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遠見的人,都喜歡聽真話

2020-12-17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作者:奕默

編輯:北樓8層女同事

/01/

聽真話,是一種勇氣

在經典童話《白雪公主》裡,這樣一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每一次,惡毒的皇后都會問魔鏡:「魔鏡魔鏡,請你告訴我,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魔鏡總是回答說:「白雪公主」。

皇后聽到魔鏡的真話,往往怒不可遏,使出更壞的招數,繼續去迫害白雪公主。

但無論皇后再怎麼憤怒、生氣、抓狂,她都改變不了自己沒有白雪公主美的事實。

泥人經不起雨打,謊言經不起調查。

這個世界上,比自己美的人,層出不窮;比自己厲害的人,數不勝數。

在差距面前,如果我們刻意選擇不聽,故意迴避真相,甚至刻意掩埋真相,只會於事無補。

真理越辯越明,道理越講越清。

只有敢於聽真話,願意聽真話,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才能贏得改變和機遇。

演員張譯在談及自己的演技時,就講到:「人在年輕的時候,臉皮薄。我20來歲的時候,人家說我演戲有什麼問題,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對那些不好聽的真話,他不願意去聽,也沒有勇氣去聽,反而讓自己沒有辦法得到演技的提升。

但這樣做的後果是,那些年裡,他眼看別人一個個紅了起來,自己卻一直沉寂。

直到後來,他才慢慢意識到:

「那些否定的話,對我都特別有好處。越到年齡大的時候,越會珍惜那些幫你說問題的人……」

在認清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後,張譯不斷精益求精,努力磨練自己的演技。

最終,他憑藉《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演藝作品,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真相也許刺眼,但是客觀存在;真話也許難聽,但是足夠管用。

與其因為害怕和嫉妒,把真話拒之門外,不如洗耳恭聽,努力自省。

這樣,差距才會越來越小,收穫才會越來越多。

/02/

聽真話,是一種度量

魯迅先生在《野草·立論》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小男孩,全家都高興極了。

滿月的時候,主人將孩子抱給客人看。

有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又有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當官的,他於是收到幾句恭維話;

這時候,卻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

結果可想而知,他得到了一頓痛打。

現實生活中,真話往往比假話難開口,也比假話難接受。

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聽真話,不是所有的人都聽得進真話。

聽真話需要勇氣,更需要度量。

1983年,59歲的畫家黃永玉寫了一封信,給 73歲的劇協主席曹禺。

信中,黃永玉言辭犀利地批評道:

「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

你心不在戲裡,你失去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

在這之前,曹禺早就創作出《雷雨》《日出》等多部名作,名噪一時,得到的都是「好」「高」這樣的讚美。

而黃永玉的這些話語,無疑猶如當頭棒喝。

他拿在手裡反覆地看,還忍不住喚出自己的妻女,圍在一起認真研讀,細細體味。

後來,他把這封長信長信一頁一頁端正地放在照相簿裡,以便自己隨時翻閱,並提筆給黃永玉寫了這樣一封回信:

「我能得你這般坦率、真誠的言語是我的幸福,更使我快樂的是,我竟然在如此倉促的機遇中,得到你這樣真誠見人的友人。」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多一分度量,才能多一分清醒;多一分度量,才能多一個朋友。

只有那些度量寬厚的人,才能聽得進真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才能實現個人的進步和成長。

/03/

聽真話,是一種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魏徵是出了名的直言敢諫。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一隻特別好的鷂鷹,他很喜歡,就把它架在胳膊上把玩。

正玩得高興,望見魏徵遠遠趕來,他急忙把鷂鷹揣在懷裡藏了起來。

魏徵於是開始聊起正事,但他一開腔,就沒完沒了,根本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好不容易等魏徵把話說完告辭,唐太宗才敢把鷂鷹掏出來,結果鷂鷹早給憋死了。

實際上,魏徵是故意這麼做的,他以此勸諫唐太宗不要「玩物喪志」。

像這樣的故事,其實常常上演。

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一生中,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人難比的。

而魏徵之所以敢講真話,離不開唐太宗願意聽真話、聽得進真話。

也正因為唐太宗從善如流、虛心納諫,所以開創了貞觀盛世。

治國如此,工作和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說真話需要環境、需要土壤,更需要聽得進真話的人。

