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喜提諾獎 將成人類戰勝頑疾的「終極武器」?

2020-12-14 大眾網

  編者按: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10月7日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生物學家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Doudna)因對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貢獻,摘得該獎項。什麼是基因編輯?它又將為人類疾病治癒、動植物研究等帶來哪些巨大影響?

  2015年6月,英國倫敦一名患白血病的1歲大女嬰的生命進入最後幾個月的倒計時。面對傳統療法已經失效的情況,醫生們嘗試將基因編輯過的血液細胞注入她體內,沒想到竟然成功消滅了癌魔,創造了世界首例嬰兒白血病的治療奇蹟。這次突破令人對基因編輯這一快速發展的新興領域更加充滿期待。

  基因編輯,簡而言之,就是對特定DNA片段進行人為的修飾。目前最流行的就是CRISPR/Cas9技術,它可以讓基因編輯的過程如同我們在電腦上剪切、複製、粘貼資料一樣簡單。

  從微生物、植物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DNA蘊含在每個生物體的細胞中,它們猶如一本使用手冊,精準地調控著生物體的每一個生命特徵和活動。比如,基因決定了人眼睛的顏色,並對身高產生一定影響。

  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DNA進行微觀改變,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變化。如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動植物表現,像農作物產量更高,家畜瘦肉率更高,蔬果保質期更長、口感更好等等,從而實現對動植物的性狀改良,培育人類需要的優良品種;也可以構建一些具有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研究基因和疾病之間的關係;在復活滅絕物種方面,通過相關DNA復活的滅絕物種,將有助於生物學家的研究;而最受關注的應該是利用基因編輯進行基因治療和藥物研發。

  比如,在愛滋病感染過程中,HIV病毒以CD4+T細胞為目標發動猛烈攻擊。CD4+T細胞是人類免疫系統重要的「守軍」,一旦被病毒幹掉,人體就會喪失免疫功能。不過,病毒必須首先找到細胞表面叫作CCR5或CXCR4的受體,才能夠對CD4+T細胞發動進攻。如果通過基因編輯敲除這兩個受體,病毒無法找到進攻的「入口」,也就難以發動攻擊了。

  但類似CRISPR/Cas9等技術在基因編輯過程中也有可能出錯,敲掉其他關鍵基因。這有可能引發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疾病隱患。而且,該步驟無法「撤銷」,基因一旦被敲除就不能恢復。

  對基因編輯來說,改變DNA的能力也帶來了許多擔憂和社會倫理問題,比如「基因編輯嬰兒」。所以,當下最重要的還是保障安全性,並得到大眾認可,如此才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聯合出品:中國農學會 光明網

   科學顧問:金蕪軍

    策  劃:馮桂真 廖丹鳳 張 楠 王長海

    統  籌:戰 釗 宋雅娟 趙清建

    腳  本:馮桂真 王長海 肖春芳

    後期製作:萬 璽 劉 明 肖春芳

  基因故事動畫①誰說牧師不能兼職科學家?

  基因故事動畫②孟德爾的「愛豆」為啥是豌豆?

  基因故事動畫③摩爾根的「愛寵」為啥是果蠅?

  基因故事動畫④揭秘病毒繁殖的「強盜邏輯」

  基因故事動畫⑤DNA的結構之謎

  基因故事動畫⑥為什麼你是你?讀懂你生命中裡的說明書

  基因故事動畫⑦神奇的「基因剪刀」

  基因故事動畫⑧子承父業獲諾獎 「基因業務」能遺傳?

