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方卓然
編輯 | 劉素楠
1
「我在過去兩周為進博會而做核酸檢測次數,比我過去幾個月裡做的都要多。」
儘管現階段我國入境的防疫措施嚴苛且複雜,但是紐西蘭奶企紐仕蘭全球研發經理Roy van den Hurk用一句玩笑話對中國對抗疫舉措表示認同,「這些舉措高效且成功」。
11月5日,他將代表所在企業,第三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面向全球推介最新產品,希望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大的成功。
作為今年疫情爆發後我國舉辦的最大型主場外交活動。數據顯示,今年的進博會註冊登記人數已經超過50萬人。其中,來自海內外的參展商、採購團於近期密集抵達上海。
在對外嚴防輸入、對內嚴防秋冬季疫情反彈的情況下,10月11日,上海發布《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總體方案》,表示將「對進博會入境參展參會人員同樣嚴格落實閉環管理」。
來自衛生、邊檢、公安等多個部門的數千抗疫人員已經投入進博會疫情防控一線。
精準施策、科學防治,是上海如期召開進博會的底氣所在。
一
從紐西蘭首都奧克蘭起飛,搭載Roy van den Hurk的航班歷時12小時55分,於北京時間10月22日臨晨5點抵達浦東機場。
65歲的Roy van den Hurk通常堅持9點起床,全年幾乎無休地到達位於紐仕蘭紐西蘭總部辦公室,研究營養成分,配比研發出適合消費者營養所需的牛奶製品。
此次,Roy van den Hurk將攜帶他親手研發的全球首個青草散養3F安全奶標準及3F鮮奶粉,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是否要來中國參加進博會?Roy van den Hurk的妻子有不同的意見。疫情之下,妻子擔心他的身體,希望他能留在紐西蘭。
而他卻滿懷信心,如約而至。「中國對疫情防控有力,中國經濟也慢慢回暖反彈就是最佳的證明。同時,這也是紐西蘭乳企把握中國經濟內循環、給世界經濟雙循環推力的良機。」
Roy van den Hurk告訴界面新聞,他希望藉此次「赴東方之約」,把中國抗疫的真實情況傳遞給紐西蘭,同時把有助於健康和提高免疫力的乳製品帶給中國消費者。
界面新聞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紐西蘭整體乳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紐仕蘭幾乎面臨「斷鏈」危機,供應鏈在海外,銷售端在中國,兩端都困難重重,直接經濟損失就達8000多萬元。
為了打通供應鏈和銷售市場兩端,Roy van den Hurk開始通過直播,幫助紐仕蘭在第二季度扭虧為盈,實現逆勢增長55%,網際網路的在線經濟甚至實現80%以上的增長。
「直播並不是想像中做起來那麼簡單的,比如拍拍照,說幾句英文。」Roy van den Hurk說。
在直播間,紐仕蘭搭建了「全鏈路跨洋直播」,把源頭牧場、實驗室檢測等牛奶生產全過程搬到線上,讓消費者成為「食品安全監督員」,親眼見證一杯牛奶的誕生,為進博食品安全嚴把關卡。
今年「五五上海購物節」期間,Roy van den Hurk都是在凌晨的紐西蘭辦公室,與中國無時差做直播,他希望能夠更加親切地和中國消費者分享紐仕蘭好牛奶,讓跨洋直播成為消費者所見即所得的信心保障和品牌基因。
為了參加進博會,紐仕蘭得到了奧克蘭領事館籤證中心的支持與幫助。10月19日,我國駐紐西蘭領事館為他加班加急辦理了籤證。拿到籤證的當天,Roy van den Hurk就預定了飛往上海的機票。「哪怕是凌晨到達,也要趕上進博會。」
他告訴記者,在奧克蘭,核酸檢測只有3天有效期,為了確保核酸檢測結果在飛機落地時也處於有效期內,他先後做了兩次檢測。「我們感受到,中國對新冠疫情控制得非常嚴格,我們來中國參加進博會非常放心,也很安心。」
飛機甫一停靠,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就走上飛機,要求Roy van den Hurk和同機人員掃碼向海關申報健康狀況。
但他隨後享受到了進博會的「特殊待遇」。
為方便進博參展嘉賓入境,上海商務委會同相關方面在浦東、虹橋機場開設進博會嘉賓入境綠色通道,並抽調專班為嘉賓入境提供幫助。
在浦東機場邊檢防疫組專班的協助下,Roy van den Hurk和同機抵達的澳中農業產業協會會長姜彥通過綠色通道抵達了核酸檢測點,接受鼻咽拭子檢測。
隨後,兩人填寫了入境卡並提取行李。在服務人員的護送下,兩人進入進博會外賓專門的休息點,等候大巴接送至酒店進行隔離觀察。
正在等待轉運的Roy van den Hurk。攝影:楊舒鴻吉
於他而言,入境全程僅半小時,便利程度不輸過往。
在機場,體驗了中國邊境疫情防控全流程的姜彥難掩激動,不僅和Roy van den Hurk自拍合影,還在朋友圈將入境全流程與親友分享。「感謝祖國,感謝進博會主辦方。」
今年的進博會上,他將帶來「人造肉」這一新概念產品。
二
Roy van den Hurk和姜彥入境的同時,來自全球的多個「紅眼」國際航班,載著歸鄉心切的海外遊子,於凌晨密集降落在浦東機場。
這是上海外防輸入的第一線,也是兩座機場做好入境防疫的忙碌時刻。
