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應不應該向患癌親人隱瞞病情?這是我能給出的最好答案

2021-01-08 毒雞湯

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寫在前面:

各位小夥伴元旦快樂,新的一年,先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這篇文章發布的同時,也是毒雞湯元旦紅包的開獎時間哦,去看看是哪100個幸運星,去沾他們點喜氣。

1

大概是因為上一年的種種事情,令跨年的氣氛都變得略微沉重,往年常見的列願望清單之類的話題少了,反而出現很多對生命有著深刻思考的話題。

昨天,@丁香醫生 發起了一個話題,「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瞬間引爆討論熱潮。

這個話題,大概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相似的感受,在我童年以及少年時代,「癌症」算是電視劇裡才會看到的疾病,給人感覺很可怕,但在日常生活裡不算常見,偶爾聽到別人說哪個親戚或熟人患了癌症,都覺得一陣難受。

但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癌症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現在我們再說「癌症」二字,已經沒人覺得它離自己太遠了。

尤其是在可以預想的未來中,我們的親人,以及我們自己,都有很大可能患上這種疾病。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超過380萬例,因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229萬。

一般而言,在患者確診癌症之後,家人都會竭盡全力配合治療,畢竟在生命和時間面前,錢倒已經變成輕飄飄的東西了。

然而,放在家屬面前的,還有一個更艱難的抉擇:這病,應不應該告訴患者本人?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兩難問題,無論怎麼選,都能找到支持這個做法的理由。

話題的發起者丁香醫生,雖然沒有明確支持哪一邊,但從措辭來說,偏向告知患者實情。

這裡考慮到的是患者的知情權,引用了一個調查現象:「當我問起有多少人會告訴老人病情,只有不到 1/3 的人舉手;而當我問到,有多少人希望知道自己病情的時候,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人舉手。」

三聯生活周刊也參與了這個話題,同樣支持告知實情,例證是中美對比:在美國,病人總是要獨立面對醫生,也願意多了解自己的情況,積極治療;而中國的病人家屬,會因為害怕病人知曉病情,就放棄到美國就醫,令美國醫生不解。

網友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支持告知實情的,一般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因為病人哪怕不知道是癌症,也會有所察覺,隱瞞會造成患者猜疑的心理,影響心情不說,還有可能耽誤治療。

還有知情權的問題,患者有權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在知曉並接受現實之後,才能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以及安排接下來的時間,讓人生少點遺憾,當然了,家屬的引導方式也很重要。

但也有網友持完全相反的意見,他們通常從感情和實際情況出發,有家裡有患癌症的,說出了真實的經歷:老人還沒知道自己患癌的時候,一切如常,知道了之後,精神完全垮了。

在知乎上也有類似的觀點,家屬甚至做了假的會診報告,每次看病都提前和醫生打好招呼,就是為了不讓老人知道。

因為要是不知道是絕症,老人還願意積極配合治療,那最後哪怕還是回天乏術,能延長一些時間也是好的。但要是老人知道了,恐怕馬上就會崩潰,並且放棄治療。

這就相當於虛假的希望和殘忍的真相之間,應該選哪個的問題,從道理上說,說真話肯定對,但從感情來說,真相不一定令人開心,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知道的好。

就像那些算命的,要不告訴別人今年一切順利;要不說會遇險,但能化險為夷。要是直接說會遇險,且毫無解決辦法,暴躁點的顧客還不得把招牌給砸了?

要不要告訴病人,並沒有一個通用的答案,而是要根據病人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病情嚴重程度等等而定。

最重要的,是作出預判,選一個對病人傷害程度最低的方案。

2

一般而言,癌症患者都是成年人,很多還是長輩,於情於理,都是有知情權的。

要是病人心態好,知道了之後,的確可以更配合治療,也更珍惜接下來的時間,讓人生不留遺憾。

比如不久前去世的鬆餅君,雖然身患癌症,但不僅沒有自暴自棄,還能勇敢分享出來,用積極的態度鼓勵病友,可以說,她對待生命的態度,是我們能預想到的最優秀、最淡定的了。

但現實不就是,很多人知道了之後,就無法淡定嗎?

