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可以用一輩子的終身防癌險。
作 者丨小 新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無法參保、理賠難、產品停售、拒絕續保……購買一份放心的防癌險到底有多難?
2018年,杭州的一起防癌險理賠糾紛案鬧得沸沸揚揚。
2018年3月,杭州的王女士通過代理人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1份防癌險。
保障內容為:意外身故20萬,乳腺癌10萬,其他婦科癌8萬;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住院津貼100元/天;保險期限為1年,保費為385元。
王女士既是投保人,也是被保險人,並當場通過微信向代理人支付了保費385元,代理人向王女士確認投保成功。
2018年9月,王女士被確診為(右乳)乳腺中級別導管內癌。10月,王女士在醫院接受了切除手術,期間共住院20天。
手術後,王女士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保險公司卻出具了拒賠通知書,理由是:王女士所患屬於原位癌,不在該保險保障範圍。
合同中雖然確實有原位癌免責條例,可是投保時,代理人並沒有告訴她究竟哪些癌症不賠。2019年2月,王女士向西湖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經審理認為:
第一,保險公司以原位癌不屬於其承保範圍為由拒絕賠償,但對於何為原位癌,原位癌與其承保的癌症有何區別,投保人所患疾病是否屬於原位癌的解釋權歸屬等問題,保險公司在王女士投保時均未向其解釋、說明。
第二,投保人投保案涉險種的目的就是緩解患癌之後巨額醫療費的資金壓力,而該免責條款系格式條款,排除了王女士的主要權利,故該免責條款無效。
折騰了大半年,經西湖法院一審和杭州中院二審,最終判決保險公司支付王女士保險金10萬元和相應住院津貼,並賠償利息損失。
這起案件當時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很多網友感同身受,感慨「承保易、理賠難」的情況普遍存在。
其中,網友吐槽最多的問題是:保險公司在理賠階段刻意「設卡」刁難。
2018年7月,河南一網友在某保險公司為父親投保了一份重疾險。2019年1月,父親被確診為癌症。他聯繫保險公司報案時,對方要求出具診斷書和病理報告。
但主治醫師表示,以老人目前的身體狀況根本沒辦法做氣管鏡和穿刺,故無法出具病理報告。
保險無法理賠,他只能選擇先行墊付治療費用,等父親病情穩定後,再訴諸法律。
這並非個例。
2016年8月,佳木斯一患者因肺癌病逝,家人向某保險公司求理賠,對方以缺病理檢查,不構成賠付條件為由拒絕理賠,患者家屬將其告上法庭;
2017年2月,東遼縣一患者因肺癌病逝,家人向某保險公司尋求理賠,對方以缺病理檢查,不構成賠付條件為由拒絕理賠,患者家屬將新華人壽告上法庭;
2017年3月,長嶺縣一患者因肝癌離世,某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理由是:僅是超聲檢查的結果中記載「考慮肝癌可能」,出院診斷書無確診肝癌字樣,且甲胎蛋白數值未到達患有癌症標準,雙方對簿公堂;
……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
我國癌症保險糾紛案超過2000起
事實上,保險公司要求出具病理學檢查是符合理賠程序的,這是2007年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聯合制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惡意騙保。
但現實中,癌症患者無法提供病理學檢查的情況時有發生。
比如:穿刺了也找不到腫瘤組織;手術存在血液轉移風險;體質差承受不了穿刺手術;來不及手術人就沒了等。
裁判文書網上,大量類似案例,最終法院都判定了賠償,認為該條款屬于格式條款,不具備法律效力。
但現實中,類似的「霸王條款」依舊是很多人理賠道路上難以逾越的大山。
產品停售、理賠難、拒絕續保……這些只是消費者購買防癌險踩坑的冰山一角。購買一份放心的防癌險到底有多難?
癌症已經成為中國人生命安全的頭號殺手。
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惡性腫瘤患者約392.9萬例,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確診人數為7.5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最新統計數據為2015年)
不過,癌症也並非很多人想像中那樣:和死亡直接劃等號。
世界衛生組織將癌症定義為:可行可控的慢性疾病。
癌症並非人們認為的不治之症,大多數早期癌症可以通過手術根除,並長期存活。
《2019年最新癌症報告》顯示:癌症有三分之一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治癒,三分之一可以緩解。
只要發現的早,經過及時治療,大部分癌症是可控的。
對於許多普通家庭來說,面對癌症最大的困難往往不是治不了,而是治不起。時至今日,因癌症導致大病返貧、大病致貧的案例仍在不斷發生。
面對動輒數十萬的治療費用,很多人選擇了保險。
目前,市面上針對癌症進行承保的保險主要有含癌重疾險和防癌險兩種。
含癌重疾險的優點是保額更高,保障範圍更廣,覆蓋約100種重疾,除癌症外,常見的腦炎、嚴重帕金森症、急性心肌梗塞等重疾也都在承保範圍內。
但含癌重疾險的投保門檻非常高,且價格昂貴,動輒一年數千元的保費讓很多普通家庭無力承擔。
作為癌症高發人群,60歲以上老人,以及「三高」、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病患者幾乎被大部分重疾險排除在外。
目前,我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2億人,「三高」人群更是高達2.7億人。也就是說,僅這兩項,就將近4億人被排除在外。
這些人的生命健康又該如何保障呢?
