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個帝國的毀滅

2021-02-23 傳媒觀察眼


昨天晚上,在距離莫斯科800公裡的喀山,爆出了世界盃開賽以來最大的冷門:德國輸了。不僅被韓國踢了個2:0,還在小組中成了墊底。

 

昔日的衛冕冠軍爆冷出局,痛心疾首的除了猜球輸了的賭徒,還有德國隊的忠實球迷,譬如卡叔我。

喀山和莫斯科、聖彼得堡並稱為俄羅斯三座A級歷史文化城市。但這座位於伏爾加河畔、被青山環抱的城市並沒有給德國帶來好運。德國像一隻落魄的獅子,在古老的克裡姆林宮遺址地注視下,再度退出了這片曾經失敗過的大地。甚至有網友調侃道:德國的失敗是有歷史原因的。

 

七十多年前,德國納粹的戰車和軍隊也是在這裡翻了車。在紀錄片《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素以閃電戰聞名的德國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夷平了史達林格勒,四萬蘇聯人喪生。但是隨後德軍就陷入了膠著——他們遭到了蘇軍的拼死抵抗。德軍一次次進攻,一次次失敗,硬生生將這場戰鬥打成了持續兩百餘天的持久戰。

 

在德國導演約瑟夫•維爾斯麥爾拍攝的以德軍為視角的電影《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的潰敗就像一場大災難,士兵們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兩個人在幻想著回鄉的溫暖中凍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回看昨天的比賽也是如此。在此屆世界盃之前,德國一直以疾風驟雨的攻勢聞名,被人們稱為「日耳曼戰車」。在對陣韓國隊的比賽中,德國共計697腳傳球,射門28次。對比韓國的246腳傳球,德國可以說心裡也是對這場比賽勢在必得的。

 

可當時間流入第90分鐘,德國以0-0的成績舉步維艱的時候,克羅斯的一顆烏龍球卻成了韓國的救星,德國的死亡宣告。

 

微博上還有人指責德國的門將諾伊爾不恪盡職守才導致德國丟了第二枚球,因為在比賽宣布補時到99分鐘的時候,32歲的門將諾伊爾單刀直入衝進了賽場。

 

但是那一刻門將諾伊爾的背影讓卡叔仿佛見到了羅拉(《羅拉快跑》中的主角)。這位相信「天大的事情有愛情頂著」的愛情至上主義者,在危機關頭不顧一切的奔跑,叔曾天真地以為這種充滿了美學的橋段只會發生在電影裡。

 

但諾伊爾在現實中卻為叔展現了浪漫的一幕:人們總是埋怨現實的冷硬卻從不自己奮起反抗,只有諾伊爾憑著一腔孤勇向現實發起了挑戰。雖然這個挑戰最後失敗了——諾伊爾並沒能挽救德國的頹勢。那個不大的圓滾滾的皮球像脫韁之馬一樣闖進了無人看守的球門時,諾伊爾孤寂的背影讓人莫名心疼。

 

比賽的哨聲宣告了德國無法逃脫的命運。穆勒淚灑球場,勒夫抱憾致辭。這一切似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帝國的毀滅」。

在電影《帝國的毀滅》中,日耳曼民族給觀眾留下了血性又自負的印象。布魯諾•甘茨飾演的元首希特勒正是這個形象的縮影。

 

元首最開始被大家熟知往往是因為一些鬼畜視頻,他作為「中文十級」的鬼畜明星粉絲極多。但拋去這些「再創作」給予他的光環,《帝國的毀滅》中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會完全不一樣。

 

不談希特勒的過錯,單從德意志納粹的領導人而言,希特勒是個極具個人魅力的典型日耳曼人。在他的哲學裡,世界是弱肉強食的,自己選擇做強者並不是錯的,因此布魯諾飾演的希特勒並沒有給人一種「畏罪」的感覺。反而,他明知道帝國即將毀滅,他還選擇了和這個帝國和他的夢想一同終結的結局。

 

開篇卡叔就調侃過德國的失敗是有歷史原因的,是不是玄學這點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七十多年前,自從德國在史達林格勒一役中銳氣盡失後,希特勒的帝國就在走向死亡。只是這個驕傲的、自大的、又傲慢的日耳曼人並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也不允許自己部下承認這個失敗。