  基因故事動畫⑨基因工程:「小工程」 帶來「大驚喜」

  [ 責編:趙宇豪 ]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獲諾獎,幕後金主竟是李嘉誠
    這次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這裡的基因組編輯方法,指的正是當下熱門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居然能拿諾獎,這多少讓人會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是恐慌。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丨直擊諾獎
    從科學原創性上,張鋒不如這次的兩位諾獎得主,但他將這項技術發揮到了極致。最初杜德納她們的文章只是提出了這種基因編輯的可能性,但張鋒等人將其首次實現了出來,並開發了各種應用版本,使其效率更高,應用更廣。(果殼:作為杜德納組的成員,你們對這個結果意外嗎?)CRISPR 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選項,大家每年都在期待。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只要安全,就可以進行基因編輯嗎?以「基因編輯嬰兒」為例,陳頎首先指出了學界譴責的核心:將尚未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投入臨床是對參與者不負責任。那麼,如果能夠保證技術的安全性,我們禁止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的倫理和法律正當性是什麼?
  • 能將我們變成超級人類的基因編輯技術,為什麼沒有普及化?
    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現,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除了威脅到人類文明的倫理安全之外,也帶來了新一輪的思考。如果在未來,人類文明想要將基因編輯普及化,我們究竟缺乏技術支持,還是缺乏足夠的勇氣呢?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基因編輯技術被應用到對各種生物的改造中,它們可以變得更加智能,人類也可以「取長補短」,擁有更多的能力。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要知道她們在去年,可是諾獎生理學\醫學獎的熱門候選,並且支持者非常堅定,認為是時候輪到她們了。沒想到一年之後,該方向研究在「理綜」獎——諾貝爾化學獎實現加冕。
  • 沃爾夫獎主席、諾獎得主謝赫特曼談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獎
    基因編輯在本次諾貝爾獎的勝利震驚了很多人。儘管它對基因工程領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但在倫理道德、技術專利等層面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圖|Pauljanssenaward 沃爾夫獎素有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之稱,沙爾龐捷和道德納再次驗證了這一點。 為何在具有爭議的情況下,基因編輯仍能屢獲世界大獎?
  • 《澤塔奧特曼》:澤塔終極形態來了,貝利亞成了他的武器!
    其實關於澤塔奧特曼的終極形態,現在都已經出現了,連貝利亞都成了他的武器。 其實對於澤塔奧特曼的終極形態,大家也是非常期待的,因為通過《奧特曼銀河格鬥》的新作品預告大家已經知道了,這部劇的終極怪獸是塔爾塔羅斯。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徹底改變人類生活,腦機接口的出現讓科幻照進現實,CRISPR 基因編輯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在未來,科學技術將如何發展?又會怎樣影響人類?就像微信、QQ等應用程式,背後是由「0」和「1」組成的二進位編碼語言;生命同樣如此,由四種鹼基(A、T、C、G)排列組合而成的 DNA 序列,即基因,進行編碼控制。但最底層的遺傳信息與生命的外在體現之間,包含著複雜且多變的調控途徑,魏文勝教授認為基因編輯有兩個重要的關鍵詞:一是定位精準。
  • 為什麼要阻止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完美的基因不好嗎?
    去年基因編輯嬰兒曾引發熱議,以基因技術敲除某段基因,使得嬰兒天生具備抵抗愛滋病的能力,但是其實是很冒險的,基因編輯過程中要用到內切酶,雖然能夠切除目標基因,卻仍不能控制對其餘基因的影響,這就可能造成具備某方面有基因缺陷的兒童,他們未來結婚生子就可能讓這種缺陷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擴散,危害到更多的人群。而賀建奎也因為這一冒險且倫理學審核不完備的試驗受到了處罰。
  • 兩名女科學家因為基因編輯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女性諾獎得主增至7人
    人們第一次發現CRISPR序列是在1987年,但第一次證明CRISPR-Cas9可以進行基因編輯,是道納和夏龐提爾2012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第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中,兩位女科學家帶領的團隊純化了Cas9蛋白,首次在體外證明使用Cas9的CRISPR系統可以切割任意DNA鏈,指出CRISPR在活細胞中修改基因的能力。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為何能獲諾獎?這項技術的講究和用途,請出浙江...
    這兩位是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發明者:法國和美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獲獎理由是「開發了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兩人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基因編輯可以用於其他生物,而不能用於人類,人類會落後嗎?
    但是我們全世界所有國家為什麼明令禁止基因編輯用於人類自己呢?這齣於什麼樣的考慮呢?原因有二:一是基因編輯將造成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如果放開基因編輯,那麼以後孩子的基因是否優良,就不一定取決於父母親的基因了,很可能跟錢權掛鈎。誰的權力大,誰的地位高,誰錢多,誰的孩子會更優秀。這顯然加劇了人類的不平等。而且階級固化將更難以打破。發展到最後,或許就會出現超人類和普通人類的區別。禁止通婚將會加劇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們之間基因差異非常大,很可能導致生殖隔離,即此時他們就不再是一個物種。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反對者認為,遵循生物進化的客觀規律是生命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而基因編輯尤其是胚胎基因編輯,屬於破壞生物進化客觀規律和突破技術倫理原則底線的行為。從事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尤其是胚胎基因編輯),將從技術層面為「技術人」的「誕生」提供可能性。賀建奎基因編輯的嬰兒就是一個例子,基因編輯嬰兒將改寫人類的進化方式,使人類由「自然人」演化為「技術人」。
  • 斬獲諾獎,再掀熱潮 基因編輯到底是什麼?
    Doudna),獎勵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上的突破。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方新聞稿中稱:「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將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並在許多方面為人類帶來了最大利益。」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丨直擊諾獎
    研究基因的過程差不多也是這回事:將生物的基因序列做某種改造,看看生物會因此出現什麼變化,從而了解那個基因可能的功能。把基因拆了、改了之類的操作,就可以叫做「基因編輯」。不過,想拆螺母只要找個扳手,而編輯基因可就艱難多了。基因是潛藏在細長DNA鏈中的一段段序列。
  • 【轉載——宇宙與信仰】如何對待已經出生的「基因編輯嬰兒」?
    這兩個嬰兒算是人類嬰兒還是工業產品本身就很值得探討。 這不是在開玩笑。因為目前還沒有什麼倫理上的限制來在這裡劃分一條識別線。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的複雜性,首先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差異僅約為1%。如果我們接受「被編輯者仍然理所當然算人類」,那麼將理所當然存在著編輯出「黑猩猩人」的難堪問題。
  • 前沿|從《銀翼殺手》看基因編輯技術能否為人類帶來福祉
    想要製造出超越人類的複製人,從目前的技術推斷,只有基因編輯技術能夠做到。通過基因編輯加上生化技術,以人類基因為基礎,通過改變一些鹼基對,或者加入其他生物的基因,來提高複製人的能力。2015年4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抑制狗骨骼肌生長的基因進行了敲除,培育出兩隻肌肉發達的「大力神」狗,成功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基因敲除狗模型。
  • 「基因剪刀,早兩年拿諾獎也沒問題」
    因為CRISPR能輕易地改變任何生物的遺傳信息,甚至包括人類自身。它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深刻改變了基礎研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發現史上英雄無數,而杜德納和夏彭蒂耶發明的CRISPR/Cas9被稱為是「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一度震撼了科學界。
  • 紀錄片人類本性(Human Nature),講述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對基因編輯技術介紹電影的第一部分主要關注Crispr背後的科學。CRISPR是DNA的某種編輯器。這部電影解釋了CRISPR的發現方式,如何運作的實際機制,並附有清晰的插圖,並展望了未來的使用方式。在對技術抱有希望和謹慎的態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