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020-12-23 湖南在線

文丨陳虎

「玄兔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駐蹕俯九都,停觀妖氣滅。」這是文治皇帝唐太宗的《遼城望月》詩,詩人抓住明月隱現的瞬間變化,以擬人的手法,描繪出了月下明澄悲壯、迷茫美麗之景觀,敷陳了對月神的心靈期待。

中國古代的月神崇拜來自久遠。在遙遠的時代裡,每當夜幕降臨,大地籠罩在漆黑之中,原野中猿咽蟲鳴,狼嚎梟嘶,充滿了神秘和可怖。而這時一輪冉冉升起的明月,將黑暗趕走,把柔和的銀光撒滿大地,於是先民們就把月亮當成了在黑夜給自己帶來光明的天神,虔誠地頂禮膜拜。在我國現存最早的典籍《尚書·舜典》中,就記載了先民對月神的祭拜:

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班瑞於群後。月神不僅被列入祀典,而且神格地位也很高。進入文明社會以後,有關月神的崇拜又增添了許多美麗的因子。如嫦娥奔月、廣寒玉兔、吳剛伐桂等古代有關月亮的神話與傳說,充滿了詩樣的意韻。

(五代·南唐)周文矩《嫦娥遊園圖》

大概從周朝開始,人們除了在季節變化時同時祭祀日神和月神外,還專門在秋天朝拜月神,這就是《禮記·保傅》中所說的「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莫夕月」。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至於月神的性別,自周朝以後,逐漸被確定為了女性,如《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就記載: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這說明,至遲在春秋時期,月神的女性定位就已經很明確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於是古人又給自己尊崇的月神配備了名為「望舒」的專車和名叫「纖阿」的女御者(見《楚辭·離騷》),以方便這位美麗而善良的女神在廣闊的天宇中往來馳騁。

戰國以後,隨著方仙道的流行,在月神神話系列中又出現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姮娥為誰?高誘注進一步解釋說:「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姮娥,即嫦娥,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姮娥為嫦娥。此後,品貌絕倫的嫦娥,就正式成了月亮廣寒宮的主人。兩千多年來,這一神話不僅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耳之間,而且也普遍反映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如唐朝的大詩人李商隱就寫道,「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以及「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月夕》)。唐代以後,月中嫦娥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著名事項被反覆吟詠。如宋代詩人晏殊就有「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的詩句,南宋詞人高登也有「璧月掛秋宵,丹桂香飄。廣寒宮殿路迢迢。試問嫦娥緣底事,欲下層霄」(《浪淘沙》)。明代邊貢的「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嫦娥》),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繫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的中心詩題。

玉兔搗藥圖(漢畫像石)兩漢以後,人們對月神的崇拜逐漸發生變化。魏晉以後,祭祀月神的時間就基本被固定在了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也就是所謂的「中秋」。但據文獻記載,一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並且中秋節俗當時已經影響到周邊諸國。如成書於初唐的《隋書·東夷列傳·新羅傳》記載:「新羅……每正月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賚群官。其日拜日月神。至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人射,賞以馬、布。」

中秋賞月風俗約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對中秋圓月賦予極大的熱情,留下了很多以望月、賞月為題的詩歌。如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抒發了詩人於「三五二八夜」在城西門官署中賞月之時引發的「客遊厭苦辛,仕子倦飄塵」情緒。全詩風格清麗柔弱,詩的末二句「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表達出對玩月之夜的無限留戀和對知音的深切懷念。南朝梁庾肩吾《和望月詩》《和徐主簿望月詩》兩首唱和詩,顯然透露出這樣一個文化信息,即當時文人士大夫於中秋之夜應該是有宴飲聚會,並有吟詩唱和等相伴的文事活動。

唐代中秋賞月活動逐漸盛行。按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玩月盛於中秋》的說法:

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而戎昱《登樓望月》、冷朝陽《與空上人宿華嚴寺對月》、陳羽《鑑湖望月》、張南史《和崔中丞望月》、武元衡《錦樓望月》,皆在中秋。則自杜子美以後,班班形於篇什,前乎杜子,想已然也。第以賦詠不著見於世耳。江左如梁元帝《江上望月》、朱超《舟中望月》、庾肩吾《望月》,而其子信亦有《舟中望月》,唐太宗《遼城望月》,雖各有詩,而皆非為中秋宴賞而作。然則玩月盛於中秋,其在開元以後乎?