只有說真話被鼓勵、被倡導,人人才願意講真話,社會才能變得越來越美好。

1961年5月初,周恩來總理到河北省邯鄲專區武安縣調研。

當時那一帶正在鬧饑荒,周總理看到連路邊的樹葉都光禿禿的。

周總理就問:「這樹葉兒都哪去了?」陪同的人員怕說出實情讓總理難過,就信口說:「被羊吃了。」

直到座談時,一個叫張二廷的農民問:「總理,你叫說真話,還是說假話?」

周總理說:「當然是要說真話嘍。」

周總理這才知道,當地農民吃不飽飯,已經到了連樹葉都吃的地步。

周恩來聽完,動情地說:「二廷,你是我下來遇到的第一個敢講真話的人。好!咱倆交個朋友吧。」

回去以後,周總理就報告了中央,並立即採取措施,幫助老百姓解決吃飯問題。

鼓勵講真話,是一種格局;願意聽真話,是一種智慧。

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我們需要講真話的人,更需要願意聽真話的人。

聽真話的人越多,講真話的人才越多;講真話的人越多,真相才會越來越清晰。

只有廣開言路、兼聽則明,我們才能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會在30歲前做這3件事,早知早受益
    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會在30歲前做這3件事,早知早受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人生不如意有十之八九,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面臨一些突發狀況,弄得自己手忙腳亂,方寸大亂,不知道該怎麼辦。中年危機就是離我們年輕人最近的一個問題,很多人都逃不掉,只能看自己應對的如何。有的人提前做好了完全的準備,證明他有長遠的眼光;有的人事到臨頭,一片迷茫,不知道該做什麼。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著非常多的未知,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未雨綢繆。做好了一切準備,即便風雨來襲,同樣泰然自若,處變不驚。真正有遠見的人,往往都會在30歲之間做這3件事,早知早受益。
  • 人性的弱點:不愛聽真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素顏微塵,ID:FM3863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性的弱點:不愛聽真話,如果有人問你,你愛聽真話嗎?也許你會說,那不愛聽真話,還愛聽假話嗎?話是這樣說,也是這個理。
  • 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有這四種表現
    對人無原則妥協,可能會獲得他人一時的好評,但長期來看必然被看貶,被認為不值得依靠;對事和稀泥,短期來看好像輕鬆了不少,長期來看則難以積累有價值的經驗,最終會因為缺乏競爭力而被淘汰。1994年,在格力最困難的時候,董明珠接過經營部部長一職。在當時,格力的員工可以說是一盤散沙,大家都不把制度放在眼裡。
  • 夜讀 | 珍惜,敢和你說真話的人
    說好話和說真話,哪一個更難呢? 好話,人人都喜歡聽;真話,卻常常讓人難以接受。 好聽的假話,誰都願意說。著名畫家黃永玉也很喜歡看他的作品,甚至許多片段他都爛熟於心,張口就來。 當曹禺沉浸在周圍人的盛讚之中時,一直很欣賞他的黃永玉,一看到他的作品已遠遠不如先前,當即提筆寫信給他。 信中,字字犀利,一筆一畫卻又都飽含真誠。 「你是我極尊重的前輩,所以我對你要嚴!
  • 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什麼人們都不喜歡講真話的人呢?原因很真實
    雖然他的業務能力很強,但因為他喜歡挑人毛病的行為,導致大家都想儘可能地遠離他,生怕被他挑毛病。吳飛因為自己做事很有條理,能力又高,總是在同事做得有不妥的時候,不顧及情面,當著很多人的面就說出對方的問題,以至於對方常常下不來臺。甚至有時候在會議上,覺得領導的決策不合理時,他也會主動說出來,讓老闆十分尷尬。
  • 真正有遠見的女人,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會留好三張「底牌」
    每個女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女人都是最好的自己,但是一個真正有遠見的女人才能夠適應環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真正有遠見的女人,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會給自己留好三張底牌。01.一份事業事業是一個女人終身的生活保障,有了事業,才有了底氣,有了事業,才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加的幸福美好。
  • 假話好聽,真話難得
    說要死是真話,也是必然;說做官,便是說謊。 但人們寧願聽假話,也不要聽真話,這便是人性最大的弱點。 因為假話好聽,讓人心裡服帖;假話順耳,不會把人給得罪。一個皇帝喜歡穿新衣服,結果卻請來了兩個騙子。 他們騙皇帝說,製成的衣服漂亮無比,凡是愚笨的人都看不見。 大臣和民眾害怕被人說愚笨,全不敢說真話。只有一個小孩,天真無邪地說了一句:「看哪,這個人沒穿衣服。」
  • 但願我們這個社會說真話的越來越多
    因為不死,那不是人了,是妖精。然而,有些人就是不願意聽真話。因為說真話,結果被趕出門,這應該算是輕的。現實生活中,因為說了真話被抹了脖子的都有。還記得那個張志新女士嗎?她就是因為說了幾句真話,最後被送上斷頭臺!可見,說真話有時遇上的風險,付出的代價真的是太大了。
  • 人越長大,越不說真話,這是成年人的「智慧」!
    到底之前是真話?還是之後是真話?人越長大,越不敢說真話,是成年人的「伎倆」。人越長大,越不敢說真話。對自己有利的真話,會大膽往外說,一旦涉及到利益,馬上閉了嘴巴。越是大實話,越沒人說出來。這是成年人的伎倆。但他們依然會教育孩子:「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寶寶,爸爸媽媽給你講『狼來了』的故事吧。」
