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泰鬥、科技「後浪」同臺呈現科學之美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

2020-12-26 騰訊網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海報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論壇官方活動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也在11月1日如約而至。「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國知名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青少年科學愛好者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參加「青年科學家TED演講」「大師分享會」及「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動。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活動現場

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勁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項目籌備組組長齊竹泉為活動致辭。

△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勁軍致辭

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勁軍在致辭中表示,2020 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作為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官方活動,是落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上海市政府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又一項重要舉措。上海歡迎並支持與總臺就世界頂尖科學論壇開展更為深度的合作,通過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這個舞臺,匯聚全球創新智慧,扶持青少年科技人才成長,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項目籌備組組長齊竹泉致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項目籌備組組長齊竹泉表示,總臺長三角總部、上海總站啟用一年多來,已在國際傳媒港成功舉辦主題燈光秀、中國影視之夜、時尚嘉年華等多場大型活動,本次「科學嘉年華」是將國際傳媒港打造成「世界影視基地、文化創意高地、國際時尚之都、市民喜愛之地」的又一次舉措。未來,上海國際傳媒港還將依託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國家級科普基地,帶領更多青少年走進科學的世界。

△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現場

青年科學家TED演講 聆聽前沿科學之美

△青年科學家TED演講海報

「地球磁暴」對人類生活到底有何影響?當心理學遇到新科技,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科學嘉年華」青年科學家TED演講環節,資深教育專家和科學家、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作為科學「後浪」推薦人,正式開啟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的第一場重磅活動。在他的介紹下,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第十二屆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王玲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心理學副教授何吉波,美國西北大學教授黃嘉興,上海交大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金賢敏等5名青年「後浪」科學家代表,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帶來各類前沿學科成果。通過多元的表達,深入淺出地呈現了多個學科的前沿技術以及這些科研成果對大眾工作生活的改變。

「科學嘉年華」大師分享會: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

△大師分享會「影視裡的科學」海報

當天下午的大師分享會則以「影視裡的科學」話題和強大的嘉賓陣容,掀起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的最高潮。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現場精彩觀點不斷,而科幻作家劉慈欣,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星際穿越》《信條》電影科學顧問基普·索恩以及2015年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羅伯特·科什納也以視頻方式加入對話,實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交流,結合國內外熱門影視作品,詳解影視裡的科學,從正逆熵交織到引力波,一切高深話題,在這裡都立刻淺顯易懂。

「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 奇思妙想 後生可畏

△「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現場

當天下午,「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也在2020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亮相。本次活動共展出28項青少年科學愛好者的「科研項目」,從對前沿科學理論的思考到日常生活中的發明創造都有涉及。其中,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邀請,來自全國的1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小科學家」的15個項目參與展出;同時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邀請的來自上海多所中學的科學愛好者們也帶來13個項目進行分享交流。本次活動還特別設置了「大小科學家對話」環節。請前來參加科學嘉年華的科學家、院士及青年科學家與孩子們進行互動交流,鼓勵小愛好者們繼續發揮創意,在科學領域持續探索,感悟科學的魅力和樂趣。

