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凡手指胸前的志願者標識笑著說:「我算是重慶年齡最大的愛心志願者。」
117歲、100歲、115歲、113歲、108歲……每次尋訪慰問百歲老人,李國凡都要在筆記本上標註老人年齡、姓名等信息。其中,花60元準備一束鮮花,提前從銀行卡取出200元慰問金備好,是他尋訪慰問的標配。作為重慶最年長的志願者,自2012年至今,他已尋訪慰問130位百歲老人。
「沒想到您都86歲了,還來看望我們」
14日清晨,李國凡穿著印有「重慶愛心俱樂部」標識的紅色上衣,戴著一頂小紅帽,斜挎黑皮公文包,從冉家壩乘坐6號線,到紅旗河溝換乘3號線,到達兩路口站後,沿著健康路拾級而上,步履蹣跚。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要到了,他要跟愛心俱樂部的志願者們一起,去渝中區桂花園老人福利院獻愛心。
李國凡今年86歲,據民政部門統計,應是重慶最年長的志願者。
「沒想到您都86歲了,還來看望我們。」福利院內,比李國凡還小兩歲的王婆婆有些驚訝。
「我是老小夥子!」他樂呵呵,不服老,給大家解釋:獻愛心,沒有年齡界限。
做公益,李國凡不是心血來潮。退休前,李國凡在四川鄰水縣中醫院上班,來來去去的病人,有的康復,有的離去,他深感生命短暫。如何有意義地度過餘生?他選擇了做公益。退休來渝定居後,從2009年起,他組織愛心小分隊,到渝北區各個敬老院給老人們義務演出各種節目,豐富老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深受老人們歡迎。
「沒想到我們身邊有這麼多百歲老人,好難得哦」
2012年,李國凡無意中在網上看到重慶有996位百歲老人,其中渝北區就有27位,「沒想到我們身邊有這麼多百歲老人,好難得哦。從那時起,我就決定要為百歲老人們獻愛心。」
李國凡和鄧會玲相識於1997年,既是多年的同事,也是要好的朋友,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鄧會玲時,兩人一拍即合。
李國凡與鄧會玲都住在渝北區,他們尋訪慰問活動的第一站就定在渝北區。不過,尋訪慰問百歲老人之路,並不如他們最初所想的那樣容易。兩人原本打算先通過渝北區民政局查詢百歲老人的情況,但民政局不敢隨意把百歲老人的詳細信息透露給兩人。兩人只知道當時渝北區有27名百歲老人以及他們所在的街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兩人沒有放棄,繼續尋訪兩個多月,終於有了進展。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雙鳳橋一位敬老院院長的引薦下,李國凡和鄧會玲看望慰問了108歲老人賀正義。
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至今,李國凡尋訪慰問的百歲老人已達130位,足跡遍布重慶14個區縣,甚至還尋訪慰問過天津、成都、廣安等地的百歲老人。
「獻愛心這種事,還是純粹一點好些」
每尋訪慰問一位百歲老人,李國凡都要準備一束鮮花和200元慰問金,加上來回車費、住宿費,少則300多元,多則3000多元。
「2014年9月天津那次尋訪慰問花費最貴,來回機票住宿等費用花了3000多元。當地職能部門最開始不相信我們,磨了好幾天才給了101歲老人張會芬的聯繫方式。」李國凡說,他此行主要是想了解東部地區的百歲老人,與川渝地區的百歲老人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異同。
如今,李國凡把尋訪慰問過的百歲老人資料整理成冊,一張張手捧鮮花的照片,都是李國凡和鄧會玲與百歲老人們的合影。在每張照片下方,都附有一段介紹該百歲老人的文字,以及合影日期。
「慰問金、路費等費用,從何而來?」重慶晚報記者問。
「我們一個人一半。」李國凡說,自己每月退休金2800元左右,1300元生活費交給愛人,剩餘1500元全部拿來獻愛心。每次出行,他和鄧會玲總是很節約,希望多省點錢慰問百歲老人。曾有企業表示願意贊助他們,但都被他們婉拒。
「有的保健品企業說跟我們一起去慰問,也願意贊助路費和慰問金,我們不幹。獻愛心這種事,還是純粹一點好些。萬一他們是去給老人們推銷什麼產品,那我們的責任可就大了。」李國凡說。
