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於這款剛上市的旗艦無線滑鼠感興趣,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當然單純看看圖也行哈哈~
大約六七年前,受到當時機械鍵盤井噴的影響,很多人覺得:同為外設,做一款滑鼠出來很容易。
緊接著很多品牌曇花一現相繼暴死,部分品牌直接砍掉了自己的滑鼠產品線。連一線品牌都需要保持很高的出新頻率,小品牌更是說死就死。
幾年後,很多人後知後覺地說:「原來做遊戲滑鼠還是挺難的?」此時已經橫死了一大片的品牌,連賽鈦客都沒活下去,更別說玖零智造和酋圖了。
「到了今天,我會說目前在售的幾款無線旗艦滑鼠(羅技雷蛇賽睿冰豹),只有羅技和雷蛇能打,餘者皆為碌碌。」
題外話:
雙十一買了扶貧水果,單果重量沒有一顆到80g(宣傳是110g以上)。
我隨手拿出一顆袖珍掂了掂,這枚長度只有我U盤一半的獼猴桃,和手裡的RAZER VIPER ULTIMATE(毒 蝰· 終極版 )差不多重
你大概可以想像今天要分享的毒蝰終極版是有多輕。
▼ 當然,相同的重量分散到整個滑鼠上,拿在手裡會有一種錯覺:這是滑鼠內部真空才有的重量。
▼ 作為當年強擼ROG SPATHA 和滿配重羅技G502的老玩家,毒蝰 終極版拿在手裡時會給我一種強烈不真實感——不得不承認,在旗艦級別的無線滑鼠裡,它輕得有點誇張。
▼ 有線版的毒蝰因為重69克,被稱為69蛇(身邊的朋友都這麼叫),為它背書的是GODV和MEIKO:
▼ 不久前毒蝰終極版的的消息已經流出,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玩家,都好奇無線版的毒蝰能把重量控制在什麼數值。
回顧今年,真的很有意思,無線旗艦裸重上至120g、下至74g。關鍵毒蝰內配沒有縮水,而且也沒採用頂蓋鏤空的方案,更易清理。
毒蝰終極版,也是雷蛇在2019年底的最終答卷:
1.原相大招FOCUS+PAW3399,20k dpi ,650ips,地表性能最強。
2.HyperSpeed 無線技術,減少傳輸延遲。
3.更好功耗控制,無燈70h續航,充電10分鐘,使用10小時。
4.重量74g,靈活小鼠,7000W次壽命的光學微動,保留了SpeedFlex傘繩
▼ 基於我的實際體驗,到了今天,我能說目前在售的幾款無線旗艦滑鼠(羅技雷蛇賽睿冰豹),只有羅技和雷蛇能打,餘者皆為碌碌。
至於追上或者超越,明年也難。
歸納一下毒蝰終極版的人群:
1.追求湊齊雷蛇全家桶用戶。
早年就有#愛是一道光,綠到你發慌#、#湊齊一桌雷蛇就可以召喚孫燕姿#的梗。
客觀說雷蛇是外設領域裡最重視生態的品牌之一,時至今日雷蛇全家桶的可玩性不再局限於原諒色,同時產品線有了明顯的擴充:
Razer Central、Razer Synapse的易用性相比雷雲2提升非常明顯。至於Chroma,也是我體驗過的在外設品類中可玩性最高的:
2.預算充足的用戶。
財、法、侶、地,排在第一位的是什麼。
早在2012年,當時花八九百買一款滑鼠還是比較奢侈的(關鍵信仰鼻祖賽鈦客還倒閉了),到了眼下消費旗艦外設已經是常規操作。高端外設價格明顯有了下調,但收入翻了幾倍,簡單地說,我們的購買力更強了。
3.追求遊戲穩定&擺脫線材束縛的玩家
這一代雷蛇無線滑鼠的無線連接不論是延時還是穩定度相比去年有了質的提升,已經滿足職業選手的需求。
事實上去年沒有那麼多職業選手為雷蛇的無線滑鼠背書,今年情況改觀很多。職業選手畢竟是把滑鼠吃飯的主力工具,遊戲中的每一個失誤都會被社交媒體放大,這部分用戶的普及率非常有代表性。
參考一箭退役GODV:
不足:
當然,沒有完美的產品,毒蝰也不例外。
1.毒蝰終極版沒有無線充電功能(類似 Mamba HyperFlux)。
對於用慣了大墊的我而言,市面上的無線充電滑鼠墊面積對我來說都太小了(不論是Razer Firefly HyperFlux還是羅技G POWERPLAY),對於這一點我的接受能力反而很強,睡前隨手掛在充電座上當手辦用,30小時的續航能挺一周。