  • 說實話說真話,不一定就適合有些人的胃口
    都說要實事求是說實話說真話。然而,一個人說了實話,說了真話,不一定就適合某些人的胃口。圖片來自網絡有些實話,有些真話不合時宜,因為你身邊的人恰好不願意聽你說實話說真話。或者,你說的實話和真話恰巧說的就是其短處。
  • 他不忌憚皇上,他敢於對皇帝說真話
    然而,事事都有例外,有一個丞相,堪稱歷史官員的另類。作為一個臣子,他讓皇帝都敬畏他。提起魏徵,可能會有很多不太了解的歷史的人,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他生活的朝代,很多人都會印象深刻,他就是唐朝貞觀之治的見證者和締造者之一,講大唐王朝推到真正的頂點,他也是敢於納諫的真正忠臣,作為臣子的他,沒有向尊貴的皇權低頭,而是堅持自己的看法,真正為百姓發言。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是誰給的魏徵這麼大的膽子?
  • 其實,大多數喜歡聽純音樂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
    1.其實,大多數喜歡聽純音樂的人,很多都是有抑鬱症或自卑或真正孤獨的人。他們喜歡在純音樂中獨自品味這常人根本無法忍受的孤獨,他們喜歡在喜歡的純音樂中回憶過去種種的美好,你可能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也是其中一員,路過的陌生人祝你幸福!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大部分人卻執迷不悔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在這3個方面裝傻01、做人低調,不鋒芒畢露在生活中,有的人總想著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炫耀自己有多大的能力,炫耀自己的人脈,炫耀自己的財富等,這樣的人不僅不會獲得別人的喜歡,反而招來別人的唾棄。
  • 爺爺說: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有這3個特徵,你若有一個,就不差
    爺爺說: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有這3個特徵,你若有一個,就不差一、要成大事先謀大勢人生如棋,也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下棋打仗要有戰略頭腦地謀勢,人生局面的開創又何嘗不是如此?看有些人不顯出不露水,數年之後竟好運連連、功成名就;而更多的人忙忙碌碌、東奔西跑,卻一直沒有出頭的日子。這其中的差別無非在於:前者重「謀勢」,而後者謀的只是「事」。
  • 很多人喜歡說也喜歡聽「真正的財富是內心的富足」
    #財富自由#今天要跟大家理智的探討一下很多人喜歡說也喜歡聽大意是說錢財身外物,心裡面的富足感或滿足感才是更重要的,因為外面的財富不是『真正』的財富。其實我要大家以後的日子留意那些喜歡用『真正』兩個字來幫你重新定義原版解釋的人,因為如果你覺得那句話很有意思,其實你只是囫圇吞棗地相信了一些假邏輯。為何我會歸類這些話為假邏輯?
  • 人往往都喜歡被捧的感覺,而忽略了那個真實的自己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真正能敢於犯顏直諫的下屬很少,前有比幹被商紂王挖心,魏徵也險些死在唐太宗的手裡,但唐還算是一個明君,能夠聽取魏徵的建議,所以有了貞觀之治。在現在的企業管理運營中,大部分的老闆都喜歡聽好話,這是人性決定的。為君者喜欺,當然是少數英明的老闆除外,一般人都是很喜歡被欺騙,所謂聽騙不聽勸。下屬跟他講真話,他不喜歡聽,跟他講阿諛奉承、討好、諂媚的話,喜歡得不得了,喜欺,不喜犯。
  • 真話最愛藏在玩笑裡的4個星座
    說話是一門藝術,很多時候我們都難以猜透別人言辭的真假。有些人用開玩笑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的真心話,而有些人則會選擇用一本正經的態度訴說虛假的謊言。讓我們看看在十二星座之中,哪幾個星座最喜歡把真話藏在玩笑裡吧!
  • 初中生為啥喜歡裝「社會人」?原因是這3點,「扛把子」說出真話
    大部分學渣除了學習成績不好之外,還非常喜歡搞事情,天天搗蛋破壞班級紀律。自稱是「社會人」,嘲笑學霸只是會讀書的書呆子。那麼問題來了,初中生為啥喜歡裝「社會人」?原因是這3點,「扛把子」說出真話。1、三觀尚未形成,思想不成熟初中生正好處於青春發育期,三觀尚未形成,但是又覺得自己成熟無比,事事都要向大人靠攏,讓自己看起來成熟一些。
  • 高情商的人都喜歡漂亮的「假」話!
    孩子敢講真話,是言行一致的表現,這種品質比讓梨更加難得可貴,卻被老師的一個紅叉否定了真誠!老師的評語,確實可以影響孩子很久。也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彈性的教育方式!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不會有如此率真的回答。我們的心裡裝著許多問題的標準答案,是從社會生活中摸索出來的,是世故,是圓滑。
  • 為什麼不能講真話?因為,講真話就一定會得罪人
    為什麼很多人不敢講真話,不能講真話?因為說真話,說實話一定會得罪人。世界並非只有對錯兩極,對和錯之間還有多個維度。幾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經》被奉為經典,你會發現,裡面大都是車軲轆話。魯迅先生寫過一篇短文,裡面提到有家人生了兒子,全家都很開心,擺滿月酒的時候,邀請了很多賓朋前來賀喜。A說:孩子長得漂亮啊,長大一定發財;C說:這孩子一看就氣派,長大一定做官;A和C之間那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