《全唐詩》中有關中秋賞月的詩作確有很多篇,如王建有《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徐凝有《八月十五夜》等,但中秋賞月的習俗,卻是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期的歷史文獻記載。如唐《開元天寶遺事》中有「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的記載。同書還記載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遊到興處,二人逕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的記載。

唐  月宮紋銅鏡

唐朝以後,中秋節拜月、賞月更加盛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

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吳自牧的《夢粱錄》也說:「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曉不絕。」羅燁的《醉翁談錄》中,更是有聲有色地記述了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皓月。」所以當時賦詞者有「時人莫訝登科早,只為常娥愛少年」之句。中秋對月神的祭祀方法更是花樣繁多。宋蘇東坡在《望海樓晚景》詩中說:「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喧笑語中。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欹側鬢如蓬。」在《海虞風俗竹枝詞》中又是另外一種情形:「方形香鬥供庭前,三角旗兒色倍鮮。檀木香排書吉語,合家羅拜慶團圓。」儀式隆重,氣氛熱烈。

(南宋)馬遠《邀月就梅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萬裡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在中國文化裡,月亮是夜的靈魂,是精神的、生命的、文化的,是人們獨處時的靈魂棲息地,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人生的圓滿、缺憾就像月亮一樣,故以月寄情,抒發對親人、故鄉的思念。它常常帶來一種「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與「融融的相思」,成為情感訴說的對象,所以古詩中的月亮成了古人「思鄉」「憶人」的代名詞。望月懷遠,望月而感,對月抒懷,聽月悲秋。客居他鄉的遊子,以月來寄託深情,成為不可缺少的文學審美意蘊。在存世的大量關於中秋的詩句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詩人李樸的「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中秋》),及劉禹錫的「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八月十五夜玩月》)。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唐代中秋詩句中抒情的佳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委婉地點出了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唐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其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何其令人動容!詩從「望月」這一頗具陰柔妙韻的舉動,「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將讀者首先引上了蒼穹中的皎潔明月,再牽引到遙遠的天涯,最終延及到萬裡之外的「遠人」,在靜謐幽遠的氛圍中,充滿了思鄉懷遠的深切情感,營造出了寄興深遠而又清新的明潔意境。

這種月亮「似水柔情」的陰柔妙韻,在唐代以戍守邊疆的徵夫、苦待閨中的思婦,千裡相共、願隨孤月、流照親人為主題的邊塞詩中,表露得尤其淋漓盡致。詩人們利用這種情結,自如地創造了皎潔的明月和邊塞相行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用明月跨越時空的隔絕,將月亮「人化」成了作者的一種寄託和幻念的陰柔美。於是,古詩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著詩人濃烈的情感意象。靜寂之夜,皓月當空,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便是遊子月夜思鄉的名篇之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於平淡處見深情。再來看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詩以月為主線,處處從對面著墨,描繪出了一幅生動的妻子兒女月下思親圖,從而將詩人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月在中天,遍地灑滿清輝,於是詩人們生發出奇想,託明月將自己的思念之情捎給遠方的愛人或友人:「春風難期信,託情明月光」(樂府民歌《讀曲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清人屈大均也有「美人攬明月,盈手以瑤華。欲贈離居者,徘徊秋漢斜」(《絕句》),寫美人慾用手攬起月光贈給客居他鄉的心上人,因不知如何贈送而徘徊不定,想像奇特,與唐代詩人李冶的「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明月夜留別》)有異曲同工之妙。蘇軾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記述的是與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抒發了短暫相聚又須分手的哀傷與感慨。王安石的《詠月》:「追隨落日盡還生,點綴浮雲暗又明。江有蛟龍山虎豹,清光雖在不堪行。」詩借描寫月亮的運行變化,以「虎豹」「蛟龍」「清光」為寄寓,曲折地表現出詩人在實施變法過程中的痛苦體驗。他的另一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境界開闊,輕鬆愉悅,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格調清新,富有情致,堪稱千古絕唱。

宋詞中也保留了大量關於中秋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唐伯虎《嫦娥執桂圖》

與唐詩中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有異曲同工之妙,慨嘆著人月雙圓,希冀著「千裡共嬋娟」。詩句有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表達了詩人化悲怨為曠達的美好願望。

而唐李建樞的《詠月》則說:「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詩人通過月亮圓、缺的自然交替,領悟到青春易逝、歲月短暫的無情,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

(作者為中華書局編審)

