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設計的機槍,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抗日神劇」中的「歪把子」和「九二式」機槍。了解的稍微多一些的,還知道「歪把子」比不上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的確,在抗日戰爭中,機槍也是中國軍民少數在技術上優於日軍的武器裝備。
「歪把子」十一年式輕機槍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雖然日本設計的三八式步槍及其改進型九九式步槍不失為一代經典之作,但在自動武器方面,日本人的腦子似乎一直不太靈光:大到飛機和戰艦上的機關炮,小到衝鋒鎗,直到戰敗,日本人就沒設計出來一種稱得上「好用」的自動武器。而俗稱「歪把子」的十一年式輕機槍無疑是典型的「失敗作品」。
不過貨比貨得扔,事實上一直到戰後,日本人也沒搞出什么正經的機槍來,反而是一代不如一代——和我們今天的主角比起來,「歪把子」機槍簡直稱得上是「好槍」了。
直到今天日本自衛隊的儀仗隊仍然使用M1加蘭德步槍
日本戰敗後,舊日軍被解散,重新組建了自衛隊。最初,陸上自衛隊裝備的是全套的美械——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919重機槍。但這些武器是針對身材高大,體格壯碩的美軍士兵開發的,重量、後坐力都相當大,並不適合亞洲人使用。因此,日本決定自行研發下一代輕武器。
M1919機槍
而自衛隊下一代「中型機槍」,即通用機槍的研發,被交給了日本特殊金屬工業株式會社(NTK)的武器專家,東京帝國大學畢業的河村正彌博士。在二戰前,日特金屬的前身「日本特殊鋼」就曾經為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測繪仿製厄利孔機關炮,負責人正是這位河村博士。後來,河村正彌和他的團隊還為日本海軍開發了九九式二號機關炮和五式機關炮。
九九式輕機槍
1956年,NTK拿出了第一支樣槍。這支樣槍基本上就是把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九九式輕機槍改成美國.30-06口徑,並且修改成彈鏈供彈。不過九九式輕機槍的性能勉強算得上中規中矩,以此為基礎設計下一代機槍也沒什麼問題。
不過沒多久,美軍就決定採用新型的7.62×51mm步槍彈,並要求美國的所有盟友都必須採用這一口徑作為步槍的標準口徑。這下子,日本人也只得改用新的口徑。與此同時,NTK被住友重工收購。在二戰時期,住友重工就是日本重要的軍工企業,主要涉及造船工業,戰後也沒有被拆分,而是靠著收購其他企業迅速壯大了起來。
62式機槍
1964年,住友的新型通用機槍獲得了陸上自衛隊的採用,被命名為62式機槍,取代美制M1919重機槍進入陸上自衛隊服役。62式機槍可以在重機槍和輕機槍的狀態之間轉換,也能夠與64式步槍和美軍裝備的輕武器通用彈藥,這樣的設計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
不過等到部隊拿到這款「先進武器」的時候,就發現好像不太對勁:因為這支槍的故障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卡殼、卡彈故障頻發,甚至常常會發生不受控制自動發射子彈的嚴重故障。這樣的機槍別說是上戰場,即使用來訓練都可能會要人命。
重機槍狀態的62式機槍
事實上,62式機槍的故障頻發,完全是因為設計上存在重大缺陷導致的。由於M1919機槍的重量巨大,攜帶相當不方便,因此新型機槍的開發重點之一就是減重。為了最大幅度減輕重量,62式機槍採用了薄壁的槍管和彈膛,甚至比同時期的64式步槍還要薄。
薄槍管雖然減輕了重量,但是帶來的問題也是明顯的:在持續射擊的高溫下,發熱的槍膛和彈殼會粘連在一起,導致自動機難以抽殼,這也是「卡殼」故障的主要原因。在62式機槍的設計過程中,豐和工業負責開發新型自動步槍的銅金義一(舊陸軍少將)就曾經提醒過河村博士,並給出了相應建議。
掛載彈鏈袋的62式機槍
但豐和工業是舊陸軍派系的,和海軍派系的日特金屬本來就互相看不順眼,更何況河村博士是帝大高材生,根本聽不進這幫「陸軍土包子」的建議。而對於抽殼不良問題,河村博士的解決方法倒是簡單粗暴:既然抽不出來,那就使勁抽!因此62式機槍的導氣孔開得非常大,發射時會將大量的火藥燃氣導入導氣管,極大增加了自動機的抽殼力度。
但這樣的設計導致了另一個結果:62式機槍的後坐力也因為過量的火藥燃氣而非常大,不僅影響連發射擊精度,還導致機匣的強度不足,甚至會拉斷彈殼,造成嚴重故障。為此,設計團隊只能加厚機匣。這下子,槍管上減下來的重量全在機匣上加回來了,62式機槍的重量和同類武器相比反而更重。
這還不算完,由於62式機槍的故障率實在是太高了,為了通過驗收,日特金屬和後來的住友重工選擇了在驗收標準上做手腳,把導氣孔開得比圖紙上的更大,保證有更多的火藥燃氣驅動槍機抽殼。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住友重工仿製的M2HB重機槍和米尼米輕機槍上,直到2013年才被媒體曝光。
而62式機槍的另一個故障——自動擊發,其實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過。62式機槍的阻鐵不僅沒有任何防止「滑機」的設計,甚至在自動機復進不到位的情況下也能夠完成自動循環。因此無論是阻鐵磨損還是復進不到位,都有可能導致62式機槍不受控制的自動擊發。
62式通用機槍結構圖,紅色為阻鐵,綠色為自動機組件,兩者的間距完全可以完成自動循環。
對此,住友重工給出的解決辦法倒很簡單:調節導氣閥或者更換阻鐵。結果機槍手調節了導氣閥之後,又遇到了卡殼故障。按照說明書再次調節導氣閥,自動擊發的故障又回來了。因此62式機槍也遭到了所有自衛隊員的極度痛恨,將其稱為「馬鹿(笨蛋)之王槍」。據說一些機槍手在射擊前還要求神拜佛,希望神靈保佑機槍不會出故障。
住友重工生產的米尼米機槍和74式車載機槍,74式車載機槍是62式的改進型,因為加厚了槍管,可靠性大幅提升,很少出現故障。
1993年,日本陸上自衛隊決定用米尼米輕機槍取代62式機槍。如今,62式機槍已經基本退出陸上自衛隊的現役,只剩下少數還在繼續服役,而62式機槍身上的根本問題始終沒有得到任何解決。而帝大高材生河村正彌博士也自此轉行——跑去開發特種車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