我身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患者是一名40多歲的門衛大叔,平時身體嗷嗷棒,身材壯實,工作生活也一切正常。

突然有一天,同事們見他沒出現在門衛室有段時間了,一打聽,才發現他因為癌症去世了,從確診到去世,才剛剛過了10天,我最後一次見他,是在他去世前的半個月,當時他還騎著自行車,表情輕鬆。

一時間我無法判斷,害死他的究竟是惡化的癌症,還是猝不及防垮掉的心態。

世事沒有如果,但我想,如果他當初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說不定不會去世得如此突然,生命如此寶貴,哪怕再多活幾個月,也可以彌補很多遺憾。

尤其是老人,不知道各位家中的老人情況如何,但就我身邊接觸到的老人而言,一般都對醫院比較牴觸,年紀一大也更容易悲觀,換季時關節痛,都會說「看來我快要死了」,得像哄孩子那樣哄半天才能好。

因此我很難想像,要是這樣的老人患了癌症,還得知真實情況,會做出怎樣的反應來,大概是一聽是癌症,又要花這麼多錢,就立馬鬧著回家吧。

這也是病人患癌,醫生一般先告訴家屬的原因,知情權固然重要,但不一定能對病情起到積極作用,更何況改變觀念也是需要時間的,老人普遍談癌色變,哪怕別人告訴他們癌症有可能治好,他們也不會相信,還不如一開始先瞞著,讓家屬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後續告不告訴他們。

3

現實情況就是,很多家屬一開始不告訴病人患的是癌症(或者把嚴重程度往低裡說),先勸病人住院配合治療,之後如果治好了,自然皆大歡喜;要是情況繼續惡化,實在瞞不住了,才告訴病人。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對家屬最大的考驗,並非告不告訴病人,而是家屬的行為,能不能讓病人感受到關懷和愛。

癌症治療,大家都知道的,除非是早期癌症,否則一般都是治療難度大、時間長、費用高,尤其到了後期,病人身體急劇惡化,有時無法自理,心態也變得悲觀暴躁,照顧起來特別困難,偏偏治療費用又特別巨大,對於病人來說是折磨,對於家屬來說,就更是考驗。

有人說,世界上最能看清世相的地方,一個是銀行,另一個是醫院。

在網上隨便一搜,映入眼帘的就是家屬堅持不住,打算讓病人放棄治療的消息,我們認為世上最緊密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脆弱得一戳就破。

有人為了防止母親賣房治病,在房子外面噴漆,好讓母親找不到買家;

有人上網求助,是要賣房救老公,還是留下房子給兒子;

甚至有人更直接,「傾家蕩產去治療患癌症的老人值得嗎?」「就算從病魔手裡救下來,時間也會帶走他吧。」

說實話,這種自詡「理性」的說法,看得我一陣惡寒。

因此,對於家屬來說,告不告訴病人實情只是表現,在現實的困難面前能否堅守初心,才是本質。

要是一心為病人好,自然會知道怎樣才能令他們更輕鬆。

比如對較為傳統、對死亡不太坦然的人,先瞞著才是最佳選擇,也才有可能令病人配合治療。

有的家屬借著「讓病人自己決定」的名義,直接把實情告訴病人,不是真的為他們好,而是明知病人心疼錢和家人,會甘願放棄治療。至於放棄治療後病人會怎樣,就聽天由命了。

只要家屬能堅守下來,面對經濟壓力和病人身心的變化,依然不離不棄,那麼,無論告不告訴他們實情,對最後結果影響都不大,因為病人已經得到最好的照顧,有時刻關注、陪伴自己的親人,也不會再有太多遺憾。

比如在知乎上,有網友曾發出求助:父親癌症晚期,考慮他的性格和狀態,家人決定先瞞住,但又擔心他有什麼必須要做的事沒有做完。

當中網友提出了什麼意見,作者吸取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一年多之後,作者重新發帖,那時父親已經去世了,但幸運的是,沒有遺憾。

家人一直陪在父親的身邊,後來,父親告訴大家,其實他早就猜到了,只是家人的呵護令他得到了安慰和寧靜,慢慢接受現實時,也多了一分坦然。

他向家人一一交代了心願,在最後時刻,家人和朋友全數到場,在斯人已逝的悲情當中,留下溫情的註腳。

可見,如實直說,不一定能令人更加坦然;瞞著不說,也不一定就會留下遺憾,癌症患者畢竟是脆弱且身不由己的,他們很難決定自己能去哪裡、做什麼、見到誰、治還是不治,到最後,決定這一切的,還是家人。

我們很難說,現在或未來的你或我,會不會成為這個兩難困局中的一員,只願每個人都能堅守愛和責任,在無法逆轉的命運面前,能夠做得更好一點吧。

最後,希望在留言區和大家討論一下:

你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當時你有沒有告訴病人,考慮的因素又是什麼?

萬一未來你成為病人或病人家屬,又會怎樣做,或希望別人怎樣做呢?