「『淡』這個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每一位百歲老人,歷經歲月滄桑,都有擺不完的故事。
一說起百歲老人,不少人喜歡打聽他們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不過,有的老人喜歡吃肥肉,有的老人愛好喝酒,這些方面沒一個定數,也不適合於每個人。但在看望了130位百歲老人後,百歲老人對人生的態度,卻讓李國凡和鄧會玲深有感觸。
「三點水,兩個火重起,讀啥?」李國凡給重慶晚報記者出字謎。
「淡。」這個字很容易猜到。
「『淡』這個字,說起簡單,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李國凡說,這130位百歲老人,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但他們在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時,無一例外都很淡定。他拿出合影相冊,翻到2013年9月22日的尋訪慰問日記。當時,渝北區110歲的月婆婆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聊天中,李國凡得知老人在2歲時就從鄰水被拐賣到渝北統景一帶做童養媳。後來丈夫去世,子女接連去世,家裡房子被大火燒了,雙目失明……接二連三的災難,並沒有把老人擊垮。「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不氣!」月婆婆的一席話,讓李國凡受益匪淺,「我現在就要比以前豁達好多。」
「與百歲老人合影,是幸福,是福氣」
「只要他開心,我們都很支持他。」李國凡的女兒李維娟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父親常常會給子女擺起那些尋訪過的百歲老人,教育他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愛勞動,要豁達。
李國凡已是86歲的人,雖自詡「老小夥子」,但走路早已不像年輕時那樣健步如飛。百歲老人們有的在深巷,有的在鄉村,有的在大山裡,有時車不能抵達,來回需步行。有一次,李國凡和鄧會玲去四川武勝縣慰問一位百歲老人,半路上遇到當地修橋,車去不了,只能步行。翻山越嶺對李國凡來說,顯得有些吃力,隨行志願者擔心他吃不消,前面的人拉著他,後面的人推著他,一步一挪,最終到達目的地。
「老李,做公益好久收官哦?」「這把年紀還獻啥子愛心嘛,圖個啥?」……李國凡經常遇到有人這樣對他說。不過,他一點不介意,「好事做了,心裡愉快。能與上百位百歲老人合影,既是幸福,又是福氣。」李國凡淡然地說。
多知道點
百歲老人 點長壽秘訣
走訪慰問130位百歲老人後,李國凡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高壽老人90%都是女性。「走訪前,我以為百歲老人們一定是極度注意保養,杜絕一切不良習慣。但接觸下來,我發現有些老人甚至喜歡抽菸喝酒,他們的長壽秘訣也比想像中的簡單,也更不容易持之以恆。」李國凡總結了這些百歲老人以下幾點長壽秘訣。
熱愛勞動
絕大多數百歲老人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只要手能提、肩能扛,一定不會閒著。上山砍柴、下地種糧,做力所能及的勞動,既打發時間,又活動筋骨。李國凡印象最深的是江津區的舒婆婆,115歲了依舊堅持自己掃地擦屋。
堅持愛好
李國凡發現,百歲老人們通常都有自己長期堅持的一兩個愛好。「合川區的伍婆婆,101歲,喜歡打麻將,我們去拜訪她時,她硬是要留我們打兩圈再走。」
此外,渝北區103歲的王婆婆,雖然坐在輪椅上行動不便,但性格十分開朗,每天總要唱幾嗓子小曲。
心態平和
李國凡還發現,百歲老人們的生活作息非常精確,比如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飯等,各項活動之間的時差不會超過10分鐘。此外,這些老人們的家庭都很和睦,子女孝順,他們的性格也很平和,一切看淡。
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文 首席記者 冉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