3月12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從3月13日零時起,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前14天內,有過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4天;而後,8個國家擴展到16個,又擴展到24個。
3月20日,上海宣布,除重點國家外,對非重點國家抵滬航班也將實施100%登機臨檢、100%體溫檢測,100%健康申明卡審核和100%海關流行病學調查。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由120轉運到指定醫療機構。
為嚴控境外疫情輸出,上海決定由16個區分別派出人手,在兩大機場,負責接收、轉運入境人員。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防疫閉環。
10月22日凌晨5點10分,赴美留學生謝啟明乘坐的航班抵達浦東。拖著兩大箱行李,他終於回到了祖國。
他原本在美國紐約一所藝術院校攻讀攝影專業,過去半年親歷並目睹了美國疫情的暴發,原本回國的日期也因疫情延宕。
好在經過等待,他終於得以登上回滬的航班。他坦言,看到航班上國人的防護措施以及落地後國內的防疫舉措,真實地感受到了國家對於疫情的重視,對生命的尊重。
在浦東機場,負責接待謝啟明的閔行區接運隊小組長徐趙翼當日已值守近8個小時。從前一天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7點,他獨自一人值守這片崗位,為入境閔行區的乘客提供幫助。
正在為乘客測量體溫的徐趙翼。攝影:楊舒鴻吉
在崗位前,他查驗了謝啟明的身份信息,並告知他接下來的轉運流程。身著防護服,頭戴面屏的徐趙翼儘量放慢語速,提高音量,以保證剛經歷長途飛行的謝啟明能夠清楚了解接下來的流程。
離他崗位不遠的一處牆面上,貼著用A4紙列印的標語:「歡迎同胞回家」。
徐趙翼的本職是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數據中心民警。在疫情發生之前,他負責從視頻監控中逐幀抽絲剝繭,為破案緝兇提供技術支持。
今年3月份,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88名民警組建隊伍馳援「國門抗疫」。半年以來,該局共派出384名警力增援,日平均屯兵一線警力維持在57人。他們也是16個區中,唯一一支全部由民警組成的接運隊。
作為第一批抵達機場的警力,閔行區疫情防控及轉運專班負責人之一的鄭惲是是在崗時間最長的其中一名民警。
身著三級防護裝備,每組3人,每8小時一班,接運隊以三班倒的形式不間斷值守浦東、虹橋兩座機場。脫下警服,穿上防護服,鄭惲告訴記者,兩者的職責並無二致,都是在守土一方,保家衛民。
數據顯示,自3月25日國家對境外入境航班實施管控以來,上海兩座機場承接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國際航班。雖然持續有報告境外輸入性案例,但並未發生一起由境外向境內擴散的疫情。
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離他們很遙遠。
鄭惲告訴記者,他們在接運過程中並不掌握乘客的健康情況,多數是從新聞上得知的。「一次在新聞上看到,某一架航班上的4名乘客被確診。我們通過信息倒推發現,那4人正是當日由我們轉運至隔離酒店的。」
這提醒他們,這個「戰場」同樣無法鬆懈,需要認真貫徹防護措施,時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服務入境人員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徐趙翼告訴記者,入境的航班中,多數為從境外返回國內的華人。經過長途飛行,落地後又遇上長時間的疫情管控流程,難免會有人心生焦慮。
「有一天,我們接待的一對老年夫婦剛剛結束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形色憔悴,在等待轉運期間,情緒逐漸失控。」徐趙翼表示,「雖然作為一名警察要時刻保持執法者的威嚴,但是此刻面對他們,我們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需通過耐心的服務,來安撫他們。」
最終,徐趙翼通過拉家常、詢問他們在海外的生活情況等方式安撫他們,讓他們耐心等待轉運車輛。
「臨上車前,剛剛還暴怒的老人跟我說了句:你們警察都辛苦了。這一下子就讓我覺得很溫暖。」徐趙翼回憶說。
因為在高危環境下工作,鄭惲和他的同事們與外界要保持隔離狀態。他們與家人分開的時間長則半年,短則數月,錯過了「五一」,也錯過了中秋。
「這是在上海出了一趟最長的差。」鄭惲說,「不過也是因為我們民警加班加點習慣了,所以這項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也更適合我們。」
界面新聞獲悉,進博會召開前夕,上海已向境內的參展人員發布了防疫告知書,明確由各個交易團負責落實自主健康監測、核酸檢測證明等要求,細化了進博快捷通道工作機制,制定了進博快捷通道業務流程指南,成立了工作專班,明確了路徑專用通道,要求實施全程閉環管理。
三
外防輸入的同時,上海市域內的疫情防控網絡同樣保持緊密。
2020年10月11日,上海發布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總體方案》明確,所有參展參會人員、工作人員全員核酸檢測。
隨著進博會日益臨近,搭建和保障團隊也陸續進駐場館,「全員核酸檢測」隨之啟動。