相關焦點

  •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開啟—新聞—科學網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開幕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上海國際傳媒港最新進展:七大載體集結央視頭部IP,「梅地亞中心...
    明年起,位於徐匯濱江的上海國際傳媒港的7棟主要線下空間將陸續竣工投用,打造世界影視基地、文化創意高地、國際時尚之都和市民喜愛之地,助力上海浦江兩岸打造世界「會客廳」和國際時尚之都。國際傳媒港建設近況  舒抒 攝從龍騰大道龍文路路口步入上海國際傳媒港,緊鄰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的七大載體和劇場空間已經頗具規模。
  • 影院戰隊、影院直播…… 未來國際傳媒港會變成啥樣?
    原標題:影院戰隊、影院直播…… 未來國際傳媒港會變成啥樣?而講壇的舉辦地就位於國際傳媒港一棟樓的36樓。總裁助理,國際傳媒港(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頂尖科學家論壇之「科學嘉年華」丨科幻電影有多少將成真?這些大師...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論壇官方活動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也在11月1日如約而至。「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國知名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青少年科學愛好者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參加「青年科學家TED演講」「大師分享會」及「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動。
  • 報名| 國際傳媒港夢想啟航!「匯講壇」帶您認識這些「有趣而硬核...
    ▲ 上海國際傳媒港新一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近期發布,其中,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和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海企業榜上有名。此外,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獲得「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這四家企業中有三家都註冊在徐匯。
  • 上海國際童書展|讓中國神獸教孩子們學英語講科學
    上海國際童書展|讓中國神獸教孩子們學英語講科學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20-11-14 13:32 來源:澎湃新聞
  • 秀場|活力童裝秀閃耀上海國際傳媒港
    央廣網上海10月18日消息(記者周洪 林馥榆)10月8日,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官方議程之一,10月16日到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在上海西岸舉辦2020國際傳媒港首屆「時尚嘉年華」活動。 今天上午,「超in童裝時尚大秀」靈動開啟。
  • 秀場| 活力童裝秀閃耀上海國際傳媒港
    央廣網上海10月18日消息(記者周洪 林馥榆)10月8日,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官方議程之一,10月16日到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在上海西岸舉辦2020國際傳媒港首屆「時尚嘉年華」活動。  今天上午,「超in童裝時尚大秀」靈動開啟。
  • 上海繼國際傳媒港後,又火一建築,預計2021年開放,就在浦東新區
    說到上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上海是一線城市,是國際化大都市,在世界範圍內,與紐約等地擁有著一樣的位置,作為一座發展先進的城市,上海每年都會不斷的更新著境內的建築,地標建築的打造標誌著上海的經濟發展,也是我國面向國際的新風貌。
  • 海洋科學國際舞臺的建設者—新聞—科學網
    70年系列報導之十一
  • 真厲害:上海科技大學一研究生以第1作者在《科學》上發表論文...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2013級聯合培養研究生生謝雨潤以第一作者身份,於5月15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Quantum interference研究人員在先期理論研究工作中發現,在特定散射角度上,H+HD反應生成的一些特定量子態的H2產物,其信號強弱會隨碰撞能的變化呈現特別有規律的振蕩。為了理清這種振蕩現象,團隊開展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詳細研究。在實驗中,通過一系列手段改進交叉分子束裝置,在一系列碰撞能下精確地測量了反應的後向散射信號。
  • 2020年上海管理科學論壇成功舉辦 大咖雲集共話數字經濟時代管理...
    2020年12月19日,中國管理科學領域年度盛會——「上海管理科學論壇2020」於上海影城盛大開幕,本屆論壇以「技術驅動的管理變革」為主題,由上海市管理科學學會主辦,長三角地區近30家商學院(管理、經管學院)聯合舉辦,協進教育集團與《上海管理科學》雜誌承辦,全國管理學界學術精英和各大名企風雲人物在上海又一次聚首,共話數字經濟時代管理變革!
  • 中國大學界的「黑馬」,上海科技大學憑什麼力壓群雄?
    上海科技大學(下面簡稱上海科大)於2013年創辦,不足8年歷史,但名字已經響遍高校界,一個「年輕的後浪」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發展,被網友認為是中國大學界的「黑馬」。由於上海科大由上海市與中科院共建,因此中科院在其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來看看上海科大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呢?
  • 馮鵬志:堅持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理性全面構築中國戰疫強大科技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高度把科學防治納入疫情防控總要求,堅持科學思維、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理性,全面務實高效地推進科技抗疫的中國行動與國際合作,為中國戰疫提供了科學技術及其精神力量的強大支撐。
  •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科學精神的起源及百年科技的歷史回顧
    這次有幸在清華和君的課堂傾聽吳老師的講座,非常受益,以下是一些胡亂回憶,筆者姑且記之,大家姑且看之,希望能引發大家的一些思考。近代中國人特別推崇科學,科技興國也是各黨派人士為數不多的共識之一,但是中國人對科學的理解並不準確。誤解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呢?第一是科技不分,以技代科!大家談科學時其實談的是科技,以為科技就是技術。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武漢之問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為什麼落後了?2017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作出組建國家實驗室、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滬、皖、浙等地聞風而動,先後組建上海張江實驗室、合肥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浙江之江實驗室;北京、上海直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南方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瞄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2011年正式啟動「創刊」工作,僅用9年就顯示標杆效應——創刊一年半進入國際權威資料庫,目前已躋身SCI體育學期刊世界前五,成為國家七部委「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 「科學與藝術」曾凡一獨唱音樂會在澳門科技大學舉
    音樂會由澳門科技大學主辦,澳門科技大學藥學院、文體發展辦公室等協辦。音樂會也獲得了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上海海外聯誼會、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廣東院土聯合會、大專家.COM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相關部門領導、院士專家、澳科大師生等500餘人出席。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任鴻雋:說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是故歷史美術文學哲理神學之屬非科學也,而天文物理生理心理之屬為科學。今世普通之所謂科學,狹義之科學也。持此以與吾國古來之學術相較,而科學之有無可得而言。 今夫吾國學術思想之歷史,一退化之歷史也。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求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騖於空虛而引避乎實際。此之不能有科學不待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