相關焦點

  •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詩話傳奇
    古往今來,中秋與月,早已經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月亮圓而復缺,周而復始,就不禁會讓人聯想到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也更加渴盼團圓。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亮的清輝灑遍世界,無論此時你在何地,你和思念的人,此時都會共享同一輪明月。這一經典的表述就是來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武威市博物館開展《博物館裡話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武威市博物館開展《博物館裡話中秋》主題社教活動 2020-10-02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時間:2020-09-25 11: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節將至,又到了賞月的時候。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鑄造美術館中秋送祝福
    一、最雄渾的中秋詩詞——《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三、最親情的中秋詩詞——《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水墨畫聯展」在埃正式上線
    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為增進中埃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向埃及民眾及海外華人華僑傳遞闔家團圓、幸福美滿的中秋祝福,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聯合埃及文化部文化發展基金會,製作推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水墨畫聯展」,展覽於9月30日在開羅中國文化中心社交網絡平臺和埃及文化部文化發展基金會官網正式上線,受到埃及民眾歡迎。
  • 中秋節小史之月亮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如果用一句詩將中秋佳節所蘊含的深意生動傳達出來,我想非唐朝開元名相張九齡的詩《望月懷遠》開篇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可。海上生明月僅此一句,便足以讓張九齡於詩壇不朽!這句中秋佳節被引用最多的詩句,意象生動、意境遼闊,實乃千古佳句,將一月升而天下觀的壯闊景象,用極靜極簡的手法寫出來,藝術之感染力,非言辭可以盡述。在中國的文化裡,我想再沒有一種東西能像月亮一般成為文人墨客爭相吟哦寄意。古往今來,但凡名字見諸歷史的文學家,很少有沒寫過月亮的。寫月亮,尤其以中秋佳節最為繁盛。
  • 中秋燈謎會 | 明月當空照 天涯皆此時
    風簷展書,幾番鳴瑟,慶雙節同至;清秋斫桂,對影成客,祝國壽無疆 中秋,天高氣爽,有浩然的快哉風,最適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上月宮聽霓裳,直下山河看盛唐。李太白醉臥美人肩,唐玄宗夜訪瑤池宮,一口吟出了萬裡的月色,也正是在唐朝,中秋成為了全國性節日。中秋可以賞月,其實更有追月的習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從張九齡名篇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平仄格律「海上生明月」,「仄仄平平仄」,是典型的仄起仄收律句。「天涯共此時」,「平平仄仄平」,和出句完美「相對」。「情人怨遙夜」,「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錦鯉翻波」變格,和首聯對句是「相粘」的。「竟夕起相思」,「仄仄仄平平」,與第三句相對。
  • 【方志四川•節日】張華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今日中秋節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之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穀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到了農曆八月中旬秋糧收穫之際,人們要祭祀土地神,為拜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後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節日。
  • 單衣獨笠,行走天涯 和平精英海上生明月套裝價格介紹
    和平精英海上生明月多少錢?海上生明月套裝是2019年中秋節推出的專屬節日時裝,在這次玩家們投票返場服飾活動中,海上生明月的人氣是相當的高,最後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返場,但是還有很多小夥伴們並不清楚這個套裝的價格到底是多少,那麼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和平精英海上生明月價格
    許多玩家都關心和平精英海上生明月價格,畢竟和平精英海上生明月多少錢全出?很多玩家近期都比較關注這個問題,不少玩家都想知道需要花多少錢才能全出海上生明月,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關於這個方面的具體介紹,通過下面的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 海上生明月 歸來共此時
    本次活動以「海上生明月 歸來共此時」暨新會員入會活動為主題,由兩江新區歐美同學會主辦,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承辦。兩江英才薈位於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7樓,共設英才服務廳、兩江英才榜、英才會客室、英才路演廳和英才面對面五個分區,集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人才引育和「雙創」服務為一體,是兩江新區在全市率先打造的人才聚集平臺和人才之家
  • 海上生明月——德卡斯特裡晨昏
    這是一個很大海灣,現在是北京時間16:44,太陽已經落山了,但是海上已經升起了一輪沒有滿弦的明月,照在波濤滾滾的海面。海面上在我與月亮之間立刻反射出一條粼粼的金色光影,好像是嫦娥搭建的一座金色橋梁,迎接我們去廣寒宮裡做客。這個海灣,左邊是一列延伸到海中的懸崖峭壁,右邊海岸上有一座很高的塔,不知是燈塔還是瞭望塔?海灣的對面遠處,還矗立著幾座小島,側面,則停泊著一艘紅色的海輪。
  • 隱藏在唐詩宋詞裡的明月,月光有多亮,思念就有多長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該詞記述的是東坡居士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一輪中秋明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短暫相聚後不久又得分開的哀傷與感慨。
  • 綜述:天涯共此時——英國華僑華人云端共慶國慶中秋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倫敦10月7日電 綜述:天涯共此時——英國華僑華人云端共慶國慶中秋&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記者梁希之陳襲明&nbsp&nbsp&nbsp&
  • 2018央視中秋晚會閉幕 三地共襄明月
    2018央視中秋晚會閉幕 三地共襄明月 2018-09-25 18:10: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 【語文密碼】中小學生必讀的中秋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對古詩詞的掌握程度則是衡量中小學生古典文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標準。 中秋節到了,多背幾首有關中秋的古詩詞,一來可以應個景,二來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增加孩子作文的文採。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新鬥羅大陸中秋福利搶先看
    那當然是一堆豐厚的超級福利嘍~ 小長假與中秋相遇,下面小舞將為大家曝光多重超級福利,千萬不要錯過~ 【海上升明月,皎皎嬋娟影】慶海神波賽西登場,中秋多重活動可獲碎片 中秋月圓人團圓,海洋大祭司——波賽西也終於完成了神魂重塑,與我們相聚在《新鬥羅大陸》世界。 初心不改,神魂不滅,昔日的海洋守護者將繼續守護一方的平靜與安定。
  • 讀古詩詞,邂逅舊時光裡的中秋月
    一輪明月升上林梢,夜風漸起,吹拂衣袖,月光照亮水面,不染纖塵,頓時覺得世間的煩惱憂愁,都隨之消散。——沈復《浮生六記》三百年前,蘇州滄浪亭,那一輪皎潔的中秋明月下,坐著芸娘和沈復這對布衣粗疏的恩愛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