防癌險應運而生。防癌險的優點是投保門檻更低,「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也可以投保,而且價格更低,平均價格大約是重疾險的60%。
不過,防癌險這一品種出現時間不久,目前行業亂象頻出。
比如說,對老年人很不友好。要麼60歲以上老人無法投保,要麼價格極其昂貴,甚至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累計保費比保額還高。
▲60歲以上老人屬於癌症高發人群
而且還出現了不少「霸王條款」,比如上文提到的將高發的原位癌剔除保障範圍,在理賠環節設置障礙,以各種理由拒絕理賠等。
此外,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防癌險是定期險,不是終身保障。
由於癌症高復發、易轉移等特性,行業出現了一個「潛規則」:即癌症患者通過保險理賠後,不能二次續保。
大部分保險公司也都不接受有癌症病史的消費者投保。如果癌症復發,則只能自行承擔治療費用。
這樣的防癌險,你敢買麼?
消費者期待一份放心、良心的防癌險久矣。
經過長期市場調研,11月10日,平安健康險針對行業痛點重磅打造的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正式上線。
首先是投保門檻很低:
第一,年齡跨度大,從0-70歲均可購買,解決了60歲以上老人無保可投的困境;
第二,慢性病患者也可以買,包括兒童的早產、哮喘;中年人的脂肪肝、膽結石;老年人的「三高」、糖尿病等符合條件均可購買;
第三,等待期更短,保險生效等待期是90天,市面上普遍是180天,且續保無需等待。
其次,針對理賠難等行業痛點,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和全面的保障服務:
第一,保障範圍覆蓋癌症治療的前中後期,比如,癌症確診前30天的門診費、住院費、檢查檢驗費等也可以報銷;診後康復長期用藥可以報銷,覆蓋87種惡性腫瘤特效藥。
同時,還提供意外險和特需醫療等可選服務。
第二,保障範圍內0免賠,比如,市面上普遍「免賠」的原位癌,明確可以賠;包括責任內的ICU、進口藥等都可以賠付。
第三,賠付快捷高效,線上理賠申請和快速審核,操作簡便,最快60秒到帳。
性價比方面,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依據年齡不同,保費不同,每年最低78元起,而最高保額可達千萬;全家投保享5%的費率優惠;同時,加入平安健康HelloRun Club,健康信用達標,續保最高可享費率優惠30%。
眼下,各類大小保險公司一窩蜂湧向防癌險,產品魚龍混雜,甚至惡性競爭。
保險產品本身的賠付有一定的滯後性,對一些資產能力相對有限的小公司而言,某一個產品如果無法盈利很可能面臨停售風險。
一旦產品停售,消費者不但無法續保,連賠付都是問題。
而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最大的優點就是:終身保證續保。
也就是說,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歷史理賠情況而拒絕單獨續保。
不僅理賠後可以續保,也不用擔心產品停售的問題。平安健康險明確承諾:產品停售後,仍可續保。
投保門檻低、保障範圍廣、服務人性化、性價比高、又有品牌保障,這份可以用一輩子的終身防癌險,對飽受困擾的消費者無疑是一場福音。
2018年以來,在監管趨嚴、傳統驅動紅利消退、保費收入下降、新業態衝擊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中國保險行業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依靠代理人增長驅動的時代結束了。各大保險公司紛紛按下了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經營的加速鍵。
但不得不承認,轉型初期的中國保險業仍舊亂象叢生。在類似防癌險的眾多細分領域,產品停售、理賠難、拒絕續保等問題仍在不斷湧現。
購買一份放心、良心的保險,對消費者而言依舊是個難題。
一些行業龍頭正在努力推動問題的解決,並引領行業回歸保障的本源。
例如,針對傳統理賠周期長、審核慢的行業痛點,平安健康險斥資打造擁有極速智能化的理賠自動化審核系統,業內首推「傻瓜式理賠」,簡化理賠程序,縮短理賠周期,將最快理賠速度從過去的4天縮短到幾分鐘。
在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時,平安健康險也在努力強化保障能力,積極發揮保險業的風險補償作用。
新冠疫情期間,平安健康險率先啟動緊急理賠方案,在產品保障範圍內對出險用戶提供了豁免藥品限制、豁免診療項目限制、豁免醫院限制、豁免免賠額等一系列人性化的應急舉措,積極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在產品創新方面,平安健康險不斷構建多層次產品體系,重點推動保障型產品的發展,努力為消費者提供保障期限更長、保險責任更加全面的保險產品。同時,針對行業痛點,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
從不斷升級的「平安e生保」和「抗癌衛士」,到業內首推20年期的醫療險,再到此次的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平安健康險不斷優化產品設計,降低準入門檻,從保障內容、醫療技術、服務範圍等多個層面進行擴容,致力於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和保障力度。
以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為起點,未來,面對國內越發艱難的癌症防護保障攻堅戰,平安健康險勢必會推出更多高性價比的保障產品,持續為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1.《花385元買防癌險,查出癌症卻遭拒賠:不在賠付範圍》新晚報
2.中國裁判文書網
3.《2019年最新癌症報告》國家癌症中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