 

希特勒的侍從們,縱酒狂歡,因為地堡裡有喝不完的酒。憲兵和鏟奸隊在處決不肯當炮灰的老人。一對老夫婦在家裡,靜靜等待著命運的安排,死亡或是黎明。

 

最後,希特勒死了,帝國傾頹。

片子的結尾,一個名為皮特的小孩和希特勒的女秘書一起騎著一輛撿來的單車走了。對他們來說,新的世界開始了。

 

對德國戰車來說,戰車也到了該維修的時候了,自上屆奪冠後戰術就沒有改革,也沒有確認新的核心,沒有新的血液,後防老化。這樣的老式戰車怎麼能走遠?

卡叔衷心希望,兩年後的歐洲杯,四年後的世界盃,德國戰車能夠像2014年世界盃一樣再度君臨,強勢歸來。

 


相關焦點

  • 帝國的毀滅
    這是「帝國的毀滅」,歷史再一次證明神的掌權,正義與邪惡、慈愛與仇恨、救贖與審判,都將在主基督再臨的時候顯明神的計劃的完全。 整個第三章延續了第二章毀滅與審判的內容,在讀經文時,大家可能會驚心動魄,因為那一幅帝國覆滅的慘景實在無法想像,但這就是審判。邪惡帝國最終因其罪惡而被上帝毀滅。
  • 在《帝國的毀滅》中,希特勒長時間注視的畫像究竟是誰?
    在歷史題材電影《帝國的毀滅》中,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曾長時間注釋一幅掛在地堡裡面的畫像。《帝國的毀滅》這部電影可以說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希特勒注視的畫像也不例外。那麼希特勒注視的畫像究竟是誰呢?
  • 《第三帝國三部曲》關於二戰德國政權從崛起到覆滅最全面的著作
    由《第三帝國的到來》《當權的第三帝國》和《戰時第三帝國》組成的《第三帝國三部曲》,是享譽世界的第三帝國研究巨擘理察·埃文斯為普通讀者撰寫的一部全景式的納粹德國史。《理想國譯叢038 第三帝國的到來》納粹德國的前傳,魏瑪共和國的崩潰史。完整剖析納粹崛起的緣由,生動還原希特勒攫取權力的過程。
  • 納粹毀滅時 希特勒身邊殉情的女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1945年4月30日,柏林城被蘇軍攻破的同時,在第三帝國地下掩體裡,希特勒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而陪伴在他身邊一同死去的是他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注意是新婚!這位女人是在帝國即將毀滅前匆匆和希特勒完婚的,這樣的舉動誰也不會去懷疑她對希特勒是真愛,當時的她完全可以不顧元首的死活自己去逃命。
  • 帝國興亡——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
    到了近代,「第三帝國」的概念已脫離神學領域,而被運用在浪漫主義文學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1923年阿圖·莫勒·凡登布魯克(ArthurMoellervandenBruck)在「第三帝國」一書中主張創建一個取代魏瑪共和國、同時在傳統上與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以及由普魯士主導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一脈相承的新國家。
  • 德國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第三帝國簡介,哪個壽命最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德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
  • 一戰奧匈帝國要塞毀滅者:M.11式305毫米重炮,二戰仍在發威
    奧匈帝國M.11式305毫米攻城重炮要塞毀滅者M.11早在1906年時,當時的歐洲已經有了大戰的苗頭,為了能夠在未來可能的大戰中取得優勢,奧匈帝國與斯柯達公司籤署了一份重炮研發合同。要伺候這樣一門重炮開火,它需要一個15~17名的炮組,行軍時需要3輛拖車拖曳拆解的火炮,另外還需要若干車輛拖曳炮彈,以及若干負責保衛、警戒的部隊。
  • 德國曾有三大帝國,希特勒建立最後一個,另外兩個是誰?
    二戰時期,希特勒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可謂是給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由於德國並不滿足於一戰失敗的劣勢格局,強勢發動了對英法蘇等國的軍事行動,試圖統一全歐洲。而最後,德國也終於自食惡果,被同盟國給最終擊敗了。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1
    德意志第三帝國指納粹德國。「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併,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併,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納粹德國與蘇聯共同瓜分波蘭第二共和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 破殼而出的帝國雄鷹:二戰前期所向披靡的德國國防軍空軍