文 | 毒哥&玉成

相關焦點

  • 家人患上癌症,該不該如實相告?面對親人患癌,我們該做點什麼?
    身邊一朋友的父親得了癌症,查出癌症的那一刻,朋友下意識地選擇了隱瞞,他認為父親知道病情之後可能會承受不住,如果如實相告,可能會導致父親病情惡化。生活中有很多癌症患者的家屬會選擇隱瞞病情,有數據顯示,有將近七成的家屬選擇不將病情告訴患者,因為害怕患者知道病情後心情不好,會抗拒治療,或是會降低治療效果。那麼隱瞞病情,對癌症患者來說就一定好嗎?
  • 美國民眾「靈魂拷問」:醫院,能不能守住?學校,去還是不去?
    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500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8萬例11月3日以來美國單日新增病例連續36天保持在10萬例以上眼下,一地雞毛的美國式抗疫讓美國民眾不禁發出四個「靈魂拷問他們將在人生的最後時刻用iPad與親人進行視頻聊天,這讓人們一瞥美國疫情期間新冠肺炎患者面臨的悲慘現實。「靈魂拷問」一:醫護瀕臨崩潰,醫院,能不能守住?
  • 林正英患癌後,隱瞞病情與宛瓊丹分手,為何至死不讓兒女見自己?
    在這三年裡,很少有人在意他。卻得到了鄒文懷、何冠昌等人的賞識。於是在嘉禾組建了一年多的時間裡,向林正英發出了邀請。胸懷大志的林正英,答應了請求。直接來到了嘉禾,做起了一個武術指導。出演之後效果出奇的好,大家也就紛紛認定這是林正英應該走的路線。從那以後就開始走上了殭屍片的道路。他在片中為我們展現出來的,各種眼花繚亂的道士技能。是我們小時候津津樂道的話題。
  • 成都星環科技又發系列「靈魂拷問」,你的答案是什麼?
    【那些號稱「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產品,除了價格,還有什麼?】「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產品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小編覺得它們應該是「性價比高」、「符合年輕人的審美」、「用起來省事不複雜」、「能讓生活便捷提升生活品質」......你心目中的答案是什麼呢?不知道星環的發布會上會不會給到一個驚喜的答案呢?
  • 電影《別告訴她》的思考:親人患了絕症,是隱瞞還是告知真相?
    最終,碧莉也從最初的非「中國化」思維,幾經痛苦掙扎,被全家人的「愛」深深感化,不知不覺地加入到隱瞞奶奶病情的的隊伍之中。這是一個現實中頻頻發生的故事,最先知道病情的人都有過類似的艱難抉擇。我的養父是位醫生,在解放上海的渡江戰役中掉入江中。當人們把他撈上來時,五官灌進了大量的淤泥。雖保下一條性命,但從此落下嚴重的鼻炎病。父親50歲出頭的時候,經常發燒,所有抗菌素都用過了,始終壓不下去。
  • 女玩家靈魂拷問:遊戲水平差太多,還應該拖著CP一起雙排嗎?
    這樣的情況多了,也令一些女生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遊戲水平相差太多,還應該拖著CP一起雙排嗎?在王者榮耀的社交平臺上,大部分女生都表示「當然要和CP雙排,不雙排處什麼CP?」,許多女生表示自己在遊戲中處CP的原因就是希望找個大神和自己雙排上分,畢竟靠自己的力量上不去,只能靠CP當固定隊帶著一起上分,像樓下這個妹子就曬出了CP艱難帶自己上分的經歷。
  • 美國民眾發出「靈魂拷問」
    美國疫情艱難程度「史無前例」  根據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  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500萬  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8萬例  11月3日以來  美國單日新增病例連續36天保持在10萬例以上    眼下,一地雞毛的美國式抗疫  讓美國民眾不禁發出四個「靈魂拷問
  • 「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孩子靈魂拷問,高情商家長這樣答
    文|秘籍君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在家裡辦公,雖是在家辦公,可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昨天,朋友正在家裡辦公,在開線上會議。3歲的女兒就噠噠地跑來,讓媽媽跟她一起玩拼圖。朋友只好無奈地拒絕,讓女兒自己去玩。女兒聽到這話,就不高興地走開了。
  • 面對癌症患者,醫生應該告知真相還是幫家屬隱瞞?
    主要原因首先是,一般人對癌症非常恐懼,談「癌」色變,家人會下意識認為老人家承受不了疾病的打擊,加上有的人確診癌症之後就有了輕生的念頭,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屬第一個主觀的反應就是對患者隱瞞病情。我時常在跟患者家屬交流的時候說,你是和病人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你應該知道病人的心理狀態,能判斷他對疾病的承受能力。
  • 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醫生說出了實情