2.為了減輕重量,取消了四向滾輪
誠然有利用率低下問題和追求減重的需求,曼巴5G的四向滾輪沒有沿用到毒蝰終極版上。
得心應手:
自雙十一開始,破曉用毒蝰終極版即將滿月,在持續的高強度使用中,毒蝰也沒有給我帶來特殊的感覺。
我說#沒有特殊的感覺#,也不是貶義。
對有些產品而言,#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也是一種產品力的表現形式。
在遊戲中,能讓我時刻注意我的外設的原因無非2個:
1.無線連接有延遲
2.手感不舒服
就像泰森站在擂臺上也不會滿腦子想著自己的拳套如何如何,憑藉技術和反應速度,暢快揮拳就是了。
套用到某些無線滑鼠上,就可以用上人X合一、如臂使指、操X自如(不是在開車咳咳),這種看似玄學其實很好理解的描述方式。
使用半個月後,無線毒蝰留給我很直觀的感受是:無線功能非常穩定:
這次雷蛇無線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是超越前作可靠性和穩定性。
而這種屬性又是無法像ASMR一樣給予人足夠的顱內刺激,因為做得再好也就是延遲無限接近於有線滑鼠的體驗,而有線滑鼠我們每個人都用過。
但它體現在一盤盤的對局中我們不會再因為無線連接的不穩定性而使得操作失準,進而憾負好局。
▼ 這種穩定可靠的感覺,曼巴4G做不到,奧羅波若蛇也做不到,也明顯超越了初代曼巴5G
聊聊這次毒蝰終極版的設計/包裝和附件
▼ 包裝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無法達到奧羅波若蛇首發時手提箱的規格,但確實是目前雷蛇相對統一的風格和物料: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雷蛇還在憋大招,畢竟軍火箱版的獵魂光蛛精英版已經面世了:
VIPER ULTIMATE 毒蝰 終極版,脫胎於此前的69g毒蝰。
值得一提的是,旗艦級別的無線滑鼠是一個大趨勢。
部分用戶也願意為了無線的功能而追加購買外設的預算。只要定位精準,續航又足夠,加上擺脫了線材的桎梏後,用戶體驗相比幾年前會有明顯的提升。
這一點,四年前的產品很難做到,當時產品的實戰性能遠不如現在可靠,如今收購一些老無線旗艦更多的還是為了情懷。
▼ 包裝的背面是安裝示意圖和使用說明:這個底座和依舊保留了當年奧羅的感覺:
▼ 側面則是由職業選手為毒蝰終極版背書:
猶記得當年有一個討論很火的帖子,說的是職業選手到底知不知道外設參數的意義。
受到較多認同的觀點是:遊戲對於多數人而言真的是遊戲,但是對職業選手而言則是飯碗,沒有人會主動使用影響自己發揮的外設的。放到此處依舊如此。
▼ 從外觀看,毒蝰終極版採用了對稱設計,高度整體偏低,更適合抓握,趴握的話小拇指需要往外擱一下。抓握(只討論握法,不設計滑鼠)的優點是靈活,反應快,橫向移動更加順手。
▼ 毒蝰用足夠輕的重量來減少長時間使用的疲勞感,算是比較可行的一套方案。
7年前推出的一款同樣以對稱中小鼠為賣點的太攀皇蛇,重量是98g,實際使用中毒蝰會更舒服,因為重量對於這種定位的滑鼠而言影響非常大。
▼ 其實從入門的地獄狂蛇到後來的有線旗艦太攀皇蛇,再到銳蝮蛇。這種低高度,配合抓握迅捷為先的理念一直都存在於雷蛇滑鼠中(當然像G102、Rival100、ROG小S這種也是):
▼ 毒蝰 終極版按鍵板和後蓋之間有一個倒V型的凹陷,這也是我上文說的可能會產生磨損的地方。
在正常使用中很難接觸到這個位置,所以目前還沒出現劃痕,也可能是雷蛇採用了抗磨損的材料:
▼這種設計也是源於毒蝰終極版採用了分體式按鍵:
▼ 客觀說分體式按鍵做每家的思路都一樣,區別在於採用結構的方案,雷蛇這款和以往確實有點區別:
▼ 作為燈廠,後蓋的LOGO也被延續下來。
這讓我想起在第一版曼巴5G上市時,做了環繞式燈帶,並取消了LOGO燈,導致很多用戶都不買帳... ...