    由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按照1919年籤署的《凡爾賽條約》,德國空軍被強制解散,德國銷毀和交給協約國的飛機一共約1.6萬架,航空發動機2.7萬臺,最終德國只能保留140架飛機和169臺航空發動機。然而就是這僅存的一點星星之火,卻成為了德國空軍以燎原之勢復興發展的基礎。
  • 新書推介 |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它一共存在了十二年零四個月,但是在這歷史的一瞬之中,它在地球上造成了震撼一切的火山爆發,其強烈程度為前所未有;把德國人民送上權力的頂峰,那是他們一千多年以來從來沒有達到過的;使他們一度成為從大西洋到伏爾加河、從北角到地中海的歐洲的主人;接著又在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把他們投入毀滅和破壞的深淵。
  • 納粹德國為什麼又叫第三帝國?第一、第二帝國去哪了?
    「第三帝國」這個名字想必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會有所耳聞,之所以它這麼出名是因為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納粹德國。
  • 德國歷史起源(3)德意志帝國
    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想由自己領導德國統一,後來普魯士漸漸取得領導權。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1848年巴黎的二月革命推動了德國城邦的三月革命的發生,德國現在的三色國旗就源於此。普魯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迫於民間壓力,修改憲法並且承認人民有集會和言論自由。
  • 納粹德國自稱「第三帝國」,那「第一」和「第二帝國」是什麼呢?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國總理,納粹德國正式建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納粹德國並不是德國當時的正式國名。
  • 二戰納粹德國為什麼被稱為第三帝國?那第一、第二帝國又是什麼?
    不過當時的納粹德國為什麼會被稱為第三帝國呢? 如果納粹德國是第三帝國,那第一、第二帝國又是誰呢?但帝國的內部危機也隨之悄然發生,諸侯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 康拉德四世去世,大空位時期來臨,神聖羅馬帝國開始衰落。1273年,魯道夫一世繼位,成為帝國皇帝,開啟神聖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王朝——哈布斯堡王朝。 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於1871年。
  • 納粹德國為何自稱「第三帝國」,排在前的兩個帝國又是怎樣的存在
    1934年8月2日,德國魏瑪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去世,作為德國總理的希特勒順理成章地接任,宣布自己為第三帝國總理並代行總統職權,隨後立法當上了德國元首,納粹德國由此正式成立。希特勒上臺後,便立即廢除了《凡爾賽和約》,隨即開始重整軍備,收復失地,建立起了一個以日耳曼民族為主的「德意志第三帝國」。那麼,為何希特勒會把自己的帝國命名為「第三帝國」呢?其實在此之前,德國還有兩個強大的王朝,下面咱們就一起去了解下這兩個「帝國」。
  • 二戰納粹德國自稱德意志第三帝國,那麼第一,第二帝國是什麼時候...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
  • 你不知道的德國歷史: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嚴格意義上沒有統一德國
    此舉不僅標誌著德國的誕生,更是將法國的臉面踩在腳底下,狠狠的羞辱一番,讓法國渴望再次重回拿破崙時期歐洲霸主的美夢破碎。但是,這時候的德國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算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其境內共有4個王國,6個大公國,5個小公國,7個侯國,3個漢薩自由市外加一個帝國直轄領地阿爾薩斯—洛林。
  • 納粹德國自稱「第三帝國」,那「第一」和「第二」是誰?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國總理,納粹德國正式建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納粹德國並不是德國當時的正式國名。
  • 德國與奧地利
    1648年,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包括了今天的德國全境和奧地利大部分。180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宣布自己為奧地利皇帝,改稱弗蘭茨一世,是為奧地利帝國之始。普奧戰爭決定的未來德國的統治者。在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兩個國家關係依舊較為親密。在一戰時,德國和奧匈堅定地站在了一起,直到帝國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