    因為在美國向病人隱瞞病情是違法,必須由患者本人決定該不該治療、如何治療等。 和我們文化相近的日本,一開始也是醫生和家屬聯合向病人隱瞞病情。 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不少醫生就慢慢反思該不該這麼做,為此做了大量的科學調查研究。
  • 人的身軀能把河流阻塞嗎?70年前美國靈魂拷問,我軍給出響亮回答
    ,美國人說兩個營兩小時就能拿下上甘嶺,那我就讓你幾萬大軍打幾十天也打不下上甘嶺。原理不作贅述,已經有詳細介紹該技術的論文。只說一點,作業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員跳入河流中配合作業。也就是說,要人在水裡組成人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唯有中國軍隊能勝任這項工作。
  • 隱瞞病情不告知,依法拒賠不擔責
    □張曉雨隨著中國保險業的蓬勃發展,擁有商業保險的百姓日益增多,保險公司的規模也在不斷壯大,保險業的發展整體向好。與此同時,騙保騙賠事件與日俱增,如何防範保險欺詐行為,是各家保險公司共同面臨的課題。本案就是太平人壽遼寧分公司通過專業的調查,發現客戶在投保時故意隱瞞病情導致拒賠的案例。短期出險案件疑點重重2019年1月5日,太平人壽某中心支公司接到報案,稱被保險人顧某(化名)因甲狀腺癌入住當地三甲醫院進行治療。
  • 央視跟進報導,被頂替者陳春秀髮出質問,真是來自靈魂的拷問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看到陳春秀幾度哽咽的畫面,莫明的有一些心酸,要知道她被改寫的是她整個人生軌跡,能用簡單的賠償就能解決嗎? 在某短視頻平臺央視官媒上,陳春秀接受採訪時的原話是:招生辦老師見了我本人之後說,確實上大學的不是你這個人,你確實被冒名頂替了,當時給了我這個答案(此刻的陳春秀哽咽說不出話),
  • 女子左乳房患癌,遭拒賠!新華保險:之前未告知右乳有病
    買了保險,患癌後卻遇到保險公司拒賠。近日,廣東珠海的孫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 2020年1月,廣東珠海的孫女士被診斷出乳腺癌。她向保險公司申請進行重大疾病保險理賠時,卻收到了拒賠通知書。保險公司表示,孫女士「故意隱瞞病情」,沒有如實告知其既往右側乳房「結節」的情況。
  • 人死後還有靈魂嗎?這則故事,應該是我所看到的最好回答了
    人死後,到底還有沒有靈魂?對於這樣的問題,你還如何回答?下面的這個故事,或許能給你一個最好的答案。(提示:本故事純屬虛構)有一天,一位禪師正在修行,他的幾個徒弟也在身旁,聽他念誦《地藏經》。他一進來就大聲吼道:「我殺人了!我也活不了了,誰能告訴我: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會不會下地獄?誰要是不說,我就宰了他!反正我都殺人了,多殺一個也不算什麼!」其他那些和尚都嚇得不敢出聲,禪師卻閉著眼,只念著「阿彌陀佛」,就是不說話。
  • 西方多國領導人曾隱瞞病情
    最近,圍繞美國總統川普健康狀況有太多混亂和矛盾的細節,有人說這反映了白宮在信息公開上採取的「替代事實」方式。而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在歷史上曾多次隱瞞重大病情。
  • 女子左乳房患癌,遭拒賠!保險公司:之前未告知右乳有病
    買了保險,患癌後卻遇到保險公司拒賠。近日,廣東珠海的孫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2020年1月,廣東珠海的孫女士被診斷出乳腺癌。她向保險公司申請進行重大疾病保險理賠時,卻收到了拒賠通知書。保險公司表示,孫女士「故意隱瞞病情」,沒有如實告知其既往右側乳房「結節」的情況。
  • 我來替德約回答費德勒納達爾等人的七個靈魂拷問
    在PTPA成立之初,德約科維奇向所有的ATP球員發出了一封信,這封信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球員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是現有體制對球員不利以及球員不團結,因此要成立一個獨立的、能夠為球員爭取利益的新組織,期望新組織未來能得到更多球員的支持加入,從而在與ATP、賽事主辦方的談判中爭取到更多的利益,使球員贏得足夠的尊重。
  • 我要你活著,可我不快樂:《緝魂》拷問人性,肉體與靈魂要哪個?
    當生命走向盡頭,如果有一項人腦複製技術,可以將思維記憶複製到他人的大腦中,你的身體是別人的,而靈魂永存,你願意試試嗎?大部分人應該會選擇YES,但也有些人依然淡定,因為此生圓滿,無須來生。但如果涉及到你最愛的人呢?如果他們身患絕症,命不長久,你會傾盡全力,散盡家財,用這項技術讓他們「靈魂轉移」,和你「共渡餘生」嗎?
  • 作為家長,你遭遇過孩子的「靈魂拷問」嗎:不玩手機我玩什麼?
    最近一位家長在網絡上說,自己遭到了孩子的一記「靈魂拷問」,不知如何作答,希望向各位網友求教:事情的起因是這個孩子自從有了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之後,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了。只要過了學習的時間或者完成了學習任務,那就會抱起手機不撒手,因此這位媽媽就對孩子說:玩可以,但是不能只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