就連Min-Tan本人也認可Razer LOGO的價值,因此能被繼承下來會更加易於被用戶接受:
▼ 另外側裙也是我比較滿意的地方,很難想像在9102年還有側裙發黏翻車的旗艦滑鼠,隔壁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毒蝰終極版的側面防滑條採用了細密的防滑顆粒,材料發展到今天,滑鼠的側裙是硬化橡膠還是硬化塑料很難直接感知出來,但觀察立體紋路後我認為是後者,壽命會相對可觀。
▼ 毒蝰終極版的上蓋則採用了曬紋處理,也就是用火花機打上紋路。
上蓋表面沒什麼粗礪感,和很多採用了細紋的PBT鍵帽一般,整體光滑,細細觸摸有些許的顆粒感和阻滯:
▼ 毒蝰終極版的滾輪做了防滑處理,刻度感不明顯,不是四向滾輪:
▼ 毒蝰終極版側面效果:
被保留下來的充電底座:
用的第一款雷蛇的無線滑鼠是曼巴4G,印象最深的則是13年的奧羅波若蛇,內部結構的複雜程度放到今天仍舊有達到滑鼠極限的感覺。
但要說到了2019年仍就保持的特點,那估計就是充電底座了(當時為了續航砍LOGO燈也是常規操作了)。
▼ 儘管這期間雷蛇推出過曼巴5G+烈焰神蟲無線套裝,但考慮到雷蛇其它滑鼠墊的保有量,這次回歸充電底座也沒什麼問題。
至於無線充,毒蝰終極版並沒有搭載。
可能研發的部分認為出差黨不會特別帶一個可充電滑鼠墊,而居家黨擺底座充個電又是順手而為的事情,關燈70h的續航,很多人堅持2周,但沒有還是有點遺憾。估計也和控制重量有關。
再讓我們看看其它家無線旗艦的設定:
賽睿:沒有底座,只有接收器,或者線材連著接收器用,美觀程度無從談起(關鍵是側裙粘手)
冰豹:接收器就是底座,而且無法拆分出一個小接收器。便攜性約等於零。
羅技:可以另購滑鼠墊代替充電底座,是一種不錯的桌面充電方案。(買配件)
雷蛇:底座可以充電,也可以承擔無線接收器的延長線功能,同時支持雷蛇CHROMA STUDIO燈光效果。
▼ 毒蝰終極版的充電方式採用了充電底座,沒有繼續採用無線充電的方式。
賽睿熊貓人祭壇、奧羅等很早就用上了接觸式充電。這種接觸式充電的體驗比插線式的要好很多,同時還能當手辦用——可能是出於減重考慮?但選配無線充電,目前看是不可能了。
▼ 雷蛇 獵魂光蛛 精英版:
▼ 毒蝰終極版的充電底座底部的防滑橡膠:
▼ 底部帶一圈柔光燈條,並可以進行RGB聯動,這意味著它並不單純是一個充電轉接口,它同樣支持RAZER SDK:
毒蝰 終極版 整體效果 & 細節:
充電模式下的燈光顏色會切換為當前電量,橙色為電量緊張,綠色為電量充足:
▼毒蝰終極版在底殼帶信號接收器的收納盒:考慮到一部分用戶會通勤使用毒蝰終極版,這一設計還算貼心
▼ 毒蝰終極版採用了PAW3399,原生DPI 16000,也是目前公認的旗艦款之一(嚴格說會比羅技Hero16K的性能更強一些)。
比較意外的是,DPI切換鍵被安排在了滑鼠底殼:
▼ 第一/三視角射擊類遊戲,準星始終在顯示器的中心,並不會隨著我們的視角旋轉而改變。
由於這類遊戲的複雜性,畫面左右旋轉的次數並不均勻。因此遊戲進行到一定的程度時,滑鼠在墊子上的位置很容易來到手臂的舒適區外。這時我們會抬起滑鼠,重新將滑鼠放置在一個最舒適的位置:
而毒蝰終極版,明顯降低了LOD高度。
靜默距離(Lift off Distance)比較好理解,每個人都知道滑鼠在抬起一定高度後移動還會有反應,只有抬到超過靜默距離後光標才不會有反應。
靜默距離和滑鼠墊的材質有關,金屬這種光反射性強的材質LOD就會高,布墊就比較低:
▼ 但放到 毒蝰終極版上,LOD親測比電商宣傳的示意圖還要低。也就是說我們在抬鼠時,遊戲畫面不會產生明顯的晃動:
▼ 軟體生態上,雷蛇應該是目前做得最完整的。
算上雷遊的話會更加有趣,感興趣的可以把雷遊給裝了:
掃描本地遊戲庫:
遊戲商店,打折專區:
再說外設這部分驅動(雷雲):
燈效控制異常簡單,同時支持整體布局:
毒蝰終極版 · 體驗:
包括MouseTester之類的軟體都是沒啥可說的,因為測試結果完全是可以通過搖臂的幅度來控制,無非給個心裡安慰罷了(可以自己試試)。
測試的關鍵在於統一變量,包括表面材質、刷新率、DPI、移動路徑等,目前民間測試多數都是自我安慰。
除非幾款滑鼠統一使用同變速的機械臂來測試,否則。。。。但話雖如此,這裡還是用了Mouse Test進行了對比。
左側為邊為有線模式下的蚊香圖,右側為無線模式下的蚊香圖:
因為人手測試,而不是機械臂,肯定無法複製移動路徑,加速也不是純線性的。不論是有線還是無線都有跳幀(要知道PAW3399已經是目前市面上數一數二的傳感器)
左側的無線模式下情況比想像中好很多,信號比較穩定。極細密的區域為正常使用速度,低密度區域是加速甩,就信號點距分布而言,無線模式遜於有線,但是已經在可以信任的範疇。要知道往前推幾年的無線滑鼠那叫一個慘。
遊戲實測為《戰地V》、《彩虹六號:圍攻》、《堡壘之夜》、《巫師3:狂獵》、《League of Legends》涵蓋了幾個主要的類型。
主機配置:
處理器:AMD RYZEN9 3900X
主板:MSI X570 ACE
顯卡:MSI RTX2080 Super TIRO X
內存:ZADAK Spark 8GB×4 3600MHz
電源:安鈦克HCG850 Extreme
散熱器:安鈦克 K240
SSD:三星970 EVO PRO 1TB
Antec HCG系列為海韻FOCUS+方案,十年保修。在此基礎上升級而來的HCG Extreme擁有更好的電氣性能。
1. HCG Extreme 操作溫度可達50度,代表電子零件需選用高一等級用料規格才能達到嚴格要求
2. +12V 雜訊降至30mV以下,比Focus+ 35mV更於優異
3. HCG Extreme 使用135mm FDB 風扇, 散熱效益高於120mm FDB ,更加靜音。
HCG Extreme系列目前有850W和1000W兩種規格,850W日常缺貨,感興趣的可以直接上到1000W。
內存選用ZADAK SPARK ,ZADAK做高端MOD一體機比較出名,也是第一家做出單條32GB DDR4的品牌:
比較喜歡這款內存的馬甲設計和燈效:
1.7000W次壽命的光學微動
2016年結識第一代光軸的開發者,也是目前光學微動的前身(都是光通斷原理產生信號),按照他的說法,光軸的壽命遠不止標稱的次數,但只能標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數值。這裡的7000W,實驗數據數據肯定會更加好一些。
但是說到核心還是手感上的體驗,毒蝰終極版的光微動比較清脆,分體式按鍵回彈迅速,模具上也沒有可感知的問題,作為分體式按鍵在使用中按鍵板也沒有晃動。
2.Force+PAW3399 傳感器
原生20000PDI,650IPS,作為目前的旗艦傳感器應該沒什麼意義,無線模式下穩定性親測可靠,如果是常規使用環境,甩滑鼠遠慢於測試時(我記得羅技G900的官方機械臂測試,路徑是均勻,緩慢的圓形),信號點的分布用作遊戲沒什麼問題。
結論:
不足:
1.為了控制重量取消了四向滾輪(如果你用得著的話)
2.不帶無線充電,但底座型的充電器
2019年即將過去,作為雷蛇在年底的答卷,毒蝰終極版的整體表現也確實當得起本代無線旗艦。
74g的重量加上穩定的無線技術,可以說如果你的需求是旗艦級的對稱滑鼠,那麼可選的只有毒蝰終極版和PRO WireLess。
到了這個程度,拼的都是細節和附加屬性,就看你是否追求極致的輕,是否喜歡雷蛇的外設生態,以及這個RGB底座了~
至於右手旗艦,我認為巴塞利斯蛇終極版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最後,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