝製作過程並講解注意事項。 史雅娟 攝
「陶藝是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靈臺縣幼兒園老師田小蘭拿著自己剛剛製作好的陶藝品說,雖然是第一次接觸陶藝製作,非常有趣,會將所學的知識教給學生,開闊視野也豐富課堂。
「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技藝魅力,只有老師認真掌握並熟練,才能傳授給學生。」靈臺縣幼兒園園長周金娥說,陶藝課是靈臺幼兒園構建學校特色課程之一,通過開設特色課程,不僅讓師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更在課程學習中發掘自身特長,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