10月20日,由上海長寧區組建的102人核酸檢驗保障團隊進駐四葉草,在5.2號館三樓對進館人員實施檢測。
負責此次核酸檢驗工作的長寧區疾控中心副主任蔡恩茂告訴界面新聞,核酸檢測保障隊伍是由區疾控中心、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蘭衛檢驗公司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的。
他同時透露,核酸檢測點前期籌備了近半個月,並於10月20日啟動,至進博會開幕前,每天在此開展檢測任務,日均檢測量可達5000人次。
進博會場館內的核酸檢測點。攝影:楊舒鴻吉
蔡恩茂表示,核酸檢測點結果將在24小時內出爐,一旦發現有陽性、弱陽性等案例,將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將相關人員轉移至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並在場館內進行消殺。同時,疾控部門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尋找相關密切接觸者。
保障團隊中,不乏一些一直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
在進博會場館的核酸檢驗點,上海長寧區周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區護士長任林和護士王倩影身著二級防護服,化身「大白」,熟練地進行鼻咽拭子標本採集。
任林和王倩影告訴記者,疫情爆發後,兩人就一直戰鬥在社區病房內,對病毒有了很充分的認識,也熟悉二級防護措施的每一個細節,具備抗疫10個月的豐富經驗。
「和之前戰鬥在病房不同,這次能夠作為保障團隊的一員,參加進博會,正是因為國家的科學決策戰勝了疫情,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疫情防控是一個全民參與的事情,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責無旁貸。」任林表示。
據記者獲悉,本屆進博會制定了展館疫情防控的專項方案,以及人員進入展區前,在展區內出現發熱等6種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置預案。
此外,進博會各保障組同時按照「36544」的總體防疫部署,逐項落實疫情防控23個專項方案、11個應急處置方案、13個技術指引和相應的應急預案。
為防止冷鏈食品帶來的傳染風險,本屆進博會還將強化供博食品原料供應商冷鏈食品管理。上海打造的智能監控平臺正式上線,以滿足進博會市場監管服務保障指揮調度和實時監控,實現統一指揮,統一應急處理,使市場監管服務保障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此外,展品進館前,主場運輸商提前安排司機及相關施工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並在展品提貨前將2輛大件運輸車輛都進行了整車防疫消毒,確保運輸車輛及相關操作人員符合進館操作的工作要求。專業消殺隊伍,將對展品外包裝進行消毒,確保車輛、人員、展品的三重防疫保障。
此外,除了人員的全員核酸檢測,「四葉草」所有場館每天早晚各需完成一次消毒,對於電梯、手扶梯等高頻接觸區域將進行不間斷擦拭。
攝影:楊舒鴻吉
前期,青島、雲南、廣州偶發新冠確診病例。除了外防境外輸入型病例,上海也要防止境內偶發病例擴散至滬。
對此,上海開始全面排查近14天內國內疫情中風險地區來滬返滬人員,對排查到的有關人員一律實施14天嚴格的社區健康管理。其中,9月30日零時至10月6日24時抵滬的相關人員,免費實行1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0月7日零時至10月12日24時抵滬的相關人員,免費實行2次檢測。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總體方案》聚焦入城口、居住地、流動中、展館門、活動點和監測哨等6個關鍵環節,要求各部門努力在第一時間將與新冠疫情相關風險的影響控制到最小化,不發生社區傳播疫情,不發生與進博會相關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在「監測哨」這一環節,《方案》要求相關部門以參展參會人員和有關工作人員為重點,加強上海市發熱門診、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和藥房對可疑病例的監測;加強場內流動巡查,及時甄別並處置與新冠疫情相關風險。
上海通過加強117家發熱門診、200家社區發熱哨點建設,守好疫情防控一線。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民的防控意識也不容放鬆。
上海的地鐵車站內,安檢人員會督促乘客全程佩戴口罩;在劇院、影院,市民積極配合疫情之下「掃碼」觀影的特殊程序,隔位就座。
上海宣布「如期舉辦進博會」的底氣,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科學施策,離不開一線抗疫的默默付出與建設,更離不開2400萬城市居民的積極配合。
疫情大考面前,上海的目標是:進博會期間將堅決守牢底線,不發生社區傳播,不發生一起與進博會相關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